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明末自由行 > 第417章 第415章.风平浪不静。(三)

第417章 第415章.风平浪不静。(三)


湖广省谷城县,座落在襄阳到郧阳之间,这里是一块盆地,水资源异常的丰富,汉水就在它边上流过。后世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就是在这里,丹江口水库!周围的群山为它提供了海量的水量。保康县城边的荆水,也只是它上游支流中的支流!

        明末是个旱灾频发的年代,农民种地主要靠天吃饭,而水的保证是确保农田有收获的前提,尽管外面灾害连天,但是这里还是很安稳的,百姓能够自给自足,就像是一个小型的鱼米之乡!正因为如此,这个地方招来了流寇不断的袭扰,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崇祯九年那次被高迎祥的掳掠,从这里到郧阳府,高迎祥一路抢掠过去,翻地三尺,还杀了一大批朝廷官员,不过那也是高迎祥覆灭前的最后绝唱。当然像明末这种末世,没有一处是安稳的地方!

        在谷城县的县衙大堂上,一个黄脸皮的汉子,脸色阴鸷,身着短打的衣服,歪着身子斜坐在县令的太师椅上,两只腿翘起搁在官案上,一声不吭的把玩着县令的那块响堂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提着刀的彪形大汉,也是一脸的凶相!

        沉默了片刻,那黄脸汉子终于开口了:“两位大人,这事你们给我个准话,已经拖了三个月了,我已经上你们县衙8趟了,趟趟都是空手而回!盖了皇上大印的诏书在这里,兵部的文书也一份不缺,这些都是废纸吗?当年熊大人可是跟我讲的很好,要我安分守己,朝廷不缺我的粮草!我做到了,你们呢?粮草拖延不说,还严重克扣,害的我的兄弟只能自己去屯田。跟当地的乡民发生冲突,你们也不出来来说句公道话,造成械斗你们也不闻不问,怎么着,你们是准备抗旨?还是准备逼我造反?我告诉你们,老子真要造反的话,第1个便杀了你们跟你们的全家!”

        他的前面站着三个人,身上都穿着官服,三人的脸色都非常难看。这三个人分别是谷城县县令阮之钿和监军道张大经、徐起祚,而那个黄脸皮汉子正是张献忠!

        三个站着的官员,虽然脸上都堆着笑,可肚子里都在暗骂熊文灿这个混蛋,这么一桩棘手的事,他招安一招,然后把官方文书一下,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了一大堆麻烦的事就不管了!而且那份狗屁文书不像是朝廷下的诏书,其中的内容处处都在退让,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连地方都圈了几块好地。吃的喝的用的都由朝廷来负责,那你倒是负责呀!兵部又没有钱粮,把公文往户部一转就撒手不管了,户部哪里来多余的银子,又把公文转到了湖广布政司,布政使人在长沙,绕了一大圈又把公文转到了县衙,要县里解决!县里有什么办法?库里的那点可怜的粮食,是解决战时应急用的,根本不够这近4万人三个月的消耗,只能拖!好在为了防备张献忠造反,朝廷还派来了三个监军,这三个监军也是叫苦不迭,他们手里又没有银子,还得向朝廷要!好在他们的渠道不同,可以直通上面。通过内监把折子呈了上去,把户部和湖广布政使告了一状!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钱粮,拿到手里都傻眼了,那些银两被层层盘剥克扣,到他们手里来了个腰斩。本来还想自己可以发点小财,如今这个数字连应付都困难。别人家的监军都吃香的喝辣的,唯独他们三人天天在喝西北风,还经常吃力不讨好!

        说实话,这些公文崇祯皇帝见都没见到,熊文灿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只知道报喜不报忧,公文到了兵部这一关,都被他直接处理了,该压下的压下,该转到户部的转到户部,就是不让公文去内阁!杨嗣昌也不管不问,纵容他这么做!

