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朕,崇祯,热爱核平 > 第37章 消息传回,朝堂震动

第37章 消息传回,朝堂震动


  当天夜里,张献忠就自封忠明大将军,封阎应元为军师,又封了一干手下为将军、参将之类的。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

  这样一个人,是嫉恶如仇,特别的仗义。

  同时,思维也比较局限。

  不是思维局限的话,就不会接受阎应元的建议,抓捕所有的大田主、士绅、官吏。

  真的想要称帝,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阎应元的策略,就把张献忠彻底的推到了那些人的对面,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但是张献忠已经品尝到甜头了,那些百姓看着他的眼神是狂热的。

  特别是喊出了口号之后,张献忠发现自己的士兵都变了,变得更有士气了。

  因为,他们对这个事情太有认同感了。

  他们大多都是农田被侵占的灾民,手里没有一口余量。

  不然的话,谁会选择造反呢?

  田,就是他们的根。

  谁断了他们的根,他们就恨谁!

  历史上,张献忠就很喜欢杀贪官污吏,喜欢杀富户。

  但是他并没有均田地,因为张献忠擅长打游击战,不愿意在一处地方逗留太久,自然就没有精力分田地。

  但是张献忠现在有了阎应元辅佐,自然就不一样了。

  阎应元用的是‘藏兵于民’的理由说服张献忠的,只要手里有田地,那些百姓为了维护自己的田地,自然就会维护张献忠。

  将来张献忠要募兵的话,那些百姓必然会响应。

  兴山的精壮来投,很好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在阎应元的建议下,张献忠让自己的军队封锁了归州城,让人大肆的抓捕大田主、官吏、士绅、富户、商户、军官。

  然后就是公审大会,让全城的百姓列举这些人罪状,对这些人进行公审。

  公审完了,除了那些真的没有问题的就留下性命,别的统统砍头。

  官库和官仓里的钱,张献忠都没有动,他接受了阎应元的建议。

  阎应元选了一批读书人,接替了原本官府的人员,可以保持一个地方的稳定运转。

  要是没有人管理,这个地方就会乱成一团,就会影响农民耕种,影响商业恢复,不理由将来张献忠来买粮。

  而且这些新选的小官吏肯定会想要守住自己的职位,肯定不敢欺压百姓。

  同时,还会应付大明的上官。

  如此以来,张献忠虽然没有占领这些城池,但是已经得到了这个城池的民心。

  将来振臂一呼,肯定就会归顺张献忠。

  反正阎应元利用自己的口才,把张献忠直接说服了。

  他不仅没有损失,还获得了民心,如何会拒绝呢?

  而且这些事情也不用张献忠头疼,也不用抽调他的军队来处理。

  阎应元从兴山投奔的人里挑了一些,然后从归州招募了一批人,准备专门来处理这些事情。

  所以,张献忠很支持阎应元,还加强了自己军队的纪律,不让他们侵害普通百姓。

  在归州呆了五天时间,张献忠把归州附近的几个县城全都恭攻下,然后得到了大量的财富。

  张献忠手里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养这一支骑兵是需要大量的财富的。

  钱越多,想张献忠就越踏实。

  在阎应元的建议下,他已经不着急扩大自己的军队,而是开始注意对自军队的控制。

  虽说他现在统领近十万大军,但是很多都不是他的直系军队,是各处的义军来投奔他的。

  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政。

  阎应元的建议就是让张献忠把这近十万军队缩减一半,都变成精兵,变成自己的直系。

  拥有绝对的指挥权,这个对张献忠来说是很重要的。

  有五万战力和明军相当的军队,他觉得天下他哪里都可以去了。

  等到他拥有五万直系军队的时候,就可以接受各地的义军,壮大自己的实力。

  总之,张献忠对阎应元的策略并没有怀疑。

  他觉得阎应元才是真正挖大明的根,以前自己只能伤到大明的表层。

  拿下归州附近之后,距离归州只有十几公里的长宁所终于反应过来。

  但是,只有几千兵马,吃空饷严重的长宁所根本不敢有所行动,只能上报朝廷。

  结果刚刚上报,长宁所就被张献忠给围了。

  长宁所的将士最终选择了投降,因为外面一直在喊话,投降不杀,还分田。

  这一次,阎应元是想要瓦解这个千户所的抵抗之心,让张献忠看到分田的魅力。

  要知道,李自成只是喊喊口号,并没有这么做。

  这么做的话,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丈量土地,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经历,还需要协调农户之间的矛盾。

  想要把这个事情实行下去,是很困难的。

  在归州,阎应元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退缩。

  他觉得,只要完成一座城池,就可以对崇祯多一些帮助。

  这些地方,崇祯肯定会派遣官员接管,对于大明来说就是清理了毒瘤,管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经历了一次大清洗之后,那些官吏暂时也没有胆量盘剥百姓了。

  百姓不会忍受那些官吏的盘剥,大不了宰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后投奔张献忠。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月二十七日。

  兵部收到了多份奏报,其中有杨嗣昌的奏报。

  张献忠攻陷归州,屠杀士绅的消息震动朝堂。

  百官纷纷弹劾杨嗣昌,说他剿匪不力,让张献忠跳出了包围圈,要求张献忠立马调兵遣将,连同傅宗龙一起剿灭张献忠。

  不过,杨嗣昌也上疏了,要求和傅宗龙合兵,一起剿灭张献忠,并且要求各地募兵抵御张献忠。

  当然,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兵部提供火器、弓箭、铠甲等军资。

  要求户部调拨军饷和粮草,不然缺粮缺饷,就无法出兵剿灭张献忠。

  要军资,军部肯定是没有的,因为没有户部没有钱。

  要钱,要粮?

  户部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些,自然也是拿不出来的。······


  https://www.msvvu.cc/54893/54893501/7153582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