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1100章 希冀

第1100章 希冀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都说商场如战场。

    商场上则是:产品未动广告先行。

    随着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召开在即,铺垫盖地的广告在内地和港城两地投放出去。

    原本按照销售部的计划,暂时不会在港城投放广告,龙腾Ⅰ目前的销售只针对内地,也就是销售部经理何元伟所讲的——先拿下根据地。

    是李建昆指示广告部进行的投放。

    在港城投放广告,并不是给港城人看的,和销售部的计划不冲突,在没有拿下根据地之前,也不打算外向拓展业务,不过在李建昆看来,这就是一下子的事。

    而是以港城作为扩音器,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正式杀入储存芯片市场!
    后世的人们都知道,全世界生产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

    连半大孩子,配置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时都知道,处理器芯片要用英特尔或AMD品牌。

    几乎,也没有其他选择。

    为什么呢?

    诚然,技术难度高是一个因素。

    但不是主要因素。

    再说回储存芯片领域。

    要知道,在当下,八十年代,全世界大概有40-50家DRAM厂商。而到二O一O年代,只剩下三家——

    三星(韩)、镁光(美)、海士力(韩)。

    我国是到二O一五年,由于每年DRAM芯片的采购额高达百亿美金,又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才大力发展DRAM业务,于是诞生了诸如紫光国芯、兆易创新、东芯半导体等企业。

    但发展之路走的也颇为艰辛。

    主要原因是,这条赛道厮杀太激烈!
    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更意味着对一种不可或缺的高科技资源的把持——这能产生许多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世界格局。

    李建昆很清楚,只要他生产DRAM芯片,坐着不动,都有人要搞他。

    战争是避不可免的。

    与其被动应战,何不主动出击?
    来嘛,搞死搞残。

    不出李建昆所料,消息通过港媒传播到世界后,立马有人跳了出来。

    日美韩一个不差,还有台。

    美媒和台媒,多半是嘲讽语气,质疑我国能产生出优质的DRAM芯片。

    日媒急眼了。

    小日子的DRAM业务巨大,一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六成甚至更高,高产则意味着高投入、大规模,而现在主子看它蹦得太欢,给它上了把锁,致使日苯的DRAM销量大减。

    日苯庞大的DRAM芯片产量,急需寻找其他市场消化。

    还有比一脚路的距离、拥有十亿人口,计算机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的中国市场,更好的选择吗?
    朝日新闻有篇文章的标题为:

    【中国生产DRAM芯片,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文章以严肃的论文格式,从几个方面,逻辑严谨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比如:

    日苯的DRAM芯片技术,全球第一,而两国又距离如此之近,物流成本不高,日苯完全可以给中国提供物美价廉的芯片。

    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基础领域尚且缺乏大量资金进行改善,在这种前提下,中国不应该投入巨额资金,去生产一种不及近邻好的产品。

    文章最后还发出严厉警告。

    声称中国的DRAM芯片如果在市场竞争中落败,那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对于经济情况并不好的国情而言,将是雪上加霜!
    读卖新闻上也有一篇文章,标题为:
    【缺乏沟通,日企完全可提供帮助】。

    这篇文章,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尽显友邻之爱,说话又好听。

    文章表明,多家日企都有意愿,携自己全世界最先进的DRAM技术,到中国投资办厂,助力中国DRAM事业的发展。

    韩媒,动静也不小。

    不过言语中,都带着一种……王之蔑视。

    国民日报上有篇文章,标题为:
    【仿制?一条注定失败的路】。

    标题便是内容的总概。

    仿佛DRAM芯片是他们家的,中国不配制造一样。

    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南韩在DRAM领域,有点能耐。

    小日子的DRAM业务遭受打击后,腾出来的全球市场份额,并没有如大漂亮国所愿,落入他们囊中。

    基本被南韩给吞食掉了。

    在李建昆所知道的,DRAM行业四十年的腥风血雨里,有那么一家企业,它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干掉无数对手,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这家企业,就是三星。

    为啥三星这么猛呢?

