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重生之科技新贵 > 第744章 虚拟世界终于完成

第744章 虚拟世界终于完成


  叶子书说闭关是真闭关,从十月份回来之后,一直就没有出过家门,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虚拟世界的构建上。
  虽然上次裴晴拉着叶子书去医院做过检查,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但是她看到叶子书的状态,依然隐隐有些担心。
  哪有一个健康的人,整天就在家里睡大觉,而且睡眠时间也太长了,除了吃饭的时间点会醒来,剩下的时间都在睡觉。
  甚至她还询问了叶子画,他哥是否以前也有这样的毛病,结果叶子画却是说道:“嫂子,您就放心吧,我哥没上大学前,也是整天睡觉。”
  听到叶子画说他大哥以前这种状态有10年时间了,顿时就放心了不少,说明这不是病,至于什么原因,就只有叶子书自己知道了。
  叶子书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特别充实,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知识,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那种畅快感,依然让他沉醉不已。
  随着自身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虚拟实验室里面的虚拟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真实,那种成就感也让他感觉非常好。
  从无到有创建一个世界是什么体验,普通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可以肯定,这份快乐本应该属于创世神的,而他却有幸有这份体验。
  他清楚记得最开始的时候,这方虚拟世界不过是像游戏画面那样,看上去什么都有,却明显透露出一股假的味道。
  当达到20%的模拟真实度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表面看上去是那么的真实,有山有水又有田,各种动物也是活灵活现。
  但是如果将这些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就明显感觉到和现实世界不同,这种真实度不过是表面真实度而已,却无法和真实世界相提并论。
  到了这个层次,是现有计算机能够模拟的极限,他自己使用的五台超级计算机勉强可以维持,但是想要进一步,算力的差距过大。
  哪怕是弄上万台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让模拟真实度能够有所提升,因为后面每提升1%,就意味着海量算力的增加。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将整个项目搬到了虚拟实验室里面,只有在这里,才不会有算力的限制,才能在算力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将项目进行下去。
  十月份从西安回来,他直接闭关,不理会外面任何事情,专心致志学习知识,每完成一段知识的学习,就将其运用在模拟世界里面。
  经过长达3个月的时间,从当初的25%的模拟真实度,终于在1月份,达到了50%的模拟度,终于完成了他定下来的第一个目标。
  50%的模拟度已经可以模拟微观世界,也就是说,他现在所看到的一花一木,不管是从整体感官上,还是从微观层面,都和现实世界一般无二。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每一个粒子地运行进行计算,然后从粒子层面逐渐往上架构,利用各种理论知识,形成宏观上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想要达到这样的模拟度必须要从微观层面往上架构,而想要架构一个庞大的世界,必然是庞大的微观世界在支撑。
  而这一切背后,需要海量的算力在支持,开始他还只是简单地在虚拟实验室里面堆积经典超级计算机来运行。
  但是等模拟真实度达到30%,虚拟实验室里面,哪怕是架设上亿台经典超级计算机,依然无法满足算力需求。
  于是开始改成量子计算机,一台通用量子计算机,获得的算力是上亿台经典超级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这就是量子计算机的恐怖之处。
  但是随着模拟真实度的逐渐提升,原本简单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等达到40%的模拟真实度之后,量子计算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上万台。
  眼看这种办法肯定不行,叶子书不得不停下来研究量子计算机,期望能够获得更强大的算力。
  因为他当时使用的量子计算机,是他给白虎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初以为凭借这种量子计算机,足够支撑所需要的算力。
  结果他的脸被狠狠大打了一巴掌,因为越到后面,每提升1%的真实度,需要的算力是成千上万倍增加,而不是遵循线性关系增加。
  提升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增加量子比特就行,每增加一位量子比特,就意味着增加两倍的算力。
  当他将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增加到上亿个之后,算力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增加那么简单。
  因为量子位越多,意味着误差就越大,他开始使用如此高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模拟世界的时候,发生过崩溃的现象。
  这就是因为在低量子比特状态下,99.9%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等到这个扩大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倍的时候,这个误差率产生的实际误差就非常高了。
  而且模拟世界为了追求真实性,彼此都是具有关联性的,如果某个地方误差太大,影响就不是局部,而是会扩散开来,形成不一样的结果。
