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死后,家妻变暴君 > 第40章 第40章“约定”

第40章 第40章“约定”


第40章“约定”

        “叶公,宫外有人称,捡到了您的东西。”

        处理事牒间,一郎将走到朱案前,并呈上一枚雕篆玄武纹(龟蛇)的方形翡翠。

        那是她出使周国时、冕服玉带上的玉饰,故意留给冯可道的,以便密见,冯可道也给她留了两件信物。

        出了王宫后,坐上来者的马车,直到了宁海湾后,又乘船一路出海并往北。

        一个多时辰后,才在黄海某个称作小戢(ji)山的荒岛上,远远瞧见冯可道站在岸旁,他身边还站着……

        显德帝。

        “陛下竟亲驾,受宠若惊。”叶秋风躬身行礼。

        “顺路罢了。”柴世荣淡淡微笑。

        顺路,叶秋风望向西边,意指吴国的江北八州。

        “你我年岁相仿,生平境遇倒是挺像,只是选择不一样,”柴世荣用平语,闲聊般来回踱步,语气轻松:

        “阿父被逼谋反篡位后,得了江山,却失了爱妻及众子嗣,也就是我的养母,而我的爱妻,以及尚在襁褓的长子、次子,也遭诛杀。”

        说到这,柴世荣忍不住般随意坐在荒石上,发出噫噫的痛哭声,哭声那个难听,却怪叫人心疼。

        “嗯……节哀。”叶秋风不痛不痒一声,默默揩了一下眼眶,四年不见都煎熬到满头银丝,更无法想象真的生离死别。

        他的悲伤,来的快去的也快,片刻便如未曾悲伤过般,站直英姿挺拔的身躯:

        “要养百姓,而中原盐贵,所以想拿下东蜀,诛杀武平镇的王逵,他早已有所预料,岁贡前便将节度使之位,留后给他的将领周行逢,如今我的重点仍是契丹,趁契丹惊慌失措、军心大乱,一鼓作气胜于不费一兵一卒的威慑为上策。”

        [藩属国的下一级是藩镇,最高首领叫节度使,留后就是将位置留给指定者继承。]

        “中原仅四州富产盐,蜀地的荣州(自贡)、却被武平镇割据,晋地汾州(运城)、被北汉国割据,江南的扬州、江北的楚州(盐城),被吴国占据。”

        “原来陛下是在为养百姓而战,”叶秋风附和一声,提到楚州,不免想多话一句:

        “臣原籍楚州,若早年阿父未从戎,若陛下尽得江北,臣也算是周国人了?”

        柴世荣以鼻息轻笑:“不急,十年后,你定会是周国人,如若不是,那便成王败寇,”他顿了顿,又继续道:

        “养百姓,必尽取江北,但无须我亲征。”

        “还有,养百姓,需要铜,早年家境贫寒,我也曾从商以补贴家用,你常年出海,可知如何取铜?”

        叶秋风点点头:

        “新罗铜矿多,却提炼乏术,以典籍、糖、布匹、茶、中原衣袍、首饰等以物换物,可得不少矿产。”

        “东瀛银更多,铜也不少,流通的也是铜钱,以草药、香料、文房用具、典籍、瓷器、铁器用具、布匹等,可直接换来冶炼后的铜,东瀛人更擅长习去中原技术和文化。”

        “渤海国融入华夷秩序已久,已与中原无太大差异,除缺布帛外,更注重学我中原之文化技术,且也缺铜,还需我中原输送,但有金子,当地主要以兽皮、山间野货、奴口等作‘货币’。”

        “中南半岛的孔雀石、蓝石、赤石,就是铜矿,南洋群岛的苏门答腊铜矿也多,但这两地更加落后,只能以物换矿石,多是三分矿或五分矿。”

        “嗯,”柴世荣转头看向从头到尾没说话的冯可道:

        “记下了么?”

