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31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上)

第131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上)


吏部和户部都是重中之重,相对而言兵部与礼部的职能就略逊一筹。
  其实历朝历代兵部都很重要,只有明朝是个例外,大明的兵部并没有军队的指挥权,只有调兵权和军官的任免权。
  可是五军都督府的大佬都有爵位在身上,兵部根本就难以节制,所以现在的兵部更多的是作为五军都督府的辅助机构。
  所以朱标推荐了两淮转运使王建国,王建国虽然才华平庸,但是忠心耿耿,而且四大盐商无论怎么诱惑,他都能秉持原则,从没有收过任何贿赂,足以证明他适合在兵部这个位置上。
  礼部其实是最难的,因为熟知礼法的确实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的人,但是偏偏所有世家的人都异常团结,钱用壬和吕本的下场摆在面前,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接下礼部这个烂摊子。
  所以只能由朱雄英暂代,这样所有尚书之位的空缺就都定下了下来。
  翌日早朝,随着吴王与太子的回归,朝堂上再次热闹了起来。
  组建内阁的旨意一下,群臣都来了精神,自从宰相制被取消了之后,文臣的热情难免受到了影响,毕竟文臣的终极目标就是拜相嘛。
  现在好了,能去内阁的不就是另类的宰相吗?而且内阁的人数还多,给他们的机会也多了。
  第一任内阁的成员,凌汉,杨思义,刘三吾。
  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都是人品贵重,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其他人都没什么反对的意见。
  直到朱元璋耷拉着眼睛,补充了一句“吴王也要入内阁,参赞机务”之后。
  朝廷才再次沸腾起来,现在的吴王,身上有着后军都督府大都督,礼部尚书等要职外,还入了内阁,这代表着什么?
  特别是在吕本与钱用壬彻底淡出朝堂之后,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淮王已经没有了和吴王一争的能力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朝堂空前的团结,在散朝后,皇帝在太极宫召见内阁成员,共议国家大事。
  太极宫内,凌汉与杨思义都是一副要大展拳脚的表情,刘三吾这些年一直在国子监,反而是最稳重的一个,朱雄英则是头疼不已,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皇爷爷连自己都坑。
  见到朱雄英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朱元璋不由得训斥道:“你小子,摆那副表情干嘛?今天是第一次内阁会议,你给咱精神一点。”
  朱雄英这才挠着脑袋,不好意思的道:“好的呢,孙儿接旨,不过皇爷爷,我这才从钱塘回来,您一天都不让歇啊?”
  朱元璋眼睛一侧,对着朱标道:“标儿啊,咱俩自建国以来,休息过吗?”
  朱标义正言辞的道:“没有,父皇,他就是惯的,还想休息。”
  朱雄英只能举起双手投降:“好好好,是孙儿懈怠了。”
  见到朱雄英这个样子,朱元璋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的道:“诸位都是国之重臣,如今既然入了内阁,日后更要克己职守,勤政爱民,今天内阁要商议的事情颇多,朴半城,给三位阁老看座。”
  朱雄英一听顿时跳了出来:“皇爷爷,我不用坐吗?”
  “你年轻,你站着。”
  “……”
  朱雄英一整个大无语,但是也只能受着,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在三人落座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好了,今日议会第一项,就是北元的问题,大孙儿,你在漠北数年,是最了解北元的,你展开说说。”
  说道正事,朱雄英也收起了玩笑的表情,正色道:“回皇爷爷,如今北元皇帝马哈木,是个不世出的明主,当初他带着十几万的大军逃回草原后,用了短短的时间就统一了草原,建立北元后更是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如今能战之兵不下五十万,其中精锐骑兵至少十万,而且此人极度向往中原文化,熟读兵法,手下能人无数,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实在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听到北元能够号召起五十万大军的时候,三位阁老明显都被惊到了。
  凌汉有些担忧的道:“殿下,这个情报准确吗?那漠北的力量能够扛得住北元的攻势吗?”
  朱雄英严肃的点了点头:“凌阁老,北元的兵马比这个数字只多不少,漠北如今的主力部队是驻扎在镇北府,由魏国公徐达统帅的镇北军,近十万人,还有驻扎在漠河军镇,由颖国公傅友德统帅的天策军,也近十万人,再加上曹国公李景隆统帅的两万神机营战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抗住北元的攻势绝对不是问题,而且北平的靖安军,大宁的宁武军,辽东的武东军,加在一起也足足有十五万大军,这还不包括山海关耿炳文的靠山军,所以只要北元敢犯边,绝对吃不到好果子。”
