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

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


“大将军,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棡一刀狠狠刺穿一个还没死透的俘虏的咽喉,转头看着赶来的李文忠,不紧不慢地抽回手中的刀,平静地开口道。

        李文忠脸色铁青,努力克制着怒意,沉声道:“是谁让你处决这上万名俘虏的?”

        “大将军刚才离开前,不是说过,打扫战场的事情全权交给我吗?”朱棡好似并未察觉到李文忠的怒意,开口回道。

        这句话确实是李文忠说的。

        朱棡等于是用李文忠的话,来反驳他。

        可这是一回事吗?

        相当于你爸妈去旅游度假,说孩子,你长大了,在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就全都交给你了。

        好家伙,结果等到他们回来,发现家没了?!

        朱棡就是明着利用了李文忠话里的漏洞,让他无可奈何。

        再加上他三皇子的身份在这。

        李文忠还真就不能把他如何。

        如果换徐达在这,那就不一样了。

        当初朱老四参军的时候,可没少被徐达收拾。

        李文忠沉声道:“你为什么要杀他们?”

        李文忠想要知道原因。

        “一万八千名俘虏,就等于是一万八千张嘴,不杀留着,大将军你想要动用多少军粮喂饱他们?”

        朱棡拿出一块布,将手中刀刃上的鲜血擦干净,接着开口道。

        “我们这一次出兵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拿回铁岭这么简单,我们是要一举拿下开京。接下来咱们大军要跨过鸭绿江,长驱直入敌国腹地都城,谁也不知道到时候情况会如何。”

        “大将军戎马半生,应该比我更加明白,战线如此拉长的情况,后勤补给根本很难供应得上。这一次可不像,之前老四打漠北那么简单,所有粮草供应都能够通过轨道列车直接从江南一直运往北京城。”

        唰!

        宝刀入鞘。

        朱棡抬头看着李文忠,开口道:“因此咱们的粮食万分珍贵,要留着一路拿下开京,这些家伙只能死。”

        李文忠是真的被朱棡这番话给震惊到了。

        什么开京城?!

        要知道他们这次出征,朱元璋只是说要给高丽国一个沉重的教训而已。

        朱棡这边已经想着要将高丽灭国了。

        在朱棡眼中,为了更好达到这个目的,杀掉这些俘虏是最好办法。

        不仅仅是因为口粮。

        如果留着他们的性命,无论是将他们押解回京,还是就地看押,为了防止造成二次兵变的次生灾害,都需要耗费他们如今大军的兵力。

        而这正是朱棡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大明王师这一次,是肯定会渡过鸭绿江,打到高丽国本土的。

        可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的话,等到大明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几座城池后,高丽王这边肯定就会开始求和祈降了。

        到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高丽王一定会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以希冀平息大明的怒火。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

        到时候,大明这边出于道义,在名义上就不好再做得太过。

        或许就会接受对方的条件。

        可在朱棡看来,即便高丽国割让一半的领土给大明,他都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因为朱棡心中清楚,鸭绿江对岸以后都将会是他的领土。

        他可不想像老二那么没出息。

        守着倭国里面那么屁点大的地方,如果把他换成朱樉,怕是早就开始动手了。

        此时远在东瀛的朱樉。

        却发现了一条不亚于挖掘白银矿的财路。

        那就是日本女人。

        朱樉要把自己的封地,打造成一个梦幻国度!

        逃!

        疯狂地逃!

        头也不回地疯狂地逃!

        先前铁岭城发生过的一切,对于李成桂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漫天的炮弹,惊天动地的爆炸,以及铺天盖地的子弹扫射。

        简直就如同末世降临!

        这就是大明的的军队!

        这就是大明的战力吗?!

        之前还曾经不解李成桂如此忌惮明军的偏将,此刻混身哆嗦得跟筛子一样:“李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怎么办?!

        李成桂面色阴沉,心里早已将支持主战派的崔莹骂了个狗血淋头,顺便问候了他九族。

        九族里头包括他的女婿,高丽王。

        拿下辽东,李成桂也不知道这些家伙的脑子里究竟都在想些什么?

        北元的纳哈出经营多年都守不住。

        他们高丽又凭什么会是大明的对手。

        骑在马上的李成桂回头看了一眼,他们从铁岭兵败后,带着主力部队一路跑,渡过鸭绿江后,又一连跑了十多里路,这才吭哧吭哧地停了下来,这一路上显然是有不少人掉队的。

        “先收拢部队再说吧。”李成桂脸色难看道。

        至于收拢部队之后,又如何做,李成桂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他已经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往前带着部队继续和大明军队死磕,先前已经验证过了,是死路一条。

        而带着部队回去,不用想,崔莹这种奸臣肯定会把罪过全都推到他身上,估计也是被处死的命。

        老天爷,难道就不能给我一条生路走吗?

        李成桂抬头望天,无语凝噎。

        李文忠、朱棡他们征讨高丽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不时就有捷报传来。

        朱元璋一个人在那个秘密大殿里,看着巨大的世界沙盘,满怀壮志,他拿起一枚代表大明的旗帜,眼看就要插到高丽国的国土上时。

        一匹自西面而来的快马,打断了他的动作。

        洪武十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起天灾。

        湖广一带今年雨水普遍过早,湖广两地的百姓被连月的大雨打了个措手不及。

        连月的大雨,带来的后果是湖广各地长江支流水位暴涨。

        等到湖广布政司衙门察觉时,已然来不及了。

        一场大规模的洪灾随之爆发。

        这匹自西面而来的快马上送的正是百里加急奏报。

        奏报刚一送到京师,立马连夜将奏章送进皇宫。

        长江放在后世,可是被称为黄金水道。

        但是在明朝,却几乎是完全无法治理的隐患所在。

        <div  class="contentadv">        历朝历代在江面上修的那点大坝,但凡能有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

