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四十七章 九龙夺嫡

第四十七章 九龙夺嫡


  第四十七章九龙夺嫡

  上回说到,刘厚欲用血吸虫为武器,对吴、魏两国发动一场生化战。郭攸之却劝阻他的做法,他认为这样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血吸虫疫情一旦流传出去将会造成成千上万老百姓患病、死亡,这种手段君子所不取也。

  “太子殿下刚才也说过,这是一种绝症,这种瘟虫一旦染上,必死无疑,仲景先生刚才也说过,疫情一旦流传开来,就会造成疫区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芜,一个控制不好,人间将成鬼域。

  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若是做了,有伤天和,也有损太子的威名。是以,攸之并不赞成这样做。”

  郭攸之说完后,刘厚也皱起了眉头。眼睁睁看着一个大杀器摆在面前,却不能用,真是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其情形和萨达姆明明拥有原@子@弹,眼睁睁看着米军攻进首都巴格达,却发现电脑被人入侵,无法发射原@子@弹一样憋屈。1

  但是,郭攸之也说得对,生化武器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它们都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每次出现都会制造出惨绝人寰悲剧。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的战争中利用鼠疫攻进法卡城。在这场战争中,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致使他们放弃了法卡城。

  还有就是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这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后来人们终于认识到生化武器太不人道了,国际间签订了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这类武器的公约。虽然没有能完全禁止这类武器,不过好歹再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使用它们了。

  听了郭攸之的话,刘厚深感惭愧,他一个后世来人,号称文明程度比三国时代的人进步了差不多两千年,思想觉悟竟然还没有郭攸之高。

  自己竟然想着用这种阴险恶毒的办法取得胜利,如果真这么做了,先不说自己的名声会不会臭大街,以后自己良心上肯定会受到谴责,一辈子不得安心。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我们另外想办法牵制住魏吴两国的兵力,不让他们出兵干涉我们收复成都。”刘厚恙恙地道。正当刘厚想放弃使用生化战时,又听郭攸之道:

  “这些瘟虫不能大范围用,以免祸害百姓,不过我们可以小范围用,只针对东吴的首脑人物用的话倒也无妨。即使只有孙权一人得病,东吴朝堂也必然大乱,这样既能给他们制造混乱,又不至于荼毒天下。”

  刘厚闻言,眼前一亮,对啊,斩首行动嘛,将这些瘟虫用在魏、吴两国的首脑人物不就行了。这个时代,领袖个人的作用很大,干掉一军之将,很容易导致整支军队崩溃,那么干掉一国之君呢?虽然不会令这个国家崩溃,但是混乱一阵是一定的。

  只要孙权或(和)曹丕一死,他们手下的臣子们必定会陷入夺嫡之战的泥潭当中,在新的帝王坐稳江山前,肯定是无力出兵去干涉外国事务的,这个时候就是自己收复成都的好时机了。

  于是,刘厚又和郭攸之密谈起来,这一次,他们目的明确,谈起来就顺利多了。等到酒宴结束,他们已经谈出了一个大概框架。

  这次的行动刘厚命名为“九龙夺嫡”,意思是,刺杀了两国皇帝后,将有很多皇子皇孙参加夺嫡行动,“九”是一个大概数,只是为了好听而已。曹丕一个人就有九个儿子,孙权有七个儿子,加上刘备也有三个儿子,三国一共十九个皇子参与这场夺嫡狂欢。

  刘厚攻打成都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夺嫡,为了争皇位,不过他比较坏,看到自己要争皇位,就想将整个天下的水搞混,让三个国家所有皇子都有皇位可争。这叫什么?用刘厚的话来说,这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件事刘厚打算交给“中情局”执行。当年在荆州时,刘厚就布置“中情局”的人潜伏到魏吴两国去打探军情、民情和经济情报。那么多年以来,他们做得还不错,不过他们多数从事情报刺探工作,像这次这种类似于暗杀性质的事情还没有做过,这次的行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宴会结束后,一切事情都比较顺利,蜀军探明了周围水域没有东吴船只埋伏后,分批渡江而去。刘厚坐在超级战舰“荆州号”上面,乘风破浪好不威风。周围还有楼船“长安”号和另一艘缴获自东吴的中型船只护航,刘厚将这艘中型战舰正式命名为“巴陵号”。

  渡江后,大军继续向荆州进发,一路上小心翼翼,戒备森严,刘厚很担心在这个过程中被东吴偷袭,因为这里就是东吴和蜀国反复争夺的地区,东吴二十万大军虽然说退兵了,但是只是退到边界,然后就在边界上虎视眈眈着,随时有可能再杀过来。

  其实刘厚不知道的是,他的担心有些多余,东吴在岭南、桂阳、长沙等几场大战中被刘厚的hong军消灭了不下五十万军队,现在东吴上下提起西蜀太子亲军无不谈虎色变。

  而且,东吴一共才多少军队啊,满打满算能战之兵也不过七、八十万,也就是说,现在东吴能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孙权刚从荆州带着退走的那二十万人马了。

