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崇祯大明 > 第一百三十一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五)

第一百三十一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五)


明眼人很多。

  孙承宗能够看得出来的东西,也一定能有别人看得出来。

  而孔家在当地是什么德行,只要是去过山东的人都知道,若是按照崇祯规定的律法来办事的话。

  孔家上上下下,绝对都要去修路。

  “孔家难办了,就看整个天下的读书人,是不是会联名上书,让皇上多一点顾忌。”

  高弘图手中的茶碗的茶水,已经冰凉了,不自觉的喝了一口,仿佛给自己的肚子里,放了一块冰块,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孔府是天下读书人最后的颜面了,若是皇上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的话,我看大明内部又要烽烟四起了。”

  袁可立来的晚了一点,还没有深刻的感受过,崇祯治下的律法法规。

  孙承宗可是一直在观察着登基之后的崇祯,在京师第一次换了朝臣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可时间拖得越久,就知道自己的机会越是渺茫。

  崇祯是一个不愿意妥协的人,更是一个较真的人。

  “恐怕皇上巴不得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呢。”

  崇祯是怎么忽然崛起的,孙承宗在几人当中最有发言权,若不是陕西一带出现了反贼,那可能迅速的拉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就凭京师王冲手上的哪一点人,最多可以保证,政令在京师范围内还有点作用。

  只有养在深宫之中的皇帝,才符合全天下所有文臣,儒生的利益。

  至于嘴上喊得治国平天下,可前提也要做好修身齐家吧。

  所以在齐家没做好之前,治国就得先等一等。

  袁可立在发愣,历史上这么暴脾气的皇帝可是不多,只有高弘图有些无语。

  仔细的想一想,似乎乱起来了,更利于崇祯掌控整个大明。

  “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山东。

  齐鲁之地。

  首先将齐、鲁联系起来的是孔子。

  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过了不久,他又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左传·定公十年》)又进一步强调了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所以此地也是孔孟之学盛行的地方。

  孟子已经悄悄的沉寂了下去(被朱元璋给干下去的),孔子还在接受者四方学子的供奉。

  而孔家作为孔子的后代,自然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而这种优越感不是来自学问,更不是做出了什么对每一朝,每一代的国家巨大的功绩。

  而是其本身的的那种血统在作祟。

  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孔家已经延绵了不知多少代,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是孟子说谎了。

  就是孔家这种世家,真的是整个天下所有人的需要。

  还是不可或缺的那种。

  更是超出了许多顶级世家的那种潜力。

  而这种连皇帝都惧怕的影响力,居然没有一个皇帝想着如何去蒂,不但没有加以限制,而是在继续的累加尊荣。

  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做皇帝的可以忌惮领兵的大将,也可以揣测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

  偏偏就放过了从来都没有低调过的孔家。

  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毕竟领兵的大将保护了国家,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治理了国家,凭什么一个没有任何付出的孔家就让自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孔府。

  雕栏玉彻依旧在。

  大明的变化似乎从来都影响不到这里。

  孔胤植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出门溜达,身后跟着的家丁,拿着棍棒,不像是护卫,更像是山贼一般的簇拥着他。

  “老爷,开春咱们是不是把所有的地都种上棉花,最近的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利润很大啊。”

  管家不但管理者孔家的产业,还要分析者物价的流动,身兼数职,算是孔府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不用,粮食还是要种,棉花可填补不饱肚子。”

  孔胤植喜欢银子,更加喜欢突地和产业,现在孔家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收购的贫农手上的。

  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摸索。

  知道一件事情最重要,那就是时刻都要想着留够口粮田。

  本来眼看着大明的江山摇摇欲坠的快不行了,只要陕西一带的起义如燎原之火一般的席卷开来,那么他们孔家的基业,还能再上一层楼。

  毕竟到时候,因为天灾人祸,卖儿卖女的就多了,更何况是卖田地的。

  可惜的就是,起义来的快,去的也快。

  真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有。

  而最近不少人都在告诉他,皇上要清理衮州了,山东也在衮州的范围内,让他小心一下,别犯在皇上的手里。

  可他需要吗?

