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朕真不是穿越者 > 第26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杨万里(完)

第26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杨万里(完)


李娘娘星夜兼程,回到了熟悉的开封城里。

  曾几何时,这里的繁华与热闹是他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甚至,一度让她忘记了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

  可惜,她不能在这里以真面目见人,因为街头巷尾当中,还有许多她熟悉的身影。

  她只好带几面纱,将自己的整张脸都遮了起来,在一片朦胧当中,静静的凝视着那些人已经衰老的躯体。

  十多年不见了,虽然他们的生活,依旧作为繁华汴京的一部分,而在表面上没有什么改观。

  但她总觉得,一种凄凉的萧索,就萦绕在这些人的周围。

  她从袖口当中掏出了一个小本本,悄然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然后在这些名字的下面,又悄然卸下了另外一句话。

  调查一下他们的近况。

  这段话并不怎么起眼,甚至就连李娘娘本人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毕竟他现在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来,因此,当数月之后,相关的调查结果汇总到她手中的时候,一切都将会变得迥然不同。

  但是现在,去玉津园的学堂看一看,才是她最想做的事情。

  不过,玉津园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混进去的,至少在那之前,她需要和黑衣老宦官好好商量一下。

  然而就在他们商量的时候,身在襄邑县的小皇帝,却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另一条发展之路。

  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他竟然开始跟随石中剑练习刀剑拳脚。

  虽然他已经十六岁了,明显超过了学习相关技法的最佳年龄,毕竟骨骼已经定型,有些身法招式便不容易在练得炉火纯青,但石中剑却不知从哪里为他专门弄了一套量身定做的功法。

  这套功法包括内修和外修两种,一共有厚厚的六大本。

  不过石中剑是不主张他从书上死记硬背的,甚至已经专门强调,自己将会亲身向皇帝是范相关的技法。

  不过赵祯还是在无聊的时候大体翻阅了一下这几本书。

  发完之后他的感受大概是这样的:内修的内容比较多一些,虽然同样只有三本书,但每一本都更厚一些。

  内修的第一本,主要内容是调息吐纳,里面介绍的东西,跟中医的相关法门差不了多少。

  不过这种传统的内容,显然不是石中剑愿意强调的,因此在第二本当中,“吃”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古代练习格斗武术的人,大部分都比较强调肌肉力量,因此补充各种蛋白质,就成为了他们休息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

  但石中剑却没有片面地强调蛋白质的重要意义,反而特别列举了蔬菜水果的重要功能,虽然都是用中医养生的理论来表述得当,赵祯已经粗略的将其当成了后世科学膳食的古代翻版。

  至于内修的第三本,虽然名为内修,但实际上讲述的是兵法阵图之类的东西,其中甚至有一些是朝廷明令禁止传播的,但石中剑也堂而皇之地写在那里面。

  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了他如此之大的胆子。

  同样,外修的三本书也充斥着不少犯禁的地方。

  里面除了拳脚功夫之外,还有刀枪剑戟之类的十八般兵器的使用方法。

  不过,每讲述一门兵器的使用方法,几乎都要将这些兵器的制作原理拿出来晾一晾,其中弓箭甲胄之类的制作方法,是朝廷明文禁止传播的。

  其他长兵器也是如此。

  但石中剑同样也不在乎。

  甚至,他有时候还会当着庞籍的面。公然向赵祯讲述其中记载了一些秘技法门。

  这样赵祯每一次都小心翼翼的偷眼去看庞籍的表情,生怕他会跳起来抨击石中剑的教学内容。

  要知道,石中剑的这些东西,确实有很多是前任小皇帝都不曾接触过的。

  甚至赵祯都有一种感觉。就算以也不见得能够在普天之下搜罗到这样的秘法。

  有些招式设计之巧妙,或许还能够被一些武林高手所参透,但是,武林高手们追求的更多是样样精通,而石中剑的这几本书,似乎就是专门为了一个愚蠢的土地而打造的。

  这对于皇帝来说,当然就殊为难得了。

  毕竟皇帝这种身份,是很容易犯下一些贪大求全之类的错误的。

  但有了石中剑的精心编排之后,高中生赵祯都觉得,三五年之后自己恐怕就会成为一代武林高手。

  其中奥妙,其实就是取舍有道而已。

  虽然书中的内容很全,但是刀剑枪矛足足占了两本书的内容,而且几乎每一样都强调攻守兼备。

  可剩下的18般兵器,则被石中剑统称为杂兵,虽然也讲了一些修炼的法子,但显然更加强调如何破解他们鬼魅的出招方式。

  赵祯就很喜欢钻研如何破解分水刺。

  当然全角和暗器的内容也都很有意思,尤其是一些暗器的制作方法,简直骇人听闻。

  庞籍甚至偷着请了几位匠人,当着赵祯的面亲自打造过其中的几种,然后按照书中所记载的方式,找了头羊当靶子来练习了一下。

  练习结束之后,本县的仵作被请来验尸,结果那个正值壮年的六尺大汉,竟然被吓得浑身哆嗦。

  赵祯后来调侃说,可能六尺的身高还是矮了一些,镇不住这鬼魅暗器散发出来的邪恶。

  不过当下,他还是立刻决定返回汴京,左右自杀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之久,蓝元振的人恐怕也已经查出一些眉目了。

