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31章 三国调兵聚荆州

第331章 三国调兵聚荆州


  随着吴、魏两国再度达成协定,东线扬州地带,原本对峙中的两国大军随即都被抽调大半。
  魏军要横跨整个疆域,前往关中,吴军也要乘船逆流而上,前往荆州南。
  好巧不巧的是,丞相手上的汉军主力也在紧急地调拨之中。
  虽然从直线距离上来看,丞相的汉军主力所需要行进的路程是最短的,但架不住这一路又是换乘又是翻山越岭的,看似最短的距离,却是要花费最多的时间。
  反倒是吴军,因为水路运输的便利,倒是能让时间缩短不少。
  只是,因为吴军还要再集结刚刚回转东吴的败军,时间上倒是也基本与汉军拉平。
  至于魏军,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时间上倒也没有什么优势。
  因此,三国各自的调兵,虽然方式不同、路程不同,却有着几乎类似的抵达时间。
  也是因为三国的集体调兵,倒是让原本激烈的战场逐渐降温了下来。
  只是苦了襄阳的马谡所部了,依旧要面对已经疯魔了一般司马懿所部魏军的强攻。
  好在,马谡和他的襄阳城已经撑过了司马懿第一轮的最强进攻,只要司马懿不出什么怪招歪招,或者如同马谡一般拿出什么黑科技来,马谡倒也无惧他的进攻。
  当然,前提是,丞相能在自己兵尽粮绝之前,赶来救援。
  不过按照现在的消耗情况,别说十天半个月了,至少坚持个三两月,迎接春天的到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这无疑令急于复仇的司马懿很是疲惫和不甘。
  好在,朝廷及时传来了好消息,东吴居然真的又和自家握手言和了。
  虽然听到这个消息的司马懿也是颇为诧异的,但一想到随着吴军的加入,汉军势必再度陷入绝境之中,司马懿那颗躁动的心也是暂时地安定了下来。
  只是,与旁人不同的是,司马懿并没有因为吴军的加入而放松对襄阳城的进攻。
  虽然等吴军拿下江陵城,的确极有可能直接瓦解掉襄阳城内汉军的军心。
  但在司马懿看来,吴军显然并不值得等待,也更不值得信任。能解放出自家扬州军团,已经算是吴军最大的贡献了。
  至于其他,襄阳也好,函谷也罢,都还得靠自己去战!
  应该说,司马懿对吴军的认知还是十分到位的。
  这不,仅仅是在部队集结的过程中,吴军就表现得磕磕绊绊。
  没办法,如今时至秋末,眼看着就要入冬,吴军又是从荆州突围而出,对于将士们而言,早已经厌倦了战争,正需要一个冬日让将士们缓一缓。
  可这边吴军的将士们才刚刚到家呢,那边吴王的征召令就又传来。
  吴军的将士们怎么可能会没有意见?!
