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11章 三国开启乱战中

第311章 三国开启乱战中


  应该说,司马懿的战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有一些些的冒险,但相对于成功之后可能带来的收益而言,这点险是相当值得冒的。
  毕竟,江陵城下的十余万大军,可几乎是吴国全国近乎七八成的兵力了。
  不说一口把他们全吞了,只要能将其主力击溃,吴国十年内都再难成气候。换言之,魏国也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蜀国,而不需要担心吴国可能的背刺。
  更别说,根据可靠情报,这次可是吴王孙权亲征江陵。
  若是能将吴王留下,就算是就此拿下吴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考量,虽然援军还未抵达,魏军的兵力还处于弱势,但司马懿还是义无反顾地打响了云杜之战。
  而这一打,整个荆州战局也算是彻底地乱了套了。
  刚刚从江陵撤军的孙权,还没走到竞陵城呢,这边便是收到了来自云杜城的告急。
  虽然孙权的军事能力一般,但对于云杜城的重要性,孙权还是十分清楚的。
  可清楚归清楚,真到了事情临头,孙权却是第一个慌了神。逍遥津带来的恐惧,再一次降临在了孙权的头上。
  好在,吴军之中还有一个陆逊;
  更好在,关键时候,孙权还是意识到: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当即,孙权也是将吴军的全部指挥权移交到了陆逊的手中,甚至为了能够活着回到东吴,孙权还向陆逊承诺,只要能平安回到东吴,便立即将国都搬回建业。
  知晓情况危急的陆逊也根本没有推辞,随即接过了全部的指挥权。
  一方面,陆逊下令大军再度加速向云杜城进发,并严令云杜城守军务必死守待援;
  另一方面,陆逊也是紧急请吴王派出使者,分赴永安和成都,请求汉军出兵援助。
  前者自不必说,这是自保的基本操作,而后者,则是陆逊能力的体现了。
  显然,陆逊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已经不是吴国一家可以收拾的局面了,魏军是把大半个家底都给压上来了,要想活命,最重要的,甚至不是云杜城,而是汉军的加入。
  甚至,可以说,这对于蜀汉而言也是唇亡齿寒的局面。
  一旦吴国失去了牵制魏军的作用,蜀汉就将不得不独立面对曹魏的威胁,这对于蜀汉而言,同样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有求于人,势必要审时度势,甚至要卑躬屈膝。
  此事,古难全。
  因此,有了这样清醒的认知,陆逊选出的使者也是相当的温和。
  而之所以分别派往成都和永安,原因也很简单,永安的使者是救急的,而成都的使者则是为了翻盘的。
  是的,陆逊希望,在永安城的汉军能够出夷道儿威胁魏军的大后方——襄樊。
  如此一来,魏军首尾难顾,也就只能退军而去了。
  什么,为什么不是江陵而是襄阳?
  原因很简单,一来,襄阳易攻而江陵难取。毕竟,吴军十万大军都攻不下来的坚城,陆逊可不认为只有区区万人的永安军,能够拿下江陵。
  这就不得不提到马谡所率凉州军的悄然行动,这在深山老林的日子没白过,不仅骗过了魏军,甚至连盟友也给骗了过去。
  当然,另一方面,即便是吴军知道汉军有实力去攻取江陵,吴军也不会让汉军去攻。
  所谓攻敌人之所必救,江陵城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而且有上万魏军坐镇其中,即便汉军再有兵力去攻,也需要时间。而吴军最缺的也是时间。
  更别说,江陵城落在汉军手里,也是吴军所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总不能这边汉军才刚刚解救完自己,自己反手就又来一次白衣渡江吧。
  应该说,陆逊的算盘打得是的确不错。
  换了一个人说不定还真就按照陆逊的想法去做了。
  毕竟,攻下江陵,即便会遇到来自魏国的双面攻击,那也是收复失地了。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马谡。
  马谡当然不会听陆逊的话语,甚至,在吴国使者经过夷道,已经来到夷道城的马谡更是连见这位所谓的特使的兴趣都没有。
  吴国想要自己干什么?
