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名园秘事 > 第十六章施巧计瓮中捉鳖

第十六章施巧计瓮中捉鳖


渤海湾试验场。来宾散去,四名看守人员把试射的火箭炮盖上苫布,在海边闲逛了一阵儿,然后上了检阅台。

        天将傍晚从天津城颠儿颠儿的跑来三个骑马的人。马固然是好马,骑马的人却是穷苦渔民的打扮。远远看到试验场,他们把马缰绳拴在路边树上,举起望远镜观察试验场。看到四名看守人员坐在检阅台上吃吃喝喝,后来竟划起拳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看他们比比划划倒是很尽兴。如此折腾了一个多时辰,他们都陆续躺在检阅台上,或许是睡着了,或许是醉倒了,这时天也黑了。

        这三个渔民打扮的人,为首的做了个手势,另两人蹑手蹑脚向检阅台靠近。到了检阅台下边从腰间抽出匕首叼在嘴里,想攀上检阅台把看守人员干掉,但是绕了一圈也没找到能攀爬的地方,唯一的通道是从检阅台的门进去,然而门从里边拴着,要想砸开门不可能没有响动,无奈只得放弃这个打算。

        他们又轻手轻脚靠近炮位,掀起一角苫布一个人钻进去,另一人把应用之物一件一件递进去。第一个人已经在里边点燃了马灯,第二个人也钻进苫布帮他把苫布撑起。第一个人掏出皮尺,熟练地测量各部尺寸,用铅笔记在硬纸板上。第二个人渐渐感觉苫布有些沉重,于是用力举了举,但是苫布还是往下坠。他想掀起苫布退出来看看究竟,忽然被人隔着苫布踢了一脚,伴随着一声粗野的咒骂。

        原来早有十多名清军埋伏在检阅台里,现在悄无声息地涌出,把火箭炮团团围住,用绳子把苫布四角、四边的数十个扣眼牢牢绑在火箭炮的底盘上,当然也就把那俩人严严实实包在里面。那两人急了,左冲右突,怎奈苫布厚重结实,如何能够挣脱?其中一人用匕首把苫布划出个大口子,另一人拔出手枪,隔着苫布“砰!”的一枪,一名清兵臂膀受伤。外边的清兵怒了,抡起马棒隔着苫布没头没脑地一通猛砸,里边的人老实了。

        早有两名清兵骑马飞奔到敌人拴马的地方,及至,见只有两匹马拴在那里,另一人一马已没了踪影。苦追了一段,仍看不到踪影,只得牵着敌人的马返回。

        清兵牵来两头骡子,套上,拉着炮车离开试验场。一个时辰过后炮车进了机器局的大院儿。

        此时天将破晓,大院里聚了许多人,有的是听到响动刚刚起炕,有的压根儿就没睡。张日新、金书办和郑都统也搀扶出来了。拉回炮车的众军士向中堂大人和郑都统见礼毕,简单禀报了战果,转身去解绳索。

        刘总办走过来对张日新说:“你真行,你怎么料定敌人的细作会来?”

        张日新说:“首先是郑都统得到线报”敌间三人来津”,我想如果他们仅仅为了听取咱们内奸的汇报,不必大老远的到天津来,既来了,大概有伺机行事的打算,所以昨天就给他们制造了一次机会。您的弟兄当众问要不要把炮拉回来,您说:”还有两项测试明天需要重复验证,炮就留在原位,盖上苫布,夜里留几位弟兄看守就行了。”这句话是我们商定的,程兄事先跟您关照过,至于为什么,因为当时人员杂乱不便细说。这在敌人看来岂不是刺探机密的绝好机会?结果咱们的内奸果真报给了他主子,一会儿只要从敌间口中审出是谁报的信儿,就可以把内奸拿下押送京城。”

        刘总办拍拍他肩膀:“佩服,这不是瓮中捉鳖吗!”

        说话间绳索已解开,兵士站在外围防止俘虏窜出。苫布掀开来,立刻有一名敌人栽到地上,众人忙围过来,翻身一看多处受伤,探了探鼻息,死了。另一名敌间还斜倚在炮架上,搬下来一看,后脑洞开,是饮弹自杀而亡,手枪还在火箭炮底盘上。

        那位队长知道事儿办砸了,战战兢兢跪在郑都统跟前听候发落。郑都统铁青着脸,气急败坏指着他:“没用的东西,一再嘱咐你要活口,多好的机会,一个活口没带回来。要不然内奸、敌间连锅端,坐失良机,误我大事,废物,废物!”气得连连跺脚。

        张日新拿起那把手枪,说:“大人息怒,谁能料到他带着这个?这种击发式手枪是当前最先进的兵器,只怕咱们军中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他冒然使出来这位队长也不知道它有多大杀伤力,总得先顾全自己弟兄,为避免伤亡不得不反击,实在是情有可原。弟兄们也辛苦了一夜,依卑职看,大人还是颁赏吧!”

