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工科女魂穿种田文 > 第8章 第八章工科女生的生存计划(下)

第8章 第八章工科女生的生存计划(下)


除了居所、粮食、柴火,剩下的事就花费不了太多的时间了,也不是那么迫切,可以利用下雪后,无法出门的时间,或者晚上零碎的时间来处理。

        比如给孩子们改过冬的棉衣。地窨子挖完、有了火炕之后,棉褥、棉被就够用了,但孩子们的棉衣已经小了,也不够厚实。

        卢晓童不打算拆掉重做,这很费时间,家里也没有那么多棉布和棉花。她想在棉衣的长、宽上,都接出一截来。

        把袖口、下摆拆开,接长两寸,絮上棉花,长度就差不多了。再拆开袖底缝和两侧衣缝,各接出两三寸,衣身和袖子的宽度也就足够了。

        棉裤也要接长裤腿、裤腰,再拆开裤缝,把宽度接一接,破了的地方,再补一补。

        原主卢晓童是个节俭的人,没有把李振义的衣服全都烧了,而是在锅里煮透了,晒干收起来。

        现在,卢晓童就要靠李振义这几件旧衣服,给孩子们改冬衣了。

        卢晓童还想做几顶棉帽子。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后世那种带护耳的、“军帽”式的棉帽,她打算给自己和孩子们每人都做一顶。

        这种帽子,戴着方便又保暖,热了还可以把护耳收上去,如果每人都有一顶这样的帽子,冬天就冻不着脑袋了。

        卢晓童还想做几双木鞋。这个世界里,只有鞋底是木头做成的木屐,并没有像鞋一样,把脚包住的木鞋。和露趾的木屐相比,木鞋才具有保暖功能。

        木鞋是荷兰特产,与风车、郁金香、奶酪齐名,是“荷兰四宝”之一。

        荷兰地势低洼,有一半国土泡在水里。荷兰人发明的木鞋,能在湿地行走,冬天在鞋里塞进稻草,能狗御寒。至今荷兰的农民和渔民,还有穿木鞋的习惯。

        在这个和中国古代极为相似的农耕世界,做鞋很费事,要先打浆糊、做夹褙,把布一层一层用浆糊粘在木板上,起码要粘四五层,晒干后揭下来,剪成鞋底,用白布沿边,再把几层鞋底密密的纳在一起。

        纳鞋底可不是轻松活。为了结实耐磨,鞋底常常做的非常厚实,要用锥子才能扎透,再用针和麻线,把几层鞋底缝住、勒紧,一边纳,一边还要用锤子砸,把鞋底砸平整。

        要想把鞋底纳的针脚均匀、细密,没有多年的磨练,是绝对做不到的。即使有原主的肌肉记忆,卢晓童也不敢想象,自己纳出来的鞋底,会是怎样的不堪入目。

        况且,纳完鞋底,鞋只完成了一半,还要用布料和衬料做出鞋面、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这更是考验经验和技术的手工活,卢晓童很难做得好。

        而雕刻木鞋就不同了。木鞋用的材料,就是普通的杨树。熟练的匠人两三天就能做一双漂亮的木鞋。

        卢晓童只知道木鞋的形制,从没有实际做过,但她也不想做的很好看,只要能穿就行。她给自己放宽了期限,四五天做一双。

        卢晓童想做的木鞋,号码比较大,能穿着鞋直接套进去。有了包脚的大号木鞋,冬天出门就不冻脚了。下雪天走路也很方便,尤其适合化冻、化雪的时候穿。

        至于做新的布鞋,即使有空闲时间,卢晓童也不太想尝试。还是留给原主去做吧。

        下雪以后,孩子们不能出去捡豆子了。这么小的孩子也干不了重活,她给孩子们想了一个好活计——捉麻雀。在院子里扣个竹匾,用小棍子支起来,匾下撒一把小米,等小麻雀来吃时,一拉小棍,麻雀就扣在匾里了。

        卢晓童也不贪多,一天能扣住两三只小麻雀,她就满意了,孩子们能经常吃些荤腥,她也能留着麻雀的绒和毛。攒多了,就给孩子们做件羽绒小背心。

        她用百度搜索查了一下。一只鸭子平均出15克绒,一只麻雀不到鸭子的十分之一大,把绒毛和细小的毛全用上,马马虎虎就算1克吧,要攒够100克,才能给孩子们每人做一件羽绒背心。孩子们得抓100来只麻雀。

