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东吴孙权在行动,蜀汉北伐准备中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公元228年八月,曹魏扬州牧曹休率军步骑兵十万,赴皖城进发接应假意投降之东吴番阳太守周鲂。
历史上,为策应东吴之行动,蜀汉同时发动了对陈仓城的进攻,是为第二次北伐。
只可惜,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曹真已经果断预料到蜀军来日北伐的目的地——陈仓城。同时,更是给陈仓留下了名将郝昭,仅仅用了数月的时间,便将陈仓城造成了铁桶一般。
于是,蜀汉时隔半年的第二次北伐,很快随着东吴在石亭之战的胜利,而以失败告终。
不得不说,跟这东吴鼠辈做队友是真的恶心。
这石亭之战,说好听点,是魏、吴两国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围绕着扬州的归属而展开的一场大型战役。甚至是东吴自逍遥津之后难的一场胜利,孙权更是在这场胜利的第二年(230年)迫不及待地称帝。
可实际上呢?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魏国的损失却根本不大,而东吴的胜利更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首先是战术上,东吴鼠辈又用的是诈降的一套。
这也就算了,对敌人兵不厌诈也是正常的。
可对敌人狡诈,没必要对盟友也藏着一手吧?
八月进军,七月底才知会蜀汉方面,并要求丞相策应进军。
你哪怕是早些知会汉军一声呢,也不至于丞相起兵如此仓促吧。兵马只聚集了数万人,连攻城的云梯箭塔都有所不足,这在丞相历次的征战之中都是少见的。
若是能给丞相哪怕稍多一点点时间,就算郝昭真的把陈仓造成铁桶,丞相也未必就啃不下来。
尽管起兵仓促,但为了能伐魏的最终目标,丞相还是硬着头皮带兵冲了出来。
可东吴这帮鼠辈又是怎么做的?
丞相这边正打得热闹呢(攻了二十来天,时间绝不算长,当年阳平关,刘备带着全军精锐可是啃了大半年的),正备好了武器装备准备彻底拿下郝昭呢,那边就传来了所谓“胜利”的消息:吴军击破曹休军,俘斩万人。
然后呢?
然后退兵了!
你敢信!
明明已经占据了绝大的优势,明明曹休就在眼前,一个冲锋便能拿下曹魏在东线战场的最高司令了,可你东吴十万大军竟然退兵了?
仅仅是因为“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
就一个贾逵军,就把整整十万东吴大军给吓走了?
东吴这一撤,魏军掉过头来就开始增援西线,这让丞相怎么办?
也只能撤了。
你哪怕是多打一些时日呢?!
一场浩大的战役,一场蓄谋已久,甚至还动用了蜀汉两国数十万大军的力量,其结果竟然只是“斩俘万人”?甚至连战线都没能向魏国境内推进一里,就匆匆收兵?还连带着陈仓城下的丞相也不得不撤兵。
这就像是动用了数十亿的资金投入股市,然后获利一万元,然后满世界地宣扬自己赚钱了。
真是无耻又无奈。
你孙权是没杀过人是吧!
人家张辽八百骑在逍遥津都不止俘斩这区区万人啊!
可以说,这场“石亭之战”对于东吴而言,几乎可以称为是“不败之败”。
这对于蜀汉而言,更是极度的失败,好不容易存积的粮草被挥霍了不说,还搭上了不少士卒的性命。唯一的好消息是,至此丞相也算是看清楚了那帮鼠辈纯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不把两面出击放在心上。
而对于魏国,虽然损失了一万人,却也让魏国上下所有人看清了东吴的鼠辈行为——大捷之下都不敢进军,还有什么可怕的?