  出于保密的需要,庞籍请来的那几名匠人,也被他打包一起带走。

  而石中剑在这几天里,竟然稀里糊涂的迷上了炒菜做饭。

  在返程的路上,他一有空就为赵祯准备好吃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路程,这让赵祯平白感觉自己肥了十斤不止。

  回到玉津园之后,石中剑的这种习惯仍然没有改变,赵祯却不敢一直坐在原地不动,他开始积极的练习武艺,除了每天都把刀枪剑戟耍弄一遍之外,还时不时的偷着加练一下暗器。

  如此勤奋的关小员外,自然很快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

  不久之后前来报道的第二批学生,更是有不少人直接将他当成了偶像一般的存在。

  为此,学校不得不加设了体育课,让孩子们也稍微学习一些自保之术。

  当然,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给白永安送去了一个巨大的启发。

  白永安一直觉得,将实用课程的教学时间减半,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的发展规划。

  因此他早就在盘算着寻找其他方法,来弥补自己人手的不足。

  首先,他将自己以前的那些学生都召集起来,把它们塞进玉津园之中,负责采购和清点后勤物资。

  同时,他还在玉津园附近开办了几家小卖部,然后让自己的学生在里面做掌柜的。

  当然在最初的时候,为了提高人气,白永安甚至邀请了城里著名的摊位在附近摆摊,而这些摊位都是可以拿到补贴的。

  同时,他还准备说服皇帝,让玉津园的部分地段可以对外开放,由此形成一个旅游项目,而他的学生可以短暂的负责这个旅游项目。

  至于相关的收入,除了给学生一些工钱之外,其他的可以用来辅助学堂的修建和发展。

  这原本就是他和赵祯商量好的事情,只照真没有想到连玉津园这样的皇家园林,竟然都被他算计进去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京的百姓们,恐怕有很多都想进来参观一下狮子老虎之类的猛兽。

  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石景润的反对,他认为即便是缺钱,也不应该放开百姓对玉津园的参观权限。

  甚至他还拿刚刚遇到刺杀的小皇帝说事,认为那样做对经常出没在玉津园的皇帝不太安全。

  赵祯立刻就怂了,他无奈的看一下石中剑,眼神里既有恐惧又有对收入的贪婪。

  石中剑帮他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玉津园的开放,不但要限制地段,还要限制时间。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防止影响学生们的授课。

  于是这件事情就基本上被商定了,但这毕竟是皇家园林,总要听取一下宗室子弟和朝廷大臣的意见。

  所以相关的项目还没有运行起来。

  但这并不能影响白永安另外耍弄一些招人的手段。

  比如他对中立学堂进行了扩招。

  扩招的范围仅限于实用主义课程,虽然仍然限制报考年龄,但却向考生父母格外强调,说实用课程至少可以养家糊口,这在汴京这个富贵地方,其实是很不易的一件事情。

  虽然有很多考生,尤其是那些前两次报考落榜的考生,成为了他这批宣传的重要受众,为此学堂竟然额外的得到了一笔学费收入,甚至还有一些世家豪族愿意捐资办学。

  但这,显然就违反了赵祯当时的仲裁,同时也违背了石景润对师资力量的规划。

  因此,石延年不得不紧急出动,从汴京城和附近的州县里,搜罗了一大堆堪用的教书先生。

  同时,学堂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后来的这批扩招生,因为师资力量的同样扩招,而不可能享受到忠君类课程的高质量教育,所以,中立七书的部分内容,尤其是文史类的知识,也被挪到了石延年的名下进行讲授。

  石延年为此而上丧失了很多喝酒的时间。

  但是,这还不是白永安的全部计划。

  赵祯带来的那些匠人,很快也遭到了他的毒手。

  更郁闷的是,赵祯又一次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阻止他。

  因为他们两人,甚至包括石景润在内,都认为大宋应该着重强调造作器物方面的发展。

  所以,当白永安号召学生们学习一些炼铁知识的时候,剩下的那两个人根本就找不出理由来。

  当然,铁匠们的手艺是不可能随意传出去的。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他们即便收徒也是类似传帮带的那种形式。