  不需要。

  本来他还想着怎么把孔圣人的塑像,还回去呢,现在不就正好是个机会。

  上次从京师来的那些人可是把他气得够呛。

  圣人的塑像,没有沐浴焚香,是能够随意搬动的?

  若人人都这样,到时候谁还在意孔学,说还在意孔家啊。

  所以他知道什么时候空家人可以躲,可以投降,什么时候,是不能躲,还要迎难而上的。

  边走边想着心思。

  忽然前面一阵骚乱,又有哭泣声传来,只是不大一会,就平静了下来,似乎眼前的一切都从来没有发生过。

  孔胤植没有问为什么。

  在这里发生这样的事情,肯定就是一些庄稼户无理取闹,弄出来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只要打一顿就好。

  若是还不成,就打两顿,打三顿,一直到好了为止。

  在曲阜,孔家的家规,可是比官府的律法还要有效的。

  继续前行,今天一早他还要接见南京来的官员,商量着如何才能够在登州码头上,占据一点自家的利益。

  只要皮岛的袁崇焕做的好,商路畅通。

  就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进账。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走着走着,孔胤植忽然开口问道,冬日的外景,若是下雪的话,还能够看上一眼,可现在除了寒冷,还是寒冷。

  转悠一下,也算是对自己产业的巡视了。

  “回老爷,现在差三刻就是巳时了。”

  “那就摆好酒菜,等一会有人要来,可不要失了礼数。”

  官道上。

  没有人组织起来清理积雪。

  一辆马车走的特别艰难,随时都在小心着,不要一下子栽倒路旁。

  看起来干硬的路面,其实滑溜的,一不留神就会出大事,后面跟着车队的护卫们,也是一个个的在注意脚下,根本就提不起行走的速度。

  阮大铖一直都不喜欢坐车。

  颠簸不说,还没有一点安全感,只是这一次没有办法了,才派他来和孔家接触。

  “一群混蛋,都想要银子,却都开口闭口的说谈银子俗气,有本事不要和我抢生意啊。”

  被连续的颠簸,阮大铖不由的破口大骂。

  南京城那么多的官员,偏偏就选中了他,若不是现在还想着兵部尚书的位置,他那会跑到山东来。

  快到孔府曲阜的路上,才好了许多。

  总算孔家人,还知道在自家门口修路。

  **

  孔府阮大铖来过。

  每一次到来,心中总有一种憧憬和羡慕。

  世间的世家不知几繁,可能够流传到如今的似乎就只有这么一个。

  他自己许多时候也在想,如何才能够把阮家,也像孔家这么长远的流传下去,可做了许多的准备,都是无用功。

  就如同那些诗句中说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年世家,谈何容易啊。

  “懋甲兄,今日可要多叨扰叨扰了。”

  收回散乱的思绪,瞧着桌面上的菜肴,阮大铖的眼角就不由的抽搐,早就听说过孔家的家宴,从来都是奢华无比,堪比皇帝的国宴。

  现在见了果真名不虚传。

  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等等十六道,这还是最简单的家常菜。

  他自己在画舫上,也是一个舍得银子的风流才子,可也绝对不会这么奢侈。

  “哪里,哪里,以后还要阮兄多多指教才好。”

  几人互相谦虚了一阵。

  才借着酒宴转入了正题。

  “你们说的登州商队,我可以入股,不过有一件事情,你们也得明白,崇祯要清理衮州,山东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们孔家若是失势,别说登州商行了,就是皮岛的袁崇焕,估计都得狼狈逃窜。”

  孔胤植不想去猜,也不想说那些弯弯绕,一切都是利字当头。

  自己要抵挡崇祯的变法,就需要外力介入。

  不然单凭他们一家,可没有底气和皇帝对着干。

  “这个南京的所有大臣们,都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只要崇祯不打算妥协,那么大明就要乱了。”

  阮大铖此时说话的底气很足,对于崇祯也是一点都不忌惮,虽然上次还借助国丈周奎的手,建立了商行。

  可事情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快。

  本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已经不需要了,眼看着衮州要是能够拿下,崇祯的手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他们这些大臣们,就算是想要投降,或者告老还乡,在崇祯的政策之下,也是被清洗的对象。

  心存侥幸的都在修路呢。

  “你们有办法解决火枪的问题了?”

