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大秦:祖龙看我剧本,竟要我监国 > 第一百零七章 明明可以抢钱,还专门修了九条驰道,这分明是慈善啊!

第一百零七章 明明可以抢钱,还专门修了九条驰道,这分明是慈善啊!


  大臣们的反对,早在扶苏的预料当中。
  事实上,每次他在早朝的时候要宣布造奇观,大臣们就没什么好眼色。
  清一色就是各种痛心疾首的惊呼:“殿下,奇观误国啊!”
  扶苏一听这话也相当的无语啊。
  狗屁,我当然知道奇观误国,可我不建奇观能有你们好日子过吗?
  你冯老头一把年纪了,  还能像今天这样生龙活虎?
  不过,他倒是也不在意这个问题,毕竟扶苏素来是一个明事理的人。
  看你们贡献这么多声望值的份上,懒得和你们计较。
  大臣们不理解,他便耐心解释了起来。
  “诸位,眼下我大秦迫在眉睫需要建设的三大奇观,  无需繁征苦役,  滥用民力,完全可以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兴修水利,是为了防范来年大旱,都江堰,郑国渠,都是恩泽一方的奇观,不可谓不重要。”
  “而驰道,更是我大秦非常重要的民生基建设施,如今便修筑九条大道,通上郡为上郡道,通九原郡的为直道,出秦岭通巴蜀地的为栈道,出函谷关通中原的为东方道,通西域的为西方道……”
  “大致按照道宽五十步,三丈隔松的方式建造,  初步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建设出一百万丈通往咸阳的九条驰道。”
  “一百万丈?”
  听到扶苏的发言,冯去疾也不由瞠目结舌,深感震撼。
  光是把郑国渠,都江堰翻新一遍也就算了,好歹也是水利设施能防洪。
  一上来就要建造一百万丈的秦驰道?
  秦驰道的建设冯去疾有目共睹。
  即便是始皇陛下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动工建设,铺设了一年也才在咸阳方圆几十公里铺上了驰道。
  一百万丈足足有三千多公里,难不成,这是要把大秦通往所有郡县的道路都打通?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每一条路都需要按照统一车辙的方式建造,这就是一个海量的大工程了。
  “殿下!光是建造这九条驰道,就至少需要十年光景将其打通,何况还是一百万丈的里程?眼下,我大秦实在是负担不起啊!”
  一旁的御史大夫冯劫忍不住了,作为三卿之一,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劝扶苏收回成命。
  秦驰道的建设的确有意义,但是一百万丈的数目,实在是太离谱了。
  要知道,秦始皇提出驰道这个概念的时候,基本上是奔着几百年长期使用的目的打造的。
  下雨不能变软,路上永远不能长草,每条驰道上都要把黄土烧熟后掺入盐碱,  再一遍遍碾压夯实,  然后铺上枕木。
  枕木间距要按照马蹄步距铺设,  驰道枕木之间的间距,和马的步间距基本吻合,使马每跨一步都不由自主地保持在两根枕木之间的相同距离,而不是落步在两根枕木的间隙中。这样一来,马想偷懒迈小步都不行。
  可以看出,秦驰道和近代的铁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靠马为动力拉车,一个是靠蒸汽机为动力拉车。
  事实上,先秦时期打通的那九条驰道,也沿用了整整两千年才逐渐荒废,迄今为止驰道还在有人使用。
  扶苏看着大臣们议论纷纷,就连王翦老将军都想借此机会发言。
  就在这时候,扶苏补充了一句,大臣们的讨论声瞬间降了下来。
  “驰道建设并非难事,即便几年内打通也未尝不可。”
  “相比于先前用枕木铺设的方法,实在是耗材巨大,况且枕木时间长了容易腐坏,如今只需要用水泥取代枕木进行铺设,不仅可以提升运输效率,只要建成,用二十年左右的根本无需人力维护。”
  “水泥为何物?”
