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想您了,先生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雨一直下,气氛十分融洽。
从三道场回来的路上,李去病问道:“袁姑娘,昨天你讲的那段说书中,老儒生最后怎么样了?”
袁依霏轻声回答道:“老儒生最后驾鹤西去了。他境界确实比白莲宗的任我修要高上一筹,但是打得过和杀得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老儒生当时铁下心来要镇杀任我修,所以将第七境归真境巅峰的人身小天地和天地大穹庐融为一体,然后利用十二枚书简,构建出了如圣人坐镇的小天地,这本是只有第八境才能有的大神通。”
“一旦有圣人小天地在,任我修就无论如何都逃不掉,唯有打破小天地。任我修本来就是第七境归真境,当时又拼了命,动用了白莲秘术血魔斩,再加上老儒生强行拔高自身境界进入伪八境,伤及大道根本,是以老儒生虽然当场镇杀了任我修,自己也被血魔斩所重伤。”
袁依霏轻轻一叹,继续说道:“大军撤退之后,大金王朝国师问老儒生‘你一个一脚踏入圣人之境的大修士,就这么断了自己的大道前程,值得吗?’老儒生淡然说道:‘愿生而平等自由,仁义大行于天下’。”
李去病小心翼翼地问道:“袁姑娘,你知道老儒生姓什名谁吗?”
袁依霏似乎有些明了,此前李去病在听说书的过程中,听到这一段时,头出白汗,双拳紧握,十分紧张。
袁依霏不忍告诉李去病全部实情,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可以提前做一些铺垫。
所以袁依霏轻声回答道:“具体姓名我不太清楚,不过我到是听爷爷评价过老儒生,说是‘老儒生是这个世界上最像读书人的读书人,老儒生的性格与姓氏一样——纲举目张。’所以老儒生应该姓张,至于叫什么名字,我就不知道了。”
李去病顿时觉得天地有些晕眩,差一点就要晕倒在地,幸好袁依霏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李去病。
李去病好不容易站稳后,跟袁依霏说了声“袁姑娘,我身体有些微恙,后会有期。”
在袁依霏的注目下,李去病身形落寞,往前走去。
这一刻,少年不再是那个风流倜傥的少年。
少年,心说还休,已知愁滋味。
李去病回到家中,找到了之前写在纸上的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就是‘先生’,张先生的‘先生’。
李去病小心翼翼将写着四组词语的宣纸放在桌上,又动作轻柔地从旁边的书架上找出这些年张先生送给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清点,两枚印章,一幅画,一支小锥,三本书。
一个方形印章,用寿山石刻就而成,上面是一个张嘴貔貅,印文是“正气长存”,小篆字体。
一个椭圆型印章,用和田玉刻就而成,上面聊聊几笔勾勒出了燕云五十州,印文是“封狼居胥”,隶书字体。
两枚印章放在一起,一高一低,一方一圆,“夫君子人格,外圆而内方?”
一幅北国风光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余莽莽,黄河上下失滔滔。画作右上面,浮一大白,待有缘人,题字几行,画龙点睛。
一支小锥,专门用来书写小楷小篆,很小巧,典型的湖笔制式。笔管为竹制,笔尖为硬毫,淡金色,看不出来是由什么动物的毫毛制作而成,不像狼毫、兔毫、羊毫、鼬毫、鼠毫之中的任何一种。
感觉传承已久远,能让人妙笔生花。
李去病并没有去看那三本书,只是一手握住小锥。
握笔后的李去病,立即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墨灌笔锋,畅心运笔,在北国风光图上挥毫而就,点墨之间一行行极美文字即成,好洒脱一少年。
李去病刚刚写完,就瞥见一老一少站在书房门口。
老头长得很是喜感,感觉像是拼凑在一起的。脖子以上,花白胡子,脸胖乎乎,眼睛不大,就愈发显得脸大,活脱一个锦衣玉食的富家老翁,显得有些油腻。脖子以下,身材清瘦,挺如松柏,穿着一袭青衫,标准读书人打扮,显得十分精干。
老头正是李去病的爷爷。
少女依然如空谷幽兰,见而忘忧。
少女正是袁依霏。
袁依霏站在门口,尴尬地笑了笑,然后解释道:“有点不太放心你,就跟着过来看看”。
老头看了看李去病,又看了看袁依霏,脸上乐开了花,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边走边呢喃道:“这么美好的场景,就五个字形容吧,‘极好极好的’。”
老头走后,袁依霏慢慢移动到李去病的书桌边,问道:“你没事吧?”
没等李去病回答,袁依霏就自言自语道:“嗯,应该没事的。”
然后,袁依霏看着那幅画上的字:“举头西北遮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梦随先生游此地,夜深长见斗牛焰。千古兴亡,岂能高卧?百年悲笑,唯我一人?”