至此,魏国的重心可以彻底地转向西线战场。
可以说,这一场“石亭之战”的胜利,魏国不仅不亏,反而及时地调整了之前的国策失误,几乎是稳赚不赔的。
更要命的是,随着“石亭之战”的落幕,曹魏东线总司令曹休同志抱恙,满宠这个在樊城沉白马盟誓的狠人临危受命,担任了东线代理总司令。
这一代理不要紧,却标志着宗室为帅的惯例被打破,也为接下来司马懿主政西线埋下了伏笔。
而随着曹家人才凋零,曹魏的兵权渐渐被被颍川系所控制,而曹操一生所用的宗室平衡颍川系的策略,也从此刻开始渐渐崩塌。
好在,随着马谡的到来,蜀汉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
至少,已经取得了第一次北伐的关键胜利、手握着陇右五郡的大汉,有着太多的道路可以冲杀至关中平原,自然不必拘泥于陈仓城。
倒是东吴方面,依旧在大战在即的前一刻,安排嘞使者寻求蜀汉方面的策应。
只要能对付曹魏,丞相自然是举双手双脚地支持。尽管大军才刚刚休整完毕,尽管秋收就要开始,丞相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布置了北伐事宜。
当然,相比于历史上的捉襟见肘,此时的丞相有着太多的选择了。
若是目标小一点,可以直下武都、阴平两郡,拔除掉楔入自己地盘的最后两个魏郡;
若是目标再大一点,可以兵向凉州,为大汉增添一养马之场;
若是目标再再大一些,则可以兵向长安,彻底威胁曹魏的大后方。
当然,若是考虑到要对东线的吴军产生策应的效果,兵向长安,依旧是最佳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只有兵向长安,才能让魏军产生危机感,才可以牵扯住魏军的精力。
因此,本着对盟友负责的态度,丞相还是力排众议,按照历史上那般,积极开始准备二次北伐。
不过,因为陇右五郡已在掌握,这次的进军,丞相倒是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一头扎向陈仓,反而更像是第一次北伐的翻版。
首先是赵云所率偏师,继续出褒斜道威胁郿县和长安;
主力大军则是出祁山,经陇右入街亭,自关陇道、鸡头道、瓦亭道下陇,直插雍城——曹魏在关中的第一道防线的支撑点。
若是攻击顺利,则开始兵分两路分别向槐里和郿县,曹魏在关中的第二道防线发起进攻。在击破槐里和郿县之后,大军会同褒斜道而出的赵云所部,合围曹魏在关中的最后堡垒——长安。
若是攻击不顺利,则将部分军力驻守雍城,在关中与魏军形成对峙之势。
换言之,丞相此次出击的目标,最低也是占领雍城。
应该说,这样的布局,比之第二次北伐之时,显然要更加地从容,也更加地进取。
这一点从雍城的地理位置就能看得出来。
位于关中平原的雍城,其位置重要性比之陈仓更是重要了不知多少倍。占领陈仓不过是占领了一个出关的入口,而占领了雍城,则是拥有了关中平原近三分之一的控制权。
若是能占领郿县等地,那更不用说了,从此长安就将成为大汉案板上的一块肉。
魏国要么就要囤积大量的兵力在长安城,要么就只能灰溜溜地退出关中。
应该说,若是真的能趁机占据雍城,甚至是更多的地方,就算是东线战场收获甚微,也无关紧要。
只可惜,这个计划虽然是足够的宏大,但却相较于历史上的第二次北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路程。
是的,大军出陈仓而战,与大军出祁山,经陇右而下雍城,路程何止增加一倍之遥。
这也就意味着,甚至丞相的大军还在半路之上,就将听到东吴撤军,而曹魏向西线增兵的消息。
因此,丞相的计划是好的,但却算漏了他有一个多么不靠谱的队友。
当然,此时的丞相显然是不知道这些的。
甚至,此时的丞相还隐隐有些兴奋,当然这也很正常,年初才拿下了陇右五郡,年底就要踏足关中,甚至一切顺利的话,可以一战而定关中,这叫人如何不兴奋。
当即,整个大汉也是按照丞相的要求再度启动了起来。
只是苦了远在陇西郡的马谡和南安郡的姜维,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年之久的攻凉计划,几乎就要毁于一旦了。
没办法,因为东吴鼠辈的捣乱,丞相也是打破了先下凉州再入雍州的既定计划,既然如此,从丞相的视角来看,摆在凉州身边的两只生力军就必须调回了。
尤其是马谡和姜维,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此去关中至关重要,丞相自然是要带上他们两人的。
不过,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丞相还是下令在两郡各留下了两千兵马。
而随着丞相的调令到来,两人虽然相隔百里,却也是不约而同地苦了脸。
先说姜维那边,除了已经训练已久的大军之外,他已经着马岱秘密联络了凉州的羌族,双方都已经基本约定好了,只等今年秋收一结束,他就要挥军北上,直入金城。
可现在丞相军令一下,自己还怎么挥军北上,直入进城啊?
