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姬唐 > 第二十六章 开始!

第二十六章 开始!


  贞观二年,皇帝下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饥荒,尸骨遍野,使人触目伤悲,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骨。”

  中旬,罢杜如晦户部尚书衔,进中书省议政,参与国事,掌兵部,任兵部尚书。

  姬松听到这个消息一愣,没想到历史的惯性还是这么强大,要是他没记错的话,上世李世民政变之后就是杜如晦任兵部尚书的,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转为户部尚书。

  现在他进兵部也算是人尽其用,以他的能谋善断的本事,在兵部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月里突厥的颉力可汗和突利可汗两人打了起来,李世民和突利可汗是结义兄弟,和颉力又有盟约限制,于是询问大家意见!

  起初,突厥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主东偏,奚、等数十部多叛突厥来降,颉利可汗以其失众责之。

  及薛延陀、回纥等败欲谷设(人名),颉利遣突利讨之,突利兵又败,轻骑奔还。

  颉利大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突利由是怨,陰欲叛颉利。颉利数征兵于突利,突利不与,表请入朝。

  李世民知道后询问众人:“突厥之强,控弦百万,凭陵中夏,用是骄恣以失其民。

  今自请入朝,非困穷,肯如是乎!朕闻之,且喜且惧。

  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他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卿曹宜不惜苦谏,以辅朕之不逮也。”

  其实就是说:“突厥衰败则大唐边境即得安宁,所以高兴。然而朕若有过失,日后也会象突厥一样,能不担心忧虑吗?望你们直言苦谏,来帮助朕弥补不足。”

  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了,能在敌人的身上学到东西,并且引以为戒。现在他还不是晚年时多疑成性的天可汗。

  知道自己短处,还能直言不讳,要大家到时候能够提醒他。不管是作秀还是真的,这种谦虚谨慎的心思却是值得称许的。

  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突利派人向大唐求援,李世民与大臣们谋划道:“朕与突利结为兄弟,他有急难我不能不救。

  然而颉利可汗也与我们订有盟约,怎么办呢?”

  这时新任兵部尚书杜如晦却说道:“戎狄族不守信用,以后肯定要背约,现今如不乘其混乱而进攻,以后将后悔莫及。谋取混乱者,侵凌将亡之师,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

  翌日,契丹族首领率领所辖部落投降大唐。颉利可汗派使臣来到大唐,请求用梁师都来换回契丹部族,太宗对突厥使臣说:“契丹与你们突厥是不同的种族,现在来归顺我大唐,你们有什么理由讨还?真当大唐好欺?

  梁师都本是中原汉人,侵占我大唐土地,欺压我大唐百姓,突厥接受他并加以庇护,大唐兴兵讨伐梁师都,你们出兵救援,梁氏已如鱼游釜中,早晚要被我们消灭。即使一时消灭不掉,也不会用归降的契丹百姓去换他。”

  李世民的果决令人意外,魄力更是让人心惊!

  要知道此时大唐的国力不如突厥,这是世所共认的,在突厥的威胁下却如此刚硬,这其实也是看出了颉力的本质,见小利就舍生忘死,遇强敌则胆小如鼠。

  此言让突厥使臣纳言,只能回转草原。

  在此之前,李世民就得悉突厥内部争斗,政局混乱,不能够庇护梁师都,曾寄书信晓谕,劝他归降,梁师都执意不从。

  于是就派夏州都督府长史司马刘兰成设法对付他,刘兰等人多次派遣轻骑兵践踏梁氏占据区的土地禾苗,又常使反间计,离间其君臣,其国势渐衰,投降唐朝的人接踵而至。

  梁式手下名将李正宝等密谋将其抓了起来,事情败露,投奔唐朝,从此梁氏内部上下更加互相猜忌。

  刘兰等人知道时机已到,上表请求派兵出击。李世民派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兵进攻,又让刘等据守朔方东城进一逼一十梁氏。

  梁师都带突厥兵到了朔方东城下,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梁氏半夜逃跑,刘兰成追击,大败梁氏。

  突厥征调大批兵力救援梁氏,柴绍等率兵马走到离朔方数十里的地方,与突厥兵相遇,奋力拼杀,大败突厥兵,于是包围朔方城。

  突厥兵不敢前去救援,城中粮绝。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杀死师都,献城投降,唐朝以该地建夏州。

  堂堂一代枭雄就此落幕,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身首异处,可悲可叹!

  至此,可以说是为隋末大乱之后,华夏大地上军阀割据的局面彻底划上了句号!

  大唐也彻底开始休养生息,李世民更是开始整顿国力,为将来做准备。

  要知道当年的城下之盟可是他的奇耻大辱,要是遇到个软弱的,哪呀罢了,就像后世宋真宗一般。

  但李世民是何等骄傲的人,能受得了这气?要不是国内民生疲弊,百废待兴,他早就和颉力大战一场了。

  这也是前隋的强大刺激到了他,要是此生不能超过,那将是他心中永远的一根刺。

  姬松虽然不上朝,但不管是老师李纲,还是朝廷的邸报都能知道朝廷的动向。

  不过,他现在可没时间去关心这些,因为耕种要要开始了。

  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从去年的九月开始,他召集民众开荒,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万亩的新耕地。

  曲辕犁数千件整齐排列在他的眼前,就算是见过世面的他,都觉得激动难耐!

  就更别提刘占等人了,一个个激动的早就开始打摆子了。

  这个时代的人那里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平时都是每家每户各自耕种,什么时候见过大农场式的规模化种植场面?

  “开始!”

  姬松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就绪的百姓,给耕牛架上耕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

  一声吆喝,一声鞭响。万人耕种的场面就展现在了他的眼前,那时一幅怎么也看不够的场面。

  它代表着勤劳和收获,也是希望,也是烙印在汉族百姓基因最深处的悸动。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将种田天赋发挥到如此地步!


  https://www.msvvu.cc/51976/51976494/6632219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