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704章 挑明

第704章 挑明


第704章  挑明

        雍州,长安。

        刘备病逝于长安行宫,诸葛亮在长安发丧,昭告天下,然后就要扶持先帝灵柩,回成都南郊惠陵安葬。

        其实吧,刘备在生前的时候,确实动过心思,舍弃成都南郊的惠陵,转而寻求在长安择址,另修陵墓。

        但出于政治原因考虑,刘备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皇帝的陵墓,一般都是建造在都城附近的,如果在长安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那无异于昭告天下,自己打算迁都了。

        那成都那边非炸锅不可。

        如今的长安终究还是前线,也不是迁都的好时机,因此刘备始终没有办法下定决心,重修自己的陵墓。

        再加上刘备在占据长安一年后,就因病去世,也没有那个时间来修建陵墓,所以最终诸葛亮还是得扶刘备的灵柩回成都,葬在惠陵,毕竟那边的陵墓已经修筑了四五年了,都快完工了。

        只是吧,诸葛亮要扶持刘备的灵柩回成都,那么作为天子亲军的北军精锐,自然也是要跟随着一起回成都去的这对雍州的防御,是一个很大的削弱。

        年初刚刚决定左冯翊迁民军屯的事儿,如今施行了还不到半年时间,各地的戍边郡兵才刚刚抵达雍州不久,还没有经过休整训练,战斗力严重不足,而雍州本地的郡兵也刚刚招募,只是分发好铠甲军械,连操练都没有操练过几次,根本不存在什么战斗力。

        如果这个时候,曹魏闻听刘备病逝,兴兵来犯,而北军又撤离了长安.那事情就麻烦了。

        虽然张溪也觉得,就目前曹魏的实力,不太可能在休养不到一年之后发动一场大战.但,万一呢?!

        为此,张溪不得不去找诸葛亮和张飞两人,让这两人至少给自己留下一万北军精锐应急。

        也不要求停留多长时间,只需要这一万北军精锐在雍州再多驻扎一年,等到雍州郡兵初步形成了战斗力,那张溪还真的不怕曹魏兴兵来犯。

        即使打不退敌军,可守住三辅,坚守待援的能力,张溪还是有的。

        张飞对这事儿是没什么意见,他其实也觉得,雍州的防御有些脆弱了,再加上丁口不足,短时间内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雍州郡兵,因此留下一部分北军精锐帮助防守长安,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诸葛亮,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同意了张溪的意见。

        虽然诸葛亮也判断,曹魏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大规模的征战,但小规模骚扰,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没有精锐防守三辅,张溪凭借那一万戍卒和两万不到的郡兵,要防守整个三辅地区,确实很吃力。

        再一个,诸葛亮跟张飞商量后,也觉得如今的北军经历了第二次北伐战争后,虽然有所成长,但对比起曹魏的禁军精锐来,还是缺乏战阵经验。

        因此,诸葛亮打算把北军分批留在长安戍守,每批戍守一年,以轮戍的方式,积累北军士卒的临战经验。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北军精锐常驻都城的数量就会变少,尤其是换防的那几个月,三万北军精锐,可能留守成都的,只有一万人。

        如果再加上南军的两万人,人数倒也够了,但万一其他地方再有战事,比如需要驰援荆州的时候,兵力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因此,诸葛亮跟张飞商议,是不是把陈到率领的那一万白毦兵,收编入北军编制,成为都城戍守部队。

        对于这事儿吧,张飞倒是原则上同意,但具体是不是可行,还得上奏新天子,同时询问陈到的意见。

        白毦兵一直以来,都是刘备的亲卫,不算入北军编制的,只听从刘备的个人指挥,在第二次北伐战争后期,白毦兵就留在五丈原,守卫从褒斜道通往五丈原的大军粮道了。

        如今,随着刘备的驾崩,对白毦兵的安排,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这种精锐,当然是不可能解散的,季汉还没有奢侈到这个程度.调回成都,编入北军序列,也是应有之义。

