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334章 忠心耿耿

第334章 忠心耿耿


  “庶子,不可与谋!”
可惜朱允炆不知道的是,前脚离开东宫的齐泰,回望东宫的眼神却充满了陌生,“看来我得另做选择了!”
齐泰此时还没得朱元璋死前的托付,自然不会对朱允炆忠心耿耿。
出来当官谁没有一腔抱负?
更别说现在朱允炆只是一郡王而非储君,此番找上东宫,齐泰也不图的别的,只是觉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朱允炆当有反应,毕竟矛头最后指向可是现太子妃。
朱允炆,朱允熥两兄弟支持谁,齐泰实则无所谓,他要的是大明安定,传承有序,百姓安康,然后借此基础表现自己,好让其完成一生抱负,名留青史!
“其母将死,还在与方孝孺那腐儒论道,这脑子算是白长了!”
呸!
什么时代了,周朝都灭亡了一千多年了!
若道德真有用,君子国真能以此威仪中原,那还会有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吗?
“失去了吕氏,此庶子便什么都没了。
我齐泰焉能吊死在这颗枯藤之上,琼海所小却生机无限,吴王仁德之名与岭南一代传播。
身为正统,此番祭祖凤阳名定一切,这江山要乱了!”
历史上齐泰对于朱允炆表现出愚忠,可在愚忠之前先要有忠,如今忠诚都没建立,齐泰选择可是半点不少。
加上对士族那一套“有嫡不立,立庶!有才不举,选无才!”的做法不满,齐泰很清楚此生若还想施展抱负,就当尽快做出选择。
“碌碌无为,与虫豸共存的一生,非我齐泰所愿!”
抬头望天,一生长叹之下,齐泰做完了选择,“也罢,此事后我会上书归家,然后再转道琼海,怎么也不能负了心中的抱负!”
……
发生在东宫之外的一切,朱允炆不知道,朱允熥更不知道。
若是让朱允熥知晓,今日朱允炆的行为,会让齐泰这位选择投身自己,朱允熥怕不是得拍案大笑。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被后世戏称为“建文三呆”。
其对照组则为永乐“三杨”。
但实际上真呆的唯方孝孺一人。
齐泰之呆,并非本身能力,格局不行,实乃是他的能力带动一帮猪队友,老朱的目光有很多狠辣历史早已证明,一生在人事无大错的朱元璋,死前又怎么可能将呆子安排给朱允炆?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朱允炆不会用人罢了!
“殿下,这是刚从南京传来的消息!”
静室的推门打开,黄素色有点类似后世脚盆和室的竹楼内,朱允熥背对门口。
身前一小案,红泥小火炉上蒸汽涌动,茶香扑满整个竹室。
“吕氏动了?”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毛笔,随手一合转身看向推开门的蓝开。
“动了,昨夜就动了,消息是今早刚收到,不出意外常向东应该已拿到殿下和王妃的婚书!”
凤阳的飞鸽站点,建与朱允熥返京之时,建立的同时有发现,中都凤阳外另有一处飞鸽站点,据轨迹推测应是飞往北平。
对于自家四叔学了自己的法子,朱允熥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我知道了,你出宫之后,将应天府内的消息告知我四叔的人,怎么说这件事也和四叔有关,不是吗?”
朱允熥淡淡的一笑。
动了就好!
出了头,就别想再缩回去!
相信要不了多久,最终结果就会传来。
“是!”
蓝开起身退出静室。
“吕氏一死,朱允炆最大的屏障敲破,储君之位虽然动不了,可朱允炆则会因此落入无人可用的地步!”
抿了一口清茶,朱允熥脸上笑意越来越灿烂。
万世都有度,选择这个时候发难,吕氏与士族选择了度,不想将自己得罪死,避免彻底撕破脸面的情况出现,这就给了自己机会!
这个度,不是因吕氏,士族不想一锤定音,而是没办法。
朱允熥有自己的势力,有自身所属,配嫡系身份,那是那么容易倒的!
同样朱允炆也有自己的优势!
若是给自己和朱允炆贴标签,武肯定贴在自己身上,文则贴在朱允炆身上。
这两个标签不变,在朱允炆没做出大不逆之事前,朱元璋都不会轻易调换储君人选,反之也动不了朱允熥。
双方都清楚的情况下,此次吕氏联合士族与吕氏发难,目的就是先砍下一指,绝了朱允熥加持“正统”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事后我会付出什么?”
放下茶杯,朱允熥眼神深邃,“婚书在手,老朱也无法反驳,若是只损失些物力,那到也没什么!”
万物都要平衡,君王更需掌平衡。
不去考虑事情发展过的程,谁人推波助澜以及对错,只为了平衡……失了吕氏这座靠山,朱元璋必然要从自己这边拿走一些东西。
这样做,一是继续表现自身肯定朱允炆的态度,告诉众人储君之位不变,按下人心中的躁动。
二其实也是对朱允熥的保护。
历来在权势争斗上,跳的越欢事后死的也就越惨。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被侄子与大鼎中烤死的汉王朱高煦!
皇权争斗历来如此,朱允熥立国琼海地位崇高没错,可一代皇帝真想搞事还是办法的,当然这是基于朱元璋的思考模式,并没有从朱允炆的能力考虑!
……
“将消息传出去吧!”
刚回到吴王府的常向东,发出了第一道命令。
“是!”
血乱已起,接下来就是外界平乱,转移注意力!
搞事历来都为吸引眼球,但想在搞事后不被清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诸方没反应之前,自己将事情平下来,或者说是完成甩锅!
这也是在争取主动权!
狠辣,常向东不如李祺,可在全局把控上常向东则越胜李祺,这也是朱允熥让常向东负责此事的原因。
号令一出,无数消息从南京城内四处传递出去。
什么朱正文,什么天佐良缘,什么母状子稚之言,各种说法如一滴墨汁落入清水,扩散的速度远比文臣那套还快。
在有意的引导下,所有的矛头全部指向母状子少之言。
好似今日南京城内所发生的所有事,其根结皆源自东宫,与外人半无关系!
街头稚子唱着童谣,街头人们开始讨论,就连到那些选择与一旁看戏的文臣也纷纷得到这样的消息。 


  https://www.msvvu.cc/28520/28520775/393933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