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人世间:逆转人生 > 第四十三章 收获

第四十三章 收获


  只见那箱子里面,散乱的装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细长纸条,看似乎是一大堆纸币。
  周秉昆随手拿出了一张,接着蜡烛的微光,大略的打量了一眼。
  让周秉昆感到诧异的是,这竟然是一张面值为一千元的纸币。
  看这个数值,他就知道,  这肯定不是现在流通的货币。
  周秉昆继续在纸币上面观察,只见这张纸币整体呈灰紫色,上面抬头处印着一行“中国人民银行”,正面左侧有工厂和推车的图画,右侧有两匹马耕地的图画。
  下面中央处,还印着“一九四九年印”的字样。
  看着这张纸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一九四九年的印刷时间,以及一千元的面值,  周秉昆心里面确认,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套人民币了。
  想到这里,  周秉昆将蜡烛朝着木箱子靠近了几分,仔细的观察起来。
  只见这个箱子里面,散乱的满满都是这过了期的纸币。
  这第一套人民币因为历史的原因,通胀严重,面值越来越大。在结束使命之前,最大的面值已经到了五万元。
  这一套人民币在刚建国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许多弊病:单位价值低,面额大,使得物价动辄上万,不利于流通和交易,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于是,国家便设计了第二套人民币,直接来了个一万块兑换一块,一下子就把日常流通的面额压了下去。
  如此一来,百姓们日常交易花销,  又变成了元角分。对比以前来说,方便了不少。
  看着箱子里面散落的第一套人民币,  周秉昆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看来余炜当时不敢去兑换第二套人民币,害怕说不清楚自己资产的来源,于是就将这些第一套人民币放在了这里。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周秉昆。在这个年月里,国内的人们的心里面,都觉得人民币只是流通货币而已。没有人意识到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
  但是对于有着后来人思维的周秉昆来说,他可是见识过各式各样的收藏市场的。
  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那是毋庸置疑的。
  想到这里,周秉昆便毫不客气地开始往空间里面划拉这些纸币。
  先前的物资和美酒,不论对谁来说,都是好东西。周秉昆自然不好吃独食,都留上了一半,等着将来保卫科来查抄。
  这些第一套人民币,现在只有周秉昆一个人知道它们的价值。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就是花不出去的废纸。
  如此一来,周秉昆便心安理得的全部受纳了。
  只是,在收起纸币的过程中,一个灰白色的棉布袋子,  出现在了周秉昆的面前。
  周秉昆拎起袋子,  发现里面的分量不轻,  同时还传出了金属碰撞的响声。
  他轻轻的在手里面掂了掂,布袋子里面发出了“叮铃叮铃”的响声。
  听到这响动,周秉昆大概就猜出了里面的东西。
  他伸手一捞,从袋子里面抓出了一把冰凉的圆形硬币。
  果然如周秉昆所料,里面是一袋子的银元。
  正愁着有些缺钱的周秉昆,看着手里面的这一袋子银元,心里不由得乐开了花。
  这么一袋子银元,估摸着有一百来枚,如果兑换成人民币的话,能值个好几百块呢,算是解了自己的一部分燃眉之急。
  只是,这么一计算下来,周秉昆就觉查到了不对的地方。
  就这么一个布袋子,满打满算也就能装个两三百枚银元。算下来也就是一两千元的水平。
  可是余炜家里面已经花出去的钱,可比这个数值大多了。
  何况,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袋子银元的话,余炜应该会悠着点挥霍。
  只有余炜手里的金钱,远远多于这个数量,他才会如此不顾将来的挥霍。
  想到这一点之后,周秉昆伸手在布袋子里面狠狠抓了两大把,估摸着将其中的一半,默默地划拉到了自己的空间里面。
  随后,他将布袋子拎到了一旁,放在了身边的地面上,继续的“清理”着木箱子里面的纸币。
  又将不少凌乱的纸币收进空间之后,周秉昆终于在箱子的最底部,发现了一个看起来颇为精巧的小木盒子。
  发现这个盒子之后,他先将剩余的纸币一股脑地收了起来,只留下那个木盒孤零零的待在木箱的角落里面。
  随后他一个探手,将那个盒子拿在了手中。
  入手以后,他便觉察出了不对的地方。他在这个精巧的盒子上面,竟然摸到了一些灰尘。
  这就说明了,这个盒子以前应该不是放在箱子里面的。
  周秉昆拿着蜡烛靠近一看,发现了盒子上面,那些精巧的纹路缝隙之中,果然还残留着一些土的痕迹。
  又看了一眼这个盒子的尺寸,周秉昆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个箱子,应该就是从先前那个墙角的窟窿里面取出来的。
  而且,从重量上面,也可以觉察出这个盒子的不同。
  看这个盒子,也就比巴掌大上一些,却明显有好几公斤的重量。
  就这个密度,再结合上余炜对这个盒子的珍稀程度,周秉昆隐隐觉得,自己这次是要发达了。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周秉昆轻手轻脚的打开了手上的木盒。
  果然如他所料,木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许多根金条。
  “一、二、三、……七。”周秉昆将盒子里面的金条,一根挨着一根的摸了一遍,同时在心里面默默地数着。
  “七根的话,那可是奇数,不大好分啊。”周秉昆轻轻地抚摸着盒子里面的金条,内心开始犯起了嘀咕。
  数学规律就在那里放着,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造成问题的家伙。先咪下一根来,剩下的就是偶数了,也就可以执行分一半的传统了,完美。
  想着,周秉昆伸手放在了一根金条上面,将之拿了起来,轻轻地在手上掂了掂。
  这玩意估摸着有六两的样子,也就是三百来克。
  果然,周秉昆在金条上面摸到了有字的痕迹。他拿过蜡烛一照,就看见了上面的“诚记”字样,看情况这应该是金店的名字。
  而在“诚记”字样的两端,则是用钢印分别印下了“拾”、“两”两个大字。
  周秉昆虽说没有见过,但也听说过这玩意儿的大名:“大黄鱼”。
  金条上面的“十两”,是按照民国时期一斤等于十六两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一根“大黄鱼”就是三百来克。
  就在周秉昆拿起一条“大黄鱼”之时,木盒子里面的空隙处,显露出来的却并不是他预想中的木质盒底,而是和周围“大黄鱼”一般的黄金质地。
  原来,盒子里面的“大黄鱼”,不止一层。


  https://www.msvvu.cc/62310/62310500/7057919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