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67章 辽东的围点打援

第367章 辽东的围点打援


  正待公孙渊进退失据之时,不知是谁,却在其耳边提醒道:“今襄平城内尚有三千守卒,或可拖延一时。若我军回防迅速,或仍有摆脱危局之可能。”
  已经六神无主的公孙渊,听到此建议,眼眸中明显精光一闪。
  当即,公孙渊便是下令道:“大军即行开拔,回撤襄平。”
  众将闻言,具是一脸的震惊,甚至就连提出这个建议之人,也是睁大了双眼。
  没办法,公孙渊的这道命令实在是太草率了。
  且不论能不能在魏军占领襄平城之前赶到的问题。就这数万大军,要行拔寨迁移之举,就不是那么简单。
  谁为先锋,谁来殿后,从何路而走,以何阵型而进,遇敌如何处置,这些都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很显然,对于这些问题,公孙渊根本一个都没有考虑过。
  此时的公孙渊就如同一个溺水之人,好不容易抓住了一根稻草,哪里还会去管这根稻草究竟能不能救他的命。
  不过,公孙渊可以慌了神,底下的将军们却还想活下去。
  当即,下手便有将军抱拳儿问道:“主公,我军何人为先锋,谁来殿后,自何路而行?还请主公定夺。”
  应该说,能说出这番话来,起码来说,公孙渊的手下倒也不全是一群草包。
  可问题是,此刻的公孙渊一心只想要回返襄平,哪里还能思考其他。
  几乎是下意识地,公孙渊便是答道:“一切如自襄平出发之时,取最为快捷之道。”
  闻言,众将也是明白了自家主公心中强烈的归家之意,自然也不敢多问些什么了。好在的是,虽说公孙渊给的要求不尽不实,但众将总算也是可以执行了。
  当即众将也不再犹豫,纷纷抱拳便道:“是,末将领命。”
  就这样,带着满心的疑虑,辽东军团也是重新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好在的是,辽东军团一直对曹魏都没有什么归属感,若非如此,仅仅凭公孙渊临敌后如此这般的表现,恐怕当即就有不少人倒戈相向了。
  而如今的情形下,虽说辽东军团内倒戈相向的可能性不大,可距离分崩离析,其实也已经不算太远了。
  或者说,支撑着辽东军团继续走下去的,除了公孙家族历年来的恩德之外,也就是回家的这点执念了。
  很显然,这样的一支军队,你已经很难去评断他的战斗力了。
  说他弱,他有着强烈的归家的欲望;说他强,公孙渊的威信却已经降到了最低。
  到底这支部队战力如何,或许只有能开战了之后才能知道了。
  而与辽东军团形成鲜明的,则是此刻奔忙在襄平路上的魏军。
  暖暖的阳光下,昨夜涉水而过的痕迹早已经被晒干,虽说还有一丝丝的疲惫,但看着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司马懿,众将士的心中就有着无穷的干劲儿。
  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带头涉水的个人魅力,而是切切实实的利益所致。
  无他,司马懿已然下令:拿下襄平后,纵兵三日。
  换言之,只要拿下了襄平,整个襄平的财富都将归将士们所有。
  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将士们一个个不跟打了鸡血似的才怪呢!
  当然,之所以会下达这样有违天和的命令,司马懿自然也不会是无的放矢。
  一来,这是当前的形势所迫:此刻的魏军看似占据了优势,实际上却也是外强中干。
  连日的大雨,对魏军的影响远比看上去要严重得多。甚至,之所以在大雨才停下一日多,便趁其不备地另择地方渡河,除了战术的考量之外,何尝不是迫不得已。
  是的,魏军的军粮真的不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想要征服辽东,就必须要快!