        冯可道点点头:“记下了。”

        “倒是挺大方。”柴世荣看向叶秋风,想叫她摘下假面瞧瞧,终是作罢。

        “养百姓,自然要大方。”叶秋风淡淡一声。

        “下回见,应是十年后了,等密诏吧,也别忘了,你答应过的事。”

        叶秋风沉默片刻,便微笑着点点头,柴世荣从胸兜里摸出一对红鱼符,递给叶秋风:

        “楚州,到时候来看看吧,顺便也看看,我养百姓,养的如何。”

        说罢,柴世荣只身走上船,船缓缓远离,冯可道却没走。

        “吾乃使相,打算在越国,多巡游些时日,必要时,也能将敕旨,及时给你送去。”冯可道淡然道。

        叶秋风以鼻息轻笑,在身上摸了摸,只摸出了梁南绫交给她过目的一张客籍牙牌:

        “用客籍身份巡游吧。”

        ……

        嘉州。

        司农寺设于诸县各坊街的粮肆前,挤满了买粮的客籍。

        “我要一石米!”一老头死命的往里头挤,满脸都是心急火燎,衣着倒是不算粗陋,一身粗麻灰布厚衣,还算整洁得体。

        [一石≈103斤。]

        “不行,客籍一次最多只能买三十升。”

        “只能三十升?你在看不起我们客籍?”老头登时火大。

        粮肆的差吏更火大:

        “拿我越国的赈济钱,以我越国籍民的价码,买我越国的米,一升米才卖一钱,你上哪捡都捡不到!跟白捡有甚区别?”

        “求你了兵老爷,卖我一石吧,救命用的!”老头赶忙收起火大,低声下气的哀求。

        “不卖才是救你命,你能吃完一石?那不撑死你,一石半年都吃不完,不买就滚一边去,别碍事。”

        老头舌头打结似的说不出话,很快就被别的客籍挤到了一边,他着急火燎的挠着脑袋,琢磨该怎么才能买到一石米,然后从嘉州的嘉兴县,带回苏州的昆山县。

        嘉兴城门(嘉州北城门)晌午前就已关闭,外头还挤着数千想拿客籍进城的逃户。

        但客籍牙牌不足,事牒递上去已快五天了,朝中才下派了一万新造的金缎布质盖印牙牌,今早就已派了个一干二净,不得不再次关闭城门。

        不止嘉兴县县令耿泽着急,嘉州刺史石立诚也着急,现在不止是客籍的事了,朝中批复再慢,也迟早会批复下来,将牙牌和钱,以及朝中的安顿制令一道送来。

        而是这些流民都很奇怪——

        初春还冷,进城后的流民,拿到一千赈济钱和牙牌后,也不急着安顿自己落脚,甚至连着多日都露宿街头,每日都凭着牙牌去顶格的买三十升米,买了之后就在旁守着,继续露宿街头,也不去县府载录客籍,连买四天后,就莫名消失了。

        那老头的抓耳挠腮,被身旁的同乡瞧见,同乡对他耳语了两句,他登时一脸恍然大悟和欣喜,赶忙继续排队买米去。

        “府君,这些流民感觉不太对劲啊,司农寺下辖的粮监司粮仓都快被买空了,得调用县府的粮仓了。”耿泽仔细凝视这些客籍的脸,怎么老感觉有些面孔有熟悉感,又感觉是错觉?

        “阿弟,这一个多月里,总感觉有些人是熟面孔,买了米就消失了,好像过几天就又出现,重新领赈济钱和牙牌,可是你嘉兴,除了城门外,还有别的路过去昆山么?”石立诚问道。

        “整个嘉兴都是军事重地,五万先锋营守着整条边境线,不可能直接偷潜入境的。”

        耿泽看向南边——

        嘉兴往南百来里路就是杭州湾,游海?不可能吧,这要绕着游好几百里,初春这么冷,不累死也得冻死。

        而往东走是华亭县(今上海),华亭县往北就是被吴国窃据的吴江县,吴江县往西就是昆山县,趁没人看管时,游几下海、或在偏僻的海岸搭个小渔舟,就绕过去了。

        “我再多叫些人来细盯几天,可能真是吴国派来骗米的,娘希匹。”

        “倒不一定是骗,看他们那么急,还费那么大劲儿兜兜绕绕的,能派人潜入昆山县摸摸情况么?”

