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刘备的日常 > 1.107 九河之地

1.107 九河之地


  益昌位于楼桑东南,距楼桑约二百三十五里。

  “(濩)淀水又东南,迳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水。巨马水东迳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景帝三年匈奴六降王其一封地在涿州北,垣水北岸称“顷”。其子“婴”封地益昌县故城),王莽之有秩也。”

  大泽以南皆是并入新土。刘备不熟,便没有乘舟直达益昌城。半途登岸,沿官道南下。边走边看。

  行不多久,官道穿一古城而过。古城名叫南关城。据《九域志》载,此城乃赵武灵王所筑。听闻少君侯南下,城内官吏皆引颈而望。一路随行,将古城历史娓娓道来。

  南关城时下名叫南关乡。城中只有一条南北长街,街旁立有民居数百户。五千余口。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邑。又行三十里,路遇一座古冢。问过附近乡民,说乃是前汉平曲侯公孙浑邪(hún  yé)之墓。

  穿过护冢桑林,便是平曲城。

  问过田间老丈,得知平曲城来历。

  公孙浑邪,北地义渠胡人,文帝时归汉。一说为西戎后裔,也有说其为匈奴种。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公孙昆邪以将军击吴、楚,助平七国之乱,以功拜陇西太守。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春四月己巳日,封平曲侯,食三千二百二十户。中元四年(公元前146年),坐法,免为庶人。

  《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元史•地理志》亦有:“霸州治益津县有平曲水塞”的记载。

  平曲城距楼桑约一百八十里。和容城一样,皆是前汉侯国,今汉已废。再往南约五十五里,便是益昌故城。

  平曲和益昌两个侯国,辖地皆是百里。

  话说,前汉分封在临乡附近的诸侯,以胡人降将居多啊。不知是否是五胡乱华的祸根之一。

  前汉时平曲城便有三千二百二十户。今汉虽被废县,城中仍有千余户民众,人口万余。算是一座比较大的乡邑。平曲城四面环水,横竖三里。城郭完好,谯楼犹在。城内居民亦比容城百姓面色红润,炯炯有神。生活颇为安逸自在。刘备还发现,此处居民多混血。赤发黄须者,随处可见。皆身穿汉服,举止与旁人无异。乃是我大汉百姓。

  若不是此处亦是自己新增的封邑。刘备竟生出一种不忍叨扰的心绪。危巢之下无完卵。眼看大难临头,赤地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古城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平曲城官吏,亦来拜见新主。大汉朝郡国并行,划归临乡治下,并无不妥。且少君侯天下知名。北地谁人不知,又何人不晓?

  谁不愿追随明主!

  平曲城内建筑甚是规整。时有水患,却未曾伤筋动骨。毕竟是前汉封国。又曾是三千余户的大邑。筑城时不惜工本,堪称牢固。出平曲城,再南行五十里。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益昌城。

  五十里外的益昌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和容城类似,竟也是一望无际的烂泥地。庄稼多萎靡不振。刘备下马查看,根部多泡水而烂。难有好收成。

  刘备这便问道:水从何来?

  便有一名平曲官吏,出列答曰:主公既从西淀而来,可知此处还有东淀?

  刘备反问:西淀莫非是说掘鲤淀?

  官吏答道:然也。益昌西二十五里,有武平亭。便是东淀所在。

  “莫有九十九淀。”为何此地如此多水。刘备一路行来,渐有所知。

  《汉书·天文志》载:“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五月,勃海水四溢。”《汉书·沟洫志》亦有:“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九河之地,说的便是这片淀区。

  原来。从西汉末到东汉初,渤海湾西岸发生过海侵。海水升幅一米。海面抬升,河流水泄不畅,内潴而形成湖沼。东汉以后,滹沱河、泒河、滱水、治河、沽水,都经附近洼淀,分流入海。此时海河水系尚未形成。于是淀区便成了各大河流汇集之所。河流淤积,积水成淀。

  近些年,更是十年九涝。

  东淀,位于济水下游,受济水泛滥而成,故又称“溢流淀”。西淀掘鲤淀之水,从济、澭等水流出,经东淀,与漳水、滏水、泜水、滹沱水汇流后,入渤海。

  难怪。

  有西淀,必有东淀。这片面积广阔的洼地,河流众多。号称‘九河之地’。

  必是善治水者,才有回天之力。

  若论治水,本朝有二人,不得不提。

  王景、王吴。

  奉命共修浚仪渠。采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黄河水不再为害。

  话说,西汉平帝以来,积五十余年,大河、汴河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声载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治理汴渠,动用几十万士卒,从荥阳至千乘海口,长达一千多里,修渠筑堤。次年夏,完工。共费一百多亿钱。自此,大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运。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迁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谒者,主管河堤之事。建初七年(公元82年)迁任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江太守,后卒于任上。

  自王景、王吴治河后,大河在此后的近千年间,再没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上古时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足见其成就之大。

  后世皇朝虽也行大河治水,却无人能出其右。

  彼时水小,还是水大。暂且不论。为何后世不如前朝。见仁见智。

  有王景、王吴,珠玉在前。且时下关于二人治水的书籍,随处可见。只需搜集起来,细细研读。临乡治下这些许的水患,又何足挂齿。

  便是益昌城中,亦有‘能理水者’。

  刘备这便登门拜访。一问方知,祖上曾参与过大河治水!

  这便以高俸拜为‘河堤行人’。治理淀区水患。行人,侯府官,主客。

  此人名叫卞纪,字元纲。不仅精通先贤王景诸多治水篇章,亦对其所作《大衍玄基》,颇有心得。

  原来,王景祖辈居琅邪郡不其县。其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王景受家庭影响,少时就开始习《周易》,博览群书,尤喜天文数术。精通卜筮、风水,还撰有专著《大衍玄基》。

  传闻王景作事举止,皆要先质于蓍(shī)龟卜筮(以蓍草与龟甲占卜)。便是出门也要算问吉凶。迷信成这样,还能治河千年无患。到哪说理去。

  唉,真乃奇人也。


  https://www.msvvu.cc/19/19458/4042101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