        每当大的汛期到来。

        江面之上,水流湍急,且雨季漫长,沿岸各地基本就只能够听天由命。

        这也怪不了他们。

        朱元璋建国之后,也做了一些努力,在长江主流、以及各支流处除了加固已有的大坝外,也修建了一些新的防洪设施。

        只不过期望这些来抵御洪水,却是有些强人所难了,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与生产力,根本就做到。

        要知道在近代,长江流域都还先后发生了1860年、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和1931年、1935年两次大洪水,四次洪灾都十分严重。

        如今水灾既然已经发生了。

        那么朝廷方面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救灾。

        金陵城今晚也下起了雨。

        在接到湖广布政使的急报后半个时辰内,徐达、李善长、胡惟庸、以及六部九卿等一众大臣便匆匆赶往了宫禁之中。

        李善长他们赶到时,朱元璋正站在书桌前仔细看着身前的河图,旁边就站着太子朱标。

        听到内侍官一声声通传响起。

        朱元璋面无表情,直至所有人都到齐了,他这才抬起头看着众大臣,抬了抬手让内侍官给这些大臣们一人发了一把椅子。

        毕竟深更半夜的,这帮人的年纪也都大了。

        对于朱元璋连夜通知他们进宫,在座这些大臣有些人心里满是疑惑,可像李善长他们几个隐隐约约能够猜到一些。

        李善长看了一眼殿外的大雨,身为中书省丞相的他对于这一个多月湖广两地的雨量失常,自然早就已经注意。

        他眼下只希望,陛下召见他们不会是因为他此时心中所想的这件事。

        可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

        好的不灵,坏的灵。

        “太子,让诸位大臣先看急奏吧。”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从朱元璋手中接过湖广急报,交给了李善长.

        李善长看后,再传给下一个,待所有人都将急奏内容看过一遍之后,每个人都是脸色大变。

        所有人皆是沉默不语,因为他们都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虽然湖广的急报只有寥寥数行字。

        可众人仿佛已经看到了,湖广两地流离失所的百姓,被洪水冲垮的房屋,以及尸横遍野的场景。

        朱元璋将众人的脸色全都看在眼里,开口道:“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救灾,正好中书省和六部都在,你们今晚就留在这,和太子一起抓紧时间弄出一个方案出来,然后立即发往湖广两地衙门。”

        说完这句话后,朱元璋便是直接走出了大殿,没有打伞,只身步入雨中。

        好不容易,这些年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如今差不多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朱元璋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老天爷突然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

        这场雨下的实在不是时候。

        打仗打的是什么,是粮食,是银子,是后方。

        要知道湖广是除开江南外,朝廷财赋第二重地。

        为了安抚人心,对于朝廷来说,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赈灾。

        赈灾需要大量的粮食。

        在失去了杂交水稻之后,各地粮仓储备的稻米,要应付连年的征战,因此是完全不足以应对赈灾。

        好在还有土豆在。

        只是当源源不断的土豆运往湖广两地后。

        一开始并未出现问题,有了土豆这种救灾神器在,灾民们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次湖广两地的水灾,会像前些年三晋之地的旱灾一样解决时,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

        先是在一处灾民营地中,出现少量百姓在食用土豆后,发生腹痛、腹胀、腹泻的情况。

        紧接着没过多久,在其他各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还有口舌发麻,喉咙发痒以及灼烧感等其他病状,更严重的,出现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这些生病的百姓,无一例外,全都吃了土豆。

        当地大夫也就此做出了判断,这些灾民们中毒,就是由土豆引起的。

        一时间湖广两地灾民百姓,人人谈土豆色变。

        与之前三晋之地的救灾情况不同。

        最近是连绵的雨季。

        由扬州、江南各地的土豆送往湖广两地,路途遥远,再加上下雨天气,加速了土豆的变质。

        原本土豆储存环境,自然是放在地窖当中最为稳妥。

        可湖广两地的衙门完全没有准备,往常的粮食,都是直接堆在粮仓里,并没有挖那么多地窖。

        要知道原本湖广两地可一直都是稻米丰收的地方,土豆再好,也不可能让全国百姓每日三餐都吃这个,总要有地方种水稻和小麦。

        因此这些年土豆并未在这湖广两地推行。

        对于土豆的储存他们是根本没有准备,也完全没有经验。

        他们也没有料到今年会爆发如此大的洪灾,导致所有稻田被洪水淹没,无数灾民失去家园,需要朝廷救济。

        虽然朝廷运送来土豆前,就已经有官员通知让他们挖地窖。

        可这种非常时候,人手紧缺,根本就没有空闲的人。

        哪哪都需要人手,谁还有空干去挖地窖啊。

        在湖广两地官员看来,存放粮食,放哪里不是放,没必要非去搞地窖不可,将剩余的人手去干其他救灾的事情不好吗。

        虽然也还是挖了一些地窖,毕竟朝廷要求。

        可总体数量完全不够。

        那些出问题的土豆,就是这一部分没有被储存在地窖当中的。

        刚开始的时候,土豆并没有发芽,自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病例,当时这些土豆,暴露在空气中的这么长的时间,途中又遭遇过雨水,加上储存地点本身也有问题,湖广两地,虽然暴雨终于停了,可时不时还有阴雨,空气潮湿。

        正是这种种条件加持下,土豆终于发芽了。

        即便这些年,朝廷通过大明日报对全国百姓做过科普,说土豆发芽后有毒不能再吃。

        可救灾时,都是烧大锅饭的。

        大批量处理食材时,很容易忽略这些细节。


  https://www.msvvu.cc/23819/23819470/1046267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