        “我派人绕过去瞧瞧。”

        ……

        苏州,昆山县。

        春天的杨柳絮,飘的空中到处都是,一不留神就吃了个满嘴。

        “呸呸呸。”

        县府内外的官吏,时不时呸呸两下,将飘进嘴里的絮毛给呸出来,还不时的因被絮毛惹痒鼻子而连打喷嚏。

        昆山县令匆匆从州府策马回来,一群差吏赶忙围过去接驾。

        “上头有令,我昆山二十日内要上交五千万[铁]钱,速速办事去。”县令黑着脸吩咐道。

        “五千万?!春苗钱都提前收了,每亩加码至征收一千,那些臭种地的哪还有钱啊,还有拿自家小儿充奴口|交来的。”差吏一脸焦虑,再搜刮就太过分了,甚至已不信还能再刮出来钱。

        [两税法为春税和秋税,收成后按亩交,春税又称春苗,秋税又称秋苗。]

        “春苗都能提前收,秋苗当然也能,再不济把明年的地租给收了,赶紧办事去,别跟我磨叽。”县令不耐烦一句就回县府了,懒得再管这事。

        长吏紧皱着眉头:“还地租,今儿才建隆二年,建隆四年的地租都已提前收了。”

        可是话都吩咐下来了,他也没法,只能带着手下差吏去搜刮钱去。

        “阿嚏!臭种地的,不好好种地,种这么多杨树做甚?飘的这絮毛,鼻子难受死了。”

        老头本正趁着四周没有官老爷,领着自家十三岁的小孙女悄悄咪咪的下地里搭把手收粮食,地里种的是小米,比大米短一小半种植期,种三个多月就能收成,才收了没几摞,官老爷就忽然来了,他赶忙将小孙女推屋里去,然后好声好气的赔着笑:

        “我这就把树给砍了,砍了。”

        “砍树也得收税,一棵一千,赶紧掏钱。”差吏揉着鼻子皱眉道。

        “???甚?那小的不砍了。”

        “不砍?这飘絮毛也得收税,污染税,也是一千。”

        一听这话,老头差点哭出声:“哪有你们这样的?地租都提前收到建隆四年去了,春苗还在地里呢,春苗钱也提前收了,用个铁锅也要铁税,用个耕牛不仅要牛租,还要收牛税,还有农具租……”

        “废话真多,牛不得吃草?”

        “我是没喂牛吃草还是咋?你们收了牛租也没见你们喂牛吃草!”

        差吏老脸一黑,一把将多话的老头给推摔在地,小孙女躲在门缝偷看,一瞧阿爷被推摔,她吓坏了,赶忙出来扶阿爷。

        “啰哩叭嗦,今儿就来收个杨树税,一千,交了万事大吉,再敢啰嗦,咱也不怕提前告诉你,上头改元了,你那地租得重新交。”

        说完这话,差吏瞄了眼那小丫头,随后使了个眼色,叫同僚给抓走:

        “不交也行,那就拿这小丫头发配军中顶数。”

        [女子发配军中=军女支。]

        “别!我交、我交!可实在是没钱了啊,呜呜……”老头想去拽回小孙女,又被一把给推摔到一边。

        “阿爷……呜呜……”

        “给几天时间行么?我去凑钱去,把孙女给我……”老头连连乞求,内心已起带孙女逃离的决定。

        “哼,凑齐钱了,拿钱来县府赎人,可不敢拖太久,咱可保不齐这小丫头能在县府留几日。”

        差吏冷酷一声,拎着呜呜哭的小丫头就走了,老头满脸绝望,又恨的咬牙切齿:

