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百零二章 寒门氏族,泾河分明

第一百零二章 寒门氏族,泾河分明


  见到江陵王.曹植还在犹豫,顾荣身旁的一人也忍不住开口了,“彦先兄的话,下官也深以为是,还请太傅大人万万不要推辞。”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此人与顾荣年纪相仿,正是当年跟他一起来京的步阐.步仲思,现任户部度支司堂官郎中,也是同样的正四品京官。

  还不待众人有所反应,那步阐又继续开口了,“科举一制,事关我大魏江山的千秋万代,也只有太傅大人您才能够担当的起如此重任啊。您作为当今皇帝陛下的亲弟弟,已然位极人臣,无论是出身、功绩、阅历还是其它的什么,已经无人可比,也只有您出面才能够让所有的人都为之信服。

  万万不要想着将这份功劳让给其它后生晚辈的忌讳,而推辞啊,那样只会让科举所造成的有利影响大大折扣。”

  此话一出,堂内的众人无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众人看想这两位不算年轻的年轻人的眼光也变了许多。

  此时,坐在次宾席首位的太子.曹睿,看向这两人的目光也多了一些赞赏,当然此时并不是与他们亲近的时候。

  他刚刚在堂中默不吭声的听了这么许久,也已然明白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随即也缓缓开口道,“三叔,这两位郎中大人所言颇有几分道理,甚和孤意。另外,我想在座的诸位应该也认可吧?”

  说着他朝着堂内的众人扫视了一圈,众人见状也纷纷点头称是,当然这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老臣附议。”

  “下官也附议。”

  “臣等附议。”

  “还请太傅大人您万万不要推辞呀”

  看着大堂众人的附和,太子.曹睿随即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既然在座的诸位也都无异议,还请三叔你看在我大魏江山和天下苍生的份儿上,再辛苦一次,不要推辞了。”

  被拱上风口浪尖的江陵王.曹植,看着这般情景,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一旁任城王.曹彰,似乎是想要寻求一些主意,又似乎想要寻求一些个帮助和安慰。可没想到,他的如意算盘终究还是打空了。

  只见那任城王.曹彰,见到看向了自己,随即呵呵一笑开口说到,“子建小弟(曹植,字子建),你别看我呀。怎么着,莫非你想让我这个大老粗替你去当那个什么劳什子主考官?你可饶了我吧。咱们的太子侄儿和诸位臣公们既然也都认可了这件事,我想你这太傅大人就再辛苦一次吧。要不然光占着高位,而不做事,这可不太好啊。

  莫非你想尸位素餐,白拿我大魏朝的俸禄不成?”

  此话一出,堂内顿时爆发出如雷板的笑声,即便是平日里一些不苟言笑的大臣们,此时也被任城王.曹彰的诙谐给逗乐了。

  江陵王.曹植此时也被逗得捧腹大笑不止,对于自己的这个兄长,他还是了解的。尤其是这几年,他身上的杀气褪去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也比当年要和蔼几分了。

  良久之后,堂内的笑声才渐渐的小了下来,江陵王.曹植随即缓缓开口说道,“好好好,既然诸位臣公都这么说了,那老夫就当仁不让,再强横一次了,届时还请诸位臣公多多支持才是啊。”

  看着堂内的衮衮诸公,江陵王.曹植不由得心生感叹说道,“世间可以无我曹子建,但不可以没有在座的诸公啊。我大魏的江山社稷,也正是有了诸位的辅佐,才可以长治久安。植,在这里拜谢诸位了。”

  言罢,他站起身来双手微微一拱,朝着堂内的众人行了一礼。

  其余的众人见状,也纷纷站起身来回礼道,“太傅大人您客气了。”

  江陵王.曹植和堂内的众位大臣都心知肚明,只要有一个人在朝会大殿上提出推荐他做此次科举的主考官,那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因为其余人没有一个有资格,可以跟他相抗衡的。当然,他曹子建,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看着众人都坐回了原位,江陵王.曹植再次开口道,“既然如此,这首次恩科的主考官就由老夫窃位了,至于以后的事情,还要仰仗诸位了。”