  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就是模拟的世界和自己想要的世界不太一样,坏的结果,就是整个世界都会崩溃坍塌,形成一个彼此不关联的世界碎片。
  举个例子,本来一串表示铁的算力,因为误差,铁变成了铝,甚至是其他任何元素,导致的结果就是,世界的各种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
  具体到用铁制作的各种工具,本来有一个明确的表现,结果因为计算误差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和目标相差甚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这还只是很小的误差造成的结果,他记得第一次自己使用如此高比特量子计算机模拟世界的时候,直接就崩溃了,连一秒钟都没有坚持到。
  所以增加量子比特并不是什么难事,困难之处就是如何随着量子比特提升而不断减少误差率,这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
  花费他半个月的时间,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关于量子计算方面的知识学习,终于让他在上亿位量子比特状态下,误差降低到2的10亿次方之一。
  同时增加了更强悍的纠错系统,只要不是瞬间崩溃的情况,产生的误差都能通过这套纠错系统在后续计算过程中纠正过来。
  而他所谓的50%的真实模拟度,其实并不是整个宇宙,模拟的范围仅仅是太阳系,微观可观测尺度也只达到了原子级别。
  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对整个太阳系所处的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如果在虚拟世界用显微镜观察的话,只能观察到各种原子的运行。
  如果想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使用高能物理装备,来检查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就做不到,例如夸克,在虚拟世界是无法找到的。
  倒不是说叶子书无法做出这种更低层次的演算,而是凭借着亿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也无法做到更低尺度下的运算。
  更何况更底层的应该是普朗克常量下的世界,如果真的从普朗克常量的基础上计算和构建世界,那么世界的真实模拟度可能真的会达到80%以上。
  但是这么做的话,需要的算力会更加恐怖,倒不是说量子计算机不能继续增加算力,而是产生的能效比是否划算,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叶子书想要实现这套系统的目的是模拟现实世界的军事训练,是需要考虑经济价值的,如果做出来用不起,依然没有任何意义。
  之所以只模拟太阳系范围内的世界,主要是他对于深空宇宙也不是很了解,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方向并不在深空宇宙。
  或者说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宇宙学方面,倒不是他不太感兴趣,而是精力有限,能够学明白身边的知识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学习顶层理论,永远也学不完,因为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问题。
  学习顶层理论,只是停留在三这个层面的学习,这个三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的,就像我们都知道世界有几种基本粒子构成。
  但是我看到的宏观世界却是多姿多彩,仿佛只要有可能,每时每刻都会诞生宏观新事物,几乎无法穷尽。
  同样的道理,想要模拟真实宇宙,不应该是从宇宙的宏观层面来剖析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世界构成方式着手,利用庞大的算力来模拟。
  只是这么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复制出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世界,也就是说,算力上满足模拟整个宇宙的需要。
  通过微观基本元素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也不会一模一样,一句话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一样的树叶。
  而给予基本元素构建起来的世界,差距比两片树叶还要大得多,甚至完全不一样,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满足他当前的需求,也就是说,他现在追求的就是要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至少表面上看一模一样的世界。
  那么只能从宏观层面逐渐往下构建,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宏观层面理论,不然他根本就用不着这么麻烦。
  等到完成了基础理论的构建之后,叶子书使用遥感卫星系统拍摄的地球图像,直接用在这上面,一个“真实”的地球,瞬间就被构建起来。
  里面的山水,以叶子书专业的眼光来看,也无法识破任何破绽,所有的一切,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
  如果不是知道这是虚拟世界,周边也没有任何人,很容易会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幻觉,意志不坚强的人,可能就把这个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了。
  ------题外话------
  求订阅!


  https://www.msvvu.cc/61258/61258163/7362541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