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戍边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第691章 戍边
刘备依然停留在长安,准备这在九月秋收后,举行的祭祖典礼。
这个时候的刘备,朝中政务交给了诸葛亮去全权解决,长安这边的军政,主要工作由张溪,魏延等人负责,北伐军的策略规划和制定则由庞统,黄权等人筹划,他其实并不算太忙。
因此,张溪要见刘备,倒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但,刘备最近的日子,却也不算太好过。
原因很简单,刘备病了。
目前来看,并不是什么大病,无非是一些伤寒之类的小病,症状也不明显,经过卫沈的治疗,病情倒也控制的住。
但问题是,刘备今年已经六十五了。
按照卫沈的说法,刘备这是常年征战,体虚气损导致劳累过度,再加上对关中气候水土不服,这才小病缠身如果可以的话,卫沈建议刘备早日返回成都,以成都的气候条件,好好修养,才是上策。
卫沈这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实打实的建议,但刘备听不进去。
刘备停留在长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就成都那帮世家,如果不能借这次的机会好好敲打一阵,收服他们的心,那等到自己有个百年之后,阿斗那小子继位,就比较麻烦了。
谁家儿子谁知道,阿斗那小子,不是无能之君,但也不是啥雄才伟略之主,如果这个时候不能收服蜀中的那帮世家们,那等到将来.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
说不定即使选择迁都长安,西南也会不稳的。
再一个.刘备这人吧,确实跟大汉的太祖高皇帝有些像,对待生死的态度,真的挺“洒脱”的。
当年楚汉之争,为了活命,刘邦可以毫不留情的把老婆孩子踹下车,但等到天下初定,刘邦因为平定英布之乱时重伤不起,他又以“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为由,拒绝治伤,最后因此驾崩。
如今,刘备也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六十五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寿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天命好了,天命让他能活下去,他就能继续活下去,天命要他明天死,他躲也躲不过。
就这样,刘备根本不听卫沈的建议,执意留在长安,而也因此,秦宓被逼的,把祭祖时间从明年正月,改到了今年的九月。
本来秦宓觉得,既然要祭祖,自然是正月比较合适,符合周礼啊。
正月本来就应该是天子敬天祭祖的日子,而今年正月刘备忙着跟曹魏争夺关中呢,如今夺下了关中,在明年正月敬天祭祖,那不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么?!
可如今就刘备对自己病情的态度,以及刘备目前的身体状况,秦宓是真的怕出问题。
在这个时代,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天就是一道难熬的生死关,熬过去了,说不得还能再活一年,熬不过去的话,那就真的驾鹤西归了。
哪怕刘备如今贵为天子,但老天爷收人的时候,可不会管你这么多。
因此,秦宓必须把祭祖的时间提前,赶在冬天降临前,让刘备完成祭祖大典,然后再安心过冬.这万一要是在正月祭祖,再把刘备冻出个好歹来,那他秦宓才是罪大恶极呢。
好在秋收后祭祖,也算是符合周礼的祭典时节,礼仪上是说的过去的,天气也不算太冷,时间正合适。
因此,张溪见到刘备的时候,其实秦宓刚刚给刘备汇报完祭祖流程,经过刘备同意,确认下祭祖的所有礼仪规范。
两人这一进一出的,谁都当没看到谁没办法,谁让这俩人前段时间有矛盾来着,谁也看不惯谁。
秦宓离开后,张溪这才入内去见刘备。
刘备虽然已经登基称帝四年了,但依然还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方式,倒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张溪来了,还是跟以前那样,两人坐下说话。
啥三跪九叩的,又不是大朝会,刘备也不是明清两代的皇帝,就没有这个规矩。
张溪还是拱手作揖行礼,刘备也是一挥手示意张溪不必多礼如果不是身体有些虚弱不允许的话,刘备还能跟以前那样,拉着张溪的手入席就坐。
两人坐下后,刘备先是笑呵呵的问道,“元长向来随性,不愿拘泥于案牍,可是近日处政辛苦,来我这儿散散心?!”