  当然,地方上还有少量守备部队,但是那些兵马都是老弱病残,平时维护一下治安还可以,真让他们去打仗是不靠谱的。

  所以,孙权的家底只剩那么一点了,那里还敢拿出来和刘厚死磕。孙权已经不断下令征召壮丁入伍,可惜,东吴的人口也就几百万2,组建个七十万军队已经很艰难了,民间壮丁几乎被征召一空,短时间内实在再无办法可想。

  更何况,经过长沙大战后,孙权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支蜀军的可怕之处,二十万东吴精锐,又是陆逊这样的智将领兵,都守不住这支蜀军几万人的攻城。所以,现在东吴军只能龟缩起来,对蜀军避之唯恐不及,那里还会主动出来偷袭。

  这一日,hong军终于到达荆州城下,关公、诸葛亮出城迎接。双方见礼完毕,径直回到府衙。刘厚的脸色固然不好看,诸葛亮和关公也一脸阴沉。

  双方会师本是件大喜事,可是,所有人都脸色凝重,气氛紧张,其中关公不但脸红,连眼睛也是红色的,看来的确是发生了很不好的事情。

  在府衙的正堂,各人就坐,刘厚和关公、诸葛亮寒暄了几句后,就问道:“丞相,本宫从岭南一路杀奔过来,山高路远的,消息闭塞,不知道成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路上我收到一封圣旨,说封本宫为交州牧,要本宫在岭南待命,不得北上救援荆州。

  所以,我们猜测,成都一定发生了大事,只是,我们不明白有什么事比二叔被重兵围困半年之久更重要。当时我们已经攻陷长沙,离荆州只有一步之遥,所以衡量得失后,我们还是继续北上,赶来荆州和二叔、丞相汇合,本宫想等搞清楚成都到底发生什么事后再回岭南也不迟。

  荆州和成都交通不断,丞相在荆州应该能经常和成都联系,请丞相告诉我,成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厚没有将他扣押钦差,违抗圣旨的话说出来,只是委婉地将不遵圣旨继续北上的原因解释了一下,将收到圣旨时间推迟到已经攻陷长沙,这样一来,假如这道圣旨真的是刘备的意思,以后被追究责任也好轻一点。

  听到这里,关公通红的脸色白了一白,诸葛亮也一副怆然欲涕的样子。诸葛亮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道:“太子殿下请节哀,亮日前收到成都来的圣旨一封,言陛下病重,禅位于皇子理,新皇已于二十日前登基。”

  “什么!”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刘厚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样?”

  “如今看来,情况没那么简单,太子说在长沙时收到圣旨,这道圣旨辗转南中、岭南、桂阳再到长沙,费时甚长,那么这道圣旨至少三个月前就已发出。如此说来,成都的变故至少在三、四个月前就已经发生。

  那是亮刚离开成都没多久后的事情。亮离开前,陛下身体硬朗,饮食正常,没有一点生病的迹象。”

  “哼!如果给某家知道是谁谋害我大哥,我誓要将其碎尸万段。”这时候,在一边的关公咆哮了一声,然后泪如雨下,看他和脸色一样红的眼睛,看来这段时间没少为自己的结拜兄弟流泪。

  “二叔、丞相,你们的意思是说,父皇是被……”

  “是的,我们猜测陛下可能是被人谋害了,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更是坐实了这件事,而且,显然这件事策划已久,可能在臣离开成都后没多久就发生了。

  陛下是不可能发圣旨让你停留在岭南的。亮出发前还和陛下反复磋商过,救援荆州最大的希望就在太子您的身上。他只会发出圣旨催促你北上,断然不会让你在岭南原地待命,更不可能封您为交州牧。

  现在看起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次魏吴两国倾国来攻,本身就很蹊跷,而两国几十万大军围攻荆州大半年不下,更是离奇。好像是故意要引亮离开成都一样。亮有种中了人家奸计的感觉。

  但是,想想又不可能,魏吴两国费煞心思,出动几十万大军,到底为了什么呢?难道为了给蜀国换一个太子,换一个皇帝吗?这样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刘厚和郭攸之听到这里,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交换了一下眼神,看来诸葛亮的判断和他们之前商量出的结果大同小异。最后刘厚道:“唉,郭先生,还是将那个钦差的口供拿来给丞相看看吧。”

  注1:伊拉克没有原@子@弹,但是据说米军在攻打伊拉克前,的确是先发动信息战,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使得伊拉克空有大军,却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注2:东汉时期,全国有几千万人,三国时期,全国可能只剩几百万人了。战乱死了多少人可想而知。打到后面,三个国家人口都很少,军队规模更少。尤其是蜀国,据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军队都不超过五万人。本书为了营造弘大点的场面,做了适当的夸张,动辄出动几十万人马,请各位熟知历史的读者不要执着于军队的人数问题。


  https://www.msvvu.cc/16/16549/98976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