        “你们这些该死的,逼人太甚,予与汝俱亡。”

        老头心急如焚的在原地打转,脑汁烧干了也想不出还能走哪儿弄来钱,正上火时,同村的光棍儿竟肩扛目测一石有余的麻袋回来,他赶忙上去追问哪弄来的。

        在嘉兴门外挤了好几天,终于在城门打开时,跟随人群拥挤着往里挤,直到手里被塞进一张滑溜溜的厚金布,还挂上了一吊铜钱,被兵老爷一把从闪开的门缝推进城门内,身子周围才松快下来。

        他不识字,看不懂城楼外挂的大幅诰书写了甚,头脑发懵地看着手里那吊生着青铜锈的钱,还有那金布,寻思着不是派米么?怎是直接派钱?

        摸摸索索中,才大概了解了情况。

        昆山一升米已卖到一百多铁钱,几乎一升铁换一升米,嘉兴用的是铜钱,难怪同村的光棍都是扛米回去。

        早知就早点带小孙女过来了,现在小孙女被扣着,回去又不知还要被搜刮多少钱,铜钱在昆山又不能用,只能买米之后,再设法回去。

        挤过来的同乡告诉他,嘉兴的米每日限格买三十升,可以分几日买,往西走个十来里路,有个废弃的昆石矿矿洞,走矿道可以偷偷钻回昆山境内,用不完的铜钱给藏好,把金布也找个隐秘地方埋藏起来,下回再走城门挤进来,能重新领金布和赈济钱,万一以后不发金布了,藏起来的金布能卖掉或留给偷偷入境的家眷,那是越国客籍的照身牙牌。

        五天后,老头来到县府赎人,结果市价一百多钱一升的米,官老爷只乐意按一升十钱换算,一石米“刚好”一千钱,还“好心”余了三升给他。

        走矿洞把孙女也领来嘉兴,把埋起来的铜钱和金布给她,叫她把自己藏好,饿了就烧小米吃,十日内过来找她,若十日内不回来,就拿着钱和金布,自己去谋活路吧。

        “阿爷,真不回家了吗?五亩地的小米还没收,若是收了,能收两千多升……”小丫头弱弱着声音问道。

        老头紧抿着嘴,他当然不舍得,可就算收了,怕都不够交欠税的。

        “不要了,就算收了,也进不了咱肚子里。”

        老头咬着牙,独自走到城门外,等待领金布和钱后进城,这一等就又是五天。

        城里的兵老爷和主籍百姓,时不时走上城楼去,往下瞅两眼乌泱泱的逃户。

        有些兵老爷和主籍不忍心光看着,便去烧饼肆买些嘉兴特有的梅干菜烧饼,不加肉的一钱能买仨,加肉丁的一钱一个,买了之后从城楼上扔下去。

        老头被人群挤的东倒西歪,险险被一块烧饼砸中脸,当即就大咬一口,竟尝到了肥腥,三口两口就吃了个干净,然后眼巴巴的昂着脑袋,等烧饼再掉下来。

        县府的差吏可不想叫外头的人活活饿死,便每日煮上数十桶稀粥,从城楼上吊着下放到外头,瞧他们逃荒出来也不知带上碗,只得又派巡守去伐些竹节筒扔下去,用来盛粥水。

        老头挤不过旁人,饿的头晕眼花、好不容易挤到城门口,几乎快晕过去时,被眼尖的差吏一把拽了进去。

        “果然眼熟是有原因的,我越国的米就这么好骗?”差吏气的咬着牙,若不是看他年岁已不小,能直接给他两耳刮子,再收押进牙牢。

        ……

        内殿。

        嘉州、湖州、信州、抚州、汀州皆向户部递来事牒,上报假流民骗取赈济粮款一事,再考虑到越国幅员不阔,容不下太多客籍安身,户部汇总后,以总事牒提出取消发放客籍,只于城外施以米粮赈济。