就是在开玩笑而已。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了,以刘备的看人水准,还能不知道张溪的性格。
张溪这人吧,其实啥都好,领兵作战虽然谨慎却不失机变,处理政务思虑颇多,虽不周全却往往有奇思妙想,又善用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就是有时候太过于疏懒了一些,不逼他一下,不成大器。
这就是刘备对张溪的评价,因此今天一见面,先拿张溪开个涮,顺带的,也算是在变相的逼迫一下张溪。
你小子脸皮再厚,总不能当着天子的面承认,自己就是来这里躲懒的吧好歹的能拿出点政务来,跟刘备汇报一下吧?!
可刘备也没想到,张溪这次,居然真的不是跑他这边来偷懒了,是真的有事要说。
张溪也没有多说什么辩解的话,而是先把计划书和自己的奏章呈上,给刘备观看,然后才说道,“臣此番,却非散心,乃有要是启奏陛下,还望陛下定夺。”
说完这些,张溪也不再说话,而是在一边坐着,等着刘备看完了奏章和计划书后发问。
而刘备对张溪的这份计划书,看的是脸色越来越凝重,一边看,一边思考.一直到一刻钟后,刘备才放下计划书。
“此事,牵连甚广,且”刘备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唤来了黄门侍郎,让他去传诏庞统,黄权二人觐见。
这俩还没有到之前,刘备才一脸苦笑的看着张溪,说道,“元长当真是此计虽妙,实施起来,却未必如元长所言顺利啊。”
张溪点点头,说道,“此事我亦知之,只是关中丁口缺失,若两翼皆不实,不如实其一翼,以作护卫。”
“然左冯翊亦不容有失!”刘备微微摇头,说道,“军屯之意,我非反对,但左冯翊之地甚广,若全部军屯,兵马调动何来?!”
张溪微微低头,沉默不语。
兵马调动这事儿,虽然是归他这个兵部尚书管,但兵权这种玩意儿,肯定是不能掌握在他手里的。
刘备却是笑笑,说道,“元长之意,我亦能猜到.只是,北伐全军不到十万人,凉州军团两万人需回镇凉州,益州郡兵亦需轮值回益州,北军精锐不可擅离京城.就算我许你雍州刺史部征发郡兵,戍卒,如此大的缺口,你一时半会儿又如何去堵?!”
刘备这话说的吧,张溪都愣了一下。
这话,基本就等于是刘备给了张溪在雍州刺史部招募郡兵和戍卒的权利.等于是下放兵权了。
刘备都这么说了,张溪也不敢再藏着掖着,把自己和魏延两人商量的办法,和盘托出。
而刘备听着听着吧.真的,要不是出这主意的两人,一个是张溪,一个是魏延,刘备都有心要怀疑,这俩是打算要干什么了。
这两人建议刘备,把益州,荆州,凉州的郡兵士卒,分出一部分,以戍边的名义,调来左冯翊军屯。
也不用多,一州分出个两万郡兵过来,就有了六万士卒了。
这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事实上,两汉时期郡兵戍边也是常有的事儿,一次戍边两年为期,这倒也不算破例。
但问题是,两汉时期的郡兵戍边,那是各州轮流分摊的,也就是说,一个州的郡兵,基本上要五到十年才会有一次戍边的任务,可这俩货的要求,是在一年内,让刘备麾下三州同时承担戍边任务,甚至有可能,未来的三五年,每年都有戍边任务。
你猜猜各州主官和郡兵对此会有什么看法?!
戍边从来不是什么好事儿,哪怕只是来搞军屯,也不见得有多少郡兵会对此感到高兴的。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刘备觉得吧,这俩虽然想的有些太美,但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事情的办法但这俩又要求刘备把三万北军精锐留在长安,进行左冯翊屯田,这就有点过分了。
北军精锐确实是有出征作战的责任,但戍边这事儿,可不是北军的职责范围。
再一个,北军是直属于大汉天子的亲军,是大汉天子手里最锋锐的刀剑.让他们听从你俩的指挥,留在关中搞军屯这要是换了曹操,你俩现在的脑袋可就不知道在哪儿了。
所以刘备才会觉得,这事儿事关重大,牵连甚广说真的,这也就是搭着刘备的性子比较仁厚,否则啊,都不要换成曹操,换成孙十万都不会容忍这俩瞎搞。
https://www.msvvu.cc/61289/61289889/1070712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