        最冷的数九寒天,是从每年的冬至节气算起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到数九那天,还有40多天,抓100来只麻雀,似乎也是努努力,就可能完成的任务。

        卢晓童在心里,把吃、穿、住、取暖,通通安排一遍后,感觉踏实多了。

        她很想拿张纸,把整个计划逐月逐日、详细的记录下来,完成一件勾掉一件,这是她的习惯。

        但这里纸笔都太金贵,她没有,也用不起,只能把计划反复在心里默念几遍,确认没有重大遗漏,这才拉起被角,钻进被子里。

        天还没亮,卢晓童就醒了。她是被冻醒的。

        黎明是最冷的时刻,估计此刻,外面有零下五六度。灶膛里的火早已经熄灭了,灶也彻底冷了。

        房顶漏了那么大的窟窿,夜风呼呼往里灌,根本存不住热量。即使有灶火,也并不暖和,灶火熄灭后,厨房里就冷的像冰窖一样了。

        原主家里有四条棉被。两条是她的陪嫁,一红一绿,又大又厚,第三条是顺子百日时,李振义为了庆贺他俩喜得长子,在怀戎县城的布店买的,湖水蓝的底子、凤穿牡丹的图案。被子很漂亮,就是不太厚实。

        被子拿回家,李振义被婆婆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说他乐昏头了,连日子都不会过了。

        第四条被子,是生下栓子后添的。原主从村里有织布机的人家,买了一些粗布。这些布是这家新媳妇第一次织的成品,经纬线收的不够密、也不够紧,线头很多,但卖价便宜。做衣服不合适,做被子还挺好。

        以前一家人睡火炕,炕上暖和,不需要太多被褥,这四床被子足够用了。现在,大梁还歪在炕上,房顶开了天窗,裸露的檩条随风乱晃,谁还敢睡那个炕?

        昨晚睡觉时,卢晓童把三条棉被,都搭在孩子们身上,她自己就盖了那条粗布棉被。这条被子不太厚,卢晓童的位置紧挨着灶火,还不算太冷。半夜灶火熄了,这条薄被,可就抵不住严寒了。

        卢晓童用力搓搓脸,站起身,试着用火镰和打火石,点着了灶火。

        虽然是第一次使用火镰、火石,却意外的顺手。卢晓童以前户外徒步时,经常用镁棒、小刀取火,这和火镰火石的取火方式很相似。魂穿之后,自己的经验也跟着穿过来了。

        卢晓童看看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昨天渍酸菜掰下来的菜帮子,还堆在一起。卢晓童拣出能吃的叶子,想给孩子们蒸几个混合面菜包子。

        这个世界生活艰难,大人孩子都缺少油水。卢晓童翻遍厨房,只找到一个五升左右的大铜壶,里面装着满满一壶油,闻闻气味,应该是苘麻子榨的油。

        但这壶油却不是用来炒菜的。卢晓童还找到一个和铜油壶同样花纹的矮脚铜油灯,一卷捆的整整齐齐的灯芯草。

        这壶麻子油,是点灯用的。

        苘麻子可以入药,也可以少量的吃,但它有一些毒性,吃多了会肚子疼。山民们一般都用苘麻子油点灯。

        只有这一壶油,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恐怕是很难的。卢晓童必须省着用才行。

        虽然黎明是最黑暗的时候,但卢晓童舍不得点灯。灶膛里有火,虽然火光不太亮,做早饭也足够了。

        因为没有油水,孩子们的饭量特别大。混合面菜包子是发面的,比较暄软,薄皮大馅,一多半都是白菜,吃一个很顶饱,既能给孩子们补充点矿物质,也能省些粮食。

        卢晓童舀出一勺玉米面、一勺高粱面,先用开水烫熟,晾凉后,再加入一勺白面,又化开一块老面,把老面水倒进面盆,混合均匀,开始揉面。

        面团和好后,扣上盖帘,放在温热的灶台上等面发起。

        然后,卢晓童把捡出来的老菜帮清洗干净,剁碎,拌上一把盐,杀杀白菜里的水分。

        天大亮时,面发好了。卢晓童把剁好的白菜挤去水分,开始包菜包子。

        挤出来的白菜水,卢晓童也舍不得扔,这里面还有不少盐呢。她想留着下午炖菜用。

        卢晓童在锅里放了一把小米,添上水,再放上蒸屉。包子蒸熟时,小米粥也顺便熬好了。


  https://www.msvvu.cc/33167/33167593/118923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