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汉血丹心 >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这一次奉皇帝召令从长安而来的使臣,名字叫做赵充国。自从西洲正式归入大汉疆域以来,数年的时间内,皇帝特使也已经来过好几个了。而赵充国是第二次来。
  现任少府令的赵充国,今年刚好四十岁。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此人却是军伍出身,在征伐西南夷和匈奴人的战争中,都曾经立下过很大的功劳。后来转入文职,进入朝堂,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直走到了今天。可谓是能文能武,经验丰富的大臣。
  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大汉朝堂上下数不胜数。不管是大小官员,还是朝廷各职司部门的重要职责人员,没有一个庸庸碌碌之辈。而除了他们,朝廷培养起来的各类英才俊彦更是大有人在。无数的后备人才,使大汉帝国从来不缺少干实事的人。所以,即便是像赵充国这样具备能力的实干家,心中也一直绷着一根弦儿,做事格外认真,唯恐一不小心稍有遗漏,犯下不可挽回的过失,那就麻烦了。毕竟,影响自己的前途是小,如果因此而造成帝国发展的损失,那就是历史的罪人了。
  不过,赵充国也自有其内心骄傲的资本所在。他的胸中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不满足于当前所担任的职务。少府令虽然也算得上是朝廷九卿重臣之一,但却并不是他目标的终点。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一个机会,来施展胸中的抱负。然而,岁月蹉跎,不知不觉进入不惑之年,却一直难以如愿。赵充国有时候不免暗自喟叹,深以为憾。
  两年前,第一次得到出使西洲机会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兴奋。路途的遥远和艰险,一点儿都没有妨碍他的振奋情绪。作为掌管大汉帝国农林牧渔各项产业的少府令,他知道之所以选自己来西洲,肯定是与他掌管的职责有关。为此,在到达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因为,赵充国深深地知道,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是因为元召在一封奏疏中所提及到了他的名字,所以皇帝陛下才颁布了这项任命。
  赵充国的心中既有振奋,更有忐忑不安。当年在军中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军中校尉。像元召这样的人物,不可能会注意到他,更不可能有什么特殊的渊源。而他进入朝堂得到迅速提拔的这几年,元召更是征战在外,少有交集。所以,他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个人的青睐。
  做好了充足准备的这位少府令,果然很圆满的完成了那次出使任务。在详细的了解过西洲的山川地理分布,所具有的各种资源,运输条件,气候变化……等等的所有情况之后,赵充国废寝忘食的用半个多月时间,制定出了一个非常详细完整的开发计划。这个十分专业的计划,经过元召的过目之后,得到了他的赞扬和肯定。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西洲的开发和建设,随着全部疆域的勘定完成,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开始了。而这其中,就有他赵充国的一份功劳。
  只不过,这位深谙人情世故的少府令大人,从来没有对外宣扬过自己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西征大计是元召一手主导的,在史册上,所有的功勋和荣耀理所应当记在他的名下。即便是其他人在这其中做出太大的贡献,也不能喧宾夺主。但赵充国却深深明白,世人知不知道他的功绩,这一点儿都不重要。只要元
  召知道就可以了。
  而这一次接到皇帝的出使命令,却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因为随着西洲正式划入大汉疆域后的开发和建设的展开,那片遥远的西方大陆,已经成为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所在。而如果能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去往那边,更是一种显赫的荣耀。几年以来,曾经有机会去过的十几个人,无一不是朝堂重臣。而他赵充国竟然能够第二次去,无疑会成为无数人艳羡的对象。
  长安的局势,现在虽然有些扑朔迷离,甚至有些令人担心。但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没有人害怕会再次发生烽火战乱。不管是朝野还是民间,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一致认为,宫廷和朝堂上的博弈,最多会停留在小范围之内的混乱。
  天下大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发展,百业蒸蒸日上。在这样的局面下,谁要是妄想试图再挑起战乱,那他一定会成为天下所有人的仇敌。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不等蹦跶起来,就会被拍的死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许多多的人心中,并不反对皇帝陛下隐隐约约透露出的意向。甚至更有许多人,暗中欢欣鼓舞,非常盼望着正式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而更多的人,在心底深处权衡利弊,犹豫纠结着,难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赵充国。
  百年沧桑烟云,不过弹指一挥间。在大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登上皇位九年之后的这个春天,天下人才恍然惊觉,当这一年再结束的时候,大汉帝国已经建立整整一百年了!
