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089章 阴差阳错

第1089章 阴差阳错


第1089章  阴差阳错

        孟达所部的五千上庸郡兵,是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孟达精心积累下来的精锐部队。

        虽然说,以孟达的官职和身份,他可以蓄养的精锐部曲名额只有三百人,但孟达毕竟久居上庸,人脉和威望还是不小的,本人也不缺谋略手段,在一郡之地依靠能力和威望,整理出一支愿意听从他指挥的军队,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加上,东三郡的镇守将军,是寇封。

        寇封这个人呢,武将出身,做事习惯大大咧咧,他在东三郡镇守,基本只抓大方向,细节方面都是交给董允去处理的。

        但董允更多的还是帮着寇封处理政务居多,军务上的事情董允插手的很少,再加上最近的五六年,董允被诸葛亮调回了朝廷任职,这就给了孟达在东三郡上下其手的机会。

        不过呢,因为这个时候大汉都已经打回河洛地区了,东三郡都算是后方了,局势已经相当的稳定,孟达自然也不可能跟历史上那样反复横跳.这时候反复横跳的话,就算手里有五千人,寇封都能轻易灭了他。

        所以孟达的小心思,也就仅限于收拢一些愿意跟随自己的将士,凑了五千余人,一边给最好的待遇拉拢人心,一边积极操练士卒,等待着自己再次崛起的机会。

        严格说起来,孟达麾下的这五千人,单论兵员和组织能力,其实真的比一般的郡兵要强上不少,而这也是孟达能带领这些士卒,用七天时间从南阳赶到伊阙关的凭仗。

        只是,赶到是赶到了,可孟达依然不敢正面对魏军发起进攻。

        这一路上,孟达一直在催促着士卒赶路,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个人的统兵能力,勉强能维持住行军队形,可士卒的体能,基本已经抵达极限了。

        原本孟达的打算,就是拼尽一切代价赶到伊阙关,然后在伊阙关让士卒们休整,等待大部队的到来可刚到伊阙关,就发现魏军在强攻。

        其实孟达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趁着魏军对后方来敌没有防备,直接发动进攻。

        五千人对阵两万人,双方摆开阵型一对一,那孟达肯定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但五千人突然出现在两万人身后,趁着敌军没有防备突然发动进攻,哪怕领军的主帅是司马懿,也是无法扛住五千人的突袭的。

        所以,其实司马懿在得到斥候报告说,自己身后三十里出现大量蜀军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直接撤军了。

        恋战不撤,前进不得,后方再被人击破,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孟达知道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孟达更加清楚,就现在自己麾下的这五千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士卒已经精疲力尽了,再强行发动进攻,很有可能根本无法撼动魏军的后军防守,这要是再被魏军看破自己的虚实,来一个反包围那自己别说立功,恐怕伊阙关就是自己的埋骨之地了。

        所以,头脑还算清醒的孟达稍微想了一下,并没有采取直接进攻魏军的后翼的做法,而是选择了从战场边缘绕行,争取先进入伊阙关,凭关自守更加稳妥一点。

        而孟达的这个应对方式,也把司马懿给晃了一下。

        那么好的机会,怎么蜀贼的主将居然不抓住,而是领兵绕道,去增援伊阙关呢?!

        难道说.有猫腻?!

        孟达的奇怪应对,让司马懿瞬间有两种判断。

        一种,是蜀贼长途行军,精疲力尽,且兵力不足,无法发动主动攻击。

        另一种,是蜀贼在故意引诱自己拦截这支前锋部队,导致自己撤退不及时,被跟在后面的蜀贼大军给缠住。

        司马懿略作犹豫了一下,很快做出了判断——立刻撤兵。

        都不带犹豫的,甚至闹得刚刚进入伊阙关的孟达,看的都有点发愣。

        站在孟达的角度看,自己来伊阙关来的太快了,跟大部队已经有些脱节,士卒体能也到了极限.司马懿真要硬攻伊阙关,孟达还真的不一定有把握能够守得住。

        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儿,他还是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首先呢,司马懿需要考虑到,南阳方面过来的援军,他的主帅和领兵将领的用兵风格。