        情况最严重的是汀州,汀州的东南门是清源镇的泉州,东北门是清源镇的漳州,而西门是汉国的虔州。

        批复同意,省事且万事大吉,任由这数以十万计的逃户自生自灭。

        驳回的话,越国也负荷不起这沉重的担子。

        花暮雨手边,堆了一大堆悬而犹豫未决的事牒,多种顾虑左右着两种相反的决定。

        “邸下,大令去哪了?”梁南绫捧着厚厚一沓事牒过来。

        “不知道,这些事牒,都是市舶监的?”花暮雨问道。

        梁南绫点点头:“是各处舶场和榷场的兴建预算,还有政令细则之类,大令批总后,您再批个总事牒,就可以拨款落实了。”

        “嗯,放下吧,等她回来再说,你去太仆寺备马车,陪我去巡边,总有一种天下已大乱的感觉,想亲眼去瞧瞧到底乱成什么样了。”

        ……

        半个多时辰后,嘉州,嘉兴门。

        巡守房巡守以麻绳捆串着二三百人,以示众的架势,斥令这四五串人靠站在城楼两侧,巡守逐个搜身检查,将他们身上的铜钱、牙牌没收。

        “虽不是我越国人,但已触犯我越国律法,诈欺千钱杖十,处劳役百日,诈欺三千杖三十,处劳役一年!”

        “都给我从实招来,诈欺了几次赈济钱?可还有其他同伙!从实招来则从轻处置,若妄想糊弄过关,一律顶格处置,杖七十,黥面,处劳役三年!”

        嘉兴县令耿泽被气坏了,好心赈济,竟被恶意坑骗,还是来自宿敌吴国的坑骗,下作,令人作呕。

        被捆住的人皆叽叽哇哇的说着什么,老头也急急的叫喊着冤枉,可嘴多声杂,没人听得清他们在叽喳什么。

        “一个一个审!审完即刻杖责,黥“甴”后收押!”耿泽咬着牙,狠瞪着这群吴国的臭蝗虫。

        围观的人群里,那小丫头红着眼眶看着阿爷,老头一脸急切,叫唤着让她走,小丫头只掉着泪珠不停摇头,还想走过去,老头生怕她也被捆,急的臭骂着脏话,叫她滚,滚的越远越好。

        御驾马车缓缓驶来,花暮雨大老远的就从马车的窗子瞧见,城门附近围了很多人。

        “邸下,这么多人,乱糟糟的,怕是要生乱,我下去开道。”

        梁南绫叫停马车,先行下马,领着近卫军一道往前走,近卫军将人群拨开到两侧,绣着金色“越”字的玄色旌旗,飘扬在坊街两侧。

        “哟,这是国主来了,还是邸下来了?”耿泽瞧见近卫军的旌旗,赶忙叫巡守看紧这群贼盗、配合着开道挡开坊民,并小跑着前去迎驾。

        花暮雨掀开马车帘子,耿泽瞧一眼后,便站定马车前,躬身行礼,扯着大嗓门朗声道:

        “见过邸下!”

        那小丫头见状,凭着身子纤弱,直接从近卫军的腿缝里挤钻了出去,径直扑跪在马车旁,并大喊道:

        “邸下!冤枉!”

        马车旁的近卫很快就将她架起,并欲推回人群里,花暮雨透过窗子叫停,拦马喊冤,倒是头一回遇到,感觉有点新鲜,她淡然着神色问道:

        “何事冤枉?”

        “我阿爷是为了赎我才来冒领赈济钱的!不是恶意诈欺!”

        小丫头抖着声音,抬眼望了花暮雨一眼,因气场过于冰冷,只敢瞧一眼,就赶忙又垂下头。

        “既然承认是冒领了,说明被抓不冤。”花暮雨淡然一声,便放下帘子。

        小丫头惊的瞪大眼睛,很久才回过味来,我这张嘴真是……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https://www.msvvu.cc/28627/28627248/124346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