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争论的实质

第三百五十七章 争论的实质


  上回说到,有不少官员陆陆续续从成都赶到许昌,许昌的官员人数逐渐多了起来。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现在在许昌的官员多了,意见自然繁杂,一些官员在上次朝会后,回去看了报纸,觉得第二师的所作所为太残暴,有违圣人的教化,用时髦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必须要批判。

  于是,在今天的朝会中,这些人就站出来,开始声讨第二师,这些人一声讨,那些支持第二师的官员自然就会跳出来反击,于是,朝会就乱成了一锅粥。

  大臣们轮番出列慷慨陈词,有些人甚至激动得面红耳赤,刘厚看着他们的表演逐渐由烦恼开始觉得有趣。他有一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感觉,他身为皇帝,完全超脱于这些人之上。

  他是个仲裁者,根本无需参与到这种争执当中,自己只要高坐皇座上看戏就好了,就当是看一场表演,自己不但不用卷入这种纷争,还可以利用这种纷争,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得不说,刘厚在这一瞬间心态得到了很大的升华、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他更像一个皇帝。前世的他哪里有机会这样超然物外地去看待事物,就算是这一世,他也是亲自参与到各项事务中,一直劳心劳力、战战兢兢地奋斗拼搏到这个地步。

  而对待下属,他也从不像个上~位者,而是和他们打成一片,甚至兄弟相称。也许以前这样做没错,特别是在自己还没登基为帝的时候,这样会给人宽厚、亲民的感觉,但是现在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皇了,还是这样表现的话,恐怕就不合时宜了。

  没有人知道,这一场朝堂上的争辩,竟然促使了小皇帝心态的蜕变,直到现在,刘厚才终于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角色转变,有一名屌丝开始向高富帅的皇帝角色转变。是的,皇帝就要有皇帝的心性和胸襟,皇帝就要有皇帝的行~事准则。

  刘厚现在对丹陛下大臣们的慷慨陈词完全没听进去,心里闪现的几个词语就是:帝皇心术、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等等。想着想着,他的脸上不由得挂上了一丝笑意。不过由于戴着十二旒的冕冠,大臣们对皇帝的表情细微变化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也没人留意到皇帝露出的这一丝有点嘲讽意味的笑意。

  所谓的十二旒就是指皇帝冕冠前面垂下来的珠帘,这十二串珠帘很讲究,是用12根五彩的缫(丝绳)穿成,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不过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这估计是五彩玉太名贵了,不好凑齐,只好用白玉代替,现在天下大乱,物资匮乏,想要凑齐这种奢侈品就更难了,因此刘厚这顶冠冕也是用白玉做成的旒。

  刘厚觉得旒这种设计很巧妙,12寸长,也就相当于三十厘米,足够遮住脸了,旒就垂在自己脸前,因为和眼睛靠得很近,所以眼睛可以透过各旒的间隙,清楚地看到各位大臣的表情动作,但是,大臣们却因为旒的阻挡,看不清自己的表情。

  这给刘厚一种躲在一边偷偷~窥视大臣表演的感觉。作为一位皇帝,要时刻保持威严,要喜怒不显于形色,旒这种道具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支持关兴的人多数是跟随刘厚一起东征西讨的大臣,如郭攸之、步骘等,他们既是天子近臣,又是刘厚当年还是太子时的潜邸老人,和刘厚的亲近程度,对刘厚的忠心程度都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自然会维护和小皇帝亲如兄弟的关兴。

  而且他们也可以说是关兴的战友,一路行来,文武间配合无间,这才有了hong横扫天下,天下无敌的战绩。这个时候有人~弹劾、批判关兴,这些昔日的战友当然是不愿意的,当然要出来维护的。倒是邓芝和司马懿一直没出声,两边都不相帮,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经过刘厚的观察,弹劾、批判方以劝学从事谯周、谏议大夫杜琼、学士许慈等人最为活跃。谯周字允南,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幼年丧父,受父亲熏陶,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他是蜀地大儒之一,写《三国志》的陈寿就是他学生。

  丞相诸葛亮任命他为劝学从事,主管教育工作,二十来岁得如此高位,可想而知,他的确是个有学问之人。而杜琼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字伯瑜,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

  他不仅精通经纬术艺,同时也精通天文占验,曾与谯周论说天文。许慈也是个中年人,字仁笃,南阳人,师从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

  刘备平定蜀地后,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可见,这几人都是饱学之士,是蜀中名士、大儒、学者。当然,这些所谓的学者对于刘厚来说是旧学的学者,和他提倡的新学完全不一样。

  他提倡的新学是各种自然科学,都在大汉龙腾学院设立了相关课程和研究所,大力扶持相关专家对这些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国学,也即是他所谓的旧学,他则关注得比较少,这必然引起了旧学者,也即是儒家子弟的不满。

  这次群臣对关兴和第二师发难,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表面上对第二师的残暴行为不满,实际上却是剑指小皇帝,对小皇帝“不尊儒术,提倡百家”的做法产生了怨气。

  刘厚起初也没想通这点,后来心态发生转变后,冷眼旁观两派大臣的辩论,对两派大臣的人员构成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他们的言论也做了一番分析,心里开始逐渐明了事情的真~相。

  想通了之后,他心里的冷笑更甚了,不过作为一位有城府的帝皇,并不适宜这个时候就跳出来将事情一锤定音,他决定陪着这些人慢慢玩下去。


  https://www.msvvu.cc/16/16549/8720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