  快到敌人看不出破绽,快到敌人即便看到了破绽也来不及行动。
  而要快,就必须要让麾下将士舍生拼命。
  利益,显然是最好的驱动力。
  而除了襄平城、这块巨大的利益之外,司马懿根本也给不出其他更多的利益。
  二来,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治理辽东之地。
  辽东之地,历来听调不听宣,除了因为有公孙家这条地头蛇之外,其他在辽东的世家门阀何尝不是帮凶。
  经年累月的联姻之下,辽东几乎已经成了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了。
  即便是司马懿这次拿下了公孙渊,要不了一两年,就会有公孙博之流出现,继续统领辽东,继续听调不听宣。
  这显然不是曹叡和司马懿想要的结果。
  当然,掺沙子或是其他政治方向的做法,的确也能渐渐控制辽东之地,但那效果太慢,即便曹叡答应,司马懿也不能答应。
  毕竟司马懿能掌控辽东之地的时间有限,他必须在圣旨到来前,尽可能地完成他在辽东之地的布局。
  是的,司马懿征辽东,可不仅仅是为了征辽东,更重要的,是要将辽东之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没办法,因为司马师的阵亡,司马懿实际上已经丢失了对荆州的掌控权;
  关中的丢失,尤其是关中军团与洛阳军团的合编,更是让司马懿在关中军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望毁于一旦;
  扬州又在曹休的势力范围之内,司马懿就算是想要插手也是根本插不上手。
  可以说,经过襄阳城一战,司马懿不仅失去了自己最喜欢的继承人,也更让整个司马家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新夺回利益的可能,司马懿哪里肯放弃。
  因此,借着激励士兵的名头,然后将襄平城内的世家门阀们清理清理,打扫打扫,既给自己的布置腾出位置,也算是对辽东其他的世家一个警告。
  可以说,司马懿的这道命令简直是一举多得。
  只是,如此一来,却要苦了襄平城内那些无辜的百姓们了。
  也就在魏军快速向襄平城进发之时,斥候也是传来了公孙渊军拔寨起营,快速向襄平机动的消息。
  说实话,对于这个消息,司马懿还是颇有些意外的。
  毕竟,他可是绕行了十数里进行的徒步跋涉的辽水,按照司马懿原本的推测,此刻公孙渊军应该是才发现了异常,准备以大军进行试探的。
  却不想司马懿所部的离开,公孙渊根本不是从其营地的异常而得知的,却是在巡河的军士口中发现的。
  本来即便如此,公孙渊所部也还不至于行动如此的迅速。
  可是处于生死边缘的公孙渊,却是如同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握住了“回返襄平”这条建议,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便率军追击。
  这才导致了如今魏、辽两军如今只差了大半日的距离。
  大半日的时间,按理说拿下一座并不雄伟,也没有多少兵马驻扎的孤城,并不成什么问题。
  可出于本能的“苟”,司马懿并不准备堵上这一场。
  在明确了公孙渊军的行进速度与自己之间的之后,司马懿也是果断下令:“大军停止前进。”
  是的,司马懿在几乎唾手可得的襄平城前悄然停下了脚步。
  而他想要做的,也从尽快拿下襄平城,转而变成了围点打援。
  “既然襄平城不好拿下,那就直接拿下辽东军团好了。”几乎在知道情况后的一瞬间,司马懿便是重新规划好了战术安排。
  这或许就是一位名将与普通将领之间的差别吧。
  不是普通的将领们不知道所谓的“围点打援”,只是更多的将领们不会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因地制宜地改变自己的计划。
  要知道,土城再弱也是城啊!一旦进攻不遂,转而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可就真的不妙了呢!
  显然,相对于强攻襄平,围点打援成功的机会都要大上不少。
  尤其是在辽东军不知疲惫地向襄平城突进之时。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辽东之地,地处平原。别说适合伏击的山谷了,就连丘陵都很少见。
  因此,即便是打援,司马懿也只能选择在平原上与辽东军决战。
  这或许也是公孙渊敢于反抗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即便是平原决战,司马懿和他的魏军又有何惧哉!
