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493章 枳实枳壳

第493章 枳实枳壳


“四逆散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四逆散即可以治疗腹痛腹泻,又能治疗四肢痉挛不舒,甚至可以治疗头痛头晕……”

老唐的诊室里,李介宾这样说道。

“南中医的黄煌这些年在经方界做的好大文章,八味解郁、八味活血、八味通阳……”李介宾摇摇头,脸上露出有些古怪的表情:“而八味解郁汤就是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

八味解郁汤是黄煌教授在临证中总结出来的治疗情志疾病的有效方剂之一。

黄煌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八味解郁汤由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枳实换成枳壳)组成,包含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等药材。

此方主要适用于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以及四肢冷、胸胁苦满等症状的患者。

但其实真正用过这个方子的医师会发现,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心身疾病,特别是那些与情绪波动、压力有关的症状。

它具有理气解郁的功效,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

而且使用范围极广,也算是当下主流疾病人群了。

八味解郁汤的适用人群通常是形体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光泽,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的人。(比如说出了门,走半路上突然在想自己门锁没锁,钥匙带没带)

这些患者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他们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有异物感,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小腿容易抽筋,大便干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无定处。

女性可能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此方剂适用于多种病症,包括胃神经症、心脏神经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癔症、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道结石……”

诊室里的老唐跟王天赐一头黑线,你在这儿报菜名呢!

李介宾连续说出一大堆疾病名称,不过说实话,他还没学西内,对于这些疾病的理解其实并不深,只是在图书馆多看了几本实用内科学。

但是他觉得这个方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立意上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古方,而是针对现代疾病而立的。

“为什么能治疗这么多病?”王天赐觉得不理解,就算中药异病同治,这也有点太离谱了吧。

老唐最近治疗了好几个类似的失眠病人,发现确实如此。

而且他也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在使用八味解郁汤时,通常需要配合心理疏导,因为很多适用此方的患者都有情绪上的问题。

此外,患者应该避免受惊,有心事要尽早解决,并多进行愉悦性的锻炼,尤其是在秋天多晒太阳,以帮助改善情绪和身体症状。

“时代病嘛,西医不承认情志致病,但是我们中医是有七情内伤的,当今社会,普遍大家精神都不怎么好……”

李介宾继续讲:“四逆散是可以舒缓平滑肌的,不仅是肌肉,也可以舒缓血管紧张度,而半夏厚朴汤是中医里面的抗抑郁方,两者结合,可以说是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凡见精神抑郁而不适的,都可以投之一试。”

“枳实换成枳壳,是不是很合你心意?”老唐笑道。

时间久了,他也摸清楚了几分李介宾的用药习惯,知道李介宾介意枳实破气。

李介宾并不避讳这件事,人无完人,他有这种习惯也很正常。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所以这两味药其实药性相近,用枳实枳壳与否,根据实际需要为准。”

“但枳实破气确实比枳壳更峻猛,从八味解郁汤的效果来看,枳壳的适应范围明显更广。”

王天赐在一旁做笔记。

而老唐则是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张元素的枳术丸呢?”

这个问题就问到了李介宾的痒处了,张元素的核心方,就是这个枳术丸。

枳实白术比例1:2,这个方子可以说是张元素的根本方,由枳术汤化裁而来。

枳术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剂。

枳术汤由枳实和白术两味药物组成,主治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的症状。

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枳实行气散结除饮,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

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

在气机上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枳术丸则是由金代医家张元素所创制,首见于其学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下,由白术二两、枳实一两组成,研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有健脾消痞的功效,主治脾虚气滞食积证。

“一个学派的学术思想往往是有实际寄托的。李东垣在《脾胃论》里说它脏皆有补泻,唯脾胃升降。升脾就是补脾,降胃气便是泻胃。”

“老唐,阿不,唐老师你眼光挺贼呀!最近内经又有进益?”

老唐笑了笑,自从经历了临床实践后,他脾气转变了不少。

《黄帝内经》中“阳为气,阴为味”,张元素提出“气为阳,味为阴”,并按照药物气味的不同,详细划分为味厚(纯阴)、味薄(阴中之阳)、气厚(纯阳)、气薄(阳中之阴)四类......


  https://www.msvvu.cc/49410/49410172/17171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