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 第174章 又得一人 煌言之才

第174章 又得一人 煌言之才


而在顺治十二年,也就是永历九年,也即公元1655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薄,无功而返。

        张煌言和张名振二人乃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收复舟山,岁末,张名振猝死。

        回忆到这里,顾横又想起了张名振的一些事情。

        张名振死前曾言:“我于君于母,恩情俱未报,若母尸不获,毋收吾骸。”言毕起坐,击床而逝,死不瞑目,犹凛凛有生气。后葬于普陀勾山南岙村。

        这张名振还是孝子,对大明也挺忠心的,且没有多少私心。

        张名振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

        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在将士的推戴下张煌言成为原鲁监国系统军队的主要领袖,继续同郑成功联合作战。

        顾横突然想看看张名振是不是也在新军名单里。

        仔细一查,居然张名振也在新军名单里!

        资料显示,张名振是个武将,字侯服,明朝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南京锦衣卫籍。

        因为顾横曾向崇祯请旨,任何人,不限原先行业和身份,只要愿意去参加新军,只要通过考验,都可以成为新军一员。所以锦衣卫也可参加。

        张名振原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弘光元年安宗被俘后,他招集义师,共图恢复。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之后奉监国鲁王之令从福建金门回到舟山。

        而在鲁监国二年,也即公元1647年,张振山获悉苏松士绅起义,统战船进至崇明,只可惜最后覆舟兵败。

        接着清军进逼,张振山迎鲁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后,张振山又奉鲁王依朱成功。其后与张煌言多次攻崇明、镇江,进窥金陵,力图恢复。

        永历八年随朱成功欲收复舟山,结果却在永历九年死于军中。

        顾横试着问孙传庭,看他知不知道张名振。

        没想到孙传庭不仅知道,还告诉顾横说这张名振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

        张名振游历京师后,被东厂太监曹化淳引为上宾,与东林党关系甚密。

        之前,张名振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听说京城组织新军,便报名参加了。

        听孙传庭介绍了这么多,顾横知道这张名振看来也跟顾横之前了解到的历史人物相差不了多少。

        那看来可以把张煌言和张名振放一起,反正历史上两人也能搭档,并且相处挺好。

        顾横又想起顺治十五年,也就是永历十二年,即公元1658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

        同年清军进至云贵,郑成功、张煌言进军浙江,攻克乐清、宁海等地,在羊山遇台风,损失巨舰百余艘,漂没战士八千余人,被迫撤回厦门。

        而在顺治十六年,也即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张煌言与郑成功一起,为牵制大举向云贵地区进攻的清军,再次率义军入长江作战。

        义军抵达并占领崇明后,张煌言对郑成功建议说:“崇明,是江、海门户”,应该先将义军定营于此,稍事休整,务必使义军能够进退有所据。但郑成功并未听从张煌言的建议。

        而当时驻防长江的清军,在瓜洲金、焦二山间横上拦江铁索俗称“滚江龙”,并且在沿江两岸遍置西洋大炮,防守颇为坚固。

        张煌言却率义军乘十七条船机警巧妙地破坏了江防防线,在后援的郑军配合下,“翦江而渡”,于六月一举攻占瓜洲。

        攻克瓜洲后,张煌言又向郑成功建议全力攻取镇江,然郑成功顾虑驻守江宁南京的清军将赶往支援。

        张煌言则主张可先派一支舟师水军,佯攻直捣江宁北门,即观音门,这样“南京清军自不暇出援”。同时,他还提议这支水军应溯江而上,前往芜湖一带活动,以防阻江楚方面清军的来援。

        郑成功采纳了意见,并命他向南京方向进攻。此时,张煌言所率义军将属人数不满一万,渡江之舟不满百艘,仍毅然率军西行。

        在这不久后,张煌言攻克仪真,并进军六合,沿途受到沿江民众的热烈欢迎。史书资料记载“仪征吏民赍版图迎降五十里外”。

        当得悉郑成功攻克镇江后,张煌言又致信郑成功,言及当“先抚定夹江郡县”后,再从陆路进军,直取南京。

        但郑成功觉得自己的部队更擅长水上作战,便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后还是从水道进军,致使有利战机瞬间丧失,而南京清军得以喘息并获后援而巩固城防。

        由这些事件可见,张煌言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而到了六月二十八日,张煌言军直抵南京观音门外江面,停留两日仍不见郑军的到来,只得派遣别的将领率轻舟数十艘的水军,“直西上攻芜湖”,他自己则率军驻扎在浦口。

        等待郑成功率“水师”到达后,张煌言又于七月七日赶到芜湖,在此,他“部勒诸军”,将义军兵分四路,分道攻城略地,且在沿途“移檄诸郡县”,张贴文告。

        此举让许多故明降清的旧官吏在见到文告后,纷纷倒戈。于是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德及诸属县都请降,使义军很快便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

        这些举动也说明张煌言也擅长使用手段来收买人心,不费吹灰之力来劝降各个地区。

        而且张煌言率领的义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对民众百姓“秋毫无犯”。张煌言每“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张煌言这样做,致使出现“父老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衣冠,涕泪交下,以为十五年来所未见”的空前盛况。

        而“濒江小艇,载果蓏来贸易者如织”,给义军很大支持与鼓舞。

        由此可知,张煌言带领的部队体谅百姓不易。深受百姓爱戴,这也是顾横希望如今的新军能做到的。


  https://www.msvvu.cc/25002/25002368/101704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