  毕竟在司马懿和魏军的眼中,没有了辽水守护的辽东军团,几乎与那土鸡瓦狗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司马懿到底是司马懿,虽然在战略上极其藐视公孙渊和他的辽东军团,但在战术上,司马懿还是十分重视的。
  停下了脚步后,司马懿随即也是开始布置任务。
  一支三千人的步卒被司马懿派出,多带旗帜,伪装成主力,继续向襄平城前进。
  这支偏师,当然是为了告诉公孙渊,自己还在前往襄平的路上,从而延续紧迫感,让公孙渊不敢放松,从而继续不眠不休地驰援襄平,以最大限度的消耗辽东军的体力。
  与此同时,这支偏师在必要的时候,还将担当阻击襄平城内辽东军出城的任务。
  司马懿可不想自己的部队被辽东军团两面夹击。
  安排好偏师之后,司马懿又向南面,也就是辽水的方向撒出大量的斥候。
  目的只有一个:搞清楚辽东军北返的路线,从而出其不意地截断之。
  而除了以上两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司马懿则是下令遁入山林进行休整。
  什么?
  魏军驻营被辽东军给发现了怎么办?
  且不说遁入山林之中的魏军并不好被发现,即便退一万步说,被发现了,又有什么关系?
  一旦被发现,公孙渊无非也就两种选择,继续北上与魏军决战,或是就地扎营等待时机。
  若是前者,实际与司马懿所想要的结果并无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辽东军的精神尚好,魏军无法以逸待劳罢了。
  若是后者,那三千北上的魏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会让辽东军知道什么叫做“攻敌之必救”。
  当然了,此刻一心想要回返襄平的公孙渊,也根本没有想要向沿途山林中派出斥候的想法。
  甚至,就连向襄平城方向的斥候,都是下面的将领们自己放出去了。
  仅仅凭这一点来看,公孙渊就不配赢。
  事情也果然和司马懿所预料的那般别无二致。
  辽东军在公孙渊的带领下几乎是一路疾驰而上。
  为了追回时间,公孙渊甚至是带着兵马连夜赶路。
  得知这个消息的司马懿也是喜出望外,当即便是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地便是杀出了山林,并在公孙渊北上之路上摆开了阵型。
  一夜的奔波之后,公孙渊所部也是人困马乏。
  就在下方的将领们请示是否休息一个时辰之时,斥候却是忽然来报:前方正有大量魏军迎面杀来。
  公孙渊和一众的辽东将领都蒙了。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就在昨夜,他们还收到了来自襄平城的求援信,言说魏军已经进抵襄平城下,恐怕天亮之后就要攻城。
  这才有了公孙渊连夜赶路的命令。
  可如今,斥候却告诉自己:大量的魏军正在自己的面前。
  这让公孙渊如何能不迷茫?
  好在,公孙渊到底也是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斥候不可能谎报军情。
  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公孙渊也是立即做出决断,就地列阵迎敌。
  应该说,公孙渊这次的决策倒是有几分果决。
  只是,就地列阵迎敌的决断,更多的却只是无奈的选择。
  没办法,才刚刚奔波过一夜的辽东军,跑是根本跑不动了,战的话,若是对手兵力不足,或许还有一线的生机。
  是的,公孙渊还在幻想,在他面前的只是魏军阻击的队伍,而不是其主力。
  可他也不想想,若只是阻击的偏师,怎么可能主动向他们杀来?
  若是公孙渊足够的聪明,此刻唯一正确的决断,应该是分散突围。
  只有分散突围,他的这五万大军才有可能能够稍作保存。毕竟,这里是辽东,魏军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是没法与他们一般进行分散追击的。
  什么?军队散了就没了?
  你要知道,辽东之地几乎与中原隔绝,四散而逃的辽东军除非被俘、被杀,其他人即便是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而且,即便是损失大半,也总比全军覆没强啊!
  只可惜......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88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