  好在,孙权也明白底下将士们的怨气,而此战,孙权更多的就是为了重拾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自然也就不会把将士们逼迫太甚。
  历史上,孙权也不是第一在战败之后,立即想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威信。
  逍遥津之战,之所以败得如此迅速而惨烈,就是因为孙权想要亲自殿后,以阻断魏军的偷袭,这才成就了张八百破孙十万的美名。
  这次,为了自己的威信与利益,孙权也是罕见地拿出了大量的金银和粮秣对将士们进行安抚,这才让吴军没有搞出来更多的乱子。
  只是,这样一来,时间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吴军不利了起来。
  与此同时,吴军和魏军在东线齐齐消失的事情,也被汉军的细作在第一时间侦知。
  很快,丞相的手头便也已经得到了魏军和吴军频繁调动的情况。
  一道选择题,也随即摆在了丞相的面前。
  不管是江陵的吴军还是襄阳的魏军,其兵力都在十万以上。
  丞相手上的兵马不过七万之数,即便战力稍强,也想让只能救援其中一路。
  稳妥起见,当然是向襄阳进军最为合适。
  很明显,自上庸而出,距离襄阳更近,大军能够尽快地赶到战场。
  同时襄阳城内,毕竟还有着数万的汉军,里应外合之下,击退魏军,当不成问题。
  相反,大军要赶到江陵,不仅路途更远,同时江陵城内区区五千人马也根本无法出城,对吴军形成夹击之势。
  更别说,襄阳城外的魏军在经历过大战之后,已经是疲惫不堪,而新到的吴军却极有可能士气正旺。(至少从丞相的角度看来是这样的)
  因此,不管从距离,还是兵力抑或是将士的战力情况来看,选择先救援襄阳都是更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仅仅凭着丞相的七万兵马,虽然可以击退魏军,却也只能是击退而已,想要消灭或者是击溃,几乎没有可能。
  最大的概率,魏军不过是退守樊城。
  而且,想要赢下魏军,也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而这也就意味着,丞相想要救援襄阳之后再去救援江陵,几乎不可能。
  时间上不可能,魏军也不会让丞相轻易分兵。
  因此,这看似稳妥的先救援襄阳的方案,最终下来,极有可能,只是救援到了襄阳。
  而若是先救援江陵,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因为长沙、衡阳、零陵、武陵四郡都已经归顺了大汉,只要稳住了江陵,吴军根本无路可走,只能退向江夏郡。
  只要吴军不想重蹈覆辙,势必就会撤回到武昌乃至于更远的地方。
  而丞相的汉军主力就可以尾随北上,从而顺势解救襄阳。
  当然,前提是襄阳城能够坚持得到那时候。
  很明显,救襄阳,看似稳妥,却只能救一个襄阳城而已,连带着南郡在内的荆南数郡都将再度丢失;
  而救江陵,看似危险,事实上襄阳城也的确将陷入危机,但只要能守住,整个荆州的战局都将得到彻底地改观。而即便襄阳终究没有守住,大汉也将收获荆南诸地。
  怎么选,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
  不是丞相不担心马谡的安全,但为了大汉的利益最大化,丞相不得不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当即,丞相便是给先锋军的魏延和王平下令,改变目标,驰援江陵。
  魏延、王平两人,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马谡的人,魏延的儿子魏昌都还在襄阳,应该说两人都急切地想要救援襄阳。
  但两人也深知,丞相如此决断,必然有其缘由。
  而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快速进军而已。
  当即,魏延和王平也是率领这足足一万多精锐,日夜兼程的赶赴江陵。
  随着大军日益临近荆州,整个汉军明显变得有些亢奋了起来。
  这种回家的感觉,着实是让人欲罢不能。
  相较于汉军的亢奋,那边同样在赶路的吴军,就显得有些郁闷不已了。
  尽管吴王拿出了大量的酒肉钱财来安抚,但这败军之路,着实是不好走。
  尤其是经过云杜城区域,几乎每个吴军的将士都会想起被围困在此地的艰难日子。
  这士气能好才怪了!
