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62章 丞相府里再交锋

第362章 丞相府里再交锋


  至于马谡,当然是被丞相拉回到了丞相府内。
  没办法,招贤馆这么一大闷棍打下去,总得给那些门阀世家们一个甜枣啊。
  只是,马谡显然是有些低估了自己此次举动对世家门阀的影响力,也更有些小瞧了世家门阀的“战斗力”。
  要知道,即便是当年的曹老板,在推行所谓的在“唯才是举”之时,也是阻力重重。
  虽说当日的曹老板因为赤壁之败,声威稍有受损,但他到底还是雄踞十州之地的北方霸主,当之无愧的话事人。
  就这样的扛把子,在触犯到了世家的利益之后,立即就遭到了反击。
  什么?哪来的反击?
  转过年,也就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发生了什么?
  没错,正是“韩遂、马超之乱”。虽然最终丞相还是平定了此乱,但却还是在这过程中,几度遇险。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马超太能打了。
  可再能打,马超还能有吕布能打?
  曹操在打吕布的时候,可从没有如此以身犯险的啊!
  最危险的一次,莫过于曹老板亲自率军从潼关北渡这一节,前队刚过,曹操和许褚以及虎士一百余人断后之际,马超突然率领步骑一万余杀到,差一点点就要了曹老板的命。
  可问题是,曹操手下就没人了吗?需要亲自和许褚断后?
  显然,只是从这一个细节来看,曹老板的内部一定是出现了不小的问题的。
  而好巧不巧这问题又出在了“求贤令”颁布之后,很难不让人对此产生联想。
  曹老板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如今的马谡了。
  说好听点,马谡是丞相选定的继任者,可说不好听点,不管是个人威望还是手中权力,连大汉的前三恐怕都排不进去。
  当然,也幸亏马谡并不是丞相,否则这门阀世家们就不是到丞相府来讨要个说法,而是找个僻静的地方,一起来商议个解决的办法了。
  是的,即便门阀世家的家主们明知丞相在其中也充当着不可推诿的角色,但他们还是有意地将丞相给摘了出来。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只要把丞相给摘出来,丞相就不得不给他们一个说法或者交代。
  而丞相之所以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本身也就是给门阀世家们释放着“可以谈”的讯息。
  你可以称之为默契,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政治的妥协”。
  不过,世家家主们不能怼丞相,自然而然也就将火力集中到了马谡的头上。
  这不,从招贤馆匆匆赶来的马谡,人还没进议事厅呢,就听见了里头乱糟糟的一团话音。
  当即,马谡也是慢下来脚步,静静听着里面的“告状”声。
  可惜的是,或许因为历史的局限性,里面的世家家主们,说什么的都有,可偏偏没有任何新的东西。
  无非就是说说“招贤”之举有违祖制,“招贤”未必贤,德行不够恐为祸患之类的话语。
  眼见着实在没什么新意,马谡也是微微摇了摇头,随即加紧两步,便是步入了议事厅内。
  随着马谡的到来,一众家主的目光也是纷纷聚集到了马谡的身上,原本乱糟糟的议事厅,仿佛忽然间被扼制住了脖子。
  马谡可不管那些,施施然地便走到了丞相的面前,微微躬身一礼,便道:“见过丞相。”
  说着,马谡也是对着众世家家主们一礼,道:“见过诸位家主。”
  虽然哥们今天是来“打架”的,但并不妨碍哥们先礼后兵。
  马谡行礼,在座的众家主们却也只能纷纷站起了身,对着马谡一通回礼。
  虽然他们一个个都是幕后boss的存在,可其中身份能够比过马谡的,还真没有几个。
  口诛笔伐归口诛笔伐,可若是因为看不惯一人而对其失礼,这在世家圈是很掉份的事情。
  眼见着众家主向自己回礼,马谡的心中也是微爽:这叫先声夺人好吧!
  坐在主位之上的丞相,对这一切也是洞若观火,见马谡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丞相当即也是轻咳了一声,道:“都坐下吧。”
  “谢丞相。”众人随即也是齐齐抱拳而道。
  随着众人重新落座,丞相也是再度开口,道:“今日之议,正为招贤之事。众大臣多有疑虑,幼常,你需知无不言。”
  “是。”马谡随即也是答应道。
  微微点头,丞相也是扫过在场的众人,道:“诸位,有何疑惑尽可问之矣。”
  “是。”众人也是再度答应道。
  随即,短暂的停顿之后,便是有家主开了口:“马将军,今日求才,所求之何为才焉!”
  “然也!圣人以德治天下,却不闻有圣人以才治天下者。”
  ......
  随着一人开口,众人也是再也收不住口。
  而听着众人的质疑甚至是谩骂,马谡却很是淡然。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众人肆意地发泄。
  直到一刻多钟过去,众人才将自己搜刮到的问题一一倾泄完毕。
  嗯,没办法,毕竟谁都知道,他们并不占理,能持续输出一刻多钟,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眼看着讨伐的声音渐渐变小,马谡这才站起了身,随即也是再度一礼,道:“诸位所言,本将皆已知之。本将将之整理为三个问题:其一,需不需要招才或者说能不能招才;其二如何保证招才之有效;其三,诸位家族内的才俊将如何自处。”
  “除了本将所归纳的这三个问题,诸君可还有补充乎?”目光扫过了众人,马谡随即也是问道。
  目之所至,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好。”见众人没有反对,马谡随即也是接着说道:“那本将就来一一说明这三个问题。”
  “首先是,需不需要与能不能的问题。”马谡伸出一根手指,随即又变成了两根,这才接着说道:“这其实也是两个问题。需不需要,想必诸位比本将更加清楚。”
  “本将常年领兵在外,却也兼任了荆州都督之位,麾下关兴、张苞、赵青、魏昌等将,无不兼任数职。”一边说着,马谡也是看向了丞相,这才接着道:“而丞相,更是俾夜作昼,时时劳作至深夜,仅仅数月不见,华发又多了数成不止。”
  “在座诸君,应当也多是身兼数职吧。”话锋一转间,马谡却是看向了在场的众人。
  “整个大汉,上至丞相,下至吏员,无不兼任而辛苦倍至。”马谡随即也是走到一名家主面前,面对面地问道:“这是何原因哉?”