        南阳属于荆州,荆州方面过来的援军,主帅不是张溪就是徐庶,这两个人,都是那种心思细腻,用兵果决的类型。

        他们既然往洛阳派出了援兵,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能来的那么快,那么在这支援兵身后,主力大军很有可能是旦夕就至的。

        司马懿等不起那么多的时间。

        而这支援军的领军主将,根据斥候回报,将旗上写的是“孟”字。

        <div  class="contentadv">        荆州过来的将军,姓孟,有资格能独领一军的人,大概就只有上庸的孟达了。

        孟达这个人,那也是名声在外的,虽然不如法正,李严等人名声响亮,但不管是在东三郡还是在蜀地,细作情报都有表述,说此人的能力不在法正,李严之下。

        司马懿可不相信,这样的人会是那种瞻前不顾后的人。

        因此,在司马懿看来,孟达不选择主动进攻自己的后翼,反而摆出一副急于入关的姿态,有非常大的可能,就是要以自身为饵,引诱自己继续在伊阙关恋战,给荆州的主力大军赶到并且全歼自己争取时间。

        其次,司马懿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

        退一步说,就算孟达带来的士卒是因为精疲力尽,无力进攻,给了自己击破孟达所部的机会可孟达都已经到了,那么荆州的主力大军,必然就在身后。

        这不过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司马懿在这次反击洛阳战前,其实最担心的,始终不是能不能攻克洛阳,而是蜀贼同样准备了快半年的军事计划。

        如今荆州的主力大军来援洛阳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司马懿都怀疑,其实自己进攻洛阳的时候,荆州主力大军就已经从南阳出发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蜀贼的荆州军团,很有可能就不是来支援洛阳的,而是他们本来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洛阳。

        也就是说,蜀贼在自己发动进攻洛阳作战的同时,同样是做好了军事准备,开始准备进攻河洛和兖州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在洛阳城下恋战,应该尽快的收拢兵力,保存实力,准备打接下来的河洛和兖州防守战。

        河东地区,司马懿并不是太担心,毕竟那边只是承担佯攻的责任,兵力又多,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必然会选择收缩防守自己儿子就算没有这个能力,司马懿还是相信夏侯霸有这个能力的。

        巩县方向,司马懿也不用担心,以贾逵的经验和能力,就算不能击溃魏延,跟魏延僵持一时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现在司马懿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这两万士卒,如果继续往洛阳城下进发的话,很有可能在攻不下洛阳的情况下,反而被荆州军团给团团围住。

        基于以上两种考虑,司马懿还是决定,尽快退兵,先回巩县,跟贾逵等人汇合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进兵计划。

        就这样,领兵疾驰到伊阙关的孟达逃过了一劫,白捡了一个大功劳。

        而同样,撤退及时的司马懿,在刚刚领兵撤过大谷关之后不久,文钦也带领着南军前部五千人,赶到了这里。

        文钦其实是带着南军前锋来增援大谷关防御的,可司马懿不知道啊。

        在司马懿看来,如果他在伊阙关多呆上两天,恐怕现在自己的后路就已经被蜀贼给切断了,自己率领的两万士卒,恐怕就要被困在伊阙关和大谷关之间动弹不得,被蜀军主力围殴了。

        因此,接到后军侦骑报告的司马懿,也是一阵后怕,然后赶紧的继续领兵疾退,连缑县都不要了,直接退往巩县,跟贾逵汇合。

        就这样,洛阳南面的一场危险,就在这样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得到了化解。

        司马懿庆幸自己退的够快,而张溪.张溪在得知了前线两支前锋的汇报后,也是一阵后怕和懊恼。

        后怕的是,司马懿真的带兵绕道,从洛阳南面发动偷袭.真要被司马懿顺利的兵临城下,那后果,张溪都不敢想。

        搞不好诸葛丞相真的就得在洛阳城头上弹奏一曲,但能不能让司马懿上当,可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懊悔的是.这真的是一个一战而擒司马懿的好机会啊。

        如果姜维能再快一点抵达大谷关,或者是自己率领的主力大军能及时跟上孟达的前锋,恐怕现在司马懿连逃都没地方逃。

        而一旦能一战生擒司马懿,整个河洛和兖州地区,魏军必然兵无战心,那打起来,可就不是轻松一点半点了。

        可惜,好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https://www.msvvu.cc/61289/61289889/1058110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