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 第五百三十七章:生物芯片再现

第五百三十七章:生物芯片再现


  从船坞出来,韩元回到了基地中心的材料实验室。

  这艘宇宙飞船的修建速度其实已经很快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能完成一艘直径接近六百米的巨型飞船,这速度,差不多和一年的时间修建完一艘大型航空母舰是一样的概念。

  而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修建,往往需要耗费数年。

  比如华国的第一艘全国产自建航母山东号,排除设计过程,是2013年11月开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的,耗时三年半。

  三年半的时间修建一艘航母出来,速度其实已经很快了,西半球拥有航母最多的米国修建一艘航母差不多也要四五年。

  当然,凡事也有列外,有一个国家造航母的速度正在不断的创造最长和最慢的记录。

  那就是阿三自行研制建造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这艘航母军事迷应该不陌生,因为它曾经闹出过不少的国际笑话。

  比如阿三的军方曾让它以半成品的状态两次举办忽悠人的下水仪式。

  于是就有了“无头”航母(没有安装舰岛)下水的这种历史性奇观。

  ......

  从船坞回来,休息了一下午后,韩元将精力投入到了从撒哈拉之眼基地遗址中带回来的维生舱的研究中。

  相对比目前受到挫折,无法继续研究的超·引力子,以及连理论都摸不到边的能源石,研究维生舱是目前比较靠谱的事情。

  至于释能材料,那已经折腾完了,目前正在由小零进行逆向还原。

  在有了详细的结构数据、分子晶构、化合结构,分子形式等数据后,逆向还原出来是肯定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时间方面韩元就无法保证了。

  毕竟在逆向的过程中,即便是他的脑海中的知识信息进行辅助,也需要大量的进行实验,可以说是万里挑一也不过分。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韩元没准备再耗在释能材料的逆向上。

  虽然这种材料的用途和价值相当大,但维生舱的价值也不低。

  考虑到超光速飞行技术尚未实现,而下一个任务大概率又是进入宇宙深空中,所以维生舱是韩元给自己准备的一条退路。

  哪怕他造出来的宇宙飞船速度能达到三分之一光速左右,但在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时,这点速度压根就不算什么。

  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也有4.2光年。

  即便是全程按照三分之一光速的速度航行,也需要足足十三年的时间,跟别提还有初始加速、达到目标地后缓速等各种活动了。

  在宇宙中孤独的航行十四五年甚至更久,这是韩元不愿意的。

  这和在模拟地球上一个人孤独的生活还是有区别的。

  在地球上,即便是他也是一个人,但有着一个庞大的地基和辽阔的空间可以给他活动。

  他可以在基地中做实验,在其他地方旅行游玩放松心情。

  但在飞船上,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

  别看他将宇宙飞船修了那么大,可实际上能供应他活动的区域并不多。

  所以韩元在考虑,如果超光速飞行技术在他离开宇宙前都没有实现的话,可能会选择维生舱来进行休眠度过这段时间。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应对的手段,具体用不用还不确定。不过可以实现准备一下。

  除了维生舱外,还有一种东西也是他需要研究的。

  泰山基地前任宿主留给他的那支‘细胞端粒修改剂’。

  这东西可以修复改进生物的细胞端粒以及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延长生物的寿命。

  从泰山基地中得到这支药剂已经好几年了,得亏保质期很长,否则还真就浪费了。

  之前他将这支药剂的一部分给了华国,供华国辅助他研究,提供一些帮助,但华国的研究进度并不是很大。

  到现在,他只能自己动手去研究这东西。

  虽然已经注射过系统提供的基因强化药剂和人体开发药剂,而且在完成这次外太空探索任务后,他还能获得一只人体强化药剂,但谁会嫌弃自己寿命更长,身体更强壮呢?

  更关键的是,这东西可以给他父母用。

  他父母的年纪不小了,虽然身体依旧健康,但时间的力量实在太可怕。

  上次韩元回去的时候,从自家父母头上看到了一丝白发。

  以前是没有能力,只能不去想这些事情,现在有能力了,自然要去做。

  而且除了他父母外,细胞端粒修改剂的变种应该是可以给宠物用的。

  小八小九那两只大绿金刚鹦鹉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两个是泰山基地前任宿主的宠物,是肯定注射过‘细胞端粒修改剂’的。

  不然以大绿金刚鹦鹉的寿命来说,不可能活这么久。

  两只鹦鹉注射过药剂,但他一手带大的豹一豹二可没有。

  虽然现在这两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后代,但寿命的限制摆在哪里。

  美洲豹的寿命只有二十年左右,现在已经过去了六七年了,也就是说两小家伙其实已经步入中年了。

  即便是韩元不选择将其带走,也不会看着它们老死的。

  所以对细胞端粒修改剂的研究需要提上日程了。

  ......

  模拟空间,基地边缘区域的材料实验室中,韩元正在拆解一台从撒哈拉之眼基地中带回来的维生舱。

  这东西,和科幻电影中生物实验室中的那种玻璃培养罐很像。

  主体是一个大型的透明的‘玻璃’罐子,玻璃罐子连接着繁多的导管,里面则是各种淡绿色、淡灰色且半透明能让人看到里面正在培养的生物的营养液。

  若要说区别,那就是撒哈拉之眼基地中的这种维生舱里面保存的各种生物身上并没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管道。

  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

  不过当韩元一路小心的将手中的这个维生舱全部拆成零件后,才发现这东西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除去核心的那个‘玻璃罐体’外,一个维生舱拆出来了近四位数的零件,结构相当复杂,比那种使用能源石的释能设备结构复杂多了。

  ......

