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417章 三国鏖战洛阳外

第417章 三国鏖战洛阳外


  烽火战场上,两军对垒,刀光剑影,红、黑两色纷繁交织中,气势沸腾已然升腾到了极点,而攻守也只在瞬间易位。
  矛戟交叉,金铁相击,盾牌不断挥动,金石之声不断响彻在战场。
  刀剑戈矛谱成的乐曲中,一队队士兵已经顾不得头顶飞驰而来的箭矢,彼此紧贴着对方,开启了贴身的肉搏。
  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敌军,手持八面汉剑的小兵却是丝毫不见任何惧怕之色,舞动长剑便钻入了同袍打开的缺口之中。
  几杆戈矛随即刺来,双手挥舞着汉剑将其荡开。
  才荡开数柄戈矛,几名手持魏刀的敌军又已经步步逼近。
  身后便是同袍与家园,汉卒早已退无可退,一双繁星般的眼眸中闪过着坚定的光芒,愤怒的火焰彻底在心中燃烧。
  一个转身,剑锋划破空气,横磕在敌人的利刃之上。
  随即鲜血迸射,只一瞬间便已染红了他的盔甲。
  带着不可思议的震惊与不甘,足足两名魏卒也是倒在了汉卒的面前。
  而那汉卒却也因为这亡命般的连续两击有些脱力,面对着再度蜂拥而上的魏军,喘着粗气的汉卒一时间却再无法舞动那重达十斤的汉剑。
  “那就到此为止吧!能换下两名魏军,老子够本了!”面带着笑容,看着越来越近的戈矛,汉卒坦然接受着自己的命运。
  好在,小小的汉卒却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在那戈矛碰触到汉卒的一瞬,只听得“当”的一声,锋利的戈矛只在汉卒的盔甲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印记,便已被汉卒身后的长剑给击飞了去。
  劫后余生的汉卒欣喜地看着自己略略有些破损的甲胄,有些可惜,又有些庆幸......
  “愣着作甚,随吾杀敌!”
  一声怒吼中,刚刚虎口逃生的汉军也是反应了过来,继续舞动着手中的汉剑便朝着魏军再度杀去。
  整个洛阳战场之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两军将士之间战力的差距、士气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的继续,正在快速地显现。
  整个战场之上,唯有曹爽所率的中路军,能暂时地顶住来自魏延和王双的进攻。
  这还是在魏延与王双都没有亲自投入战斗的情况下。
  这也很正常,毕竟曹爽所部,几乎是集中了魏军大部分的精锐部队了。
  可即便如此,面对汉军的进攻,魏军精锐还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连曹爽所部都如此,魏、吴联军的左右两翼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东吴方面负责的右翼自不必说,在出了家门之后,吴军的战力就将大打折扣,如今在这洛阳地区也不例外。
  虽说他们面对的汉军只是吴懿、吴班两兄弟所率的部队,其战力远算不上强悍。
  但对上了东吴的部队,却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甚至,要不是陆逊不断地调兵遣将,并且将自己的亲卫充当了督战队,或许吴军这右翼早已经被汉军突破了也说不定。
  至于夏侯霸负责的左翼,竟然是几乎跟吴军的右翼一样的不堪。
  这倒不是夏侯霸所率领的部队有多么的羸弱,事实上,为了首战的胜利,夏侯霸也是将手中为数不多的精锐全都用上了。
  只是,夏侯霸的部队才刚刚与汉军接触,就发现对面的敌军之中,竟然是有着诸多曾经的同袍。
  甚至,这其中还不乏曾经的战友乃至于顶头上司。
  是的,他们对阵的,正是由郭淮和姜维指挥的汉军。
  倒不是说这股汉军就全部是由投降的魏军组成的,事实上魏军早已经被全部打散,每支部队中的数量其实都差不多。
  只是,郭淮这个曾经的魏国大将,实在太过耀眼。
  要知道,郭淮可是被先帝狠狠夸赞过的将领啊!
