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节 共建海上丝绸之路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姬庆文经过京城这一行,将城府锻炼得愈发深厚,听郑芝龙略一慌乱就露出了本来面目,便知道这位大海商虽然厉害,却也不是什么无懈可击之人。
于是姬庆文立即在脸上挂上一副状似深不可测的笑容,说道:“那是,那是,郑船主是何等样人,你的好意,我怎么有胆量敢不接受呢?”
郑芝龙观其色、听其言,意识到姬庆文已将自己刚才那句傻话听了进去,立即说道:“大人,这是小的随口说的胡言乱语,大人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姬庆文放声笑道:“那是自然,我要是每件事、每句话都放在心上,还不把我这小心眼给堵死了吗?不过有句话叫做‘酒后吐真言’,有时候随口说的话,才是真心话呢!”
他见郑芝龙脸上陡然挂满了尴尬的神情,便旋即笑道:“这也是我的随口之言,还请郑船主不要放在心上。”
这回郑芝龙学乖了,赶紧拱手重复了几遍:“岂敢,岂敢。”多一个字也不肯说了。
姬庆文看他这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得意,便乘热打铁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我是一直放在心上的,不知你有没有放在心上……”
“什么事?”郑芝龙赶忙问道,语气之中充满了紧张和警觉。
姬庆文笑道:“我答应过你的,给你儿子郑成功加封的旨意,我已经请皇上批下来了,还是当今圣上的亲笔圣旨呢!”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郑芝龙听了这消息,兴奋得甚至忘了脸上带笑,瞪大了眼睛问道:“姬大人,这是真的?真的是真的?”
姬庆文莞尔点头道:“那是自然,皇上的御笔圣旨就在我身边,这东西造假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我可承担不起。”
姬庆文做事做人虽然有时候轻佻浮夸一些,可他答应下来的事情、说出来的话,就没有不兑现、不承认的,比那些平素一本正经、官威十足的大老爷们要强多了。
因此同姬庆文颇有接触的郑芝龙已然相信了他的话,立即喜上眉梢:“哎哟,大人替我郑家把这道圣旨求下来,那可就是我们的大恩人了啊!”
一旁的李岩添油加醋道:“这件事情可不容易办。姬兄为了给你讨这样一张圣旨,连自己这次奉旨勤王立下的军功都搭出去了呢!否则,他去京师这么一趟,怎么去的时候是五品官、回来的时候依旧是五品官?”
李岩这话倒也合乎情理,听得郑芝龙不
住地点头,说道:“大人这份大恩大德,我郑氏一门无以为报。大人有什么要求,将来开口就是,我郑芝龙定当效犬马之劳!”
姬庆文要的就是这句话,今日终于听郑芝龙亲口说了出来。
不过姬庆文穿越到明朝之后,懂得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万事要放长线、钓大鱼——对崇祯皇帝是这样、对文武百官是这样、对皇太极是这样、对徐鸿儒是这样、对汤若望是这样、对柳如是周秀英是这样,对待郑芝龙也是一样。
因此姬庆文不慌不忙,笑道:“郑船主何须如此,我一直说的:‘我有舒服日子过,大家就都有舒服日子过’。你郑大船主家大业大,什么也不缺,就缺一个正经的出身,我姬庆文又正好有余力,自然是要帮大船主的。”
这是姬庆文的口头禅,郑芝龙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直到今天才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让她听得不住点头。
却听姬庆文又道:“我看还是先办皇上的事情要紧,宣读了圣旨,你也好放心不是?这样,我看着港口里头人多嘴杂,不是说话的地方,干脆到你的船上去传旨好了。”
于是众人跟着郑芝龙登上了他那艘极为显眼夺目的大海船。
郑芝龙又按照李岩和李元胤的意见,将桅杆之上的大旗降下、甲板上清扫一空、设下香案烛台、命全船水手列队跪拜,这才由姬庆文宣读圣旨。
圣旨写得十分简单,也十分明确,就是封郑芝龙的儿子——现在不过五岁的郑成功——为锦衣卫镇抚使,另赐贡生出身,可随时去南京国子监念书。
郑芝龙原本满打满算,皇帝也不过是随便指个鸟不拉屎的卫所,封郑成功做这个卫所的千户,却没料到皇帝金口一开,便是锦衣卫的镇抚使——这样官职既高尚、又体面,实在是让郑芝龙喜出望外了。
只见他堂堂一个大海商,竟匍匐在擦拭得光洁如新的甲板上一个劲地磕头谢恩,高呼“圣上隆恩”。
这件关乎郑氏一门前程出路的大事落定,郑芝龙自然是心花怒放,胸脯一拍,便传令下去,另全船水手饮宴三天以示庆贺,并邀请了停泊在港口之中的几个相熟的海商,一同上船来庆祝这件大喜事。
吃喝之时,郑芝龙免不了将姬庆文的恩德大肆吹捧一番。
蓬莱本不是商港,停泊在这里的海船是不能从事贸易的,只能替朝廷运送一些军需物品赚些针头线脑的佣金。
因此这些海商放下原有的
生意,专门跑到蓬莱港来,出自己的船、办朝廷的事,本来就是想要同大明朝廷搞好关系,将来或许能够立下些军功,能够受朝廷招安,混个一官半职,也算是得了正果。
故而他们对郑芝龙是又羡慕又嫉妒,现在听说是姬庆文帮他办成了这件大事,自然是对姬庆文青眼相看,一个劲地劝酒巴结,恨不得姬庆文也给自己或是自己的子弟,求这样一道旨意来。
姬庆文也正有意结识一下郑芝龙之外的海商,便也不厌其烦地同他们攀谈起来,告诉他们皇上正在考虑解除海禁、取消勘合贸易的事情,要他们做好准备。
这条消息的重要性,对海商们来说,比死了老娘还要更紧要一些。
于是他们便又围着姬庆文,讨教起这其中的关节来。
然而开放海禁这件事情,崇祯皇帝虽然原则上是同意了的,可究竟怎么个开放法,却毕竟没有完全落实,依旧还押在内阁首辅周延儒、礼部尚书徐光启的书桌案上。
因此姬庆文也不能把话说得太过瓷实,只说开放海禁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希望他们多到自己新建设完成的松江府码头港口来开展贸易,为努力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众海商们被姬庆文说了个半懂不懂,然而却也听多少揣摩到了他话语之中的意思,心中都多少有了些数码。
就这样,姬庆文等人在郑芝龙的船上欢饮了三天之后,便将所有辎重、粮草、装备等搬运上船,扬帆拔锚起航,便往南直隶松江府而去了。
眼下正是隆冬季节,从满洲人的家乡大兴安岭吹来的西北风刮得正烈,郑芝龙这艘本来就比寻常海船的速度要快上不少,现在又驾着顺风,转眼只航行了两天,便在松江府那座名为淀山港的码头停靠下来。
姬庆文一行自十月二十日离开苏州,直到现在十二月二十日回到松江,正正好好是两个月。
当时,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陈文昭率领五百子弟浩浩荡荡从苏州出发,可现在五百子弟回来的却只剩下四百八二人,而领军的陈文昭却只剩下一坛骨灰魂归故里。
这让姬庆文不免有些伤感,可看到松江府淀山港的景象,他又颇感欣慰——只见港口之中密密匝匝停满了各国来的海船,就连郑芝龙的船来了,都一时找不到空档停泊,直到抬出姬庆文的身份,才有一艘荷兰来的船决定提早启航,这才腾出一个空位来让郑芝龙靠岸。
https://www.msvvu.cc/29/29275/185579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