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五代河山风月 > 484、最后的希望

484、最后的希望


  江面,春寒未散,火光闪烁,波光粼粼闪耀赤红灯火,像一片火海,在月下大江中燃烧飘荡,熊熊不息,炽热奔腾。

  如果他们能吞没其上的密密船只就更好了,卢绛心里想,可惜他只能想想。

  嘴里就水嚼着煮熟晒干又煮熟晒干数次,反复加工以致味同嚼蜡的干粮,在树荫的遮挡下看着远处江面灯火通明,横行无忌的秦军舰队,就像在自家后花园散步一般。

  年前他们就已经在江上击败了本国的水军,那些家伙惊恐逃回江宁附近,说他们被秦军击沉了一百多艘船,秦军的火炮如何如何厉害,从此之后再没离开过水寨。

  无论如何下令都已各种理由推诿。

  陈公无奈,只得将他们调往西面加强秦淮河防线,彻底放弃对长江的管控和争夺。

  年前,秦军在秦淮河发起几次尝试性的渡河进攻,都被他带人逼退,他们的损失不大,跟像是在试探他们的防守力度。

  军中将官因此十分激动,向江宁城中报战功时甚至用了数次“大败”秦军,在河边“斩杀”秦军三千多人的字眼。

  卢绛为此愤慨,秦军几次试探性的渡河,每次过来不过二三百人,更像是在试探渡河的方法和位置,他们一反击就主动撤退了,拢共损失十几个人,怎么一下变成这样了!

  不过负责皇城防务上司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说这是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所以才加以夸大,用来稳定人心,让他不要多事。

  对于这样的理由,卢绛也觉得颇有道理,便不再追问,没想到这件事报进城中后,主理军务的陈公以他能干强力为由,立即让他领兵八千去往东面救援润州。

  润州节度使刘澄再三写来求援的书信,润州告急,需要支援。

  于是陈公令他领二十营人马去支援润州,如果润州告破,两面夹击之下,他们在秦淮河的防线根本维持不住。

  卢绛其实不太愿意去润州,在他心里,秦淮河防线无法长久阻挡秦军,江南能依仗的最终只有江宁城。

  他想的是利用秦淮河阻挡秦军,杀伤秦军,然后退入城中固守,以江宁坚城迫使秦军退兵。

  而守润州,正如守秦淮河一样,迟早是会被突破的防线。

  经过这些天的战斗,卢绛也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正面战场上,他们无论如何都打不过秦军的。

  他们的士兵更加勇猛,经验丰富且善战,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还有无坚不摧的火炮。

  所以他想过,要击败秦军,要么靠着坚城固守,要么偷袭他们的粮道,而非正面对抗。

  不过他的职位和位置注定他左右不了局面,看着远处见面上横行无忌的秦军舰队,想着还在家中等候的妻儿,忍不住念道:“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攲枕悄无言,

  月和残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

  芭蕉生暮寒。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

  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

  .......

  第二天,他领兵到达了润州城外,远远便看到远处的吴军大营,润州城门紧闭,他立即下令扎营,树起营垒,同时派人去联络城中的人,准备侧应润州,寻找时机击退吴军。

  很快,他们通过西面城墙联系上了城中守军,这么多人到了城外他们不可能看不见。

  润州节度使刘澄给他回信,表明他们会在城中坚守,请求他在城外侧应。

  两人约定好,如果吴家攻城,他们就在城外对吴军发起进攻,如果吴军进攻他,城中守军就会出城侧应,两面夹击,这样一来润州就能守住了。

  看到来信,卢绛顿觉这刘澄是个靠得住的人,这样是最好的办法了,于是欣然同意,写了回信让人送到西墙脚下,从城头吊上去。

  有个靠谱的战友,卢绛顿时觉得,润州或许真能守住。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越发失望。

