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康定天下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策

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策


诚如完颜康所言,这十三颗人头落地的场景,在这数千新任官员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对于一千多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官员而言,这血淋淋的一幕或许还冲淡了他们被淘汰的痛苦。他们坦然接受了三十两银子的遣散费,收拾了行礼,各自打道回乡。

最终能通过试用期,留在大金官场上的,有六千四百八十七人。除去六十八名优异分子,还有八百多人被评为良好级别,也就是可以升任八品官。

但看着演武场上残留的血痕,这些优良分子,都觉得心情沉重。

当官发财,这句在中国大地流行千年的老话,似乎行不通了呢!

有些人开始犹豫起来,自己还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吗?

完颜康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利。

这六千多人,经过一天的调整之后,迎来了一份问卷调查。

地方、中央、法院、监察院这四个选择,提供到所有人的面前,每个人按优先顺序选择自己的为官意向,最终的去处由朝廷统筹安排。

这一年的试用期中,所有人都在基层为官,因为法官短缺,大多数人还兼任了基层法官的。但随着往后官员的补充,专人专用必会成为朝廷用人的常态。

中央官员的俸禄与地方持平,升迁更具优势,但福利不如地方。法院、监察院同品官员的待遇要优于普通官员,但晋升渠道太过单一。

四个为官意向,可谓各有利弊。

所有新科官员,拿着调查问卷,都开始沉思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选项,辞官。

选择辞官者,立刻可以拿了双倍遣散费打道回府。若是此刻不想辞官,将来有辞官的意向,就必须做够十年之后才能选择辞官。

有人犹豫起来。

那十三颗人头,太过恐怖。而当官发财这个国人朴素的梦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改变的。

但若是此刻辞官,今生今世都没有重来的机会了。

有人很快想通了。

有人彻夜难眠。

最终,还是有两百多号人选择辞官退出。这两百多号人,绝大多数都是评级为称职者,评级良好者只有三人辞官,评级优异者没有一个选择辞官。

这些能获得优良评级的官员,大多看的比较通透。按新朝的规矩,当官就算不能发财,但至少能保衣食无忧,七品以上官员的福利待遇,起码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在大金的功勋体系之中,各行各业都有授爵的机会,甚至商人都可以凭借捐款获得爵位。但各行各业授爵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大金首重军功,已无需赘述。对于农、工、医等各个行业,虽说都有授爵的机会,可这些行业中人,非得有绝卓的贡献才可授爵。

按现行规定,商人捐款白银十万两,也可授爵。但对于商人授爵,国家限制极为严格。

首先,商人被授爵者需身家清白,无犯罪记录。其次,商人以捐款的方式,只能得授县爵,且不能免除税赋。再往上的州、府爵位,任你钱财再多,也是买不到的。

对于官员而言,授爵相对简单许多。

官员只需在年终考评之中,累计获得三次优异或者六次良好,就可得授县爵。得授县爵后,再获五次优异或者十次良好考评,就可得授州爵。得授州爵后,再获十次优异或者二十次良好考评,就可得授府爵。

按现行规定,只要兢兢业业做官,多数人干个十来二十年后混个县爵还是有机会的。往上的州爵和府爵,就得看个人造化了。

在金国现行体制下,一旦得授爵位,便能享受罪行减免、税赋减免等种种特权,每年还能从官府领取补贴。做官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已经算是最为实惠便捷的授爵之路了。

军功授爵看似简单,那是战士们拿命拼出来的,任谁都只有羡慕的份,没有嫉妒的道理!

在遣散了辞官的少数人员后,国务院、法院和监察院三家开始统筹安排人员,因为人数众多,这一项统筹工作至少得持续五天以上。

这几天里,六千多新科官员接受了两项全新任务。在未来两年内,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度,将决定他们的考核成绩。

义务教育和土地改革!

