妙书屋 > 大明文魁 > 第三百九十章 屏风书名

第三百九十章 屏风书名


readx();        文华殿与武英殿相对,都位于外朝。●⌒,

        这是天子日常经筵与日讲之所。

        经筵规模较大,参加的文官百官很多,十日里逢二方讲,且冬夏时不讲,至于日讲规模就小多了,官员参加较少,除了朝参日外,每日都讲,寒暑不停。

        此刻文华殿内,正行日讲。

        日讲官修撰王家屏,修撰黄凤翔,侍读朱赓,国子监祭酒许国,正依次为天子进讲孟子。

        而三辅申时行,此刻站在天子一侧,按照规矩无论是经筵或日讲,都要有阁臣随侍天子,监督日讲官为天子进讲。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翰林侍读朱赓在那为天子讲解。

        小皇帝挺直背,面前御桌上就是所讲的孟子之书,主讲官朱赓与自己隔着一张桌案,手持金尺划着书上所讲读之处为天子进讲。

        每日听这些翰林讲课,小皇帝不免生出枯燥乏味之意,但摄于大臣监督,又不敢缺席,甚至失仪。现在小皇帝听了几位日讲官说一个多时辰,他的眼皮有点重,又不能合上,还必须强行忍着打呵欠的冲动,真是苦也。

        “请陛下跟着微臣念一遍。”

        小皇帝眨了眨眼睛,强打起精神来,跟着念道:“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

        对于念文小皇帝可是一点也不敢有错,他记得以前有一次张居正主持日讲时,小皇帝将色勃如也的勃读作背音。

        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

        当时张居正声色严厉,吓得小皇帝惊惶失措,差一点从龙椅摔下来,连一旁侍奉的大臣对于张居正呵斥天子之举。也无不大惊。

        从此小皇帝心底就落下了阴影,童年的恐惧一直挥之不去,无论在日讲。经筵读书时都战战兢兢,不敢出错。

        待朱赓讲完后。这时候司礼监太监孙隆捧着一卷圣旨,来至了殿上。

        “陛下,这是中书科送来的圣旨,要在献俘大典上诏告天下臣民的。”

        天下唯有一人可以诏告大明亿万子民,那就是天子,这是无人可以僭越的权力。

        无事之时,朝廷一年也不会有一封诏书,一般只有重大事宜时。才发诏书,而这平定宽甸,又是盛世之功,颁平夷诏是向天下人昭示这大明蒸蒸日上的国力,以及旷世武功。

        小皇帝当然极为重视此事,否则也不会在经筵上与张四维等大臣提及。故而小皇帝一听中书科呈来圣旨,就来了精神道:“孙隆速速念来给朕与诸位臣工听一听。”

        “奴臣领旨。”

        中书科所呈诏书,用明黄色绫锦所制,上绘祥云瑞鹤,左右都呈玉轴。

        孙隆缓缓展开当下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奉先帝之休德,夙兴夜寐。明不能烛,重以不德”

        申时行与几位日讲官不是没听过,之前轮值翰林草拟的诏书,被张居正一道道打回来的事。

        张居正对下一贯苛刻,其他公事上也是如此,因此也苦了替他拟诏的翰林和中书舍人们。那些翰林们一手的锦绣文章,到他那里却都成了平庸之作,这一次平夷诏又事关重大,到了这一刻终于呈上。也是实属不易啊。

        诏书一篇念完,王家屏就立即出班道:“陛下。此诏彰足以显我大明仁威之名,远播万里”

        主讲官朱赓也是出班。脸上有几分激动道:“陛下此诏可谓明王道而正国体矣。”

        黄凤翔,许国二人也是一并道:“陛下,此诏可用之。”

        小皇帝听完亦是震撼不已,方才的瞌睡之意都没影了,心底只记得诏书里一字一句锤进心底的词句,这样文章是好,但究竟好到什么地步,他不清楚。

        于是小皇帝向自己老师申时行请教问道:“朕也是惊讶说不出话来,申卿你觉得此诏好在哪里”

        申时行向小皇帝施礼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诏可振人心,奋民气,扬国威,惊蕃邦。”

        小皇帝点了点头道:“申卿所言极是,古人云,一言可兴邦,文章可华国大概就是如此吧。”

        五名大臣一并行礼道:“陛下圣明。”

        小皇帝向孙隆问道:“此文是哪位翰林所视草莫非是张先生亲笔”

        孙隆道:“回禀陛下,并非是张先生写的,听中书科的人说,替天子视草的是翰林院修撰林延潮。”

        小皇帝觉得有几分耳熟,随即记起道,“就是那三元及第的林延潮啊”

        众大臣一并道:“陛下正是您钦点的新科状元,此诏可见陛下当初殿试时的识人之明啊”

        听了几位大臣的马屁,年轻的小皇帝顿时龙颜大悦。小皇帝露出缅怀的神色道:“当初他在金銮殿上说得那句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朕一直都记着,只是有半年没听到他的名字了,他原来已是到文渊阁诰敕房供事了。”

        几名翰林听了都知皇帝说错了,但都不敢纠正。申时行笑着道:“是啊,陛下这林宗海不日就可轮值诰敕房了。”

        小皇帝听了道:“此人的文章,朕要用之,拿笔墨来。”

        说完一旁太监呈上文房四宝,小皇帝拿笔沾墨离开御座,转身来至御座后的屏风前,当下在屏风上写下林延潮三个字,然后又再后面加了一个文字。

        历史上唐太宗有将重要官员名字记在屏风上,并写下这官兵事迹,以便将来升迁所用。

        小皇帝初履大宝时,也学得唐太宗这个办法。

        众太监们都是讶异,天子这屏风上记的官员名字,也不过十几人而已,而且最低的也是四品官,林延潮一名从六品修撰也写在上面。

        “呈御宝”孙隆道了一句。

        殿下候命的尚宝司和尚宝监的官员一并称是,然后去请宝玺。

        宝玺匣子呈于殿上后,将黄缎罩打开,黄隆从匣子里取出宝玺,印了朱泥,置在御桌一角。

        两名太监将明黄色的诏书一寸一寸展开,呈在御桌上,小皇子用宝玺在诏书上钤盖。未完待续。


  https://www.msvvu.cc/0/358/3929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