  为此,白永安还专门煞费苦心的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工科教授职位。

  教授这两个字在宋朝时仍然是官职称呼,但宋朝人早就已经把各种官职称呼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成为了一种阿谀奉承的方式。

  比如员外郎这种六品大员,早就已经成为了对一些富户商贾们的称呼。

  所以这个职位的设置,也没有引来太多的争议。

  争议的是,白永安用一笔首付款加上长达二十多年分期,外带奖励的方式,购买了那些铁匠们掌握的技艺,并让他们以如上的收入作为报酬,负责对孩子们传授这些技艺。

  而且,白永安还答应对方,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免除徭役。

  这在大宋朝,可是难以拒绝的优惠条件。

  由此,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铁匠们竟然真的在玉津园里,教起了这群刚刚入学的孩子们。

  一些学生家长随后也提出意见,认为孩子们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务正业。

  甚至有人主动提出了退学。

  但白永安都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安排。

  甚至,他还在玉津园门口开了一家钱庄,有她早期的那些学生们负责在里面打理。

  由此以来,他一手制造了巨大的生源需求,而另一只手又想方设法地尽可能去满足,最后用当初与赵祯的共同理想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这一套操作下来,白永安已经将学堂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

  因此,当李娘娘终于和老宦官商量好潜伏方案的时候,玉津园里的热闹。已经不是往昔可比。

  这一天,朝中声名显赫的八大王赵元俨,终于又有时间,陪着自家侄子到玉津园来玩耍。

  而李娘娘则穿上了一件从宫里偷运出来的宫女服饰,跟在一名老宦官的跟班身后,打着为皇帝准备膳食之类的幌子,混进了玉津园之中。

  在皇帝最初经常出宫的时候,这样的准备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外面的食材不但入不得皇宫当中太监们的法眼,还总是让他们觉得不太安心。

  但是后来皇帝赵祯每一次来玉津园,基本上只会吃石中剑亲手做的食物。

  所以这些宫女太监了的差事就变得格外轻松了许多,甚至时间长了之后,宫里的那些大太监们,都不觉得这是什么要紧的差事了。

  差事既然都不重要了,那么就更没有必要去劳烦那些要紧的人了。

  因此,在十几天之前,负责这件事的宫女和太监,就都换成了皇宫里的边缘人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娘娘才终于有机会替换掉了一个小宫女,混进了送菜的队伍当中。

  其实皇帝大可以连送菜都不需要他们来,但是这其中牵扯到皇宫后勤补给当中著名的贪腐链条,所谓道光皇帝一个鸡蛋多少两银子云云,并非是清朝独有的现象,明朝隆庆皇帝在位期间,据说杀一头驴都得上千两银子。隆庆皇帝虽然爱吃驴肠,但由于巨大的花销,而只能规定十天杀一次。

  宋朝是一个商品制经济为主导的朝代,虽然建国之后不久,皇宫里可能还比较清廉。但那可能主要是没有见过钱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流逝,贪腐必然会在她们当中滋生起来,尤其是女主临床的时候,对这方面的事情往往把控不严。

  所以,即便赵祯意外捡了个半路出家的厨子石中剑。但烹饪的原材料恐怕还得皇宫里帮他运来。

  当然这些体力活并不需要李娘娘装扮的那个宫女做大部分的蔬菜水果,甚至米面粮油之类的东西,都放在一辆辆大车上推了进去,而李娘娘只是象征性的拎了一个菜篮子而已。

  这样他有更多的闲情逸致,环顾四周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远处的开阔地上有一群学生正在练习射箭,而另外一群学生则挥舞着大刀,不断大声吆喝着什么?

  李娘娘注意到,那些大刀的长度比学生们还要高出一块去,显然不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但他们依旧挥舞的虎虎生风,仿佛大道已经与他们融为一体似的。

  又走了一段路程之后,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许多人好奇的在附近围观,不断冲着里面指指点点。

  李娘娘竖起耳朵随便听了几句,却发现那些人说的话既然是“农具竟然是如此打造”之类的惊叹之语。

  看来,这是一群脱离社会生产的有钱有闲阶级。

  她正这样想着,却见对面有个太监,走过来与老宦官的那个跟班低声耳语了几句。

  随后,跟班拐过头来笑道:“这些人都是今天的游客,今天是玉津园开放的日子,凡是购买门票的汴京城市民,都可以参观园子里的珍禽异兽,和学生们的课堂教学。”

