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重兵前倾待魏军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对于陈仓城内的每一个蜀军将士而言:死亡,是再可能不过的结局。
哪怕身为主将,魏昌也是一样的命运。
虎毒尚且不食子,若非对大汉的赤胆忠心,但凡考虑了一秒魏昌是自己的长子,魏昌要怎么活的问题,魏延怎么可能只为了提高那么一点点的胜利的成算,就将魏昌派驻其中。
而这,才是一个能说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话语的魏延,该有的面目。
安排好了将领,在兵力分配上,魏延显然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是陈仓城,随着魏昌的到来,其兵力达到了足足一万多人,而且源源不断的兵力正随着水路加入到陈仓城内。
在魏军抵达之前,魏延要在陈仓城内囤积至少一万五千人马。
同时,汉军的三千水军也沿着上邽至陈仓的水道路,日夜不停地运送着粮草、军械和兵员,必要时候,这三千水军也会加入到城防之中;
其次便是关陇诸道,郭淮带着一万七千人驻守在那里,其中近七千步卒被零零散散地洒在了关陇诸道上,而剩下的一万人,则是随郭淮驻守在了整修一新的坚城街亭之中。
再次,便是子午道和褒斜道。高翔带着五千余人驻守在汉中守卫子午道,而在褒斜道,魏延也是布置了足足三千兵马。
最后,剩下的两万人马(其中近五千人,仍在转运途中,实际在上邽城内的兵力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则是随魏延驻守在上邽城中,随时增援各方。
很明显,在魏延的布置下,蜀汉大军的防御重点几乎与魏军的进攻重点完美重合。只能说,魏延在汉中呆的这些年没有白费。
而前中后轻的防御布置更是魏延胆大心细的集中体现。
或许,换了其他将领前来,即便是猜到了魏军的进攻重点会是在陈仓和关陇道,也不敢如此将重兵投入其中。至少,作为镇守上邽之将,其手中的兵力不会少过三万人。
可偏偏,魏延甚至连一万五千人都不想要。
如此的布置当然是不符合常规意识的正确布置,但却是最适合如今的陇右-汉中战场。
没办法,这条战线实在是太长了,迫不得已,魏延只能将整个战场划分成了三个小战场:关陇道、陈仓和汉中(子午道)。
而兵力的靠前布置,也正是因为三个小战场相距太过遥远。
即便是稍近一些的街亭方向,位于上邽城的兵力想要实施救援,也需要至少两三日的时间。
两三日的时间,已经足够魏军在街亭站位脚跟,甚至,都足够魏军向南安郡方向进行试探性进攻了。
更别说汉中之地,大军即便日夜兼程也非得四五日方可抵达。
可以说,在上邽的预备队,除了对陈仓城可以依靠水路进行尽快的支援外,实际上对其他两处的战场,其支援能力是很弱的。
甚至就连陈仓城,一旦魏军大举进攻,即便通过水路也很难实施支援。
因此,魏延只能尽可能地将兵力填到前方。
这样做的好处,自是可以将有限的兵力发挥到极致,而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一线阵地被突破,除了陈仓战场之外,其余两处战场都没有了二次保险。换言之,一旦魏军突破了街亭或是子午道,便可一路长驱直入。
这也就要求两路的汉军指挥官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
好在,丞相及时地给魏延调来了两员悍将,这也是魏延敢于重兵前倾的底气所在。
只是,即便是魏延已经猜到了魏国的布局,又根据手中所有的将领和兵力做出了针对性的安排,但从上帝视角上来看,两军的实力对比依旧是悬殊的。
关陇道方向上,郭淮一万七千人马要面对的是张郃八万多大军。
当然,这兵力对比看似比之当日马谡守街亭时的一比二的比例还要恐怖,但实际上,有郭淮坐镇,问题却并不是很大。
一来,如今的街亭经过魏延一年的不断扩充修整,其坚固程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二来,早在郭淮到来之前,在魏延的指挥下,数千大军便已经彻底地掌控了关陇诸道,魏军想要攻到街亭便已经是件极难的事情;
最危险的,还是在陈仓城。
即便魏延在得到了丞相的二次援军之后,立即再度争分夺秒地增兵陈仓,但终究在魏军抵达陈仓城前,只来得及将陈仓城内的兵马增至一万五千余人。
而矗立在陈仓城面前的,却是司马懿所率领的足足十万大军(援军之中分出了近四万给司马懿)。
一场血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攻防战,几乎在第一时间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是的,在司马懿率领六万五千大军抵达陈仓城外的那个黄昏,甚至眼见着魏军连营地帐篷都还没有建好,只是在短暂的休整后,司马懿便不管不顾地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不用问,司马懿的目的就是要打陈仓城的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若仅是如此,只能说司马懿不恤兵士而已,但随着魏军列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战场之上,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发生了:在魏军整齐的攻序列中,竟然出现了诸多的箭塔和云梯。
整齐的攻击序列固然难得,但这箭塔和云梯的出现才是奇迹。
众所周知,一般而言辎重队伍的行军速度是要远低于战斗部队的,尤其是在运送大型的攻城器械的时候,其行军之慢只能用龟速来形容。
可偏偏,这些攻城器械是随着魏军一起抵达的。
而且,从长安出发,司马懿所部兵马几乎是一路未曾停歇地赶路而来,并没有因为这些大型攻城器械而稍作哪怕一刻的停留。
按道理来说,这些笨重的攻城器械,应该晚于大军至少一日一夜抵达才对,甚至稍稍落两三日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也算是给了抵达战场的军队休息的时间。
可偏偏,司马懿就是打破了所有人的固有认知。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90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