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一?二八战役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闸北一夜
闸北,地处上海华界,与公共租界毗邻。上海铁路总站坐落于此,京沪铁路、沪杭铁路、淞沪铁路在此汇集。闸北区工商业达,为上海华界市民聚居最多的一个区域。更不巧的是,日本海军6战队司令部即设在了靠近闸北的天通庵车站的四川北路底。
上海之战,闸北当其冲。1月28日晚11时,淞沪会战先在闸北天通庵车站打响。由于该车站只有少量警察守备,不战即溃。晚11.5o分,盐泽幸一下令全线进攻,并夸下海口,称四个小时攻下闸北。日军兵分三路,一路由通天庵车站进击通天路,袭击京沪铁路终点站北火车站;一路由秦关路口日本小学出,沿路西进,呼应攻击北火车站;另有一路由虬江路北上,直扑北火车站。
三路日军,每股约五百兵力,配二三装甲车为前驱。日军攻势的意图十分明显,取上海北火车站,段京沪、淞沪、沪杭交通线,然后再各个击破,取闸北占吴淞。
上海由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驻防,闸北驻兵为该师第六团千余人。攻防双方,人员配备达到1.5:1{这一配比,基本与整个淞沪会战的中日双方投入作战的人员比例吻合},武器装备,日军远远优于。
28日晚11.3o分。中日军队在闸北区开始交火,日军动第一波攻势。战况异常激烈,中方战线几度差点为日方所破,终在预备队赶上后,恢复阵型。
29日凌晨1:3o分。日军增援部队17oo人赶到,动第二波攻势。双方争夺阵地,达六七回合,血战两小时,击毙日军1oo余人,毁装甲车5辆。有参战士兵回忆称:在日军猛烈的冲锋下,我士兵一步不退,用手榴弹和敌军对掷,用刺刀和他们相格。不时轰然一声,敌我双方士兵都碎身了。
29日上午4:4o分。日军出动飞机,轰炸中队阵地与民房。
29日上午5:3o分。在飞机轰炸的配合下,日军动第三波攻势。因日军飞机轰炸,闸北区多处着火,火热灼伤皮肤,战士则以湿毛巾蒙面,坚守阵地不退。有前两次日军冲击的经验,中方先守后攻,逆袭敌军,并迅肃清闸北日军。其中班长华中兴、钟国强带领两班士兵,从宝兴路一直追赶敌人至日本海军6战队司令部附近,震惊日本司令部人员。
29日上午8:oo分。在地面攻势受阻的情况下,日军再次出动飞机对闸北进行轰炸。虬江路、宝山路等处起火,烟雾蔽天。
日军对华界中国居民区的轰炸,致使大量平民伤亡。日后《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作者戴维贝尔加米尼如是谴责日军的非人道行为:
全世界还从来未看见飞机大规模轰炸平民所造成的结果。这时的闸北,模模糊糊地反映了后来在广岛出现的惨景。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炸得粉骨碎身。盐泽海军上将从此一“屠杀婴儿的刽子手”而闻名于西方。
闸北之战,是为开战之初战。但凸显的是淞沪会战中,中人的整体风格。《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料》作者如是称颂闸北之战:
我十九路军前线的官兵,当此大敌当前,一千钧的刹那间,自然而然的把我们数十年来所谓的“匹夫不可夺其志”“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的民族精神,和最近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战而亡不愿束手以待毙”的军人决心,尽量挥……倭奴徒恃物质的优美,欲以征服我中国民族,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请看这初夜抵抗的战况和以前作战的经过,我们可以自信了。
闸北之战,开创了两个先例。其一,是惨痛的先例,即飞机轰炸大规模杀伤平民,确如戴维贝尔加米尼所说,这一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开启了二战中大规模军事轰炸平民的先例。其二,单以战役而论,第十九路军在闸北第一天的保卫战中,经受日军三轮攻击而始终坚守阵地,可谓惨胜。同这一战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树立了第十九路军的军威,更破除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失去的胜利