        张献忠见钱粮不到位,越发蛮横了起来,他干脆派人霸占农田。乡民当然不让,于是一系列流血事件就发生了,吃亏的当然是乡民。告到了县衙,阮之钿也头痛,怎么处理?没办法处理,那个张献忠是不讲理的人,你要处理,就拿出钱粮来!可如今县库里,空空如也,也只能装聋作哑。

        几个月前,又到了发饷的日子,钱粮又没了着落,怎么办?只能再去求爷爷告奶奶,布政使那边上次被告了状,挨了一顿训斥,干脆置之不理。监军那边给了回话,这一次没有下拨钱粮,而是口头转告,朝廷会派一位新任巡按御史前来处理该事!前任巡抚方孔昭,也就是那个明末4公子之一方以智的爹,因为反对招抚张献忠一事,还在北京下大狱。这个巡抚的位置到现在还空缺着,几个人心里不仅的嘀咕,你一个新任巡按御史空着手来有什么用?不过来总比不来好,至少有人在前面顶着!

        还是阮之钿阮县令先开口:“张大王,你息怒!你再缓些时日,朝廷已经派了一位新任巡按御史名字叫林铭球,他将专门为此事前来!事情总会解决的,县衙的仓库你也去看过了,连老鼠都不愿意待,我们已经尽力了,余下的事情还是让上官来处理吧!你再逼我们也没有用!”

        张献忠愤愤的离开了谷城县县衙,他知道他们拿不出钱粮,但是还要逼一逼,因为他要举事造反,钱粮当然是越多越好!

        张献忠是陕西定边人,这是一位可敬的专业造反户!他似乎就是为造反而出生的,他把这件作为了毕生的奋斗目标!今年32岁,虽然出道不早,到了24岁才举起了造反大旗,可是他窜的很快,造反没多久就成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中最强的一营。三年后,他成为以高迎祥为盟主的13家之一,又过了三年,高迎祥死了,李自成崛起的比他晚,要接掌闯王这面旗帜还需要时间,于是张献忠一跃成为当时大明王朝最大的造反者。这6年中间,他反复的折腾,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入四川、打中都凤阳、甚至逼到了长江岸边,直指南京。随后他又带着队伍经过安徽、河南返回了陕西,打入关中,当时张献忠已有造反军10万!不过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高迎祥死后,朝廷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把大部分造反军都逼到了绝路。李自成躲入了商洛山中,据说逃进去的时候只剩18骑,后来被他缓过了劲,又加上大量的边军逃亡被他收编,这才慢慢的又与朝廷有了对抗的力量。而张献忠被左良玉逼的逃到了谷城,已经进入了绝境,人也受了伤,哪里知道被中二的熊文灿所救,就地被朝廷招安!

        在招安的过程中,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愚蠢的熊文灿,在朝廷的官军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居然答应给张献忠军饷和粮草,只要他不造反!这是典型的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何况张献忠并不是孤军奋战,当年与他同为三十六营的外号叫曹操的罗汝才也与张献忠同时被招安,罗汝才的驻地安排在郧阳,与张献忠两地只隔了200里地,两家人家都把尾巴藏了起来,蛰伏着等待着一个最佳时机,重新举旗准备东山再起。

        张献忠刚回到营地,养子孙可望便迎了上来。

        张献忠一生没有子嗣,倒并不是他的生理上面有问题,他也曾经有过不少次妻儿,可是每当张献忠处于危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第1件事就是把妻儿杀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此反复几次,这个造反派头头到最后还荣升了大西王,临死前居然一个子嗣也没有留下来!

        不过张献忠收留了不少孤儿当他的义子,其中的佼佼者有4个: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4个人后来成了张献忠的左膀右臂、合称为四将军!这是张献忠手里的最基本核心,这4个人当时都改姓为张,后来张献忠死后,又恢复了本姓,为了叙述方便。就不把名字改来改去了,直接用他们原来的姓!

        张献忠见到孙可望,直接就问:“望儿,你回来了?李闯那边怎么样?”

        “义父,李自成的处境要比我们预想的好!他现在在商洛山中收编了不少人马,应该有1万多人,这些兵都是能打的,除了他老营的人马之外,大部分都是他收拢的边军逃兵!这些年边军的待遇越来越差,朝廷那边欠了一年多的粮饷,据说草原那边被蒙古人封锁住了,商队出不去,边军最后的收入来源也没了!这些人在边军里面混不下去,除了打仗,其他什么也不会,所以逃到了李闯那里,作战能力很强,是一支精兵!”

        “他倒捡了个大便宜!”张献忠哈哈大笑。

        “你们谈的怎么样?”

        “义父!”孙可望欲言欲止。


  https://www.msvvu.cc/19553/19553635/11589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