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印象宜昌 > 我在宜昌中心(5)

我在宜昌中心(5)


我在宜昌中心(5)

        ▲中书街中段

        街巷是城市的基本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既蕴藏着一个城市厚重的文化基因,也传达出浓浓的故土乡情。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街巷地名,就如同一本历史札记,有的记载着城市的风物历史,有的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深藏着无数故事。然而,越来越多的有着古老历史的街巷,大多都和中书街一样,悄然无声的湮没在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等理由的潮流之中,或被塔楼组成的新地标所取代,或仅仅只保留在路牌上。

        当年住在四新路人委宿舍的时候,笔者常常从木桥街穿壕坑、童家巷、中书街、河水巷、献福路,到中水门下河游泳;后来搬进市府大院,每天上班从红星路出发,经自立路、陶珠路、浙江路,穿过杨柳树巷、中书街,斜插献福路,就到了新街;再后来,家住南正街,穿艾家巷、民主路、河水横巷、中书街,走学院街就到了当年的宜昌第一街——解放路。不知与各位看官是否在中书街擦肩而过?

        有人说:走进老街,便走进了一种复古怀旧的氛围。同样如此,那些年走在中书街上,就是走在宜昌中心深处。就能感觉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难忘的街巷文化,演绎出故事无数。在那些与中书街相连互通、密如蛛网的老街小巷里,一块破碎了的不起眼的墙砖、一块路边长满青苔的石鼓、一条破损严重的青石板上的刻痕都有故事的包浆和岁月的润泽。

        街道是城市的骨架、血脉与经络。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老街巷,既留存着往昔的影子,又实证着现在的状态,同时又预判着这座城市的未来。由于个人的居住空间与城市的公共空间交织,在传统街巷中,墙内是小家,墙外是大家,就使得老街巷和街区成为专家学者和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研究关注的鲜活样板。无数的故事散落在那些街巷之中,每条街道的前世今生,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那些故事就在我们身边,若有心将其一颗颗捡起来,用历史连成珠串,就是城市的传奇。

        很多次从那条位于城市中心的中书街上穿过,思想也会莫名其妙的有一个瞬间穿越的可能。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历史故事从那些鳞次栉比的红的砖、绿的窗棂、白的墙壁、生锈的栏杆,灰扑扑的瓦顶和少的可伶的梧桐树、淡黄的春花中苏醒过来,那些或高大、或低微,或富裕、或贫穷的人物就会从那些被炊烟熏黑的天井院、那些被攀满藤蔓的围墙围着的单位住宅楼,那些斑驳的大门或者某条青石板被磨得发亮的小巷中姗姗来迟……在时空的交错中,我们也许就可以感受到那条中书街悠久历史的灿烂与独特。

        在我们断断续续的街访中,中书街那里还认识笔者的原住民已经很少了,除了那些故土难舍、还等着拆迁想以房换房或者以房换钱的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更多的就是那些暂住的外来打工人员。对于城市改造和整体拆迁,外来户遗憾的是附近再难觅得如此低廉的出租屋;老人们更关心这次拆迁的补偿标准。对于中书街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没有人表示关心,更没有人愿意对这条街上的那些历史人物表示兴趣。的确如此,时代的进步使得人的思维发生了质的改变。


  https://www.msvvu.cc/39210/39210549/121117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