  马谡的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而越是清楚,马谡就越不可能照着吴军的意图办。
  为此,马谡也是命人将吴国使者直接送到了永安城内。
  而等吴国的使者终于是进入了永安城内,却发现,此地哪里大军的影子,甚至就连所谓的马谡将军,也都依旧没有见到。
  汉军给出的理由是,马谡将军出城打猎去了。
  而这一猎便是数个昼夜。
  此时,云杜城已经打得如火如荼。
  不仅仅是云杜城已经被打得断壁残垣,陆逊所率领的吴军主力也终于抵达了云杜城外围。
  可恶的是,仅仅是几日的时间,司马懿在进攻云杜城的同时,竟然还强征民夫,在云杜城的西南方向,筑起了一道长约数里的壁垒。
  而随着陆逊率吴军主力的抵达,司马懿也是当即以部分兵力继续进攻云杜城,而主力六万大军则是填入了壁垒之中。
  虽然陆逊手中有着近一倍的兵力优势,但面对这道两人多高的壁垒,却始终难以逾越。
  也就在反复拉锯的壁垒争夺战中,司马师汇合着南下的偏师,足足一万五千人,也已经抵达云杜城的城郊。
  这一下,不仅仅是司马懿被两面夹击,就连吴军也被无情夹击。
  整个云杜战场,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像是一个千层饼。
  稍好一点的是,即便是司马师到来,魏军的兵力依旧不足于吴军,因此,陆逊虽然是两面作战,却还能应付得过来。
  但陆逊也很清楚,若是他不能在尽快完成对前方壁垒的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的援军很快就会抵达,战只会越来越难打。
  为此,陆逊也是当即再度派出了使者,请求汉军迅速出兵江陵,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陆逊也有样学样,趁着兵力还算足够,在于魏军两面作战的同时,也是自己与司马师的绕后之军间,修筑了一道壁垒。
  应该说陆逊到底是陆逊,正是这道如今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壁垒,却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几乎间接地挽救了吴军。
  是的,从关中出发的魏军终于是在吴军的壁垒修筑好后,出现在了荆州战场之上。
  与此同时,汉中的魏延也是发起了上庸之战,试图牵制魏军部分的兵力。
  只可惜,在陇右和大半个关中都已经失去的情况下,曹魏对于上庸三郡的感觉甚至还不如鸡肋。
  因此,即便是知道魏延就要席卷上庸三郡,魏军也是丝毫不为所动,整整十万大军,在曹真的带领下,几乎是直扑江夏郡的云杜城。
  好消息是,吴军已经及时地探知到了魏军援军的到来,并且部分的兵力主动龟缩到了与主营相连接的壁垒之中;
  坏消息是,随着吴军援军的到来,战局已经陷入了倒计时中,若是吴军再不能完成突破,等待着他们的只有灭亡。
  当然,若是此时汉军能以有力一部,前出襄阳,整个战局都将得到彻底的改善。
  也在此时,吴国第二批的使者也终于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夷道。
  在此之前,马谡也是接见了来自吴国的使者。
  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第二批使者的到来,却依旧没能让马谡出兵。
  当然,这次不能出兵的原因却是不同了。
  前次不出兵,那是因为火候还没到,出兵只会引火烧身,马谡当然不能做;
  现在,吴、魏双方可谓是底牌尽出,可马谡依旧还是不能出兵,原因很简单,他需要丞相的命令。
  按理说,丞相的命令早就该到了。
  毕竟就连吴国的使者都已经抵达了成都,马青应该一早就把自己的方案递给了丞相才对啊。
  可偏偏,直到魏军最后的大军出现在吴军身后,马谡依旧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飞鸽传书。
  这几日里,马谡几乎是每日几问地催促着传书的到来。
  可惜,马谡就是等不到。