中日会战上海,不仅中民物资受损,英美列强的利益也难保,日本借上海战争以吸引列强注意力的目的,达到了。1月29日,英美紧急调停,同日,蒋介石南京政府向国联就闸北事件申述,要求国联干预日本在上海的侵略。当日晚,淞沪会战出现次休战。
1月29日晚的停战,于南京政府,是真实心意求妥协,于日本,不过是缓兵之计。休战,仅是作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序幕。在一个短暂的休战之后,中日双方的全力交战展开了。
闸北一战,轻狂的盐泽幸一损兵折将,未得尺寸之进展,引起日本海军部与天皇关注。遂决定继续增兵上海。第一次增兵,至2月3日,日本援军大批抵达上海,其中6战队7ooo人,战舰14艘,飞机2o余架。与此同时,第十九路军也调第六十师换防第七十八师,调整部署,重点防御日军再次进犯。2月3日,战斗再次打响。4日,日军再次猛攻闸北,战况较28日夜更为激烈,至5日,再次击退日军攻击。于是,日军决定更换主帅。
第一次淞沪会战中日军第二任主帅为野村吉三郎,时任海军中将,擅英语,为日本海军军官佼佼者,曾在巴黎和会上充任日本代表团海军随员。野村替代盐泽,不仅统率原在上海侵华日军,还增加了以三艘巡洋舰组成的第三战队,并负责指挥6军的先遣部队久留米混成旅团。
野村于二月八日到达上海。是日下午,即在舰队和空军掩护下,派6战队一个大队在吴淞张华浜铁路码头登6加以占领。接着久留米混成旅团在当晚同一码头登6完毕。第十九路军因兵力配置有限,在张华浜方面并未配重兵,日军轻易登6。
久留米混成旅团登6后,向蕴藻浜一带阵地动猛攻,激战四日,未获丝毫进展。二月十三日上午,大雾迷漫,下午雨雪交加,久留米混成旅团在烟幕掩护下,在纪家桥方面强渡蕴藻浜成功,守军第六十一师第一二二旅张炎部就地抵抗,战况激。迄下午七时,张炎率部反攻,击敌侧翼,敌纷纷向南岸撤退,而南岸之敌,认为是我军渡河夜袭,猛加轰击,致使退却之敌遭受重大伤亡。此役不仅使敌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陷于破灭,且使号称劲旅的久留米混成旅团遭受重创。
同日,日本6军主力第九师团开始在吴淞铁道码头登6,至十六日,该师团登6完毕。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为6军中将,于二月十四日接替了日军6上作战指挥任务,成为一二八战役中日军的第三个主帅。与此同时,第五军张治中部到达前线,于二月十六日编入战斗序列,为左翼军,担任江湾以北经庙行至吴淞一线作战,右翼军的第十九路军担任江湾{含江湾}至闸北一带的作战。
植田部署完毕后,于二月十七日向蔡廷锴提出通牒,要求我军向租界外撤退二十公里,蔡廷锴当向蒋光鼐请示如何答复,蒋说:“用大炮回答它。”断然拒绝了日方的要求。接着日军在全线展开进攻,试图寻找薄弱环节,并一举突破。二十二日,庙行之役,是为决战时刻。当天日军以全力攻击第五军庙行阵地,一度突破第八十八师防线,情况危急之际,八十七师孙元良旅正面出击,同时以第八十七师宋希濂旅由纪家桥渡河抄敌侧背。在三方面猛击下,日军溃退。此役,激战一昼夜,日军中间突破的计划以失败告终。战后,日军称“庙行之役为一二八战役中最激烈的一战”。
庙行战役后,日本内阁于二月24日决定再次增派两个6军师团--善通寺第十一师团和宇都宫第十四师团来上海,改由白川义则大将担任统率上海全部6军和海军6战队的新司令官。
一月中四易主帅,一次比一次投下更大的赌注,说明日军战略上完全陷于被动,战术上也陷于狼狈境地。
白川义则出任司令官之后,不再正面寻求决战,而决定实行迂回战,并在淞沪正面战场的后方浏河登6,企图通过大包围,一口吃下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
三月一日,日军动全线总攻击。当晚蒋光鼐、蔡廷锴在迫于后援无继,侧背受到威胁的困境下,决定十一时作战略撤退,将左翼军撤至嘉定、太仓之线,右翼军撤至黄渡、方泰之线。当晚,撤退部署详细,出其不意,全师而退。
