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物价和徐光启进宫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百姓的生存根本。如果没有粮食,所设的前提便没有任何的意义。
从泰昌元年的1620年,到崇祯元年的1628年,短短的8年时间里,米价由每石的0.638两涨到每石1.159两。米价涨幅高达百分之八十,足足涨了八成。(每石约153.5斤)
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前,虽然贵为王爷,但是在生活上一直比较清苦,并不奢侈,甚至有些病态的节俭。这样的性格养成,一直伴随着崇祯皇帝成长起来,一直当上了皇帝。
所以对于农民的同情,和对于民间疾苦的了解,使得崇祯清楚的知道想要让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粮食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
位于京城近郊的一千亩菜地,是崇祯皇帝改革计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极其变态的专注之下,通过大量的学习,以及崇祯向王振明极其谦虚的学习之中,崇祯活生生的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农学专家。
当官复原职的徐光启看到自己的皇帝,活得像一个农夫一般时,既感动又觉得无奈。这哪里是天子该做的事情,天子难道不是应该抓大局,而并非拘泥于这些小小的细节。
致力于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水利方面研究的徐光启,他也没有见过崇祯皇帝那一千亩私有的菜地里的外来农作物。
崇祯皇帝与这位博学多识的老臣见面之时,徐光启已经快年逾古稀了,连路都不能走稳。自从天启五年隐退之后,徐光启便闭门不出,在家专心著书,用了二年多时间写完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已经步入迟暮之年的徐光启是十七世纪的大明王朝思想比较前列的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令他倍感孤独,因为他的论述和思想里面,在同时期里没有人能够理解。有人认为对于数学的研究毫无意义,唯有孔孟之道,古代圣人的智慧才是治国之道。
每日的往返,使得崇祯皇帝有些疲乏。但是这样的奔波却也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有活力,不至于如天启帝那样羸弱。
徐光启的到来,令崇祯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快慰,这位孜孜不倦为大明朝服务了几十年的老臣,到了隐退的年龄却不顾路途的遥远,从南方又回到了京城。
随着当值太监曹化淳那种太监独有的宣旨声过后,一位年迈的老者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了东暖阁内。
此时一束落日余余晖洒向大地,折射出刺眼的光芒,一位老者虔诚而又恭顺的匍匐在东暖阁那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地砖上,发出了一声并不洪亮的声音:“老臣,徐光启拜见陛下,愿陛下洪福齐天!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般的虔诚和安稳,令崇祯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见过这么老的大臣,胡须都已经斑白,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他的脸就像是自己平日里因为生气而揉成团的奏章。
如此的沉稳,令崇祯也放下了平日里的敷衍,道:“徐爱卿,请起,曹化淳赐座,好生招待…”
徐光启再次谢过,从地而起,沉稳端坐。
“徐爱卿啊!朕年幼登基,需要像徐爱卿这样的忠臣辅助,若有不当之处,徐爱卿不必给朕留有情面。”
“不久之前,钦天监上疏说有日食将至,结果闹出笑话,朕觉得像这样的饭桶早就该滚蛋了,不知徐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对于天文知识有所涉猎的徐光启明白皇帝的心思,但却也没有直接说明,道:“天文气象关乎民生,的确不可大意!”
崇祯挑破话题道:“朕恳请徐爱卿重修历书,这关乎百姓也关乎国家,望徐爱卿不要推辞!”
钦天监的人不给力,令崇祯觉得圣颜无光。
在大明岂是还有这样一个人来,这个人名叫汤若望,是一个德国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汤若望的偶像就是意大利人利玛窦,让汤若望最为钦佩的便是利玛窦改良版的《山海舆地全图》,利玛窦让中国人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因为在这张地图上汤若望标注了许多国家的名字。
作为一个在科学方面站在最靠前的人,汤若望来到大明以后,汤若望施展出了自己所有的才华。
天启三年1月25日到达北京。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
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请中国官员们前来参观。汤若望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这一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
汤若望学习汉语,同时也传大明的衣服,这让天启皇帝很高兴,一个臣服的人,又何必在乎他是不是中国人呢?
汤若望得到了赏赐,也获得官职。
被崇祯皇帝寄予希望的徐光启并未马上答应崇祯皇帝所提出的重修历书的恳求,神情有些惶恐。
道:“重修历书并非容事,以臣的精力,臣的身体恐怕无法支撑如此浩大的任务。”
徐光启面露难色,崇祯却越发坚定,道:“此事,非你徐爱卿不可,旁的人信不过,莫非徐爱卿有何难言之隐?”
徐光启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思索再三,道:“臣推荐一人,协助臣完全陛下交待的任务,恳请陛下应允!”
崇祯道:“徐爱卿不必多虑,只要一切为了朝廷,朕也并非是不讲情面之人!”
“只是不知道徐爱卿所推荐的人是谁?不知朕知不知道这个人!”
徐光启道:“此人并非是我华夏之弟,他是西洋传教士!”
崇祯知道宫中有那么几个外国人,小的时候还摸过他们的大长胡子,所以形象很深刻。
崇祯哈哈大笑,道:“无妨,无妨,只要是肯为我大明做事,西洋人又何妨?总比建虏这些闹事的野蛮人要好!”
被雪藏冷落以久的汤若望又被新皇帝召见,带着并不标准的塑料京话,道:“臣…参加大明皇上,万岁…万万岁!”
看到毛子臣服在自己的脚底下,崇祯心里说不出的舒坦。
https://www.msvvu.cc/22087/22087513/5454851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