  如今,这么重要而优秀的将领确实成了汉军的一方大将,这怎么能不令夏侯霸等人惊讶莫名呢!
  而所谓将乃兵之胆,连夏侯霸都为郭淮等将感叹不已,下面的将士们自然也变得踟躇了起来。
  好在的是,身为主将的夏侯霸还算调整及时,并没有让汉军对己方阵线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但因为这恍神的功夫,大军落入下风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这样的情况也是一直持续到日落,也丝毫没有改善。
  好消息是,经过近一日的鏖战,汉军终究未能突破己方的战线,哪怕是吴军,也是死死地守住了自己的战线;
  坏消息是,虽然守住了战线,但联军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要比汉军多得多。
  仅仅一日大战,联军方面便是有了七千多的伤亡,而汉军方面则是只有区区四千多的伤亡。
  要知道,这首日的大战,联军可是将几乎全部的精锐都派上了战场。
  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占据主动权,之后的战斗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了,若是按照之前的测算,汉军只有三十万大军出战,这个结果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若是汉军兵马也与自己持平,那这个结果,就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失败了。
  不过,人嘛,最不喜欢的就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哪怕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人也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失败不是必然。
  至于这次战斗的失利,曹爽也是自然而然地归结到了左翼夏侯霸的身上。
  毕竟,在战斗的初期,夏侯霸的愣神与不作为也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曹爽也不想想,即便是夏侯霸没有愣神,即便是他的左翼正常发挥,难道联军就能够压制住汉军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可惜,好不容易找到理由说服自己的曹爽显然是不会多问这一层。
  倒是一旁的陆逊,对此倒是洞若观火。
  只可惜,他什么也做不了。
  难道因为打不过就不打了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只是借由魏军的手,消耗掉更多汉军的军力,对于东吴而言也是好事。至少,又能让东吴多苟活几年。
  是的,隐隐的,陆逊已经有些不对此战抱有胜利的希望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陆逊就已经放弃了挣扎。相反,在鸣金收兵后的第一件事情,陆逊便是向后方求援。
  如果说,魏、吴联军还有一丝战胜的可能。
  那一定是建立在有着足够后续援军的基础上。
  这一点陆逊明白,曹爽的心中何尝不清楚。
  也因此,在勒令夏侯霸做出深刻检讨的同时,曹爽也是将夏侯霸之懈怠作为导致大军陷入下风的原因与那求援的军报,一起上报给了邺城。
  战略上,魏、吴联军除了增兵之外似乎也别无选择。
  而在战术上,曹爽也是试图进行一番调整。
  既然夏侯霸所部不适应与郭淮所部交战,曹爽也是试图让夏侯霸与陆逊所部互换防区。
  只是,这样的想法却是遭到了陆逊的强烈反对。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日的血战,不管是夏侯霸所部还是陆逊的吴军,都已经渐渐适应了自己所处的位置。
  贸然进行互换,只会削弱己方的战力,反而有着大风险。
  而且,联军这边可以互换,汉军那边互换起来岂不是更加方便。
  这样换防,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对联军有害。
  陆逊的一番说明之后,曹爽倒也觉得有理,于是也不再提及互换防区之事,只是严令夏侯霸所部,不得再有任何的迟疑。
  而深知自己理亏的夏侯霸也不废话,当即便是立下了军令状。
  同时,回到军营之后,夏侯霸也是立即在自己亲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督战队,准备以铁血治军的手段彻底避免再度发生迟疑枉顾的情况。
  显然,夏侯霸也没有意识到,真正令大军陷入迟疑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人嘛,总是这样,总是看到别人背上的污渍,却看不见自己脑袋后头有着多少的灰尘。
  当然了,能成立督战队,也就说明夏侯霸自己已然克服了前次的惊疑,自然大军的迟疑也应该不会再犯了。
  这边的魏、吴联军在休战后做着聊胜于无的调整,自然,汉军那边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干。
  不过,相较于魏、吴联军这边想着如何增加自己的战力,马谡那边却是在减弱着自身的战力。
  无他,经过一日的战斗,魏吴联军的战力情况,马谡已然清楚。
  继续投入主力,固然能给予联军较大压力与杀伤,可问题是,马谡的手里可不仅仅是主力,还有着近十万的没有经历过血战、只进行了数月训练的新兵啊!