  当然,吴军也不是不能从南面进行迂回的。
  但那样一来,所需的时间,就真的不知要几何了。
  急于拿下江陵城重塑威望的孙权自然是不可能选那条路。而且,孙权也得到了汉军大规模调动的消息。
  不用问,这股汉军一定是冲着荆州而来的。
  尽管孙权认为这股汉军一定会先救援襄阳,但这也并不妨碍孙权心中的急迫感。
  只是,孙权显然又忘记了一句古话:欲速则不达。
  其实,若是孙权能够缓缓进军,让丞相的大军先行赶到江陵城,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本不需要的厮杀与失败。
  是的,虽然丞相的大军行进的速度已经够快,但还是快不过吴军的快船。
  就在魏延和王平的先锋军抵达荆州南郡的前一日,孙权终于是领着朱然、朱桓两路大军抵达了江陵城。
  没有二话,十万吴军瞬间将江陵城给围了起来。
  二十倍的兵力,也是让吴王重新直起了腰。
  仅仅是休息了一个夜晚,吴军便开始了对江陵城的进攻。
  也因为兵力实在太过富裕,吴军也根本没有分主次的必要。
  几乎每道城门之上,吴军都投入了上万的兵力,光是冲在第一线的将士,每道城门上都至少有四五千人。
  战斗已经不能说是白热化了,可以说,从一开始,城内的汉军都在被压着打,哪怕汉军占据着城池的优势。
  没办法,区区五千兵马,对于这偌大的江陵城而言,还是有些太小了。
  若不是张苞带着自己的亲兵来回地驰援各道城门,江陵城的情况恐怕还会更糟。
  这倒不是说张苞还不如吴军的朱然。
  毕竟当时的朱然可并不需要面对二十倍于己的敌人,更别说,历史上,朱然守江陵之时,城外还有诸葛瑾等一众的援军。
  甚至可以说,朱然之所以能守住江陵城,一多半的功劳都要记在外围的诸葛瑾等人身上。
  而城内的张苞也不是傻子,面对兵力如此悬殊,他也很清楚,仅靠自己手底下这五千人马,想要守住几乎是不现实的。
  因此,张苞也是给自己和将士们设定了一个目标。
  守住二十日,若是入冬之后,还没有援军,就立即突围。
  张苞手底下的兵马大都来自凉州,自然对死守江陵也没有什么执念,在张苞的许诺之下,军心可以说是十分地稳定。
  只可惜,张苞这里不急,那边刚刚进入南郡境内的魏延和王平却是急了。
  若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江陵被吴军攻破了,那两人也就不用干了,趁早回家算了。
  于是在确定丞相的大军距离自己只有不到半日的路程之后,魏延和王平两人稍稍一合计,也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快速南下,在抵达江陵城外围后,趁魏军反应未及之际,即行向魏军发起进攻。
  以一万大军冲击吴军十万大军,上一个这么做的......
  哦,那人已经名垂千古了啊!
  那没事了,冲吧!
  当然了,之所以敢这么做,两人显然也不是盲目的。
  吴军兵力的分散,就是两人最大的依仗。
  光是派出到每道城门的兵力,就已经占据了六万人,再加上居中策应的,以及预备队和运粮队等,其大本营之中,真正的军队恐怕连两万人都不到。
  一万对两万,无论是魏延还是王平都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其实上天不是没有给过孙权躲过此劫的机会的,就在汉军的先锋部队出上庸入荆州之时,斥候变已经将此部汉军的行踪给告知了孙权。
  可要命的是,孙权虽然对汉军的突然到来表示了一定的震惊,却是固执地认为汉军一定会先去救援襄阳,而不是南下江陵。
  身旁的诸多吴将却多缺乏战略眼光,没能看出汉军南下的可能性。
  或者,即便是看出了,想一想远在吴郡赋闲的陆逊大都督,也是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就这样,汉军的先锋大军几乎是在吴军的眼皮子消失在了荆州境内。
  而再等孙权看到这支汉军的存在,他们已经距离江陵城不到十数里的距离了。
  说实话,孙权在得到了斥候的汇报之后,也是真的有点懵了。
  怎么汉军好好的襄阳不去救援,反而是针对起了自己?
  那可是襄阳啊,不仅是曾经荆州的州治所在,更能南控长江,北挟中原,进可中原逐鹿,退可据守长江天险。
  而江陵呢?
  虽然也算总控荆南诸地,但跟那长江天险和州郡要地相比,那就根本没法比好吧!
  怎么会有人舍大求小、舍近求远,舍襄阳而取江陵的?
  甚至直至此时,孙权还是固执地认为,这支仅有万余人的汉军不过是来迟滞自己进攻的脚步的,汉军真正的主力依旧在进攻襄阳。
  当然,尽管孙权固执地认为,这是汉军迟滞自己进攻的偏师,但孙权也是下令后军备战,准备迎接来自汉军的冲击。
  在孙权看来,自己的后军尚且有两万多人,而汉军只有一万兵马,不说直接击溃汉军了,至少顶住他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孙权也是没有及时向前线下达收兵的命令。
  殊不知,也正是这次的刚愎自用,却是让吴军错失了最后的机会,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8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