  而随着吴国第二批使者的到来,尤其是关中的魏军开始进攻,马谡知道,此时已经是行动的最佳时刻了。
  所有的部队都被牵制在了江夏,要夺回南郡,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
  再晚,不仅吴军要吃大亏,魏军在取得优势之后,随时会派兵回防,那一切都完了。
  虽然蜀汉没有吃亏,但也没占便宜啊。
  在这种三方的零和博弈之中,没有占便宜,那就叫做吃亏。
  若是吴军真的出现大的损失,甚至是孙权身死道消,这三国会何去何从,就真的难说了。
  其实不仅仅是马谡看出了机会的到来,就连张苞和魏昌也都看出来了。
  只是事涉军国,留在马谡身边的又只有张苞和魏昌,哪里会有人提出意见。
  张苞自不必说,马谡指哪打哪没二话,可要他提意见,却很难,而魏昌久更不必说了,初来乍到,如何敢言,又如何能言。
  若是关兴在此,或许还会问上一句:将军,何故迟疑。
  只可惜,关兴已经被派往了江陵城。
  事实上,马谡又何尝不在心里问着:丞相,何故迟疑。
  可伶马谡不知道的是,他的丞相从未迟疑。
  从接到马青的汇报之时起,丞相便已经同意了马谡的想法,要趁着吴、魏血战,狠狠地割魏国的肉。
  自然对于重占南郡,重返江陵城,丞相也是十分的认同。
  可对于马谡千里派回马青汇报的做法看,丞相却十分地不认同。
  无他,一旦荆州重回大汉,隆中对的想法将再度重现——大汉将能从荆州和关中两个方向进行北伐。
  这也就需要一个如同关羽一般的大将坐镇荆州以随时策应关中的进攻。
  马谡,几乎可以说是当仁不让地下一任荆州都督。
  问题是,丞相需要的,或者说荆州和大汉需要的,是一个有着独立判断,能够独挡一面的都督,而不是一个事事都要请示的提线木偶。
  对自己的判断如此没有自信,可不行。
  因此,丞相也是故意不给马谡答复,就是要让马谡学会在关键时候勇于判断。
  当然了,为了以防万一,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丞相也是让马青骑着快马一路狂奔回程。
  若是等马青归来,时间虽然有些稍晚,但也无碍大局。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为通知太晚而造成马谡无法攻克南郡,丞相也做了另一番的准备——全面北伐!
  是的,在马青离开成都的同时,丞相也是带着数千精兵,作为先头部队,亲赴关中前线。
  成都、巴西包括凉州的兵马,也随即被丞相调动了起来。
  不仅如此,成都武库之中,马谡秘密积攒下的黑火药也被丞相全都搬空,上邽城内的投石车和云梯、箭塔,也搭乘着船只快速向陈仓挺进,甚至刚刚才席卷了上庸三郡的魏延所部,也被强令撤回汉中,准备进攻关中。
  可以说,整个大汉已经行动起来。
  既然要打,就打一把大的。
  当然,这么大的阵仗,也不全是准备为马谡擦屁股。
  实际上,这也是丞相根据马谡传回来的情报,审时度势做出的决断。
  虽然继续发展下去的确对大汉有利,但随着吴、魏之间开始拼命,不仅仅是荆州、还包括关中,甚至是整个曹魏的西南半壁江山都呈现出异常的空虚。
  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丞相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尤其此战过后吴国的衰落几乎是可预见的了,若是不想被魏国所压制,大汉也必须让吴国的余热发挥出其最大的效果。
  因此,在经过并不算激烈的一阵探讨之后,蜀汉朝堂也是一致决定:兵出关中,复于旧都。
  只是可怜了马谡了,这边整个大汉干得如火如荼,那边本该最开心的马谡,此时却是急得有些抓耳挠腮。
  什么?整个大汉这么大动静马谡怎么没听到什么风声?
  只能说你对蜀道之难,还是有些误解。
  更别说丞相还是有意在瞒着马谡的,马谡上哪知道去。
  好在......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89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