  大臣们全都看了过来,纷纷感到不解。
  秦驰道的好处毋庸置疑,一旦打通大秦子民都能加强彼此的来往,那些意图造反的六国余孽将会无处遁形。
  但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秦驰道的铺设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很多原料,这对于如今开战在即的大秦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秦驰道需要大量硬木作为驰道道轨,还需要有枕木铺设在地面作为路基,只要涉及到木材,物资消耗消耗立马就上去了。
  传统的修路方案,诸如用石块铺底之类的方案并不实用。
  成本虽然节省了,但是秦驰道的建设初衷,便是为了延续到千秋万世都能继续使用,完全没必要用石头路。
  “水泥,远比枕木还要结实耐用。”
  随着扶苏开口普及水泥的概念,大臣们全都眼前一亮。
  一用水泥,原料完全可以不用枕木,何况制作水泥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原料基本上随处可见。
  况且,这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啊!
  水泥路铺设完了,能有多少损耗?
  先秦时期马车规格不算特别麻烦,即便是明朝时期各种种类规格的马车,算上车轮、车轭、车轴、车板、车辕总重量也不超过一吨。
  算下来一辆马车总运力大概也就在两吨左右。
  就算天天满载经过无数辆马车,这也对水泥路基本造不成太大的损耗。
  又不是动辄几十吨的大货车经过,哪怕铺设出来的水泥土质量不如现代的水泥路,那也可以说绰绰有余了。
  听着扶苏的话语,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算是明白了这个概念。
  紧接着,就听见扶苏在这个时候,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诸位大概忽略了一个问题,驰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建设一百万丈驰道完全可以开放给民众使用,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可以使用驰道,岂不美哉?”
  “驰道给民众使用?这莫非是陛下的意思?”
  冯去疾皱了皱眉,很是疑惑。
  秦驰道为三车道,中间为皇帝专用,两边则为旁行道,可供吏民使用。
  旁行道没有铺设枕木,自然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驰道则畅通无阻,平日里只有传递重要消息警报时,传檄人员才可以使用三车道的驰道。
  如今闲杂人等都能随意在驰道上通行,这岂不是乱套了?
  别的不说,曹植一代才子就因为酒后轻狂误走了皇帝的驰道,直接葬送仕途。
  这可是关系到皇家威仪的事情!
  “非也,我大秦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符节,没有符节就不可能进出城门,既然能够出城,那就必然是遵纪守法的大秦好公民,既然这样,使用驰道花费一部分钱不是应当的吗?”
  “车马通行,势必会让道路产生一定的磨损,收取这个通行费用,也只是为了出于维护道路的目的。”
  “其中,平民可以免收过路费,但是做生意的商贾富商,乃至各地要来办事的官员,想通过驰道的话就必须要付出过路费。”
  别的不说。扶苏的话的确很有一番道理。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过路费。
  水泥路铺就的驰道一路平坦,一天跑个四百公里左右轻轻松松,收点过路费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九条驰道都建好了,还想白嫖?
  那是不可能的!
  驰道毕竟是古代版的铁路,一般人不会闲着没事跑驰道上去往全国各地的。
  光是这一点,就筛选了大部分的人,而且这个时候能拥有马车上驰道的会是什么人?
  大家都是有钱人,收一笔过路费没问题吧。
  况且驰道带来的变化,那可真是翻天覆地。
  别的不说,驰道很大程度节省了时间以及提升了运输效率。
  一辆马车不远千里而来,一路翻山越岭途中货物损失,家畜途中要修整,货车长时间颠簸也容易损坏。
  各种不良因素加起来,这时候给这些商贾们一个选择,掏钱走驰道,还是继续走山路,恐怕正常人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至于养路费之类的概念,扶苏也就算在人头上了。
  暂时按照通行时马车上承载的人数收费,按照人头结算费用。
  嚯。
  此言一出,大臣们全都陷入了沉默,齐齐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大臣们,听到扶苏的举措,也不由不寒而栗。
  修路还能收费?