完颜康借鉴了前世的相关经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兴建学堂,聘请老师,给所有适龄儿童讲授基础课程。

前世之中,国家施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以金国如今的国力而言,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经过完颜康与大臣们反复商讨,最终决定推行三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暂定为五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

幼儿入学后之中,第一年只上语文和数学课这两门文化课,第二年开始,才加上历史和地理课程。而体育课程,则是每日必上的。所有课程的教材,将由朝廷统一编撰,届时统一发放。

义务教育的推行,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并不会有多少阻力出现。其中难度,主要有两项。

一是学校的选址建校。

二是招聘老师。

要做到科学选址,必须对各辖区人口分布以及适龄儿童的数量,进行精准的统计。更进一步的是,根据辖区内百姓的年龄结构,推测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适龄儿童数量。

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难度并不太高。大金的户籍已经重新厘定,只要腿脚勤快些,多花些力气就能把辖区内的人口结构搞清楚。

选址完成之后,兴建学校并不能仅仅依靠官府,地方民众也需要参与进来。如何筹措款项,如何调度施工,便是基层官员们的任务了。

招聘老师这一点,却是颇有些难度。按目前大金的人口估算,招聘老师的数目,至少要达到两万人以上。

在完颜康原本的预设当中,老师的薪酬和福利,应该与九品官员看齐。但经过简单测算之后,他发现这一点完全做不到,实在太过想当然。

大金的九品官员,每年的薪酬和福利,接近一百五十两银子。

如果老师的薪酬按这个标准设定,大金每年的财政开支,至少需要增加三百万两白银以上。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反复权衡,老师的月薪定为白银三两。

这个薪酬标准,相比基层官员或者私塾先生而言,着实差了不少。完颜康也一度忧心,按这个薪酬标准究竟能招到多少老师?

令完颜康感到惊喜的是,新科官员们提出了数十项建议,希望增强招聘老师的吸引力。

第一,学校全权负责老师的食宿,这部分开支,由各地百姓共同承担,不增加朝廷的财政压力。

第二,入学教书满三年以上者,参加科考将给与加分,同分情况下确保优先录取。(从革新贰年起,大金科考每年都会限定人数,择优录取。)

第三,对于教学年限达到十五年以上的老师,表现优异者,可予以授爵。

新科官员提出了数十项建议,这三项建议最后被朝廷采纳。而提出这几项建议的官员,都已被监察院记录在案,将作为来年定品的加分项。

真正难搞的,是土地改革!

金国重归一统之后,户籍重新厘定,全国户数达到八百三十余万。除去草原牧民之外,剩余户数达七百五十万户。而金国登记在册的耕地,只有十五亿亩。户均可耕种面积,只有两百亩。

完颜康与国务院商议过后,准备出  台一项限制政策,每户名下所持有耕地上限设定为一百亩。授爵之户,可相应放宽限制。县爵之户,可持耕地上限为两百亩,州爵为四百亩,府爵为八百亩。

这个政策草案在新科官员中一公布,便引发了轩然大波。这六千多新科官员,寒门子弟甚少,多数都是官宦子弟或者地主豪绅之后。

一百亩耕地,对于普通自耕农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只要风调雨顺,每亩地能产粮两百到三百斤,一百亩地,每年能产粮两万到三万斤。

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莫说有一百亩地,便是有二三十亩耕地,都足以满足一家所需。

但对于地主阶级而言,一百亩地,那又算的了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的有钱人家就喜欢买地。当然,以往的买地,都是以购买耕地为主。手中耕地越广,钱粮越多,依附于名下的佃户和家奴越多,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历朝历代,买地并非有钱就能搞定的。有钱人都想买地,普通人家都视田地为性命之本,轻易不会卖地。因此豪门各种设计陷害、迫人卖地之事,屡见不鲜。

而普通自耕农一旦失去土地,就只得沦为佃户或家奴,甚至变成流民。

世人常言,千年世家常有,却无千年王朝。

东晋时期,民间有云:“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固然有王导等人才辈出之因。但其家族能屹立不倒的根基,却在于其家族坐拥良田过百万亩,佃户及家奴近十万之故。

弘农杨氏也坐拥田亩过百万亩,势力极其庞大,隋文帝杨坚本非弘农杨氏之人,为了坐稳帝位,都要搞一出认祖归宗之策,入了弘农杨氏的家谱。

兰陵萧氏,更是历史上延续的时间最久,影响力最为长远的家族。萧氏初祖便是汉朝丞相萧何,其家族传到东晋时,与司马氏一同迁到了江南,为当时南朝"四大侨望",贵不可言。

隋唐时期,萧氏家族人才辈出,曾有“两朝天子,九萧宰相”的辉煌成绩。而萧氏家族所控制的土地,在鼎盛时间达到两百多万亩。

这些世家能延续千年,固然有其文化底蕴,但其家族占有土地之广,积蓄的钱粮和依附的势力,才是其延绵不绝的根基。

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土地改革,无疑是断了他们的根本。


  https://www.msvvu.cc/24/24830/565746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