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蓉娘治病


大门被人猛地推开!

蓉娘迷迷糊糊扭头去看,她病的昏昏沉沉,这一下午,竟是连喝一口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小榔头一把扑到她的床前,激动道:“娘亲,我给你找来大夫了!你的病能好了。”

蓉娘脑子嗡嗡的,听的半真半假,还以为自己在幻觉中。

然后她就感觉到自己的手被小榔头从被子里拉了出来,小榔头回头大声道:“大夫,你快给我娘看看吧!”

石大夫正倚着门框喘粗气,好半天才顺畅下来。

“小娃娃,你也跑的忒快了,可是差点要了老夫半条命。”他叉着老腰抱怨了一句。

小榔头一下子脸色通红,不好意思的跟他道歉:“石大夫,对不起,我娘病了好久了,我太着急了。”

石大夫摇摇头,也不打算跟个几岁的小娃娃计较,等气喘匀了,就上去给蓉娘号脉。

他一手按着蓉娘的脉搏,一手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微微眯起眼,仔细的摸了半天脉才放下手。

石大夫的面色有点凝重,他对小榔头道:“你娘是生产时落下的体虚之症,又常年吃的不好,气血两亏。再加上你说她之前落水,呛水之后伤了肺腑,这几样病症加起来,又一拖再拖,才酿成大病……”

小榔头听不懂,他只听出来了娘亲病的似乎很严重。

他焦急道:“求大夫救救我娘!”

“唉……”石大夫叹气,他知道小榔头没有钱,于是只给他开了些便宜的汤药:“这几副药,三碗水煎成一碗,一日两次,需得每日吃饱饭后,再饮下。”

蓉娘这病久卧不愈,不仅是因为缺药,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饿的。

病人本就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去对抗病毒,她却连吃都吃不饱,又每日忧心忡忡,挂念着年幼的儿子,怎么可能养得好呢?

小榔头仔仔细细的把煎药的方法记下来,草药15文一副,他只买了四副,因为他还得留一点钱去买粮食,不然家里根本没东西让娘亲吃饱。

这样又花掉了60文。

今天到手的钱,一下子就只剩下10文了。

石大夫只收了汤药的成本价,他可怜这个小娃娃,可他自己家也有一堆小娃娃要养,送药是不可能的。这些药都是他拖着年迈的身体,上山一点一点挖回来的,晾晒、炮制、搭配,每一个步骤都要花不少时间,不是凭空就能得来。

他多年遵从医德,从不开无用的药,一直秉承让村民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医者仁心,这是他们赤脚大夫的祖训。

正因如此,他才能一直安稳行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

蓉娘的病,并不是几副药就能解决的,至少要好吃好喝的将养上小半年,才能把身体养回来,不然仅靠着几副药吊着一口气,也依旧逃脱不了缠绵病榻,人这样扛着,也活不了多久。

可这话他不能对着一个小孩子说,小榔头听不懂,也不会愿意接受。

罢了,给他一点希望吧。

人总是要靠希望活着的。

石大夫道:“你是去山上挖魔芋了吧?以后你每日卖了魔芋,就来我这里拿两幅药,其他的钱都拿去买粮,不挑是什么,必须让你娘吃饱,不然药喝了也是白喝,知道了吗?”

小榔头重重的点头,然后朝他鞠躬:“我知道了,多谢石大夫!”

从石大夫家里拿了药,小榔头拿着仅剩的十文钱,找了个好说话的邻居,买了十斤杂混的粗粮。

这一口袋里面都是些不好的碎米、碎豌豆、碎高粱之类的东西,这种碎粮农家人一般会留着喂鸡喂猪,可大夫说娘亲必须吃饱,这是他能买到的最多的粮食了。

月色高悬。

小榔头煮好了一大碗稠稠的粗粮粥,他先去喂了母亲。

稠粥并不好吃,各种粗粮混在一起,有些连壳都没脱干净,吃起来有些喇嗓子。

但这对他们家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好饭了。

蓉娘吃了半碗,想把剩下的半碗留给儿子。

小榔头板着脸,小大人一样的教训她:“娘亲,大夫说你吃不饱,就白喝药了,你必须吃饱。”

蓉娘无法,只好把一整碗都吃完。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吃完了一大碗稠粥,又喝了药,蓉娘躺在床上,竟然慢慢的觉得手脚有了一点力气。

她不禁涌起一丝希望,如果她的病好了,她就可以上山挖魔芋,不用完全依靠儿子了。

锅底还剩一小铲子稠粥,小榔头加了一瓢水进去,大火煮开,他把粘在锅壁上面的粥液都细心的铲下来,然后喝了那半锅清汤寡水的“粥”,混了个水饱。

十斤粮食看着不少,但是要保证娘亲吃饱,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他要省着吃。

即便如此,他也很高兴,他能挣到钱了,能救娘亲了!

明天,他要挖到更多的魔芋!

……

喜管事收了几大车魔芋回来,报账的时候,他从自己荷包里掏出三十文,补到了账面上。

竹凌正好在账房,见他的动作,不由挑眉:“这是做什么?”

喜管事立马恭敬道:“好叫东家知道,我今天见一个五六岁小孩独自来卖魔芋,他说他娘亲病了,需要卖魔芋的钱瞧病,我看着他可怜,就收了他的魔芋。只是那些魔芋品相不好,值不得高价,因是我擅作主张,所以这亏空便由我我自己补上了。”

竹凌听罢,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

罗喜补账目这事她并不拒绝,因为所有的生意都要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让罗喜补,以后别人再这么干,搞不好就要瞒报了。

这世上可怜之人多的数不尽,能拯救万民的只有国策,只有集体。

但看见自己的村民也会自发的去帮助外面的孩子,她心里也是欣慰的,她夸了罗喜几句,开始对这个少年多关注了几分。

屋外,几个壮汉提着整箱整箱的铜板进来,这些铜钱是每日收购魔芋需要用的,用铜钱结算比银子更方便。

那么多钱一箱箱提进来,码满了账房的半边墙,这么多钱,在小百姓的眼里,就如同金山银山。

可账房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他们见怪不怪的拨着算盘,算着账,连瞅那些铜钱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沁水豆腐坊开办开始,是从他们第一次发月钱开始,那个时候,所有人结算工钱用的都是铜板。

竹凌在镇上的钱庄,专门兑回来的大箱崭新的铜钱。

那一箱箱钱用驴车拉回来,摆在豆腐坊的院子里,所有排队领月钱的人眼里都闪着光。

那是他们的工钱。

那是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https://www.msvvu.cc/56848/56848694/170965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