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章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据传在宣布造车当晚,雷布斯的微信就炸了。
发来信息的是各地要员和投资大佬,要么想投钱,要么邀请小米落户。
甚至有用户听说造车事宜,都给雷布斯勇气,只要小米敢造,他就敢买。
而且雷布斯也在内部说过, “我一说造车,就有人要投一百亿美元。”
但雷布斯和其他汽车新势力最不同的在于:尽管不少投资人的信息涌进他的手机,小米还是决定造车不向外部资金开放机会,全部来自自有资金。
他说,“汽车和手机全部拉通,才能给米粉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
尽管小米当初创办智能手机从一无所有,有打败诸多竞争对手成为后来居上者的典范, 但造车不同于手机, 耗资巨大。
不少车企都曾因为缺钱而陷入危机,比如贾跃亭的乐视做的好好的,非要搞新能源汽车结果倒了,姚振华的宝能房地产做的好好的,非要搞新能源汽车结果也快倒了……
小米造车资金全靠内循环,能支撑多久?
而且对于小米造车,雷布斯还在延续小米手机的模式,造势在先,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
而且合作名单扩到大半个汽车圈:北汽、长城、比亚迪、东风、长安、五菱、恒大汽车。
曾经雷布斯会见t市一把手后,舆论猜测小米汽车总部落户t市,第二天,姗姗来识公布T商注册在首都。
但工厂落到哪个城市,至今并未给出答案。
对于造车新势力,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就曾毫不顾,忌地进行批评并断言,“今后主导汽车产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 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一天早晚瞎忽悠老百姓。”
年初的时候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也曾炮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是风口,于是一窝蜂去投资,但是这个行业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泡沫,最后可能既浪费钱,又产能过剩。”
除此之外,被问及小米造车,李斌更是这样回应,“大家都要增长,汽车行业也不是赢者通吃。但是最后还是要拼产品拼服务,我们肯定不是拼流量。”
何小鹏直言,于机相汽车差别蛮大。他的观点是,手机是快消品,最后裂变速度勐烈,但是汽车不是,最后很难裂变,或者需要更长时间,而且两者的供应链管理逻辑不同。
何小鹏做了一个假设对比, 虽然没有人实践过,但汽车店里卖手机和手机店里卖汽车,能力模型、体系有巨大的差异。
前不久,在一个论坛上,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大谈新能源汽车,并隔空喊话小米掌门人雷布斯。
王传福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风口,大家觉得市场十分大,成长速度非常快,都一拥而上闯进来。不过,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有很多种路线,路线万一歪掉了,就可能会赔钱又赔7时间。
他还顺便调侃一波小米造车,比如说像雷总准备投一千个亿。
关键是浪费你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要值多少钱?拿钱是买不到的,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错了,可能丢失五十亿不算多,但是你丢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很有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而且小米的计划于今开始出车,第一年卖十万台,三年共卖九十万台。
所以在小米汽车上市前的这三年里,时间将会是小米最大的敌人,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放眼望去,小米早已被各方造车势力所包围——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哪咤、零跑、北汽、华为……
再按照当时投票来看,公布投票的结果显示,用户希望小米汽车定位中高端,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内部人士已经确认,其产品定位会包含两个档次:中端车型,价位为 15 万-20 万的 A+级车(L2+自动驾驶);高端车型,价位为 20 万-30 万的 B 级车(L3 级自动驾驶)。
按照这个思路,小米对标的企业包括小鹏,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企业。
包括最近正在不断进行品牌上拔的哪吒汽车。
车企对20-40万区间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它的市场空间巨大,恨它竞争也异常激烈。
所以有人认为,小米不该从这个领域入手,但也有人认为,小米的战略无比正确。
抛开对错不说,这可能是小米当下最理性的决策。市场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
小米肯定不能从高端入手。
首先从基因上来说,小米本身没有造车基因,不管造车工艺还是生产品质,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积累,但去年电动车销量已经突破了10%的临界点,后面几年处于飞速发展期,没有太多时间给小米去单独沉淀。
蔚小理等企业普遍成立于2015年前后,真正交付基本都在2018年左右,彼时华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还没有成熟,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产品,供应链体系、经销商网络等,并且消费者对高端车型的容忍度也很高。
但是小米今年交付的时间窗口,业内对其市场容量,预估是八百万辆,彼时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如果没有点真东西,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反而会毁了品牌形象。
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低端市场,暂且将其列为15万以下的市场,这片领域没有技术壁垒,此前坚持低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都逐渐没有了声音,并且15万以下和高成本的智能化投入有悖。
排除下来,小米只能选择中端领域入手。
所以小米目前的思路也比较清晰。性价比、大众化、平民化……一直是小米的基因。
