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武器(三)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关于这支冲锋枪,倒也没有多少特别的,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缩小了的G3步枪。半刚性滚柱闭锁机构原本就是为使用中等威力的7.92短弹而设计的,所以改换成手枪弹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压力。同时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冲锋枪的闭膛射击模式,使它获得了远超同类的射击精度。
这支枪其实早就可以制造出来,H&K公司在开发G3的同时,展开了改进型号的研制,一共分为四种型号,分别对应同期北约装备的几种弹药,其中第四型发射的是9x19鲁格手枪弹(帕拉贝卢姆手枪弹),当时的型号是HK54,就是MP5的原型。
MP5冲锋枪在六四年开始试产,直到两年后才被联邦德国政府少量采购,成为德国联邦警察、边境巡警和陆军特种部队的制式装备。
这是一支相当精良的武器,加工需求和G3差不多,采用了大量的冲压件,有效降低了工时和材料成本。
历史上H&K靠这支枪赚了不少钱,因为它只售卖给政府机构,不对民间出售,使用这种武器的又都是各国的特种部队和防暴警察,所以在平民眼里MP5成为了政府权力的象征。
举个栗子,比如你身上穿着一套沙漠战术套装,左右手双持乌兹冲锋枪,隔壁那货却只穿个T恤沙滩裤,但是手里端着一支MP5,结果在百姓眼里,穿短裤那厮一看就是个FBI探员,而你虽然全副武装,却怎么看都是个墨西哥毒贩。
好吧又扯远了,现在回到德军身上,四零年的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还很有限,当时已经出现了化纤和尼龙,塑料和有机材料也已经投入了实际运用,但是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只能算是在起步阶段。
徐峻拿得出材料配方,但是对化工生产流程和工艺问题,那就是七窍只通了六窍,好在欧洲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化工企业和专家,这些专业的问题就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反正元首下达了死命令,在半年内至少要搞出个实验室成果出来。
徐峻首先选择的是尼龙66树脂,三九年杜邦公司就已经开始在美国生产这种材料,不过他们目前只用这种材料来制造合成纤维,还没有考虑过将其注塑成其他形状的产品,因为当时纺织业最为赚钱,能够为公司获取最大的利润。
杜邦还没有在德国注册专利,实际上注册了也没有关系,德国的化学家完全可以把它伪装成另一种产品,比如再添加入一些合成添加剂,转换一下工艺流程什么的,这一套德国人早就用的熟透了。
尼龙树脂将是制造G3和MP5护木和枪托的主要原材料,不过在这种材料量产之前,前几批产品就只能使用传统的木制原料了,重量方面会比98K要增加不少,但是考虑到日耳曼战士力大如牛,重上个五百一千克的应该没有多大影响。
有了新型的冲锋枪和自动步枪,接下来再来看看手枪。徐峻发现这上面真没什么改进的必要,德军中的手枪已经普及化,已经确定的制式手枪性能也十分优良,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统一枪支口径和子弹,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而已。
子弹的制式确定为9mm鲁格手枪弹(帕拉贝卢姆弹),虽然威力不如美国人的点四五弹(11.43X23mm柯尔特手枪弹),但是考虑到初速和弹道,两者的差距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明显。或许点四五弹的停止作用比较强,但是鲁格弹在射击时更加准确。再鉴于德军已经装备了一大批使用9mm子弹的武器,徐峻就不考虑再改弦更张、横伸枝节。
手枪的问题讲完,接着再来说说手榴弹,德军目前使用的是M24长柄手榴弹,这也是一款相当经典的武器,除了向敌人投掷之外,还被士兵当作近战武器来使用,英伦战役中有不少英军士兵,就是在肉搏战中死于这种“战锤”之下。
这种手榴弹的缺点是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德军士兵一般随身只携带两枚,插在靴筒里或者皮带上。生产厂为这种手榴弹准备了一种专用的携行袋,一次可以塞进五枚手榴弹,但是外形蠢的让人想笑,就是个长方形的覆胶防水包。
这本来是为工兵和突击队准备的,结果大家情愿在身上插满手榴弹,都不愿意背着这玩意儿上前线,除了难看之外,主要原因是在实战环境中,从里面取弹很不方便。
有些专家说德军手榴弹爆炸后的弹片太少,杀伤力一定会有所不足,并以此作为这种手榴弹落后于美军MKII手榴弹的证据。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完全搞错了概念,M24和MKII在本质上就不一样,它是一款标准的进攻手榴弹。
德军崇尚的是进攻,他们配备的当然是利于进攻时使用的手榴弹,M24的威力主要来自于它那足足有170克的装药,利用爆炸产生的高温与冲击波来杀伤无装甲目标,设计师特意将M24的弹壳从原型M18的铸铁改成薄钢板压制,除了便于加工生产之外,就是为了不会分裂出太多的弹片。
这种杀伤手段可以避免手榴弹在敌军阵地上爆炸后,碎裂弹片伤害到正在向敌军阵地冲锋,且毫无掩体遮挡的己方人员。
而MKII是一款标准的防御性手榴弹,理论上投掷者是躲藏在坚固的防御阵地后方,不用担心手榴弹弹片对己方造成的威胁,而飞散的弹片显然比冲击波,更适合杀伤群体目标,所以不但在弹体上刻了大量的沟槽,有的甚至还在内部填入了钢丝和钢珠等预制破片,为的就是爆炸后可以产生更多的弹片,增加有效范围内的杀伤力。
历史上中国也引进了大量德国M24手榴弹,并且还自行仿制了一些,只是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了解进攻型手榴弹的概念,因为原材料匮乏,于是在弹体里填入了黑火药作为装药,本身这种设计的弹片就不多,改变装药后冲击波的威力也因此降低了不少,结果无法对敌军造成有效的杀伤,导致不少抗日将士只能在战场上与敌军短兵相接。
其实把M24改装成防御手榴弹的方法很简单,一战时期就有过类似的发明,那就是在弹体外再套上个预制破片外壳,或者在弹壳内用胶水黏上一层钢珠就行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乡下的家庭作坊都能完成。
PS:谢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求票。
https://www.msvvu.cc/3/3116/16021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