        只是,这命令,哪怕诸葛亮是丞相,又有托孤之责,也不能由他来下。

        至于陈到这倒是不用担心。

        陈到的性格,跟赵云其实真的很像,两人都不是那种贪恋权位的人。

        甚至对陈到来说,刘备不在了,那么扶持幼主,就是陈到报答先主的最好方式。

        这些事儿,都是回到成都后,需要诸葛亮去协调的事情,对于雍州刺史部来说,诸葛亮同意留下吴懿率领一万北军,已经足够让张溪满意了。

        诸葛亮跟张飞两人要扶持刘备灵柩回成都安葬,也不宜久留毕竟刘备病故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下旬了,实在耽搁不起。

        因此,诸葛亮和张飞选定日期后,尽快出发,准备回成都去。

        不过在回成都之前,诸葛亮专门又去找了一趟张溪,跟张溪商议了一下关中地区的防御战略问题,顺带的,也把一些话,跟张溪挑明了。

        关中的防御战略,因为武关和潼关不在手,因此诸葛亮建议,还是以重点防御为主。

        右扶风地区,可以安排戍卒和郡兵看守住武关道附近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关隘,修建一些军事邬堡,据敌于武关道外。

        左冯翊地区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张溪和诸葛亮商议下来,觉得对潼关方向的魏军,除了加强监视,划出缓冲区,坚守军事要道外,真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张溪也曾经提议过,利用外地世家前来左冯翊置地拓展产业的机会,允许这些世家大族们招募家丁护院,就地自守,以此来拖延魏军的渗透.这个主意,被诸葛亮否决了。

        这主意倒不是说多差,因为即使你不同意,那帮世家大族们也会私下这么干,在这种边境州,你根本无法阻止他们这么做。

        可诸葛亮还是不想在官面上开这个先河,生怕给了这群外地世家在雍州本地坐大的机会,甚至于,以此为先例,其他地方的世家也会要求有相同的待遇。

        比如说荆州。

        雍州是前线,难道荆州就不是前线了么?!

        官面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开先例,有些事情明明是因地制宜的政策,但在某些怀有私心的人眼里,就会变成需要普及的政策。

        诸葛亮不想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宁可稳妥一点。

        至于长安的防守,这个诸葛亮倒是不担心。

        只要左冯翊和右扶风没被魏贼攻破,长安就不会受到任何威胁,而即使长安受到了攻击威胁,以长安的城防,只要张溪不是脑残到把所有兵力都祸祸干净了,坚守上几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两人讨论完关中三辅的守备策略后,张溪本来以为没事儿了,准备送客。

        可诸葛亮,却在临走前,跟张溪说了一些话。

        “元长可知,先帝为何要在临崩前,封元长为博陆侯?!”

        这话,诸葛亮是一副闲聊的语气,跟张溪提起的。

        张溪其实也纳闷,一直没想通这里面的道道。

        张溪是颍川长社人呐,按照大汉封侯一贯的做法,如果刘备要封张溪为列侯,那也应该是封为长社侯才对,这才能显示刘备对张溪的嘉奖,同时也能让张溪名扬故里。

        虽然如今天下未定,刘备就算封了张溪为长社侯,也只能是遥领,不可能真正享受到颍川之地的封邑,但好歹也是个荣誉象征啊。

        怎么就封了一个博陆侯博陆这地方,可是在幽州啊。

        张溪也是一脑门子官司,不解的向诸葛亮求教道,“溪实不知,不知孔明先生可有头绪?!”

        诸葛亮笑了一下,对张溪直接把话给挑明了。

        “先汉大将军霍光,便是博陆侯。”

        这话一出,张溪整个人都懵逼了。

        不是先帝这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的政治含义,实在是让张溪越想,越觉得有点毛骨悚然,下意识的看向了诸葛亮。

        汉武帝四大托孤重臣,最终的下场如何,张溪还是知道的刘备封自己当博陆侯,难道是要自己制衡诸葛亮么?!

        张溪的小表情,诸葛亮自然看在眼里,但诸葛亮却只是笑笑,继续说道,“亮自认不是上官桀,翼德也只会是金日磾那样的忠臣.可我与翼德,终究比元长年长,若将来有人要做上官桀,桑弘羊之辈,就需元长这个博陆侯出马了。”

        说完这些,诸葛亮对张溪一拱手,扬长而去。

        只留下张溪一个人,站在自家大门口发呆。

        先帝真的是这个意思么?!


  https://www.msvvu.cc/61289/61289889/1070712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