  若是继续如此进行下去,一旦老卒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的比例,汉军的战力势必将会有一个陡降。
  虽然按照马谡的推测,对手的陡降还会比自己来的更快一些,但万一呢?
  而且,己方战力的陡降无疑会成为敌人的一个突破口。
  战争很多时候不是在比拼谁做得更好,而是谁犯的错露出的漏洞更少。
  因此,既然已经发现了己方可能存在的漏洞,马谡没有理由不进行一番修补。
  当然,这修补也很简单。
  那便是趁着自己的精锐老卒还够的时候,尽可能地让新兵们上战场闻一闻血腥味,体验体验生死之间的恐怖。
  战场,从来都是最好的学场。而能在战场上滚一遭再下来的,必然都是学霸的存在。
  当即,马谡也是将手头的新兵分成了四份,准备轮番地用其替换前线的主力精锐。
  两万多新兵分散到三路之中,每路之中新兵的数量不过百分之十到十五而已,对战力的影响不说是完全没有,但也绝对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如此,既能保证前线的战力,又能锻炼己方的新兵,可谓是一箭双雕。
  当然了,马谡在掺入新兵的同时,也是向三路的主将明确,每次战斗,都必须要有新兵轮番上场。
  三路主将自然也明白马谡的用意,纷纷应承下来之后,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轮换机制和补救预案。
  显然,相较于魏、吴假模假式的调整,汉军的调整,无疑更有远见与执行性。
  而一支能够放弃短期利益追求长线、或者说最终胜利的军队,无疑是可怕的。
  不过,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可避免的,汉军也还需要经历一番磨难。
  随着第二日战斗的展开,魏、吴联军也是猛然发现,对面的汉军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了。
  至少在曹爽的中路以及夏侯霸的左翼,魏军几乎已经能与汉军打得有来有回了。
  对于此,曹爽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毕竟,昨日里,他的部队就没有落太多的下风,今日在熟悉战场与对手节奏后,偶尔占据上风,也是应有之意。
  至于夏侯霸,自然是把这份“胜利”归结到了自己所刚刚成立的督战队的身上。
  很显然,不管是曹爽还是夏侯霸,都丝毫没有察觉出汉军战力的减弱,只以为是己方战力的增强。
  而在右翼的吴军,尽管汉军的战力已经有所下降,吴军却还是依旧被汉军给压制着打。
  陆逊几乎只能是靠兵力的优势,硬生生地止住汉军的攻势。
  如此狼狈的情况下,陆逊自然也无力察觉汉军的更多异常。
  就这样汉军几乎是在悄无声息之中,便是完成了新兵的轮换。
  甚至在之后的战斗中,汉军数次的新兵轮换也是丝毫没有引起魏、吴联军的警觉。
  倒是魏、吴联军自身,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精锐老卒不断被消耗,新卒也被迫更多地投入战斗,而其战力也是开始了明显的下降。
  于是,在不过十余日的时间里,汉军与联军的战力再度发生了逆转。
  而直至此时,曹爽与陆逊也依旧没有发现异常。
  只以为是汉军的损失更小,才让汉军的战力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
  虽然魏、吴联军的高层对此不以为意,但身处前线的基层将士们,却是已经在不断被压迫的战斗中,感受到了异常。
  面对越来越熟练的对手,越来越多的联军老卒们的心中,更是感受到一阵阵的绝望。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88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