  突然曹植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一皱接着说道,“现如今事情已经很明朗了,在京的支持科举的大部分臣公几乎都在这儿了。不支持的大臣们,此时应该在司空.陈群或者御史中丞.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的府中商议对策呢。当然,还有一部分保持中立的大臣们,此时正安安稳稳的待在自己家里,决定两不相帮呢。

  三日后的朝会,事情也必然会如刚刚邓尚书所言,那司空.陈群和御史中丞.司马懿等人绝对会用阳谋。而他们的阳谋,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想要在此次恩科之中谋取更大的利益罢了。

  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同意科举这一国策,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要是敢反对,将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他们也无法阻拦科举制面世和向前的脚步。

  再简单点儿来说,他们的意图,也就是想着多争取一些副考官以及监考官的席位罢了。只要他们争取了,日后那些因为科举入仕的士子和入伍的百姓们,将会是他们的半个门人,这必将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他们对于寒门出身的士子以及普通百姓,和出身名门的子弟肯定会有所偏颇。所以既是为了我大魏江山社稷,也是为了天下的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在座的诸公届时还请务必竭尽全力,以便在此次恩科之中可以谋得更多的席位。”

  随着此话一出,整个大堂的气氛再次变得严肃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次的事情不同以往。以前,他们是同仇敌忾,共同御辱于外。可这一次,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却是自己昔日里并肩作战的队友。

  太子.曹睿虽然年纪尚幼,没有像堂中大部分一样经历过昔日的战争,但是他也能敏锐的察觉到众人的异样。

  见到气氛如此的凝重,他随即主动站出来,轻声说道,“此次朝廷推行的国策不同以往,事关大魏江山之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天下无数的黎民百姓。所以,这个杀人不见血的战争,我们必须要面对。

  也可以说,这一次的事情,其惨烈程度绝对不会亚于以前的任何异常征战。你我当中,会有很多人......”

  太子.曹睿并没有把话完全说完,但是他明白,堂中的其余人已经知晓了他话中的意思。

  “不过,大家请记住,我们今天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后,当后世之人提到科举的时候,都会想起今时今日你我所做的努力。

  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今日之后,天下寒门和氏族便要针锋相对,也必然会泾河分明了。睿,也在这里拜托诸公了。”

  言罢,他站起身来,双手作揖,郑重的朝着堂内的众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臣等愿追随太子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发生在大魏黄初一十五年,江陵王.曹植府邸上的一幕,这一幕也必然会被记入青史,供后人瞻仰。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就让历史和时间来证明吧。

  当然,后世之人每每提到这一事件时,无一不慷慨激昂,恨不得能够早生几百年,与这些个先辈共同并肩作战,只是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

  科举制论策一经面世,便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议论纷纷。而结果呢也正如那太子.曹睿所料,可以说是分成了泾河分明的两派。彡彡訁凊

  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自成一派,这一派是坚决维护和支持科举制的。

  因为他们从科举制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四百多年前,有一个叫陈胜的农民,大声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那是需要流血牺牲,才能争取到的。

  现如今朝廷主动给了他们一条路,不用死人,也可以封侯拜相,甚至不用那些个公卿大臣和官老爷们的举荐。人人皆可投碟自尽,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

  你可以是读书读的好,也可以是跑步跑的快,可以是水性好,也可以是力气大,等等等等。

  只要是有特殊技能的,朝廷都能够录用你,让你的才能得以发挥。

  一时间,天下翘首莫不奔走相告,颇有当年大魏开国之壮举。

  而另外一派,自然便是名门望族以及从氏族出身的子弟了。对于他们而言,科举制等同于变相的夺走了他们一半的权利。

  举个通俗的例子,假如说当初在州府为官的有十个人,每个人都需要有氏族或者在职的官员推举引荐才行,且这十个席位当中,最少有七八人都出身名门望族。

  最为重要的是,朝廷也好还是各地州府也罢,好一点儿的官职都是由氏族子弟优先挑选的,挑胜的才是那些寒门出身的以及普通百姓。

  ————————


  https://www.msvvu.cc/67361/67361513/838080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