    除了南韩倾举国之力扶持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
    三星玩得一手好活,叫“反周期投入”。

    DRAM产业,有一个周期性规律,行业人士曾经总结:DRAM半导体存储,每赚钱一年,就要亏钱两年,所谓“赚一亏二”。

    在这种强烈的周期性规律下,想要长期生存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DRAM厂商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能够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支出,保持团队的稳定。

    在亏损周期,DRAM厂商需要更多的钱,才能够活下去;在繁荣周期,也不能大意,厂商在选择扩充产能时机时,需要非常谨慎,不然,很可能导致供大于求,盈利变成亏损。

    三星的反周期性投资策略,被后世的无数商学院写进教材。

    当然,并不是什么独创的东西。

    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商圣范蠡便在《计然七策》中提到:“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

    意思是旱的时候要去投资船,涝的时候要去投资车。

    这便是在道明反周期性投入的生意策略。

    所谓“道者反之动,机会在天地之返”。

    三星将这一手玩得出神入化,他们利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特征,在行业进入低谷时,在竞争对手收缩规模时,反其道而行之,加大投入,扩大产能,进一步打压价格,从而让对手加剧亏损,甚至是倒闭。

    换言之,就是大家玉石俱焚,但是我更有钱,把你焚死了,我再继续活。

    三星这家公司,就是靠着南韩的举国之力,接二连三地采用“反周期投入”策略,干掉了无数对手,成为了半导体存储领域的老大。

    当下,三星正在玩第一次“反周期性投入”。

    一九八五年,日美激战正酣,DRAM市场普遍不景气,价格大跌。主流DRAM芯片的价格从一九八四年的四美元均价每片,跌至每片0.3美元。

    三星一九八四年,建成自己的第一个存储器工厂,批量生产64K  DRAM芯片,当时的生产成本是1.3美元/片。面对行业寒冬,三星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反而开始逆向投资,扩大产能。

    到一九八六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三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接近破产。

    关键时期,南韩政府出手“救市”,总共投入近3.5亿美金,并且以政府名义背书,给三星拉来了二十亿美元的个体募资。

    所以现在三星活得很滋润,正在大肆吞食日苯丢失的DRAM芯片市场份额,业绩迎来暴涨。

    这便是韩媒的底气所在。

    冉姿将这些报纸摘要,以及DRAM市场的反应,尽数整理好呈到李建昆手上。

    这在接下来,将会成为一个长期要做的例行公事。

    因为“战争宣言”,李建昆已发布。

    并且,他还要主动挑起战斗。

    既然战争避不可免,他为什么不做挥刀的那个?
    成王败寇,没啥好说的。

    在整个华电产业园,都在积极筹备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的档口,李建昆也没闲着,他做了两件事:
    1、利用自己在内地的人脉关系,向一些DRAM芯片的需求大户,亲自发出邀请,并确保他们一定会派人来参加。

    比如邮电。

    2、火速命人将龙腾Ⅰ芯片,分别送往港、日、韩、台,美等地区的专业测试机构,测验龙腾Ⅰ的性能和故障率。    
    随后,港城方面率先公布测试结果。

    证实龙腾Ⅰ的数据,与华电集团所公布的完全吻合。

    接着,陆续是日、美、台、韩。

    这些测试李建昆是付过钱的,且签订过合同,测试机构不敢不公布,也不敢耍花样。

    奇怪的是。

    除港媒在事后,发布了一系列震惊体标题的新闻之外。

    之前还十分热闹的另几个地区的媒体,关于此事,都集体沉默了。

    索性,李建昆也乐得安静。

    将心思集中到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上。

    ……

    ……

    六月六日。

    华电产业园内张灯结彩,园门大开。

    天刚蒙蒙亮时,九层高的华电宾馆内便灯火通明,所有房间都亮起灯——这里早几日前便已住满。

    待到天色大亮时,一拨一拨的人流,相继从特区的各大宾馆和招待所,赶到华电产业园。

    该说不说,咱们国家的人是真多。

    销售部广撒网地一番邀请,李建昆又针对大客户做了番精准邀请,再加上媒体一番广告号召,原以为全国大概率能来两百来个厂商,按平均每家来五个人算,那么就是一千人。

    结果。

    应该是翻了个倍。

    具体来了多少厂商,现在不好说,要接待完毕,统计之后才知道。

    有些人他来自某个单位,不是客户,他也跑来了……

    至于缘由,不好问。

    问就是过来学习。

    所幸,筹备这么久,在接待一块,有好几个后备方案。

    闫雪,哈工大化学系大学生,去年秋天入职特区华电公司,目前在产业园内的光刻胶工厂工作,因长相甜美,被抽调过来,做临时接待。

    此刻,闫雪正领着分配给她一群“散户”——

    公司没发邀请,主动前来的,但又确实有DRAM芯片需求的客户,溜达在园区里,领着他们参观。

    这些散户基本来自民营企业,那种作坊式的与科技沾边的小厂。

    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定于上午九点半举行,还有近两个小时。

    “闫同志,我能冒昧地问个问题吗?”