  这么粗略的算下来,大明的整个北部防线足足有四十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就连朱元璋也投去了满意的目光。
  杨思义也老脸一红,原本他还觉得在北境养那么多的军队很浪费,为了这事还和吴王吵过几次,如今看来自己确实有些目光短浅,如果没有这四十多万大军,只怕漠北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不过杨思义还是问道:“殿下,既然漠北现在的力量足够防御,那还有何可商议之处呢?”
  朱雄英冷酷一笑,拍了拍手,很快,几个禁军就带着一张巨大的卷轴走了进来,在殿内铺开后,竟然是漠北之外,北元的地图!
  地图很详细,也很精密,就连北元仿照漠北建的城池都标注在了地图上面。
  在几人不解的目光中,朱雄英指着北元的都城,北川城问道:“各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将这里也变成我大明的领土?”
  此言一出,不止三位阁老陷入了沉默,就连朱元璋与朱标也震惊了。
  朱雄英继续规划道:“诸位请看,如今漠北已经完全属于我大明,因为轻徭薄赋和各种惠民的政策,漠北的人口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井喷,相信现在已经过了千万,我想随着大明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明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别看现在大明的土地辽阔,但是一旦把北元拿下,我大明的国土瞬间就会增加三分之一!诸位,难道不心动吗?”
  刘三吾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看来自己这个学生的眼光远远在自己的想象之外啊。
  朱标有些迟疑的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么大的土地,我大明现在吃的下吗?而且魏国公年事已高,已经很难领兵出征了,想要打进北元,至少也要三十万大军,何人为帅?如此大规模的征讨,粮草辎重需要耗费几何?这些都是问题,不能轻启战端啊。”
  朱标不愧是监国数十年的太子,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三位阁老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凌汉中肯的说道:“殿下,您的战略意图很宏大,但是如今的大明国力能否撑得住这次北征呢?”
  其实这些问题朱雄英早就想过了,之前也和朱元璋汇报过,要说整个大明谁最想向外扩张,那绝对是朱元璋本人,作为开国皇帝,怎么会安于现状,之前大明国力羸弱,很多想法他都是强行控制着自己不要往那个方向去想,但是如今大明国力日渐增强,自己的大孙儿又如此雄才大略,如果心里不生出向外扩张的心思,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只见老爷子轻咳一声,示意朱雄英继续。
  朱雄英顿时会意,忙接着道:“各位不用担心粮草辎重的问题,如今的漠北粮仓有上百座,每一座都储满了粮食,而且漠北土地肥沃,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别的不说,现在漠北的储量就足够四十万大军北征一年的,至于说运输问题也不用担心,之前本王擅自做主将水泥卖给北元,如今北元境内,也是水泥路林立,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损耗,所以只要选出何人为将就好,如今五军都督府内也是人才辈出,蓝玉,傅友德,都可为帅,北平有燕王,辽东有辽王都是能征善战之士,所以此次北征,我大明必胜。”
  这一番话虽然还没彻底说服众人,但是最起码让他们没那么抵触了,这也是个好的开头,所以朱元璋也没有操之过急,当下便开口道:“行了,北征之事先由五军都督府与兵部拟订作战计划,内阁负责统筹,等吴王大婚后,再制定具体的日程。”
  朱元璋的这番话就算是一锤定音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很明显,咱就是要北征,你们只需要制定计划,告诉咱怎么北征就好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般的人物,哪能听不出皇帝的意思,所以都默契的没有说话。
  朱元璋接着提出了第二件事,远征倭国的事情。
  这下三人可是彻底不淡定了,就连刘三吾都觉得自己的学生步子迈的太大了,当即反对道:“殿下,咱们现在北征之事都还没影呢,就开始谋划倭国,这不是要南北两线开战吗?这万万不妥啊。”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的学生,不由得呵呵一笑,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朝局,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情感,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以大明为重!


  https://www.msvvu.cc/39309/39309762/171715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