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侯爷贵性 > 第三十七章 官者何价

第三十七章 官者何价


“今日早朝上,蔡襄又旧调重弹。”

        甫一下朝,柴琛就往聆风亭9这边来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养成的习惯——总爱把朝堂里的事,碎碎叨叨地念与“乐琳”听。

        乐琅翻着手中的《易纬稽览图》,漫不经心地回道:“抑侥幸、精贡举。”

        柴琛吃惊:“你亦有听闻此事?”

        半年前,谏官蔡襄曾向官家进谏,因朝廷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之政策,致使冗官冗员,办事却成效低下,更有甚者,人浮于事。

        蔡襄遂奏议,官家应“抑侥幸、精贡举”。

        抑侥幸者,限制官僚滥进。

        太祖朝以来,,恩荫而造成官僚滥进,情况日益严重——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

        蔡襄提出,应更改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精贡举者,严密科举取士也。

        蔡襄奏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将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明经科,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

        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

        此两项奏议,深得官家的欢心。

        但无奈,丞相庞籍以“规模阔大,论者以为难行”为由,竭力反对。

        ——这两项改革所牵涉太过阔大,提议的人恐怕难以实行。

        以庞籍为首的一班仁宗朝的老臣子,也纷纷附议,抨击蔡襄所言“太猛”、“恐更张无渐”。

        官家只得不了了之。

        事隔半年,蔡襄再提起此事。

        柴琛不曾想过,“乐琳”一女子之家,也留心朝堂之事。

        转念一想,“她”的所闻所说,又岂是寻常女流之辈可比?

        他不由得笑着请教道:“你有何看法?”

        “那你又有何看法?”

        柴琛道:“蔡襄所言,不无道理。此二项奏议,于国于民有益,庞丞相太迂腐了。”

        乐琅不以为然:“庞籍若真是迂腐,便不会有‘明黜陟’一策。”

        “明黜陟”,是仁宗朝时期,庞籍最重要的政绩。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太宗朝以来,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问政绩,导致官吏********,无所作为。

        当时,庞籍提议,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他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使得此奏议得到仁宗皇帝的首肯。

        柴琛闻言,亦觉得甚为有理。

        思量许久,才又道:“庞籍为丞相,其子嗣可恩荫者甚多;而他本就是重明经而轻策论之人,门生又遍布朝野……抑侥幸、精贡举,此二项损其利益,故而竭力反对?”

        说罢,愈发觉得自己的分析有理,心中对庞籍更恨上了几分,怒其私心误国。

        乐琅端起手中的觥,一口闷了下去。

        他今日喝的是黄酒,辛且辣,顿时蛮脸通红。

        柴琛觉得“她”比往日更可爱一些,只听得“她”问道:“殿下,你可曾听说过,‘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柴琛点头。

        乐琅又问:“既是卖,便要有价。百官的‘价’是什么?”

        “财帛俸禄?”

        乐琅摇头。

        “名留青史?”

        还是摇头。

        “权力地位!”

        乐琅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摇头。

        柴琛不明所以:“那到底是为了甚么?”

        “升迁。”

        “升迁?”

        乐琅点头:“对,升迁,不断地升迁。立下不世之功,攫取更大的权柄。此乃每个为官者都会自觉去做之事”

        柴琛若有所思。

        所以,仁宗年间,韩国华会在西北选拔能将、会在河北训练士卒、会在河东和辽国严正交涉;杜衍会在出使之时,与辽主讨价还价、会在灾荒时节赈济灾民;庞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议‘明黜陟’。

        他们做这些,往好了说是为国为民,说实在点也是为了自己。

        柴琛一下子想通了。

        似韩国华、杜衍、庞籍这些仁宗朝的老臣子,他们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对他们而言,推动蔡襄的变法没有太大的好处。

        比如杜衍,他是仁宗皇帝钦定的顾命大臣,他的能力不需要再一场改革来证明,他的地位亦无需新的政绩来巩固。

        这个级别的臣子,哪怕尸位素餐,官家亦不能拿他如何。

        若是要他们当时积极支持蔡襄的新法,官家得给出甚么样的“价”!

        生前封国公?

        官家倒是敢给,他们敢要吗?

        因此,这帮老狐狸,无论何种万全的新法,他们都必然是竭力反对的。

        既能显示自己存在,又不会有实质性的处罚,万一新法真的捅了大篓子,他们还能显得高瞻远瞩,何乐而不为?

        这一刻,柴琛感到十分颓然。

        他问:“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只要是官家倡议的变法,他们都势必会反对的,”

        乐琅又喝了一杯黄酒,吁了口气,道:“只有一个人,由他来倡议,或有一线生机。”

        “谁?”

        “储君。”

        柴琛立时如醍醐灌顶。

        正是!

        仁宗朝的旧臣终有老去的一天,官家始终会扶植忠于自己的势力。

        旧臣们能延续自己权势的方法,并非附议官家。

        而是待到太子也要扶植自己的势力,去抗衡官家的时候,老臣们、或者他们的继承人们,再去依附太子。

        不经不觉,一杯又一杯,乐琅壶里的酒都已经喝光了。他晃了晃空空的酒壶,觉得不够尽兴,从茶几底下的柜子里又掏出一壶来。

        倒了一觥给自己,又倒了一杯觥给柴琛,碰了碰觥,一饮而尽。

        他醉醺醺地对柴琛道:“那么,你明白了?”

        “嗯。”

        “局势明朗之前,不要蹚这趟浑水。”

        柴琛也将觥中的酒一饮而尽。

        却依旧是心事重重。

        他问:“日后若要庞籍他们附议,必定要有比蔡襄更好的法子,你可有办法?”

        乐琅道:“有。”

        柴琛问:“什么办法?”

        乐琅摇头:“我不说。”

        “为何不说?”

        乐琅转头望向柴琛,因为喝了酒,脸颊红得似火烧。

        但眸子依旧澄明得如无垠的夜空一般。

        他问柴琛:“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能做到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旁人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此三句,是乐琅在曾曾祖父的札记里看到的。

        初读之时,便觉如大梦初醒,恍然顿悟。

        说罢,他亦不顾柴琛的讶异,奋力将手中觥抛入湖中。

        “殿下,有此志者,方能言变法!”

        ……


  https://www.msvvu.cc/2/2950/14865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