自己一旦不行动,那些约定好的羌族怎么办?
即便是及时派人通知了计划取消,这对于羌族而言,可是很扣分的失约啊!
来年再去,不说全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羌族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直接拒绝响应。更有甚者,因此而彻底对大汉失去信任,进而彻底地倒戈向魏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丞相的这道军令,对于姜维的攻凉计划,几乎是致命的摧毁。
同样的,在马谡这边,一旦马谡率大军北上,万一凉州军趁机攻来,没有了马谡坐镇的陇西郡,其局面还能不能控制住,会不会迎来世家的反扑,这都是问题。
更何况,一旦马谡的骑兵出现在战场,那可就再没有什么保密可言了。
陶罐手雷倒还好,这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可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东西啊!
当即,为了各自的计划,马谡和姜维也是立即向丞相陈书,想要继续执行“先攻凉州,后图雍州”的既定计划。
姜维的陈书倒还算是正常,一方面说明了自身对攻凉所做的准备,一方面也是分析攻关中与共凉州对大汉的影响。总之一句话,是竭力地向丞相说明攻凉比攻关中更好。
只可惜,丞相又何尝不知道攻凉州会是更好的选择呢?
可丞相更知道:东线战场,需要来自西线的牵制啊!至少不能让西线的队伍源源不断地向东线增援!
原因无他:建安二十四年的教训不能重演啊!
当年,若是先主在拿下汉中之后,未曾回到成都,而是就近在汉中对曹魏的关中形成威慑。
曹操又岂敢将一支又一支的援军投入到襄樊战场。若是没有这一支又一支的援军,或许云长早已经拿下了襄樊两城,却也不必担心来自东吴的背刺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丞相才力排众议,执意要出兵关中与东线的吴军形成呼应。
当然,这样的心态别人或许不知道,但马谡却很明白。
如果不是为了呼应东吴,历史上的丞相也不会在准备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强攻陈仓了。
只可惜,东吴鼠辈可不是关云长,而建安二十四年的场景也注定无法再现。
于是,马谡也是在自己的陈书之中,直言不讳地写道:
“今闻军令,意在北伐关中。谡,辗转之际,终夙夜难眠。
起身奋笔,欲陈书陛下、丞相,言之北伐关中之不可行也!
无他,东吴之鼠辈切不可信也。
合肥一战,孙领十万大军尚且奈何不得张八百之众,战力之弱、军心之散,可见一斑;
逍遥津之役,更是抽去了吴军脊梁,令其再无法直面魏军之刀锋。即日虽战,亦不可久也。
况,文远虽去,其军仍存,耻辱虽远,吴主却在。
吴主者,魏之吴王也。
其人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兼之反复无常,非英雄也。
纵以奸计得一时之利,却无谋断全局而进取之心也。
昔襄樊之战,旦有一丝仁恕之心、大局之年,便当尽起大军复攻合肥而取青、扬二州,以成三国之霸;
而非以谄媚之脸,蝮蛇之心,鼠辈之志,图我荆州之后,而成大魏之吴王也。
今,我军尽起精锐、变更计划而为吴军战;
恐,吴军并不以为意,大军开拔之日,恐是吴军罢兵之时;
则我攻雍不成而受凉州之害,不仅一年辛苦付之东流,更是再难寻得良机以收凉州之地也。
望陛下、丞相细察之。
若依末将之愚见,北伐之事,我军当一力当之,切不可有吴军助力之侥幸。
甚或对之吴军鼠辈,当时时戒之,勿使荆州之故事重演也。
故言:今大军之北上,当平武都、阴平两郡,而进逼之凉州可也,万不可于后路未净之时而贸然攻之关中。
此言切切,望陛下、丞相三思之。
臣,马谡,再拜顿首。”
......
https://www.msvvu.cc/41489/41489350/301091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