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明祀 > 43、两宦官毛遂自荐,众阉人喜乐见闻

43、两宦官毛遂自荐,众阉人喜乐见闻


  如同魏彬等人有别样心思的,还不止一个。

  毕竟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达到人人满意的地步,哪怕被视为最好办法,同样也有持反对意见之辈。

  比如这群宦官里面,有人就想向张太后求救,也有倾向于和杨廷和合作,更有甚者如魏彬等人一般,投靠朱厚熜。

  人心百转千回,永远无法真正洞察。

  谁也不知道,对方下一秒在想些什么。

  比如打LOL之时,你预判他人走位,可人家偏偏脑子一抽,当场立在原地不动,所谓的预判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事后别人或许还得一个,预判了你的预判光环,可实际上,对方不过是菜而已。

  虽然多有别样心思,但诸太监面对一群昔日竞争对手,一如魏彬等人一般,并没有丝毫泄露之意,而是频频点头:“魏太监之策甚好……”诸如此类云云。

  张锐急于摆脱眼下困局,遂环顾诸人一眼:“不知何人愿意,前去与杨新都商谈此事?”

  明代对于外朝与内廷相交甚为忌讳,哪怕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这些太监还是决定隐晦点好,免得被皇帝察觉先下手为强。

  固然众人利益熏心,可并不代表对于简单的危险察觉都丧失。

  三十余宦官明目张胆找杨廷和,朱厚熜不可能会无动于衷。

  当然最重要的,如果不是为了公事,这些太监前去找杨廷和,而对方为了自己清名着想,也不会选择接见。

  内官永远和外官是两条线,内官靠的是,而外廷自认为靠的是能力、资历以及宠幸,二者不可混淆一气。

  当然也并不是就没人归顺宦官,比如正德年间的焦芳、刘宇、张彩、曹元、刘玑、王敞、刘璟、毕亨、张澯、朱恩、刘缨、李善、柴升、李瀚、韩福、李逊学、陆完、陈震、张子麟、崔岩、夏昂、胡谅、常麟、张志淳……

  再比如天启年间的刘志选、梁梦环、倪文焕、田吉、阎鸣泰、刘诏、薛贞、吴淳夫、李夔龙、曹钦程,许志吉,孙如冽……

  魏广微、周应秋、霍维华、徐大化、潘汝祯、杨维垣、张讷、顾秉谦、冯铨、张瑞图、王绍徽、郭允厚、曹尔祯、孟绍虞、冯嘉会、李春晔、邵辅忠……

  吕纯如、徐兆魁、薛风翔、孙杰、杨梦衮、李养德、刘廷元、曹思诚,范济世、张朴、黄运泰、郭尚友、李从心、李精白……

  这些人都曾有过依附宦官经历。

  不过杨廷和显然不是这一例,不然其正德初年时,与权势滔天的刘瑾合作便可,何须舍近求远,冒着清名被污的风险,接见一帮宦官?

  不能明着见,不代表不能暗着见,这些寺人也知杨廷和现在急需内廷助力。

  其一,如果司礼监全线倒向皇帝,杨廷和则再也无力掣肘明良天子,顶多就是恢复正德年间,屡上谏言,规劝天子。

  其二,外朝想要了解宫闱,则必须经过在场宦官之口,方能得知内宫情况。内廷想要了解皇帝心思,也需借助内阁密揭。

  譬如联络张太后,共同对皇帝施压,洞悉皇帝有何意向,诸如此类之事,即可在合作中完成。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连简单的信息渠道都没有,早晚只会被人玩弄,且尚不自知。

  这也是为何明代官员喜欢入翰林的原因之一,入了翰林有诸多便利之处,比如教授宦官读书、比如和皇帝朝夕相处,这些都有利于日后秉政。

  所以眼下其实不止宦官急,其实杨廷和等内阁成员,同样也急于寻找内廷作为助力。

  只是内阁情况稍微好些,哪怕情况糟糕一点,只要没有图谋造反,想要保住生命,安享晚年并不是问题。

  但宦官不同,除了少数德阉,基本上人人得而诛之。

  从宦官团体而言,其本质就是皇帝黑手套,一般脏活累活都是这些人干,比如诛杀忠谏之士,比如诏命地方上贡之类。

  这些罪名自然不能让天子承担,宦官、佞幸,也就成了背黑锅不二人选。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宦官群体实在不给力。

  盖其可以狐假虎威,故而行事肆无忌惮,且贪婪成性,极少数能够秉持操守,多数喜欢祸害朝政。

  如郑和、陈矩、黄锦这类宦官始终太少,翻遍一部《二十四史》,总共三千余年时间,能够找的出来的,估计不足百人。

  更多则是贪婪成性,受贿成风,偶尔还有一两个臭名远扬之士,被钉在青史,任人鞭笞。

  正因为宦官有种种恶习,所以才为人厌恶,而且又只是一介奴仆,根本无任何人权可言,故而一旦被拉清单,其下场会比普通人更惨。

  这也造就了张锐等人,比杨廷和更加着急,想要双方强强联合。

  当张锐问出之时,一众宦官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孙和、刘养二人互相看了一眼,终于按捺不住。

  此二人可是江彬党羽,如今江彬被捕,本就岌岌可危,哪里还容得再加思索,当即接话:“此事由我二人前去联络!”

  事情终归是要做的,与其在此苦等,不如早些将事情敲定,也好安心处理他事。

  “如此甚好,此事劳烦孙家、刘家了!”

  众人一听孙和、刘养二人毛遂自荐,如何不欣喜若狂?

  当然,并非此行有什么不妥,而是杨廷和此人,一旦板着脸时威严甚重,很难让人有想要靠近的感觉。

  众宦官对于杨廷和,虽然还远远谈不上畏惧,但也是能不靠近,就坚决不选择靠近。

  没人想要热脸贴冷屁股,更别谈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寺人。

  而且《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六十二·例律三·吏律·交结近侍官员》一文,有明确记载:「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缘作弊而符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

  弘治元年四月初二,朱佑樘又下旨:「罢闲官吏在京潜住,有擅出入禁门交结的各门官仔细盘诘,拿送锦衣卫着实打一百,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家只想推诿,谁也不愿为他人先。

  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便是如此。

  人一旦多了,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反而都想着别人先去,自己在后头摇旗呐喊,最后只会造成一事无成的局面。

  毕竟见杨廷和,不是让他们去拿真金白银,裹足不前者,并不稀奇。

  哪怕魏彬、谷大用、张永等人不以为然,此刻也欣然颔首,表示辛苦孙和、刘养。

  别人不想去,这几人更不想去,他们可是心中已经有了各自打算,这滩浑水是坚决不淌。

  眼下朝局风云诡谲,像他们这种正德年间有微末功劳之人,只要安安稳稳不多事,大概率不会出现太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何几人有心情和众人闲谈原因。

  不然早就前去投靠皇帝,乞求能够安身立命。

  他们现在就等这些人,与杨廷和商议好了对策,等着事态继续发酵,再去向朱厚熜举报。

  如此以来,既表明了忠心,也举报了反逆之徒,皇帝再怎么薄情寡义,总不会还要将他们处死吧?

  至于被举报之人结果。

  这与他们何干?

  说破大天,大家都是竞争对手。

  至于怜悯之心?

  对不起,这些人并没有!

  唇亡齿寒,也不会用在宦官身上。

  反而要是一众太监倒了,再缺乏人才之时,反而会被予以重用,也犹未可知!

  ps:八行,昨天想的书名,全部被编辑否决,还说没有现在书名好。

  哎,得了,懒得改了,就这样吧!


  https://www.msvvu.cc/26101/26101691/6382318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