  “这个应该是能量转换装置,在之前的释能设备中有看到过。”

  “这个应该是固定器.......”

  韩元从拆开的零件中挑挑选选的,将一些之前在释能设备中看到过的零部件挑出来放到一边。

  对于一个全新的设备,要想研究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设备中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干什么用的。

  就像将现在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丢到十八世纪去,那时候的人绝对是一脸懵逼的。

  除去螺栓、电线这种东西,笔记本里面每一个零件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机制。

  这还是人类本身发展的造物,就能达到这种地步,更何况韩元现在研究的还是另外一种几乎完全不同体系的仪器设备。

  两者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韩元现在面临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他完全不知道这些从维生舱里面拆出来的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运行机制也不知道。

  但如果他想要研究的话,又不得不拆。

  拆了,还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比如通过结构分析仪进行扫描内部结构,通过能量刺激观察它的应激反应这些手段来分析这些零件用途。

  不拆,那就真的是啥都不知道。

  “这个是什么?里面似乎还有东西的样子”

  分类着零件,韩元将底座上的一个小孩巴掌大的黑色匣子拿在手上颇感兴趣的观察着。

  从轻微的敲击声来说,这东西似乎是空的,里面可能还有东西。

  不过从外面来看,这东西是个整体,没有丝毫的缝隙。

  “应该是从这上面拆下来的。”

  研究了一下,韩元从地上的一堆零件中摸出来了一块金属板。

  这块板子有些类似于电脑主机里面的主板,上面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凹槽,是将上面的东西拆除后留下来的。

  韩元觉得这东西有一定的概率可能是控制系统里面的组件,能收集各种数据,比如温度,气压,液体状态等反馈到类计算机设备里面,供使用者确定情况。

  “小零,扫描一下这个零件的结构。”

  喊了一声,韩元将手中的黑色匣子递给了一旁的一台X-1型工业机器人。

  “收到,主人。”

  .....

  很快,扫描的结果就出来了,数据也传递到了韩元眼前的虚拟投影上。

  “果然,这里面是空的,看结构里面还有东西。”

  看着虚拟投影上的扫描结构图,韩元摸了摸下巴,接着道:“小零,将这东西切开,别伤到里面那凸起的部分。”

  “好的。”

  小零的声音从实验室的墙壁里面传来,很快,被切割开的黑色匣子重新回到了韩元手里。

  “这是那种芯片?”

  黑匣子拿到手,韩元看了一眼,里面东西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黑匣子里面的东西,和他在几年前从那条远古沃那比蛇身上取下来的芯片很像。

  让小零将保存在储物间里面的那块芯片去取过来后,韩元仔细的观察着手中黑匣子里面的芯片。

  芯片不大,只有两指宽,厚度肉眼看上去不到零点二厘米,整体附着在黑匣子底部,四角边缘部分有明显突出类似于触角一样的东西。

  不过颜色和远古沃那比蛇体内的那块不同,黑匣子里面的这块是淡白色的,沃那比蛇体内的那块是墨绿色的。

  没一会,一个X-1型工业机器人将墨绿色的芯片送了过来,两者对比了一下,韩元更加确定两者是同一种东西了。

  虽然用途可能不同,但从外观,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来看,是同一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确定两者是同一种东西后,韩元对于手中的两块芯片更加感兴趣了。

  这东西的功能和现代化的芯片应该是一样的,但制造手法和机制应该完全不同。

  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玩意应该和能源石是勾结在一起的。

  大概率使用的是某种辐射粒子作为介质的。

  就像人类制造的芯片使用电能作为介质和功能一样,这种生物芯片的原理应该相差不大。

  至于里面的结构,以及用什么样的东西存储数据和做判断,暂时还不确定。

  不过现在的他,有足够的条件对这块芯片做研究了。

  通过设备对手中的芯片进行扫描后,韩元找到了拆开这种芯片的办法。

  先将四角的金属细线取下来,然后通过温控对这种芯片进行处理,将其置与零下两百多度的环境中,底部的区域因为热胀冷缩效应的高于上面盒盖,会出现一条细小的缝隙,通过这种手段就能将其无伤的拆解下来。

  原理其实和很多高科技设备的构建一样。

  比如他自己使用的一些数控加工设备,有些地方需要螺栓进行固定,但因为密封度和封控问题,需要螺栓和螺母完全吻合,没有一点缝隙。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螺栓的口径比螺母的凹径大一些才能做到。

  但螺栓比螺母大的话,是塞不进去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将螺栓丢到零下一百多度的液氮中进行冷却,因为热胀冷缩,螺栓的体积会缩小一些。

  等到冷却完,螺栓足够小后拿出来,然后再在复温的那几秒钟将螺栓拧进去,这样就能做到将大号的螺栓拧进小号的螺母中了。

  如果在复温的那几秒没有拧进去,那这颗螺栓就彻底报废了,因为材料的原因,无法做到二次冷冻。

  当然,适用这种方法的,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合金或者顶级的科技设备,一般都是用于尖端的航天、数控母床一类的设备。

  能抗住液氮零下一百多度温度疾速冷冻的金属材料,基本都是特定的合金,造价很高。

  毕竟大部分的金属置于零下一百多度的环境中,是会被冻坏的。

  比如铁,将一块生铁丢到液氮里面再拿出来,会直接被冻出裂纹,往地上一丢,这铁块就会像玻璃一样直接碎一地。

  因为里面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在超低温下直接被冻裂开了,导致铁失去了本身的韧性。

  .......


  https://www.msvvu.cc/16682/16682359/730733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