  听到大明就要乱,孔胤植心中就是一惊,没想到南京的那些人,真够可以的,居然也弄出火枪了,

  原本上一次福王时间,就是一个混乱的开端。

  谁能想到,福王的手下,可那个叫做刘良佐的总兵,一点作用都没有,那一次可是着实吓了所有人一跳。

  生怕崇祯拉着队伍,一路的打到南京去。

  从那时开始,他们收集到的消息,都在说明一件事情,就是不解决火枪,这仗就没办法打的起来。

  “这个就是秘密了,你只需要知道,我们也有一支一万人的火枪兵就行。”

  阮大铖是见过了那些火枪兵的,和原本大明自己生产的三眼火铳真的而是两回事,不但射程远,攻击力还很高。

  完全可以取代弓箭的应用。

  最重要的是,训练新兵的时间能够大幅度的缩短。

  当然这也是崇祯的手上,兵员源源不断的真正原因,能够快速的补充新兵,那么战争就能继续打下去。

  直到一方没有银子,或者是钱财不够用了为止。

  “这样啊,那么登州商行的股份,我孔家只占一成,剩下的算是支援你们拨乱反正的大事业。”

  孔胤植迅速就做出了决定,只见他摸着下巴上的胡须道:“不过那种火枪你们要是多的乎啊,孔府也打算买上一批,价格好商量。”

  “那玩意很贵的,差不多五十两银子一杆火枪,而且你还不知道,南京城的不少铁匠,可都跑到了崇祯的手下,想要找到一些手艺好的,都没有办法。”

  阮大铖说起铁匠,心里就是窝火,以前还嘲笑崇祯本工匠当宝贝,殊不知只有读书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现在好吗。

  自己要用的时候,手上已经没人了。

  想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工匠,可不比读书识字容易多少。

  “五十两银子啊,照这么说的话,崇祯的手上还是真的有银子的。”

  不打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他是知道崇祯的手上,差不对有多少火枪兵的,最少三万人是有的。

  一人一杆火枪,三万人就是多少?

  “你小看了崇祯的国库,单凭县府的那个商业集市,就是日进斗金,南京许多人现在眼红着那个钱财,也想要建立一个,只是到现在还在扯皮,拿不出一个章程出来。”

  眼红崇祯弄出来的生意的人多了。

  可能够成功的有几个?

  说实在话,南京的商人们照猫画虎都弄不来,更别说理解其中的某些东西了。

  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崇祯玩的而是产业链,而他们只是选了其中的一环,自然利润看起来没有崇祯的高了。

  孔胤植一愣,险种暗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失败。

  “那么我在这里就恭喜你们能顺利完成大业了,到时候开创一个堪比宋朝的伟大朝代,也是指日可待。”

  以前还可以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以后可就要反过来了,变成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

  “哈哈哈,说不得崇祯失败了之后,也会躲在某个角落唉声叹气的说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了。”

  阮大铖哈哈一笑,说着说着,自己突然一愣。

     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皇后姓周,而崇祯的皇后也姓周,是不是真的是历史的轮回,刚好让他们给遇到了。

  即便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可以前的天人感应学说,依然在儒家之间有着很广阔的市场。

  历史的巧合,回到了现实,总是能够给某些人一种胆气的。

  而这种胆气,通常都被他们称作为天命所归。

  

  


  https://www.msvvu.cc/64052/64052442/52727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