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北宋最后的良心 > 第146章 梁莘的菜园子

第146章 梁莘的菜园子


第146章  梁莘的菜园子

        煤气有毒,每家买了炉的,炭铺都会安排人送货的时候,负责安装到位。靠墙放,一根土陶管连到屋顶,再通到屋外。

        就算条件不允许,也会用一尺土陶管,再配上粗竹筒子将浊气排出。

        每一家都会说明,石炭燃之有毒,浊气排往屋外。

        又过了几天,新的问题出现了。

        曹瑞来到梁府,等梁莘忙完手中的事情才来汇报:“老朽有错。”

        “瑞伯,何错之有?”

        曹瑞:“事情这样的,最初的时候,有人来借钱买石炭饼,押家眷。当时送石炭,打石炭饼等活计都需要用人,每天发一百文工钱,管吃住,倒也是好事。但这几天,原先只借五贯钱的,却来借十贯,甚至是二十贯。他们买布、买米,来押人的越来越多。”

        梁莘问:“多了多少?”

        曹瑞回答:“好几百人。”

        梁莘说道:“给我调三千人,备钱五百万贯。等一下。”梁莘说完,写了一封手书:“调殿前司兵马三千人,到城外皇庄。再借家丁一千人,去城外曹家田庄。我要种菜。”

        “姑爷,这已经过了中秋,马上就到深秋了。”

        “时间够,我这边已经准备充足,正需要人手。”

        曹瑞接过梁莘的手书应下:“一切听姑爷吩咐。”

        “城外。”

        “是。”

        梁莘让李清照去办的,用锡来制作的浮法琉璃,距离成功还需要时间。

        不过,有工匠使用最简单的方式,用石英砂,加上烧碱,用以前制作御瓦的方式,制作了一批大瓦片式的琉璃,拥有非常不错的透光性。

        也有问题,因为瓦片是弧形的,所以有聚光效应。

        解决的办法就是,弧形往下。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防雨性能极差,解决的办法是,若下雨就用大粗竹切成两半,扣在固在弧形琉璃瓦片的上面。

        若是下雪,就要人工及时除雪。

        还有大棚内,需要人工去照顾蔬菜,还要照顾炉火,控制棚内温度。

        到白天的时候,拉开上面的草帘子。

        到晚上的时候,把草帘子再盖上保暖。

        这需要大量的人工。

        有专业懂农的管事计算过,每二十亩地,需要至少六十人看管,最好有一百人。

        皇庄,曹家的田庄,梁府的田庄。

        梁莘要办起来的大棚,至少是千亩。

        这就需要五千人去劳作。

        所以。

        人多不怕,梁莘这边只要愿意,有干不完的活。

        很快,城外。

        梁家除了曹昙之外,全家出动。

        而后,沈冲也带着军器监的一些人来了,他们是帮手的。

        高士林也带人来了。

        大冬天有鲜菜吃,这事不新鲜,唐时就有这种技术了。

        除了贵之外,没什么缺点。

        眼下,梁莘大规模种植,这与唐时那种极小规模的冬菜作法,完全不同,他要过来看看,若是可以,高家也可以考虑投一块。

        冬天有菜。

        <div  class="contentadv">        高家有地窖,种韭黄。

        苏轼就写过: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绿菜,高士林感觉有点离谱。

        皇庄,就是赵佶的田,上一次这里杀了一个血流成河,几十名管事太监没了命,上百管事给刺字流放。

        这里,还真就是梁莘说了算的地方。

        靠近坡地,没办法开荒的,挖了上千个地窖,正把萝卜还有梨往里放。

        萝卜储存的时候,混有一点梨,保存的会更好。

        然后是白菜,推在山洞内,用草帘子一层又一层的盖上。

        一行人到的时候,这里已经有最初的二十亩田,盖有不知道多少个棚子。

        都是单边棚,一侧是夯土墙,然后是主梁,再是木架,木架上镶入瓦片形的透明琉璃,这还算不上是了玻璃,差的就是配方。

        用的法子,就是石炭高温浇出来,用模具成型的透明琉璃瓦。

        先的就是最便宜的材料。

        不考虑颜色,成本就相当的低,用石炭烧进一步的降低的成本。

        原先皇宫的佃户们正在接受训练。

        快速的卷帘,快速的放帘。若遇下雨,怎么样防雨,怎么样防止积雪,万一有琉璃瓦破损,如果快速的更换等等。

        梁莘在介绍:“这一棚,种胡瓜。等过年的时候,新鲜脆甜的胡瓜摆上桌,桃源阁里一盘怎么也要一百文吧。”

        “这一棚种我家大娘喜欢吃的波棱菜,天天都会有。”

        一棚又一棚。

        可以说,汴京城春、夏能看到的鲜菜全都有。

        种菜,本就是佃户们的专业,只是在棚内种植有什么新技术,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学习,改进。

        最后一个棚子内,长着一种没人认识的菜。

        梁莘说道:“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叫墨……什么什么的,汉名赵法赫。他说这是那边非常好吃的一种菜。咱们有佃户说,这种菜咱们早就有了,也是从西域传来的。两种看着象,但也有些不同,都种上,回头看看那种好。”

        梁莘说是,在汴京城的称呼叫:千金菜。

        佃户说的没错,晋时就传入,经过这几百年的不断培育之后,与最新传入的确实有些不同。

        不管如何,梁莘还是很喜欢这种菜的。

        就是梁莘穿越前的:生菜。

        高士林说道:“我看了这些棚,为何不见矮黄?”

        “恩,那种上。”梁莘倒是无所谓。

        道理,性价比什么的,此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重点是,能种,能活,能生长。

        高士林说的矮黄,就是梁莘理解中的娃娃菜。

        菘菜,是大白菜。

        李清照呢,左看看,右看看,她对钱财什么看的不重,最初的时候梁莘让她安排人制作便宜平板琉璃,只是没看到,竟然是这样的用法。

        梁莘拉高士林到一旁:“蓟州守将是谁的人?”

        高士林笑问:“你说是谁的人,就是谁的人。”

        “当真?”

        高士林回答:“曹家祖上,曹冀王虽然已经过世百年,但他曾经在辽国边境守边四十年,曹家无论怎么说也是武勋世家,曹家的枝叶早就渗到北疆每一处。就算有些混蛋,只是要不是什么特别为难之事。不用你岳父开口,你家大娘子修书一封,他们提着脑袋也要为伱办事,不办,不可能。”


  https://www.msvvu.cc/19111/19111918/1057981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