袁依霏默默无言,只是觉得那几行正楷小字,工工整整,规规矩矩,虽然格外可爱,格外可亲,但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李去病拿起笔,用更小的字体继续写道:“忆先生音容,感时事多艰;立宏图伟愿,去百姓苦难”。
然后,李去病小心翼翼拿起两枚印章,沾上印泥,一枚盖于字头,一枚盖于字尾,十分郑重。
印泥是铁拐李的那一间杂货铺子售卖的,杂货铺子门口挂了个“稼轩”两字招牌。说是杂货铺子,其实更多的是文房四宝、书案清供,当然还有一些杂书。
买印泥的时候,铁拐李没有让李去病掏银子,只是让李去病给他取个铺子名字,然后再帮他写了幅字。
李去病建议叫稼轩铺子,稼者农事也,轩者小屋也。
这个名字一出,铁拐李极为高兴,笑着说道:“嗯,真是好的”。
随后,铁拐李让李去病给他写了两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李去病写完后,铁拐李跟李去病说:“十二,在这幅字上面再写一行大一点的字‘再不如意,也得乐呵’。”
“咋乐呵啊?”李去病伫立在桌子前,没来由就一下子哽咽起来,心意所至,一句话脱口而出:“先生,你真的走了吗?”
天地间,好像有一个声音,温醇厚重,回答道“嗯,走了。大道直行,该走就走!”
李去病心中默默说道:“先生,一路走好。”
那个声音仿佛又在身边萦绕起来:“十二,不用伤心。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李去病微微点头,又微微摇头。
少年俊秀,悲伤也俊秀。
少年悲伤,俊秀也悲伤。
袁依霏看着李去病这样子,沉默片刻,起身道:“我走了。”
李去病问道:“我送你?”
袁依霏说道:“不用”
“李去病?”
“嗯?”
“有些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嗯。”
李去病把袁依霏送到院门口。
看着少女的离去,少年一直站在门口。
李去病的爷爷突然出现在李去病身旁,用手推了推少年,然后对着少女说道:“袁姑娘,常来玩。”
袁依霏背对两人,挥了挥手,说道:“必须的。”
老头乐呵呵的,说道:“袁姑娘,那可说好了啊”。
然后,老头自言自语道“这小姑娘仿佛生长于田间地头的幽兰芝草,与那些深宅大院的月季玫瑰极不一样。就五个字形容‘极好极好的。”
刚走出门,少女有些失落,有些愧疚。
人的脆弱,会超乎别人的想象,有时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人的爱慕,会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一面缘就心生欢喜。
这个时候,少女忽然觉得是不是应该陪一陪那个令她心生欢喜而自己泪流满面的傻小子。
少女突然羞愧自责道:“才见过一两面,不能这么没心没肺。”
李去病准备返回屋子,刹那间少年只觉得头顶一沉,原来是老头一只手轻轻按在了他头上,两人肩并肩站立,只不过两人朝向相反。老头叹了口气,“十二,张先生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啊!”
李去病揉了揉眼睛,两眼通红,欲哭无泪。
老头拍了拍李去病的脑袋,抬头望着窗外,说道:“十二,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曹子建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张先生这是在为生民立命,为国家捐躯,他的牺牲重于泰山的,会青史留名的。”
李去病声音有些沙哑,说道:“可是爷爷,死了就是死了啊。老陈跟我说,这个世界上,活着才是最大的道理。”
老头转回头,看着李去病说道:“相信爷爷,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活着,却已经死了。张先生在青史上,他还活着;在我们心里,他还活着。”
老头收回手,继续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就得有读书人的担当。”
一大清早,凤来楼,来了两位读书人。
一位双鬓霜白教书先生,一位谦谦君子,要了两壶酒、几碟子下酒小菜和一盘茴香豆。
举杯交错,快哉快哉。
学塾先生,正是刘作瞻,今天没有教书授课。
谦谦君子,正是沈大为,今天来此请教学问。
沈大为望向刘作瞻,说道:“先生当年去石鼓书院授业,学生印象深刻,如醍醐灌顶;只是不知道先生可还记得学生?”
刘作瞻笑而不言。
沈大为自问自答:“当时先生讲到: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刘作瞻笑着摇头,道:“先生虽然是先生,道理未必是道理。”
看似无缘无故,但是沈大为听到之后,脸色剧变,满是惊疑。
刘作瞻叹了口气,正色道:“事已至此。那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
沈大为点点头,神色复杂地起身离去。
刘作瞻静静地喝完最后一杯酒,吃完最后一口菜,轻轻地放下了筷子,自言自语道:“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附言:非常感谢大家对这本书的喜爱。古人说“文以载道”,这本书其实算是个人的一点小小心愿,想把这些年读书的一点感悟,工作的一些体会看看能不能在文字中有所展示,不一定对,但我会尽量往对的方向写,所以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这也算是以文会友吧。
这本书想描绘的空间很大,会将传统玄幻的视角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而且还会进行拓展,中华民族的历史一直以来和世界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也想把那个时期的世界动向尽可能如实的展现出来,就想之前一门三圣哲中,有的朋友看出来是在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最后想说一句话,写作,是梦想的一部分,所以我是认真的。当然,因此必须字斟句酌,更新会比较慢,请大家原谅。
PS:第一卷会有很多的伏笔,草蛇灰线,拜请大家留意。)
https://www.msvvu.cc/13/13340/5468051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