三月三日,日军6海军最高指挥官白川、野村分别表声明,称“中队业经撤退,帝国臣民安全及租界和平已得到回复,战斗行动即予中止”。此后迄五月五日《淞沪停战协定》,淞沪战场,除生局部战斗之外,基本趋于平静。
回顾整个淞沪会战,中队计有十九路军与第五军两军参战,总兵员5万人。日军由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组成,总兵员约7万人。在战争的准备、武器配备、人员上,日军皆占绝对优势。这注定是一场奇诡且悲怆的败仗,日军的海军部与6军,向来意见不合,这一次却难得“精诚合作”,联合对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动攻势,而作为防守方的中国,从始至终,只有第五军张治中将军请命上阵协同十九军抗日,其余驻防江浙的中队{遑论全队},皆按兵不动,观望成败。
然而,就是这局部性的两个军,顽强抗战三月余,杀伤敌军近万人,使日军三换司令四次增兵。淞沪会战中的中国两军,以寡敌多,以弱撼强,进退有序,攻守得当,终因后勤补给匮乏、援军不至而败,是为淞沪会战之最大遗憾。
1932年5月5日,国民党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允日本在吴淞、闸北、江湾及引翔港等地区驻军。由此,上海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跳板。五年后,全面抗战爆,上海再次当其冲,第二次更大规模的淞沪会战爆。
在时间序列与战争序列上,第一次淞沪会战,上承1931年“九一八事变”,下衔榆关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数十万人,不放一枪一弹,弃国家之土地民众如敝履,群情激奋,举国蒙羞。“一二八事变”,十九军创抗日,且多次重创日军。中国之有抗战,自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始。
在对于淞沪会战的回顾中,笔者认为,战争之胜败,夹杂诸多战争之外的因素。对于日本方面来说,第一次淞沪会战,至最后,几乎倾尽全力。而中国方面的抵抗,则先是以十九路军为主,而后由新编的第五军协助参战。也就是说,第一次淞沪会战的最大特点,是以局部对抗全部之敌。这一战争状态,与近四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相仿佛。
从甲午战争至1931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的特点,是中央权力不断被削弱,军阀政治不断产生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的政治内容,也是不断反抗割据军阀政治的过程。1912年,新共和国创立,南北妥协,是对于中国分裂的一次回应。1927年,北伐战争同样是对于军阀割据的反抗。但困扰民国政治的根本问题,民国本身显然没有能力解决。
在第一次淞沪会战过程中,第十九路军的出现,本来是国民党宁派给粤派提供安全的政治筹码。也就是说,相对独立的第十九路军在当年的主要使命,在于充当两派力量能否表面联合的政治缓冲地带。而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日本的出现,只能是暂时搁置宁派与粤派的内部斗争。因其暂时搁置,所以有宁派表面愿战,而实际按兵不动以保存实力。粤派求战,实际无兵北上的局面。由此,第一次淞沪会战中的“抗战”,在宁派与粤派的政治较量中,多数成了宣传上高调的政治比拼。
可能的胜利,在内耗中消耗殆尽。国民党民国的政治未来,一如民国前十七年的军阀时代,在失败中不断暗淡。“黄金十年”,属于文人骚客的纸面想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https://www.msvvu.cc/16/16348/182383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