        郑都统长叹一声,挥了挥手,那位队长磕头谢恩才站起来。郑都统接过那把手枪,翻来覆去看了看,转身递给金书办,说:“收着吧,你保卫张参领的安全,正用。”

        程自宽绕着两具尸体走了一圈,忽然蹲下来握住其中一人的辫子猛然一拉,辫子掉落下来——原来是假的,戴新民见此,也把另一个假辫子拉下来。众人哄然一笑。

        郑都统说:“假辫子、手枪、纸板上的日本字,肯定是日本奸细了,肯定是井田商社了,大人,要不回京以后就把这个黑店铲除了,如何?”

        李鸿章说:“既然没拿到活口,倒不如留着。咱们装糊涂,不惊动他,或许日后还有大用处。”

        郑都统说:“大人的意思是,”因其敌间而用之”?”

        “正是。”李鸿章说。看了看天色,转对郑、张说:“原打算由这儿去江南制造总局,但昨天来了两位公公召我进京陛见,你们随我同去。天也快亮了,咱们就准备启程吧。”

        一路无话。当晚到了贤良寺,次日早朝李鸿章带着郑都统、金书办和张日新来至大内紫禁城。养心殿内齐集文武臣僚十余人。郑、金、张三人因品级较低被安排到配殿等候。

        光绪皇帝升御座。众大臣朝拜毕,皇上说:“众爱卿平身。”众乃分班站立。

        光绪帝说:“今天召集各位,是因为形势突变。前者因朝鲜东学党事发,咱们应朝鲜政府之邀出兵朝鲜,随后日本借口保护使馆侨民也出兵朝鲜。日军到了朝鲜反客为主,要逼着朝鲜政府改革内政。朝鲜政府本无此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现在朝鲜东学党之乱已然平息,日本已没有驻军朝鲜的理由,咱们据理交涉让他撤兵,他不但不撤反倒给咱们发出了绝交书。日本如此强横,看来中日两国兵戎相见是在所难免的了。今天朕要听听各位的主张。”

        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出班道:“启奏圣上,日本向来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臣以为咱们绝不能示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下正是用兵之际,相信必有退敌妙策。”

        光绪帝问:“李鸿章有何应对之策?”

        李鸿章奏称:“启奏圣上,前者我大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营洋务凡十年,卓有成效,曾一度称雄亚洲,我各类舰只总吨位要比日本多六成。那时日方自知不足,不得不取守势,正所谓”守则不足”。然自四、五年前由于多方原因尤其是户部拒不拨款,我海军建设几近停滞,恰逢这期间,日本急起直追,加速海军建设,至今其舰船总吨位已扩大了四倍多,是我方的两倍半,且舰只航速要比我们快,舰炮威力比我们大,弹药储备也比我们多得多。因其自知与我相比战力有余,故呈现攻势,正所谓”攻则有余”。臣以为,权衡敌我战力,实无必胜的把握,是以战衅不宜轻启。然当前之态势并非迫在眉睫,似有转圜的余地。臣拟将日方行径及图谋遍告欧美俄诸国,则各国自有公论,加之列强亦不甘心日本独享在华利益,必对日方有所制约。届时日方不得不重视列强之态度,庶可知难而退,此以夷制夷之策。如外交斡旋无果再动干戈不迟。此臣愚见,万岁明鉴。”

        翁同龢说:“万岁,前者李鸿章鼓吹洋务强国之论言犹在耳,亦曾大言不惭自诩军力亚洲第一。现今倭敌寻衅,他却瞻前顾后,巧言卸责,避战自保,何异于临阵脱逃?”

        光绪帝说:“翁师傅言重了。李鸿章所言也是实情。正所谓”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为将帅者审时度势、知彼知己亦属常情。朕以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外交斡旋的同时,战备亦不可松懈,李爱卿当以外交斡旋为辅,以备战为主,秣马厉兵,严阵以待,强势拒敌以副朕怀。”

        李鸿章说:“皇上圣明,近来我北洋军参领西学后生张日新为天津机器局设计了一种新兵器名叫”火箭炮”,前天刚完成试射,威力甚是可观,此炮造价远低于德制克虏伯大炮且更适宜运动作战,亦可弥补海岸要塞炮之不足。除此之外张日新还拟试制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名叫”潜水艇”,可在敌舰毫不察觉时爆破敌舰。这两种新兵器北洋的几个局、厂都能生产。当此日敌猖獗之时,此二种新兵器如能尽快投产装备我陆防军和海军,必能压制强敌。”

        光绪帝说:“果然是这个张日新无负朕望,爱卿此次来京将他带来了吗?”

        “回万岁,臣带来了,现在配殿等候。”

        “既如此,何不宣他上殿?”


  https://www.msvvu.cc/50571/50571611/121143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