  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就被扶苏这样轻而易举地提了出来。
  要论压榨,还得看扶苏。
  明明可以抢钱,扶苏还特地修了九条驰道给大秦子民使用。
  扶苏他真的……实在是太仁慈了。
  大臣们也议论起来,关于收费的合理性。
  讨论了一番,他们发现此事的确可行。
  驰道通往全国畅通无阻,一天可行四百公里左右,花点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驰道还只有一小段,要说收费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不过等建成以后,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比如一百丈左右的路程,就象征性收取个一文钱的过路费就差不多了。
  一万丈三十多公里也才三百文钱,连一贯钱都不到。
  如此低廉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不是搞慈善做什么?
  当然,后续也不用涨价,定价是多少就是多少,涨价可不好,容易引起民怨。
  完全可以灵活一点嘛,比如整个马车限重,超出重量的按超重部分收费,驮马限高,超出1.5M的高度需要进行收费……
  多的是方法嘛。
  现如今,大臣们议论了一番,也都赞同了修建秦驰道的举措。
  如果水泥地当真耐用,可以经受雨水冲刷,采取这样收费的方式,倒是也能收回一部分建设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大秦富商们一个比一个有钱,他们乐意花钱,大秦也自然乐意收钱。
  不过,毕竟驰道也是个长期的民生工程,短期内是不可能修好的。
  咸阳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条条大陆通咸阳,背后还得无数的劳动人民默默付出啊。
  既然决定了建设驰道,那就需要征调一笔民工开始建设,一开始,还是在咸阳城开始铺设,先修建个大概的轮廓出来。
  眼见着现在把都江堰,郑国渠,秦驰道全都提上了议程,扶苏也是颇为的满意。
  现在,只需要静等奇观建成就可以了。
  除了这些以外,他还得想办法抽出第二批大秦工程师出来。
  只用这些三千名大秦工程师建设各种奇观的话,说实话也没任何问题。
  问题就在于只有三千名,拆成一半影响效率不说,也得不偿失。
  分头建设的话,效率根本提不上去。
  扶苏也只需要再来一批工程师,这样建设大秦奇观的话,才勉强够用。
  只要一座奇观建成以后,立马征调他们去其他地方修奇观,产能不会浪费。
  要是更多的话,完全没必要。
  既如此,早朝也宣告结束。
  大臣们最终讨论出来了一个结果。
  首先,参加建设驰道这种大型工程的人,大部分都是按照政府的命令从四面八方征调而来的农夫。
  古代的徭役基本没有薪水的说法,纯粹是白嫖,强制安排去干活。
  甚至天天996通宵干活不说,还要自己携带足够的干粮过来,没有伙食,衣服要自带,工具也要自带。
  福利待遇里说好的所谓包住,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就算是包住了。
  所以,古代农民最害怕的苛政就是徭役,耽误农事影响收成不说还要破财。
  对此,扶苏也心里有数。
  说出建设驰道的计划同时,他也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诸位大臣征调民工的同时,也要为其提高民工福利待遇。
  至少为大秦建设奇观待遇不能差。
  包吃包住这个是基本待遇,人家千里迢迢给你干活,你连饭都不给人家吃这也太寒酸了。
  除了这些以外,还要保证每一个民工每天都能发放一定的薪水。
  虽然只有几钱,这个数目不多,但是服徭役还能管吃管住,有钱拿已经好过太多了。
  只有让大秦子民都能切实感受到恩惠,大秦的国运才能提升上去。
  都从来没打算善待百姓,指望百姓们为大秦尽忠?
  古代百姓其实要的并不多,只要管吃管饭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报了,哪还能想到有工钱拿。
  就这样,随着扶苏吩咐下去,群臣虽然感到意外,却也只得遵从。
  扶苏仁慈大度的形象,却在民间逐渐传播了起来。
  在百姓眼中,扶苏俨然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仁君,光是在咸阳城一个地方,扶苏就有了庞大的民众基础。


  https://www.msvvu.cc/52374/52374570/7378652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