  不待那人回答,马谡便是回过了身,随即自问自答道:“盖因我大汉近年发展过快,人才青黄不接所致也。”
  “如此情况之下,不邀天下贤才以充实队伍,我大汉要如何发展?又如何进一步的逐鹿中原?”面向众家主们,马谡也是再度问道。
  “显然,大汉不仅需要招纳贤才,还是急需。”马谡随即再度自问自答道。
  略略顿了顿,见无人反驳自己,马谡也是接着说道:“那么,我大汉能不能招纳贤才呢?”
  “当然能,也必须能。”马谡斩钉截铁地说道:“说近一些的,曹魏之所以能一统北方,求贤令功不可没;说远一些,秦能一统六国,孝公之求贤,更堪称基石所在。今我欲一统天下而复兴大汉,岂有不效仿之理?”
  话音落下,马谡也是一一环视过众人。
  其实一众的家主们又何尝不知道此刻的大汉需要人才呢!
  不过,在他们的心目中,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应该是察举制或者九品中正制而已。
  面对马谡这有理有据的解释,众家主们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当然了,众家主也都清楚,既然这“招贤馆”已经立在了那里,而且还是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才建成在那里,不让其招纳人才也是不可能的。
  此刻他们在此,也不是想要丞相下令将那“招贤馆”直接拆了,而是要丞相给出另外的解决办法,或者说让出其他的更多的利益。
  因此,众家主也自不会与马谡在“需不需要”和“能与不能”的问题上纠结。
  见无人反对,马谡随即也是接着说道:“好,既然我大汉急需人才,那怎么才能保证招贤馆所纳人才真的是人才呢?”
  “很简单。”马谡继续自问自答道:“考试便可。”
  “考试?”众人有些疑惑地看向马谡。
  “然也。”马谡当即点点头,随即道:“若其明法,则考校之大汉之律法;若其知礼,则问之以礼;若其为儒,则默之以《论语》、《孟子》。得过,则入馆而待分配;不过,则拒之。如此,既辨其才,又能因才而施用,可谓之一举两得也。”
  应该说,考校之言,对于一众的家主们并不算陌生。
  事实上,对于族内后辈,这些家主们也不乏考校。毕竟,说白了世家的内部何尝不是一个小朝廷。
  就算是最为顶级的世家,其资源也不是无限的,给谁不给谁,除了亲疏远近之外,偶尔也需要以能力来定夺。
  甚至有些家族为了激励后辈,还会每年在族中进行大比,以厘定资源的分配。
  却不想,马谡居然把此法放到了更广阔的朝廷之上。
  只是这样一来,这所谓贤才的名额,势必会有一番“龙争虎斗”,一众家主们甚至有些想要提前为第一批前来长安的士子们默哀了。
  而一旦考校和竞争的消息传开,势必会让魏、吴两地的士子们热情大减。
  毕竟,在族内的考校,即便是末尾也不伤和气,可若是把脸丢到外国去了,那可不行。
  而且,人家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不好吗,凭什么要不远万里来这长安城,接受你的考校?
  很显然,在家主们看来,随着马谡的这番操作,这所谓的召贤纳才,很快就会偃旗息鼓。
  也是因为如此,倒是让众家主对马谡的恨意稍稍减弱了几分。
  只是,这边众家主们还没把心放回肚子里呢,马谡接下来的话语便是险些让众家主们怒不可遏起来。
  “至于诸位所担心的族内贤才无处可去的问题。”马谡微微卖了一个关子,随即却是笑道:“此事再简单不过,只要令族内贤才往招贤馆一走,便可充任官员。”
  话音落下,场内瞬间一片寂静。
  除了丞相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以一种不可名状的诧异眼神看向了马谡。
  “马将军。”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您的意思是,我族内子弟也要接受考校?”
  “这是自然!既然是为国取才,本将自当公正严明。”马谡当即也是表态道。
  闻言,在场的所有家主都是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
  “老子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子的儿子还要被那群小吏考校,这怎么可能!?”
  这样的想法,几乎充斥在每个家主的心头。
  越想越气之下,众家主索性也是不再看马谡了,当即便是将目光投向了稳坐钓鱼台的丞相。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丞相,你必须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迎着众家主投来的目光,丞相却是淡定得很。
  毕竟这一切,早就在两人的意料之中。
  说白了,要忽悠这群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毫无疑问,马谡就是那个漫天要价的——给所有的家主们开出一个他们不可能接受的价码,从而迫使众家主道丞相那里去就地还钱。
  而有了马谡的“金玉”在前,丞相只要稍稍地做出些让步,就能成功的安抚住这些家主们了。
  略略思索了一番,丞相也是开口道:“在座诸位皆是我大汉之股肱之臣,其族内也多为我大汉复兴流血牺牲。如此与外国之士别无二致的做法,却也有些不妥。”
  话音落,却见众家主们也是频频点头。
  显然,丞相的这番话语算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去了。
  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让众家主把这份感动稍稍消化,丞相这才接着说道:“不若,凡我大汉之家族,皆免于考校,如何?”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88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