    闫雪顿住脚,望向说话的人,是一个帅气大叔。她手上有份名单,但没有拿起来看,没记错的话,是叫任正飞,有家叫作华为的小公司。

    “您不用这么客气,请讲。”闫雪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龙腾Ⅰ单片的采购价是多少?”任正飞关切道。

    “还有,你们支持小批量采购吗?”旁边有位大叔匆忙补充道。

    闫雪没记住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叔的信息,遂拿起名单瞅了眼,这才找回记忆,眼神定格在一行信息上:

    【中兴公司,候卫贵】。

    望着两位大叔紧张的神情,闫雪注定无法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吐吐舌尖道:
    “这我哪知道啊。

    “实不相瞒,我只是个技术员,因为来宾太多,被临时抽调来接待你们。

    “价格方面,发布会上肯定会公布嘛。”

    任正飞陪着笑脸道:“您是内部人员,总知道一点吧?龙腾Ⅰ现在已被证明,故障率比美国同性能芯片更低,价格,会不会比美国贵?”

    闫雪道:“这是肯定的吧。”

    姑娘心想,那好东西不应该卖贵点吗?

    噶!
    任正飞心头一沉。

    原以为,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候卫贵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咬咬牙,追问道:“不知道龙腾Ⅰ的产量怎么样,像我们这种小客户,您觉得你们销售部,能给我们分配货源吗?”

    他想,产品更优,价格贵一点也合理。

    不过,这毕竟是厂家第一手货源。

    综合下来,应该和他们从一级批发商那里,采购美国芯片,价格差不多吧?

    希冀中能找到更物美价廉的货源的想法,算是破灭了。

    但还有两个重点:
    1、在这边拿货,会非常方便,几步路的距离而已。

    2、货源稳定。

    他们从一级批发商那里,是怎么拿货的?
    内地没有芯片一级批发商,得去港城找。

    找过去后,人家仓库里有什么芯片,你只能拿什么芯片,要不然等,到货周期通常不准确,他们这种小户,又没办法向一级批发商订货。

    多说几句,人家还不耐烦,懒得卖给你了。

    因此,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

    1、比如他们想采购相对便宜点的台产芯片,结果一级批发商的仓库里,只有价格最贵的日苯芯片,被迫成本上涨。

    2、这一批次可能拿的是日苯芯片,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优良,客户夸赞,但下一批次可能是美国芯片,故障率稍高一些后,客户便有很大意见了。

    不利于长远发展。

    闫雪眨巴眨巴眼睛,反问道:“你们、大概一次的采购量是多少啊?”

    候卫贵和任正飞相视而望,眼神交流了一下,在这个问题上,说大话没有意义,尽管他们挺想往大了说。

    候卫贵:“我们基本是一千块。”

    任正飞:“我们是八百的样子。”

    如果有可能,他们还想每次少采购些。

    但那样一来,一级经销商更不待见他们了。

    “才几百块呀?”

    闫雪瞪眼,她别的不清楚,公司的生产能力还知道的,想想看,晶圆厂里,单是第四代光刻机便有五十台,全世界只怕都没有这么壕的芯片制造商,没办法,自家能生产光刻机,就是这么任性。

    五十台光刻机,哗啦哗啦,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次工作流程下来,便是一大块晶圆饼,晶圆饼又能分割成许多单颗芯片……

    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那、那、那怕不好弄吧。”

    闫雪挠挠头道。

    姑娘想,公司如果指着这样的客户,得破产,他们得饿死。

    销售部肯定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大客户身上。

    噶!
    任正飞和候卫贵皆是脸色一白,包括旁边的其他散户。

    果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本章完)


  https://www.msvvu.cc/43673/43673841/1042684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