而现在,电动化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包括,电池成本、快充,充电网络布局等。小米完全可以不受电气化技术限制,通过此前积累的软件优势,强化品牌的智能基因,先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再图后进。
但是外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2025年,小米是否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看来,应该问题不大。智能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电动和智能。
2025年,电气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相关的产业链配套已经逐渐成熟,这能最大化的迎合小米性价比优先的策略。
而在智能化层面,小米本身在手机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软件优势,比如智能座舱领域的语音控制系统,智能家居互联等,可以直接拿来为其所用。需要大成本投入的就是自动驾驶方面,小米做的是两手准备,一方面自建自动驾驶团队,另一方面投资momenta等自动驾驶公司,并且前期也可以先采取供应商的方案。
小米汽车之前宣布落户首都经开区,涵盖研发总部和销售总部。之后,官方发布消息,小米汽车工厂落地首都亦庄新城(通州片区)马驹桥智造基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 630 亿元。
小米汽车整车工厂规划年产量三十万台,分两期建成,两期产能分别为十五万辆,今年首车下线并量产。
小米汽车最终落户首都也在情理之中,小米集团总部在首都,相关产业链和配套资源都在首都扎根,汽车总部落在首都有利于协同管理,提升效率。
就当时的市场容量而言,30万年产能有些保守。理想计划2025年产销突破160万。
相较而言,小米汽车的产能还不到理想的零头。但就小米自己来说,这个数据还算合理,小米作为一个新生品牌,上市第一年销量期待值不大,30万的产量肯定有冗余。
即便不够,这都不是大问题,比如后期如果小米的市场反馈比较好,现在有很多转型困难的传统企业,都在变卖工厂,小米可以直接接手,进行简单的改造就能快速投产。
理想首都工厂就是接手的首都现代工厂。
不同于其他新生品牌,需要大费周章的进行品牌宣传与建设。
前期刚成立的蔚小理基本都是这个思路,通过各种“惊人”言论来博眼球,其实都是出于营销考虑。
小米不一样,它本身就有强大的粉丝基础,有媒体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小米一共有四千万粉丝,并且都是性价比的忠实拥护者,能够形成自传播效应。
此外,小米也不需要刻意进行品牌建设,其在手机领域积累的亲民实用的品牌形象会直接复制到小米汽车身上,在用户心目中,小米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
在渠道建设上,小米拥有一万家小米之家。有消息称,依托于此,小米已经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线下零售商业模型,可以实现对小米之家数字化及标准化的管理。这一点可以参考华为严选的运营模式。
这能让小米最大化的节约成本。
毫无疑问,小米在手机领域积累的优势一定会反哺小米汽车。
吉利,蔚来纷纷进军手机,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智能座舱体验,小米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二者之间必然会打通。未来不排除小米专门针对自身汽车提供车机定制版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一键切换,切换到车机模式,包括操作系统,UI,APP等都针对车机进行全新设计。
小米首款车型交付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这刚好是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小米在智能座舱方面可以通过手机的优势进行互补,但在自动驾驶层面,小米规划编制五百人规模,但媒体透露,其实际规模才刚刚过半。
小鹏,蔚来,理想的自动驾驶研发人员分别是1000、800、500的量级,相较而言,小米还要加速快跑才行。
小米也采取了企业扩张惯用的套路:收购。此前有消息称,小米5亿美元收购了深动科技公司,后者是一家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当然,即便如此,自动驾驶还包含数据收集,算法训练等,小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是小米在手机领域一贯的“堆料”策略,会完美复制到汽车领域。
2025年交付,对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节点。届时,电动化技术会相当成熟,这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小米的性价比策略。
比如续航直接干到800km以上,以小米15万别的定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数据,通过CTC技术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在高压平台上,小米估计会直接上800V高压系统;快充方面,小米投资了蜂巢能源,后者在去年宣布了2023年可实现20-80% SOC快充时间10分钟技术,也让小米的快充技术充满了期待。
另外,在电池使用上,纯固态电池不太可能在2025年之前达到规模化量产,但半固态电池还是值得期待的。
还有智能座舱,毕竟新晨科技参与了进去,众所周知,新晨科技智能最为牛逼,所以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地方,小米手机和汽车的融合可以顺着华为的发展路径做一些预测,小米可以打通手机与车机的连接通道,小爱同学,智能家居都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甚至粉丝猜测有没有一种可能,手机可以直接调用车机的摄像头,这些非常值得期待。
至于自动驾驶,可以从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来看。
感知层,如果不出意外,小米采用目前国内车企主流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感知融合方案。
小米本身也投资了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并且现在小鹏P5的20万级别的车型目前已经上车了激光雷达,等2025年,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会更进一步。
而又在决策层,小米采用供应商的整合方案,供应商的芯片,计算平台,算法等。
甚至还有包括通过电子电气架构供应商进入域控制器时代!
https://www.msvvu.cc/25985/25985343/7177345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