  一来吴越军没有发起大规模攻城,也没有退去的意思,似乎态度明显,就是他们他们拖在润州城下。

  二来十几天后,江宁那边就来了消息,秦军全线攻破秦淮河,已经渡河围困江宁城了。

  而且之后几次,他乘着吴军不注意,领兵进入润州城中,他想的是给城中增加兵力,增强防守。

  此举却让刘澄对他颇为不快,开始防备猜忌他起来,一开始的好印象荡然无存。

  慢慢的,快一个月过去了,他的八千人马没有解润州的围,他发起过一次试探性进攻,派了四个营,接近两千人,想到从西面逼迫吴军后退尝试解围。

  可才到跑马山脚下,隔着半里地就被秦军的火炮打了一通,随后吴军一拥而下将他们击退,折损二百多人才勉强退回来。

  这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秦军火炮的厉害,也明白吴军虽然不及秦军,可也是能打的。

  就这样,拖了快一个月,情况没有丝毫好转,他也没解润州的围,而东面战局却越来越差。

  这时刘澄突然提议,他在这也左右不了战局,而且八千多人在这起不来作用,江宁那边才是重中之重,不如让他领兵去救援江宁。

  卢绛同意了,他确实没法解围,而且和刘澄相处也不融洽,想到秦军已经跨过秦淮河的战报,于是嘱咐了刘澄几句,润州是要地,看现在吴军不准备强攻的架势,只要死守着就好。

  于是把自己的八千人留下三千多人给刘澄,随后带兵往西去了。

  .......

  润州城中,因为看到城外援军的到来,重重的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原本压抑沉默的城内,重新爆发一些活力。

  下午,刘澄在自己官署中召见了那天在城头说话的指挥使王关。

  王关一开始十分紧张,想起自己那天在城头说的话,他自以为是都监要收拾自己,忐忑不安的进了屋子。

  没想到的是进屋之后,刘澄丝毫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而是直截了当的说:“润州守不住了,我想投降秦军,可我走不开,你是否愿意作为联络人出城去代我联络秦军。”

  王关一下愣住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自己听到了什么,随后毫不犹豫的摇头,他摇头的原因倒不是他忠心耿耿于南唐,他也早想投降了,可是......

  “都监,我的家小都在江宁城啊,我们这要是投降了,岂不是害了家人!”

  刘澄则不管那么多,他当初就是带着所有金银珍宝来的前线,为的就是万一有这天准备,于是连说:“哎呀,事情紧急,如今我们只能自己固得了自己,哪里管得了家人,我全家还不全都在江宁呢。”

  指挥使王关一下被镇住了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答应,当夜就悄悄出门去联络秦军,准备说明投降的事情去了。

  ......

  两天后,王关回来,带来秦军准许他们投降的消息,并且带来了有印信的秦军将领书信,出自领着炮兵过来支援吴军作战的秦军军官。

  第二天,刘澄召集全城的兵将,当众高声道:“我刘澄守润州这么长时间,并不想投降,但如今形势比人强,秦军是不挡,他们已经渡过了秦淮河,天下没人能与他们抗衡了,为了大家的生路,我决定投降。”

  众多一开始以为要宣布什么大事的将士听得一脸错愕,随即有人嚷嚷起来,还有人当场嚎啕大哭。

  刘澄脸色不好看,大声道:“国主对我的恩赐超过大家,我的父母家小尚在金陵,难道我不知道忠孝仁义的道理?

  这都是为了你们好,想想当初,契丹人抵抗史从云,十万人被屠戮殆尽,而蜀国成都城开城投降,全城安然无恙,如果我们抵抗到底,秦军打进来会是什么下场?

  如果不是为了你们的命,我犯得着冒着这样的风险投降吗?你们苦什么哭!”

  众将士都不说话,整个城中一片寂静,这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清说明的情绪,还有有人小声啜泣,不过已经无人高声反对了。

  下午,润州城开城投降,秦军和吴军入城,接管城防,同时接收了唐军的武器甲胄,但并未俘虏他们,所有守军就地获得自由,这是一开始谈好的条件。

  至此,东面重症润州也告破,大军开始向西推进,再往西一百多里就是金陵。

  而东路军早已攻破秦淮河,围困了金陵城。

  东西两面唐军都被扫平,整个江南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唐国武装还在流窜,以及首都江宁城依旧困守。

  远在南都的朱令赟,以及他手下的三镇兵马,就成了整个唐国最后的希望......


  https://www.msvvu.cc/27205/27205848/7305212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