  也就是说,当这一年岁暮将至,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已经横跨东西、强盛无极的这个庞大帝国,将正式迎来自己的百岁诞辰。
  朝堂上下,九州郡县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在准备关于这场盛世的庆典。意识到这一点的整个天下,在这个春天,焕发出无限的希望和生机。
  以少府令赵充国为首的皇帝特使队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特殊使命,再次来到了西洲。
  也许是因为人烟还稀少的缘故吧,春天的气息,在西洲似乎格外明显。新建起来不久的西洲都护府,就坐落在沃野千里的中心地带。赵充国这几天一直待在这里,休息得非常好,一路来的疲乏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自从几天前刚到的时候和元召进行过简略的交谈之后,赵充国便一直没有再得到和他见面的机会。虽然知道皇帝的诏令有些急迫,但他心里一点儿都不着急,在元召面前,只需要安心的等待他的安排就行。他相信他有自己的分寸,分得清缓急轻重。
  长途跋涉之后的身体有些懒。赵充国虽然精力旺盛,也不免感觉到午后的阳光令人犯困。其实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并没有闲着。在大略了解过西洲发展的各种进度之后,他心里已经是大为吃惊。
  距离他第一次出使不过两年的时间,可是如今的西洲已经天翻地覆,今非昔比。难道元召此人真的有点石成金之术?还是说他会驱使天地之力来为其所用?否则,根本就无法解释,以凡人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
  一杯冒着香气的清茶,使少府令大人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他在案头上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中翻阅了良久,掩卷之后,呆呆坐着,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急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侍从进来报信说,元公回来了!如果使臣大人现在有时间的话,可以过去见他。
  赵充国心头一震。一种不知道从何而来的预感,让他意识到,也许一个巨大的机会已经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就看他能不能掌握在手中了。
  赵充国穿戴上了正式的衣冠,弹去上面的征尘。在出门离开之前,他又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一摞一摞的材料。这些有关于西洲的各种详细资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属于绝密的文件。而自己能够有机会了解和翻阅,显然是出于西洲最高权力拥有者的授意。而这个人,不言而喻就是元召。
  赵充国跟随着侍从,一路穿过西洲都护府的宽阔广场。他远远的看了一眼广场中央那座高高的纪念塔。风吹动云层,遮住了阳光的影子,那里显得有些肃穆清凉。一块巨大的石碑,刚刚制作完成。有人正指挥着把它竖立起来。高高的滑轮吊车,铁链和绳索,还有光着膀子喊口号用力的工匠和军士们,这一切,令走过的人都不知不觉停下脚步,注目整容为礼。
  赵充国转过身子,朝着那边行了一个昔日的军中之礼。虽然他的这身装扮行这样的礼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是一种出自人类本性的尊重和崇敬。他和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那块石碑上所镌刻的每一个名字,都有着一个英雄的传说。烈血和忠骨,豪情永存。这些牺牲者,将用自己的英魂永远护佑着这片大地,苍生幸福,长久安康。
  心中充满无限感慨的皇帝特使,终于再一次见到了在这片大地上创造一切奇迹的人。斜阳晚照,霞光满天。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元召淡淡笑着,看着走过来的赵充国,他主动伸出手,挽住了这位年长者的手臂。
  “怎么样……这几天可有收获?”
  “元公,充国惭愧,虽然略有心得,但越是了解,越感觉到自己的才疏学浅……元公天纵之才,非任何人所能比!”
  元召所问的话无头无尾。而赵充国的回答,在谦虚恭敬中带着心悦诚服。许多站在附近的人,却并不认为他是卑谦,而是对他的回答深以为然。
  元召爽朗的笑了起来。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也许已经早就明白了自己的几分意思。而之所以选定赵充国担当大任,他也是经过长久观察和考虑的。如今看起来,果然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赵充国目光微不可察地扫过四周时,他看到了几张年轻的面孔。他知道,能够跟随在元召身边的,一定都是他最信任的人。其他人他并没有多在意,只有掠过最前面的那张英武非凡将军面孔时,他格外注意了一下。
  赵充国知道,受封威远侯的李陵已经被定为镇守西洲的将军人选,而如果所料不错的话……。
  果然,他的预感没有错。元召直接了当的就说出了赵充国在心头已经设想过无数次的话。
  “西洲的后续治理,我想把它委托给充国先生,未知意下如何?”
  比元召年长十多岁的赵充国什么话都没有说,拜倒在地,感泣流泪。这样的选拔任命,简直从所未有。


  https://www.msvvu.cc/19/19898/632602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