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 第两百七十八章强国之基

第两百七十八章强国之基


2月14日,京城大会堂

这一次,刘一辰8点就抵达了,此次大会在10点开始,他足足提前了两个小时抵达。

哪怕他其实觉得,提前两个小时抵达没有什么用,不过还是得遵从这个潜规则,免得被一些人说恃才傲物。

数千位科研人员齐聚大会堂,这些都是共和国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华夏的嵴梁所在,他们撑起了华夏能够挺直嵴梁的底气,可以敢于着眼于世界进行世界布局的底气所在。

刘一辰有交集的,就只有数学界和化学界的学者,其余的基本上都不认识。

只是哪怕是第二次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但是刘一辰依旧是全场最年轻的,甚至连安保人员都要比他大几岁。

现在,刘一辰都还未满22周岁。

年轻得过分,这个年纪正常大学本科都还未毕业。

“刘教授,你太了不起了,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伟大成果,让我们华夏数学界好好地在世界数学界露了一把脸!”彭院士笑着对着刘一辰说道,随着刘一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被聘任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彭院士也不再称呼‘小刘’,而是称呼为‘刘教授’!

毫无疑问,随着刘一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刘一辰不管愿不愿意,他在华夏数学界的地位水涨船高,几乎可以说华夏数学界的一面旗帜。

“彭院士,夸奖了,其实就是做了点小成绩而已。”刘一辰谦虚地说道,都被彭院士夸得不好意思。

“你这还是小成绩的话,那么我们华夏数学界可就没有成绩了!”彭院士摆摆手:“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过太过谦虚也不好!”

“您批评的是!”刘一辰赶紧认怂。

“唉,可惜现在我们华夏数学界,除了你之外,就只有一项成果进入自然科学二等奖,真是让人揪心。”彭院士对于华夏数学界的发展,忧心忡忡。

刘一辰连忙安慰道:“彭院士您也不用担心,等到张韦他们回国,华夏数学界的力量就会增长许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张韦他们啊,也确实不错,不过比起你就差太远了。”彭院士叹了口气:“而且以目前国内的环境,他们回来估计也没有适合他们的地方,只不过是徒耗时光,还不如在国外学校任教,帮忙多送几个好苗子出国留学深造。”

这就是很明摆的事情,许多人不是不想回来,而是回来是无用武之地。

比如原轨迹中,2013年徐晨阳归国,获得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第十三届华夏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燕大长江特聘教授,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2017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入选“2017年度华夏留学人员50人选”,可最终还是前往美利坚担任教授。

而他离开时的一翻接受采访讲话,让人不得不反思,以及现实的无奈。

英雄无用武之地!

基础研究方面,华夏还是太薄弱,整个教育在这方面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也远远不够,而且绝大部分的位置都有了人占坑了,哪怕你是留学回来、你本事牛逼,人家也不会挪坑给你。

“不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刘一辰轻轻一笑,别人难以改变这个态势,但是他却有能力做些什么。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罢了。

刘一辰又和其他数学界学者打招呼寒暄,和自己认识的化学界学者闲聊。

随着工作人员提醒,距离大会只剩下10分钟,大家请入座,众人纷纷开始到了自己应该到的位置。

上午10时,大会堂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代表着大会正式开始。

热烈的掌声之中,最先颁发的是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两位为华夏事业工作一辈子的院士,获得了此荣誉,谢院士、吴院士此刻迎来人生最璀璨、最辉煌的时刻。

在热烈的掌声中,两位获奖者从领导手中接过获奖证书,镁光闪烁,掌声雷动。

刘一辰心中也是感慨非常,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加速了我国的粒子研究,另一位改造了城市的衰落面貌。已如耄耋之年的学术巨匠历经半个多世纪不懈追求,扭转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落后局面,令晚辈后生受益无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便是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先公布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奖项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刘一辰身上,因为今年初评公布的名单,一等奖就只有刘一辰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

其他的成果,在这一方面都没办法跟他竞争。

“刘教授,打算什么时候回国?”拍照留影的时候,老人亲切地问道:“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年轻学者,为国家建设提供一份智慧,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领导几句话,让刘一辰显得颇为拘束,他说道:“领导,我计划2014年回国。现在在美利坚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这些基础的、底层的东西,是我们国家最为缺少的。以后我们也需要发展这些理论,在科学的理论支持下,技术才能更加的高端,才能够赶超国际水平。”老人笑着说道。

很显然,领导关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还是非常认可的,也深刻的认识到基础的、底层的东西对于华夏发展的重要性。

老人和刘一辰多聊了几句,周边之人不由得露出羡慕之色,特别是老人让刘一辰站在他身边一起拍照,更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发狂,毕竟这种机会可是非常难得的。

不少老院士不由感叹:“现在真是年轻人的天下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老了,老了!”

其实多数还是‘老人’,学术圈子里四十岁都算年轻,几千人的大会场里,四十岁以下寥寥无几。

所以,这就让刘一辰显得特别的出众,放眼看过去,刘一辰最为年轻,又高又帅气,气质杠杠,就是摄影师都不禁多拍了他几个镜头。

相比2010年度,2011年度获奖项目的含金量又有所上升,比如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青藏高原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代表张总工,其实获奖的不仅仅是他,而是代表着他和数以万计的地质工作者,他们突破生命禁区,冒着高寒缺氧、高山反应等风险,每天徒步数十公里外路线,风餐露宿,当中还遇到过野兽。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

对于这一类有着坚定信仰、敢于突破极限的工作者,刘一辰的非常钦佩的。

华夏能够发展到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着一批科研工作者,敢常人不敢想、敢常人不敢做,克服重重问题,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铸就了华夏复兴之强基,让华夏在海外普遍不被看好的时候,始终屹立于世界。

华夏正是通过他们掌握了一项项技术,实现了现代工业化,也许他们拿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为华夏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华夏的发展,从来不是靠着那些最聪明的人,而是靠着这些在刘一辰眼中并不聪明、却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攻克一项项技术。

多少桥梁、铁路、公路等大基建的背后,是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进入深山老林,当着辛苦的搬砖人,才建立起来。

3000元你请不来一个农民工,但是3000元你可以招来一个大学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拖欠一年的工资。

每一根桥墩的下面,都有一条人命,这句话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铺满鲜血。

忽然之间,刘一辰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和那些奋斗之中、哪怕骂骂咧咧抱怨着却还是埋头苦干的人相比起来,他显得渺小和平凡。

刘一辰作为蝉联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自然也是新闻媒体记者采访的重点所在,他也配合着记者进行采访。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其实并非我一人之功,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完成这项工作,给哥德巴赫猜想这栋大厦进行封顶工作的。”被问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刘一辰谦虚地说道。

“大家都知道,陈景闰前辈用筛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2’,实际上却不知道,是王元前辈首先将筛法引入哥德巴赫猜想的。所以说,是前人的努力,使得我现在才能完成这一项工作。”

“对于方周子认为,你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错误的,对于他的言论,您是怎么看的。”记者问到。

“他有什么资格评价?等他先学懂数学再说。”刘一辰不屑地说道,对于这种人他其实没有任何的好感。

学术,是严肃的也是严谨的,同样是数学,不同领域的都不敢去评价另外一个领域的。结果倒好,一个不同学科的人,跑来评价数学家了,还说得头头是道。


  https://www.msvvu.cc/27341/27341913/7382914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