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职体系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时间转眼来到了三天后,朱楧身穿隆重的九章衮龙袍,端坐在大殿上,这一天是他原来的臣子们决定去留的日子。大臣们经过三天的仔细斟酌,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因为他们从这个年轻的藩王的所作所为中看出了他不一般,希望跟着他干出一番业绩。
离开的也有,武官代表是耿炳文,这个早在朱楧的意料之中,作为朱允炆的亲戚,他是不可能留下的。不过耿炳文也还算是条汉子,念在朱楧救了他一命的份上,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口宝刀送给了朱楧。朱楧很高兴的接受了耿炳文的宝刀,并请他吃了顿酒,二人在席间谈笑风生,一笑泯恩仇。
文官的代表就是魏延赏了,他一心想着抱朝廷的大腿,从来都没有甘心留在肃国这个偏远的地方,更何况他也知道,一直跟朱楧对着干的他肯定早就上了朱楧的黑名单了,留在这里也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朱楧对他的走也是表示欢送,暗地里也是庆幸这颗钉子终于算是拔掉了。
剩下的人都是愿意跟着朱楧干一番事业的,朱楧自然不会亏待他们,按照之前说好的,全都委以重任。
朱楧按照朱元璋的样板建立了自己的官僚系统,首先是中央官僚体系,老朱那里有六部都察院,朱楧不能跟老朱取一样的名字,否则就是僭越。因此朱楧的六部改称六曹,都察院改称监察院,六曹的长官也不能叫尚书,而是叫判书。
六曹的副长官不能叫侍郎,改称参判;参判下面可以设若干参谋性质的官员,称为参议;六曹的下属单位称为局,局里的一把手不能叫郎中,当然也不会叫局长,而是叫正郎,副手称为佐郎。
监察院的一把手叫做都监察御史,其下属有副都监察御史若干名,再下面有巡检御史若干名。
另外,朱楧并不是老朱那样的劳模,既干皇帝又兼职丞相,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累了,他认为做好一个君王只要能掌握好钱粮兵马和用人权就好了,因此他很想设立明朝中后期内阁之类的机构帮他打理一些琐碎的事务。
但是,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曾经三令五申,谁要是干提议复设丞相,肯定要他吃不了兜着走,虽然老朱仿照宋朝制度,设立了几个大学士,但这个时候的大学士只是秘书顾问之类的官职,级别只有五品,跟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差的远了。
在老朱还活着的岁月里,朱楧不想触这个霉头,内阁的事就先放放再说吧。
以上是文官系统,下面就是武将系统。朱楧还是捡现成的,仿照老朱的制度。老朱在中央设立的军事机构是五军都督府,朱楧不能这么叫,就改称为五将军府,分别由前、后、中、左、右将军府,每个将军府管理一定地域的士兵,朱楧现在正好有五个郡的地盘,一个将军府恰好管理一个郡的士兵。
也就是说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五个郡的士兵分别由前、后、中、左、右五个将军府管辖。
不过,和朱元璋的五军都督府一样,五将军府只有统兵之权,没有调兵之权,也就是说肃国的所有军户归他们管辖,平时的训练等事务由他们负责,但如果要打仗了,必须由朱楧下令,兵曹签发调令才行。
同样的,兵曹只有调兵之权,没有统兵之权,平时不管理军队,等到打仗时才奉朱楧的命令调兵。
这样一来,双方就可以互相牵制,最后将兵权集中在国王,也就是朱楧的手中。
朱楧还仿照明军后期的制度,将武将的官职分为常设官职和差遣官职两类。常设官职为武将的主要官职系统,武将的级别和工资都靠它来确定,从高到低依次为一品将军,二品将军佥事,三品卫所指挥使,四品指挥佥事,五品千户,六品百户,七品总旗。
差遣官职是临时性的职位,没有固定的品级,属于国王特派某位将领去办某事,办完之后就会上缴印信,职位也会随即撤销。
比如现在的瞿能就是以前将军衔充任敦煌总兵官,前将军是他的级别,工资待遇都是按照一品大员发放。敦煌总兵官是他负责镇守敦煌时的职务,以后工作调动之后要撤销。
瞿能此时只负责敦煌的军务,至于前将军府的军务,交由他人打理。
朱元璋以武力立国,所以立国之初,武将的地位要高于文臣,比如,朱元璋规定文臣最多只能封到伯爵,侯爵之上必须是武将——李善长在战争年代为朱元璋呕心沥血地筹集粮草,几乎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养活了庞大的军队,为朱元璋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封为第一公爵,属于特例,也仅此一例。
而开国文臣中封有爵位的只有刘伯温和汪广洋,并且都是伯爵,剩下的一百多名伯爵,二十多名侯爵,还有除了李善长以外的其余五个公爵全都是武将。
再比如,朱元璋规定文臣的最高级别尚书只是二品,而武将的最高级别左都督则是一品。至于太师、太傅之类的都是虚衔,不能说明问题。
朱楧此时才开始了他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自然是崇武抑文,因此也模仿老朱的做法,将武将的最高级——五大将军府将军设为一品。而将文臣的最高级——六部判书和监察院都监察御史设为二品。
接下来就是地方政权体制了,朱楧现在的地盘也就五个郡,说白了他只管着五个知府,还不如内地的一个布政使管的知府多,因此朱楧将地方行政只划分为郡县两级。
郡一级单位参照内地省级单位设立布政使总理民政,按察使总理刑狱,指挥使负责军事防卫,县一级则设立县令总览县里的事务,设县丞为辅佐。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串通起来舞弊,朱楧还设立了巡视制度,每年都由监察院派出不定数量的监察御史巡视,发现问题可以立即上报给朱楧,不用通过任何人。