  李娘娘点了点头,看来白永安那个穿越者,不光是擅长科普外文字母那点本事啊。

  她忍不住冷笑了几声进门的时候,他也已经看到了白永安建起的那座钱庄。

  钱庄的名字和这所学堂一样都叫做中立,看来出资方并不是白永安本人,而是新建这所学堂的赵祯,不过实际控制方肯定是白永安,这家伙竟然就如此简单地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当今的官家未免也太容易上当了。

  可就在她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个青年人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其实她早就该看到的,只是许久不见,他有些拿不准赵祯的长相了。

  是的,现在李娘娘关注的正是不远处正在耍弄刀枪的赵祯。

  刚才说话的那名跟班也凑了过来,并且轻轻的指了指赵祯腰上挎着的玉佩,然后趴在李娘娘耳边说道:“娘娘,不知您看清了没有,那正是您说的已经失窃的传家之宝。”

  李娘娘立刻揉了揉眼睛,但还是有些看不清,于是绕到旁边的树林里,这才终于看清楚玉佩的颜色和花纹。

  她突然一捂额头,那正是前不久被人偷走的玉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赵祯那里。

  跟班得在这个时候说:“老都知也没能弄明白,玉佩为什么到了官家手上。”

  他憨憨的笑了起来:“不过这也不算是到了外来那里,您说是吗?”

  “那倒是。”李娘娘虽然嘴上这样说,但仍然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那跟班小太监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家伙,当下便疑惑起来:“娘娘是在担心什么吗?”

  “我还能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官家用不了那样的宝物?”

  小跟班是老宦官的义子,从老宦官那里听说过不少事情,因此对那个玉佩也不是一无所知。

  “娘娘,小的知道那是个法宝,可官家看起来也是个有福之人,未必就驾驭不了那个宝贝。”

  “有福之人?你这话说的让我不解,他的福分从哪里来呀?”

  “杨杨你还没看出来吗?陛下身边总是有贵人相助的,你看看那个石中剑。陛下这身功夫就都是他教的,宫里的蓝都知对这套剑法的评价很高,这样的人才恐怕并不寻常啊。”

  石中剑这个人,李娘娘是记得的,但除了名字之外,只有寥寥两三件事情而已。

  说起来,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相比之下,石景润的才华,才更让她印象深刻一些。

  心里正这么想着石景润的身影,竟然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

  他正在教几个孩子练字,因为是写大字,狭窄的教室可能施展不开,所以石景润干脆将孩子们拉到了户外。

  孩子们来到户外之后,难免就显得活泼了一些,好在石景润对他们都很有耐心,一个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握笔,如何用力,又如何将笔画拉的漂亮。

  这让李娘娘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官家确实是一个有福之人。

  不过,赵祯的福气又何止于此呢。

  课堂里,白永安正在教孩子们乘法口诀,楚昭则叼着一支毛笔,带着最近一段时间的账目来到了赵祯身边。

  李娘娘轻轻向前凑了凑,断断续续的听到了他们两人的对话。

  “按照白先生的想法……酿酒和农具都是有收入的,其中酿酒的利润最大……造纸这一块,我们还没有和阴掌柜他们谈拢……陛下,白先生这套改良方法,一开始就连阴掌柜他们也是玩不转的,但前不久,石先生却说,她好像领悟了其中真谛,结果我们竟然就弄出了那个转轮排字架……”

  李娘娘小小的吃了一惊,忽然她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官家真的是有福气,有如此人才辅佐,又走着实业兴猜的路子,还有这么一群孩子保障未来,加上他在刀剑上的勤奋……”她犹豫了片刻,本想着还要把自己的玉佩也加上来着,但考虑到人多嘴杂,最终只丢下了一句结论,“将来必成大器!”

  小太监听了,当即也乐了起来,不断的在李娘娘身旁恭维着什么,只是他的声音很小,除了李娘娘的几个心腹之外,便没有人再听到了。

        倒是赵祯与楚昭的对话,引起了周遭许多人的注意。

        “这银子确实是赚着了,但钱也着实没少花。”

        “毕竟万事开头难。”楚昭说,“现在很多事情都刚才铺开,正是花钱的要紧时候。”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铺的摊子太多了。当初心心念念见学堂的时候,我是万万没有料到这一点啊。”

        楚昭也跟着苦笑起来:“那能怎么办?谁让咱们这位白先生想一出是一出,倘若不是石先生每次都能把他的想法办成,恐怕我们花出去的钱财,还会有不少直接打水漂。如今的这个局面,说起来已经很不错了。”

        赵祯也跟着苦笑起来,但他没有多说什么,只背着手在那里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说:“不能再有其他的新摊子了,我们得先稳一稳才行。”

        楚昭很高兴皇帝能有这样的见识,她欣然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在李娘娘和赵祯的注视之下跑开了。

        

  


  https://www.msvvu.cc/34453/34453494/561847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