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回到1987年做科技大亨 > 第394章 核聚变之路

第394章 核聚变之路


  第394章  AI核聚变之路

  但最后但实验结果却低于预期。

  关键问题还是Q值太小了。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运行时长和聚变效率是等价关系。

  但长时间处于极低的温度聚变效率也低。

  仿星器的缺点就是聚变温度太低。

  这样能产生的能量增益因子太少。

  几乎很难达到生产大于消耗的目的。

  而且对于仿星器偏滤器的设计。

  全球眼下还没有好的方法和方案。

  所以国家对仿星器的投资眼下也是处于谨慎态度。

  总体来说仿星器的是制造难度远远大于环形托卡马克。

  很多关键零部件国内还处于空白。

  研发的话难度很大。”

  苏翰点了点头道:“其实核聚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不论哪种路线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情况最好的也就是iter实验堆的水平。你们认为有没有一种核聚变的方法或者是路线能让聚变的Q值达到50以上。”

  50以上!

  众人听到这都是目瞪口呆。

  这些人怎么说也都是核聚变领域的专家了。

  现在的世界纪录也才一点几。

  而且这个纪录并不稳定。

  就算是iter实验堆的目标也不过是五,最大可能也不过是十。

  最后能不能达到还说不定呢。

  而且就算能达到。

  能不能持续稳定输出也是一个问题。

  达到50以上。

  这些人做梦都没敢这么想过。

  房间内顿时是有些安静!

  这种已经把苏翰当成了核聚变领域的小白一枚了。

  如果是核聚变领域的专家根本不可能说出这种话来。

  因为这已经不是核聚变了。

  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罗达想了想道:“苏总!我不知道您对核聚变了解多少。但全球花了几十年才把能量增益因子提升到一点几。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达到了天花板了。可能您不知道,早期的核聚变,只是很简单的生成磁场。只要生成等离子体就行。

  到现则要有能力处理带电粒子沿垂直方向漂移造成的电荷分离问题。其中还有曲率漂移的解决,梯度漂移的问题。还要面临面临的等离子体能量交换的不稳定问题。等离子体离子热核湍流问题。

  高约束模式下发生的边界局域模会释放高能等离子体的问题。

  鱼骨模色散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离子体内部的问题。

  想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没那么容易。

  极向场线圈怎么设计?

  环形场线圈怎么设计?

  中央螺线管怎么设计?

  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控制手段,电控系统,加热系统,离子循环控制,电子回旋,中性束注入的加热与辅助加热,低杂波电流驱动,以及各种控制通道,控制自动化等等。

  这些控制体系当中的任何一个门类和功能都由无数个小门类小功能组成。

  由此可见现在核聚变已经是一个非常复杂化的体系了。

  当中任何一点点的设计想要更改。

  可能都要推翻整个设计从头开始。

  您现在知道为什么人们总说核聚变是一个永远都要五十年的项目了。

  因为现在的核聚变技术太庞大太复杂了。

  这么复杂的体系能完成Q值10已经是最乐观的结果了。

  也iter建成之后别说5了,可能连3都没有不一定呢。

  至于您说的50。

  您别怪我给您打破锣!

  也许再过五十年也未必能做到。

  起码以现在全球的核聚变科技水平是无法处理Q值10以上的可能性的。”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点头。

  罗达不愧是华夏超环的设计者之一。

  分析的自然是面面俱到。

  其实随着核聚变技术的迭代和进步。

  各项功能变得更加复杂繁琐。

  当中任何一项功能都足够一个团队研究一辈子的了。

  更何况现在的核聚变是一个体系。

  最重要的是现在核聚变只是有大概的方向。

  没有准确的方向。

  也就是说就算大家订好了方向,也达到了设计预想,最后能不能成,谁也不确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核聚变是现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天花板。

  而且是一个没有具体目标的天花板。

  核聚变的未来仿佛隐藏在迷雾当中。

  谁也不知道核聚变最后能不能成。

  毕竟核聚变生成的等离子体是混沌态不可控的东西。

  谁也不知道核聚变的未来可能发生什么问题。

  要不然也不能说核聚变是一个永远都要五十年的项目了。

  苏翰点了点头道:“虽然我本人不是核聚变领域的专家,但不会可以学嘛!最关键的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在核聚变领域上需要专家。专家让我们在这条路上不会走弯路,能踩着前人的肩膀,再攀高峰。

  但也需要愣头青。因为愣头青拥有着专家没有的想象力。也许就是这种想象力,可以打破技术壁垒,让核聚变再次获得突破也说不定呢!

  其实我就是这种愣头青的角色。

  说到核聚变知识的底蕴,我当然是不如在坐的各位专家老师了。但我却认为现在核聚变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在于技术。其实这些年全球核聚变领域在技术上的积累已经足够多足够强了。但为什么技术已经这么厉害了!核聚变还是没有突破呢。

  就是因为在技术之外的体系还没有跟上技术的脚步。

  我是靠软件起家的,相信你们也都知道。

  现在的核聚变控制系统虽然已经自动化了,说白了已经不需要人工干预了。但这种自动化还是傻瓜型的。换句话是线性的,层级结构明显的,带有联级特点。

  这种自动化!只不过是替代了人手控制并不是真的智能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是没有办法在毫秒区间做出对核聚变等离子体的精准控制的。

  我认为应该在控制系统上进行创新。

  用人工AI的方法,生成一套自我学习,动态控制体系。把AI对等离子体的控制速度,提升到厘秒,甚至微秒级别。

  这种控制的精准程度是人类无法做到也无法想象的。

  如果我们能用算法去彻底解决对等离子体的精准控制。


  https://www.msvvu.cc/53888/53888216/7363197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