时间转眼来到了三天后,朱楧身穿隆重的九章衮龙袍,端坐在大殿上,这一天是他原来的臣子们决定去留的日子。大臣们经过三天的仔细斟酌,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因为他们从这个年轻的藩王的所作所为中看出了他不一般,希望跟着他干出一番业绩。
离开的也有,武官代表是耿炳文,这个早在朱楧的意料之中,作为朱允炆的亲戚,他是不可能留下的。不过耿炳文也还算是条汉子,念在朱楧救了他一命的份上,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口宝刀送给了朱楧。朱楧很高兴的接受了耿炳文的宝刀,并请他吃了顿酒,二人在席间谈笑风生,一笑泯恩仇。
文官的代表就是魏延赏了,他一心想着抱朝廷的大腿,从来都没有甘心留在肃国这个偏远的地方,更何况他也知道,一直跟朱楧对着干的他肯定早就上了朱楧的黑名单了,留在这里也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朱楧对他的走也是表示欢送,暗地里也是庆幸这颗钉子终于算是拔掉了。
剩下的人都是愿意跟着朱楧干一番事业的,朱楧自然不会亏待他们,按照之前说好的,全都委以重任。
朱楧按照朱元璋的样板建立了自己的官僚系统,首先是中央官僚体系,老朱那里有六部都察院,朱楧不能跟老朱取一样的名字,否则就是僭越。因此朱楧的六部改称六曹,都察院改称监察院,六曹的长官也不能叫尚书,而是叫判书。
六曹的副长官不能叫侍郎,改称参判;参判下面可以设若干参谋性质的官员,称为参议;六曹的下属单位称为局,局里的一把手不能叫郎中,当然也不会叫局长,而是叫正郎,副手称为佐郎。
监察院的一把手叫做都监察御史,其下属有副都监察御史若干名,再下面有巡检御史若干名。
另外,朱楧并不是老朱那样的劳模,既干皇帝又兼职丞相,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累了,他认为做好一个君王只要能掌握好钱粮兵马和用人权就好了,因此他很想设立明朝中后期内阁之类的机构帮他打理一些琐碎的事务。
但是,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曾经三令五申,谁要是干提议复设丞相,肯定要他吃不了兜着走,虽然老朱仿照宋朝制度,设立了几个大学士,但这个时候的大学士只是秘书顾问之类的官职,级别只有五品,跟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差的远了。
在老朱还活着的岁月里,朱楧不想触这个霉头,内阁的事就先放放再说吧。
以上是文官系统,下面就是武将系统。朱楧还是捡现成的,仿照老朱的制度。老朱在中央设立的军事机构是五军都督府,朱楧不能这么叫,就改称为五将军府,分别由前、后、中、左、右将军府,每个将军府管理一定地域的士兵,朱楧现在正好有五个郡的地盘,一个将军府恰好管理一个郡的士兵。
也就是说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五个郡的士兵分别由前、后、中、左、右五个将军府管辖。
不过,和朱元璋的五军都督府一样,五将军府只有统兵之权,没有调兵之权,也就是说肃国的所有军户归他们管辖,平时的训练等事务由他们负责,但如果要打仗了,必须由朱楧下令,兵曹签发调令才行。
同样的,兵曹只有调兵之权,没有统兵之权,平时不管理军队,等到打仗时才奉朱楧的命令调兵。
这样一来,双方就可以互相牵制,最后将兵权集中在国王,也就是朱楧的手中。
朱楧还仿照明军后期的制度,将武将的官职分为常设官职和差遣官职两类。常设官职为武将的主要官职系统,武将的级别和工资都靠它来确定,从高到低依次为一品将军,二品将军佥事,三品卫所指挥使,四品指挥佥事,五品千户,六品百户,七品总旗。
差遣官职是临时性的职位,没有固定的品级,属于国王特派某位将领去办某事,办完之后就会上缴印信,职位也会随即撤销。
比如现在的瞿能就是以前将军衔充任敦煌总兵官,前将军是他的级别,工资待遇都是按照一品大员发放。敦煌总兵官是他负责镇守敦煌时的职务,以后工作调动之后要撤销。
瞿能此时只负责敦煌的军务,至于前将军府的军务,交由他人打理。
朱元璋以武力立国,所以立国之初,武将的地位要高于文臣,比如,朱元璋规定文臣最多只能封到伯爵,侯爵之上必须是武将——李善长在战争年代为朱元璋呕心沥血地筹集粮草,几乎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养活了庞大的军队,为朱元璋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封为第一公爵,属于特例,也仅此一例。
而开国文臣中封有爵位的只有刘伯温和汪广洋,并且都是伯爵,剩下的一百多名伯爵,二十多名侯爵,还有除了李善长以外的其余五个公爵全都是武将。
再比如,朱元璋规定文臣的最高级别尚书只是二品,而武将的最高级别左都督则是一品。至于太师、太傅之类的都是虚衔,不能说明问题。
朱楧此时才开始了他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自然是崇武抑文,因此也模仿老朱的做法,将武将的最高级——五大将军府将军设为一品。而将文臣的最高级——六部判书和监察院都监察御史设为二品。
接下来就是地方政权体制了,朱楧现在的地盘也就五个郡,说白了他只管着五个知府,还不如内地的一个布政使管的知府多,因此朱楧将地方行政只划分为郡县两级。
郡一级单位参照内地省级单位设立布政使总理民政,按察使总理刑狱,指挥使负责军事防卫,县一级则设立县令总览县里的事务,设县丞为辅佐。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串通起来舞弊,朱楧还设立了巡视制度,每年都由监察院派出不定数量的监察御史巡视,发现问题可以立即上报给朱楧,不用通过任何人。
https://www.msvvu.cc/2/2174/10628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